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小说评点,肇始于刘辰翁评点文言小说《世说新语》,却借助金圣叹、毛氏父子、张竹坡等人的一系列通俗小说评点风靡天下。文言小说评点的尴尬,与文言小说创作的低潮不无关系。被誉为文言小说压卷之作的《聊斋志异》一出,随即吸引了文人的广泛关注,围绕它的评点也应运而生。在《聊斋志异》诸家评点中,理论贡献最大的当推冯镇峦。他“有意作文”的评点立场和“作品一历史”的宏观视角,在小说理论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三国演义》研究史上,影响最大的恐怕要数毛宗岗父子对《三国演义》所作的评点了。但是,毛氏父子的评点明显具有历史的局限性。近年来在《三国演义》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特别是在全国《三国演义》学会成立后的近20年来,经过10多次全国性学术会议的研讨,引深了对《三国演义》的研究。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的沈伯俊先生长期从事《三国演义》的研究,他花了大量的心血,重新评校了《三国演义》(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沈先生的“评校”,一方面是“评”,一方面是“校”。就“评”来说,有“回前总评”,即在每一回回目下对本回作一提纲…  相似文献   

3.
法国国家图书馆所藏汉籍珍本《批点聊斋志异》新见何守奇评语约六十一条并序文一则,裨补了通行六十余年之久的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著录何评所缺失内容。新见何守奇评语与序文,可修正此前学界成说,与王士禛、但明伦、冯镇峦等其他聊斋评点者的评论话语相加辨读,可以发现何评重在阐释《聊斋志异》的思想意涵,以同心共情式话语深度介入文本,体现出注重两性对等的思想倾向与直面现实的批评品格;何评兼及《聊斋志异》的叙事结构和语言,对聊斋故事的叙事时序有着独到发现,对叙事中羼入的诗作大胆质疑。他以对“正”与“情”的凸显,在清代聊斋评点史上较早且较为充分地揭示了《聊斋志异》的进步思想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评点”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特殊形式,来源于儒家经典的注、解、疏、证等方式。文学评点中的总评、评注、行批、眉批、间批等方式,就是在经学评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批评方式到宋代发展成熟。当时与朱熹齐名的是吕祖谦,他的《古文关键》就是用评点方式解释古文,详细批点了文章的命意、布局、用笔、句法、字法等,示学者以门径,故谓之“关键”。到南宋,又出现了一位评点大家谢枋得,他的标准方式,人称“叠山法”。其《文章规范》,虽为应举而选,但其批点却颇为中肯。其中对韩愈文章的评析,细致入微、透辟通神,成为后人评点的典范。进入明代,以评点谈诗论文者不可胜数,特别是李卓吾、金圣叹重视了小说、戏曲的评点,为提高通俗文学在文坛上的地位,推动其蓬勃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突出的贡献在于他们先后评点了《水浒》,并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他们各自在评点《水浒》中所体现出来的民主思想和改革精神应给予充分的肯定,所暴露出来的缺点问题也应给予正视。  相似文献   

5.
过去,文学评论界对毛宗岗的研究是不够的,近几年来,情况虽然有所好转,但有的文艺论著贬斥过多。特别是在叶朗同志的《中国小说美学》中,用大量篇幅来指责毛氏评改《三国演义》,“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历史学家的眼光,而不是艺术家的眼光”,并说毛氏对历史小说的看法,是“保守”的。论者抓住毛氏在序及批语中说了几句强调历史小说要“据实指陈”、“真而可考”之类的话,便贬之为“把历史小说和历史著作混为一谈,这在理论上是一种倒退”。  相似文献   

6.
吴子林 《河北学刊》2006,26(5):142-147
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的过程中,从叙述结构、叙述节奏、叙述观点等方面,总结出了小说叙事的诸多“文法”,这些“叙事成规”与当代叙事学理论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它们的提出大大丰富了人们对小说叙事艺术独立性、自足性的认识,是建构中国叙事学理论可资借鉴的本土资源。  相似文献   

7.
在古文评点系统中,《史记》尤为后人所重。明代是《史记》文学评点的兴盛期。茅坤的《史记抄》用心独到,评论精妙,且多发明,是明代具有代表性的《史记》评点本之一,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茅坤极为推崇司马迁叙事才能,着眼于探求《史记》章法严谨、摹画精妙、手法多变的"叙事之法"。并且抓住历史人物塑造的个性化特征,挖掘《史记》的写人艺术。茅坤认为史迁之文独具"风神"之美,呈现出"遒逸疏宕"的文章风格。  相似文献   

8.
在《聊斋志异》的创作中,蒲松龄有意无意选择历史性话语进行叙事,流露出用虚构叙事接入历史叙事的企图。从现代叙事学理论来看,《聊斋志异》在叙事话语的选择,“异史氏曰”对“太史公曰”的刻意模仿,花妖狐魅的虚构叙事空同和叙事的寓意等四个方面体现出“以文入史”的叙事策略。搜罗散落在《聊斋志异》花妖狐魅的虚构叙事世界里的生命痕迹,可以窥见蒲松龄吁唏感慨、聊以托寄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9.
明清小说评点对中国叙事学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小说评点关于叙事方式的论述,指明中国小说的源头之一是史传文学,尤其是《史记》在叙事艺术上所达到的高度,影响了历代叙事文学,特别是明清小说。史传文学与明清小说在叙事方式上的血缘关系,主要表现在两者都是由一系列单元结构组成的,但明清小说又突破了《史记》的形式局限,形成一个以单元结构为基础的有机艺术整体。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三国演义》《水浒传》和《金瓶梅》分别代表了三个不同形态的发展阶段,即由虚实相融到以虚为主以至完全虚构。这三部小说在创作实践上丰富并发展了中国叙事学,而明清小说评点则是在理论上予以总结升华,使其具备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10.
《文史哲》2014,(3)
《史记》评点是《史记》文学经典化的特殊形态和重要途径之一。明代由于文学复古思潮的涌现、印刷技术的不断发展、史抄史评风气的浓厚等因素,《史记》文学评点随之出现兴盛局面。"点"给读者以提醒,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文字评论涉及《史记》章法、叙事、写人、语言、风格等诸多方面。这些评点,形式灵活多样,多角度阐释《史记》的文学内涵,引导读者细读《史记》,寻找文本中的"密码",参与作品价值的实现。《史记》评点体现了评点者的思想、立场和文学素养,对于《史记》的文学经典化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评点所提出的许多理论问题也促进了古代文学理论的发展。明代的《史记》评点对后来的《史记》评点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张竹坡继承并发展了金圣叹、毛宗岗等小说评点家的叙事理论 ,对《金瓶梅》叙事逻辑、角色功能及叙事修辞等三个方面的特征作了深刻全面的评点 ,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理论形态。这是张竹坡对古代小说理论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2.
商韬、陈年希在《江海学刊》一九八六年第四期(文史哲版)撰文《<三国演义>毛评概述》,对王宗岗评《三国演义》作了很好的分析。他们认为,毛评揭示出《三国演义》的艺术魅力,在于写出了众多的人才,特别是塑造了孔明、关羽、曹操三个奇绝的人物形象,这是很有艺术审美眼光的。如何塑造人物毛氏在评点中  相似文献   

13.
试论李卓吾对《水浒传》的评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典长篇小说《水浒传》,自问世后,就被封建反动统治阶级及其御用文人看作是“诲盗逆书”,受到各种歪曲、毁谤和摧残。长久以来,从事《水浒传》研究的,往往言必称金圣叹,甚至于对金圣叹挖空心思诬蔑歪曲《水浒传》的评点文字也加以美化,硬把金圣叹看作是“同情农民起义”的文学评论家,称他作“封建文化的贰臣”、“封建政权的叛逆”,等等,而对于在士大夫文人中间第一个大胆肯定这部小说的明代的杰出思想家、通俗小说评点家李卓吾(公元1527—1602年)和他对《水浒传》的评点,则几乎被湮没,很少有人加以研究和重视。关于李卓吾是否评点过《水浒传》,他评点的是哪一部《水浒传》,他是如何评点这部小说的,以及他对《水浒传》的评点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应占什么地位等,这在我国学术界是有过不同的意见的。这篇文章想就李卓吾对《水浒传》评点的一些问题,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希望得到读者和专家们的指正。  相似文献   

14.
韩梅 《东岳论丛》2004,25(3):114-117
明末清初著名文学评论家金圣叹通过对《水浒传》、《西厢记》的评点 ,完善了小说、戏剧评点的内容和形式 ,将中国古代叙事文学批评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的文学评点还在朝鲜半岛得到广泛传播 ,文章介绍了金圣叹文学评点在朝鲜半岛传播的具体情况并分析其原因 ,阐明了中韩两国古代文学的密切关系 ,揭示了中国文学对朝鲜半岛文学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金圣叹评点的《第六才子书西厢记》为例,通过和西方结构主义叙事理论进行比较,概括了金圣叹的戏剧叙事理论的民族特色:金圣叹的戏剧叙事理论受到儒佛之学、史传文学和八股文的影响。金圣叹从作家创作时谋篇布局的技巧和作品内部结构的“势能”两方面剖析了戏剧发展的动力。金圣叹将作品的形式和内容相结合,独具个性的分析了戏剧的各种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清代道光以后,小说评点逐步进入尾声。这百来年的小说评点呈这样一番景象:一方面,传统意义上的小说评点余波不绝,尤其是清中叶以来的《聊斋志异》《红楼梦》和《儒林外史》吸引着大量的文人评点家,小说评点尤其是文人评点仍颇为兴旺;另一方面,大约在19世纪末,随着中西方思想文化的交汇,一些思想激进的小说家和小说理论家也大量采用评点这一旧的形式来表现他们的政治理想和现实感慨,这种“旧瓶装新酒”的现象在晚清着实热闹了一番,并随着新兴的报刊杂志在社会上流播广远;同时,人们对小说评点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反思。小说评点正是在这种热闹但又不伦不类的境况中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7.
方志红 《中州学刊》2007,(6):198-201
哈斯宝评点《新译红楼梦》对"真/假"二元对立深层叙述结构的揭示,对"拉来推去"、"一语带过"等叙述笔法的探讨,以及用"史家臧否之法"来思考《新译红楼梦》不可靠叙述模式,蕴涵了丰富的叙事思想,是中国叙事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再从朱、潘的序文来分析。朱序一味吹捧张氏(《玉篇》的朱序亦同)。潘序中有几句话说: 近岁,耒始见宋锓本于徐相国家,借录以归。张子士俊,孜孜好古,得旧刻于毛氏而缺其一帙。余乃畀以写本,精加校?,梓之行世。这里须作分析说明:“得旧刻于毛氏”,是得毛氏的书板,不  相似文献   

19.
古代小说评点家归纳出许多小说叙事技巧,但“春秋笔法”是中国古代小说最基本的叙事手法。《春秋》“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的笔法与小说叙事技巧异曲而同工,依次表现为露珠映日一叶知秋,草蛇灰线绵针泥刺,曲笔回护褒贬有度,明镜照物妍媸毕露。总体特征是文约而意丰,委婉而多讽,即“春秋笔法”之尚简用晦而意含褒贬。  相似文献   

20.
明清小说评点理论在重视叙事时间的前提下,把批评眼光落在叙事中的空间意味和空间功能上,关注空间问题,以空间性情景的评论为评点的基础和出发点,建立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空间表现的叙事理论。明清小说评点表现在方位性、视觉性、听觉性、嗅觉性、温度性方面的空间性观念,是形成小说评点空间叙事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