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甲骨文有一字作等形,从自从鱼,应隶定作(自鱼)。自即鼻的象形初文,《说文》自下说“鼻也,象鼻形。”后世作鼻,从自畀声,变象形为形声字。自字本义古书中不见用,甲骨文中有“疾自”(乙26385)的用例,疾自即患鼻疾,可证《说文》对自的说解是正确的。王宇信等同志在《试论股墟五号墓的“妇好”》一文中,解释”已卯卜(?)贞:勿(自鱼)妇好□御□”这条甲骨文时说:“字旧无识。此字鼻下有鱼,当即腥字,《一切经音义》引《通俗文》曰‘鱼臭曰腥’”。说此字为鱼臭的会意字,这是很正确的。察《通俗文》“鱼臭曰  相似文献   

2.
古汉语中“之”的用法十分丰富。通过对甲骨文中“之”的用法的讨论,说明殷商时期还没有出现第三人称代词,“之”是个表示泛指的指示代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甲骨文的农作物"黍"的字形出发,对黍与稻之争、黍的两种形体、黍的播种等方面,进行了考证,并对黍的词义和词性做了探究。最后,由"黍"字窥探商代的祭祀和农业。  相似文献   

4.
陈炜湛先生近作《甲骨文异字同形例》一文云:“甲骨文∧既是出入之入,又是上下之下,二者同形,但与六作者则仍有别”。陈先生这种说法很有启发性,但是还有值得补充和商榷之处。我们认为,甲骨文∧不但是出入之入,上下之下,而且是六、今、宀的异字同形。下面试加说明。  相似文献   

5.
“法”字释     
何谓法,它的本义是什么?这是法学研究最基本的课题之一。“法”字在各个国家不同的语言里虽表达方式不一样,但其词义大同小异,都含有法则、法律、命令、权力的意思。 “法”字在古汉语里写作“灋”,实际包含三个字:水、廌和去。其中“水”字指“平之如水”,就是同一个水平面,一碗水端平的意思。可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个口号与“法”的本义是一致的。当然,在阶级社会里,不可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廌”字读作zhì,是一种像牛模样的哺  相似文献   

6.
“朕”是古汉语中常用的第一人称代词。前人对“朕”作过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其中亦有可商之处,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朕”的意义和用法作进一步的探讨。 一、“朕”的形体 许慎《说文解字》曰:“,我也。阙。”这说明在汉代,许慎已不知其构形。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曰:“朕在舟部,其解当曰舟逢也。从舟,声。”又说:“〈释诂〉曰:‘朕,我也。’此如吾台余之为我,皆取其  相似文献   

7.
列维一斯特劳斯发现人类的思维结构在神话中被忠实地复制出来,他同时还指出,这些基本的内在结构也存在于文学、艺术、语言和文字之中.这一揭示表明,思维、神话、语言、文字等是古代文化中有内在联系的几个链节.把握这种内在联系,能够帮助我们解开各个“链节”的奥秘.这一点,也适用于“形天”神话.《山海经·海外西径》云:“形天与帝争神(原文“争神”上有“至此”两字,今从清郝懿行校删——引者),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这是著名的形天神话的全部内容.  相似文献   

8.
本文全面考察了“宋”的形、义演变,在夏渌教授观点的基础上,运用传统方法加以自己的创造,论证“宋”原即“松”字,并由此论证了殷商时期的宋地  相似文献   

9.
《说文解字》:“宫,室也。从(?),身吕省声。”段注:“宫,自其围绕言之,则居中谓之宫。”其根据,五音宫商角徵羽,宫为中。又认为“按说宫谓从(?)、吕,会意,亦无不合。(?)绕其外,吕居其中也。”其根据,吕指脊骨,居人身之中。段氏的解释,可能宗于古来“宫其外,室其内” (风俗通义)之类的说法,把“宫”仅仅理解成一种高位者居住的中心大室。其实,“宫”字起源甚早,原义应指一种双室住宅,是一穴(或一栋)双室,不是多穴连环。“宫”字甲文为象形,如:  相似文献   

10.
“法律”两字的造字本义,是我国法制史上的一个基础知识。关于这一问题,自来考释“法”字者多,而探究“律”字者少。当前举国重视法制,学习法律之风甚盛,兹不揣谫陋,在前人成果基础上,对“律”字古义作一新释。(一) 自来释“律”义者,经常引用的训诂,最早的即《尔雅·释诂》:“律,常也,法也”;同上《释言》“律,铨也”,郭注:律“所以铨量轻重”。但是律字为什么会有这些涵义呢?长期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律本指律管,截竹而成,十二个长短不同的律管可以吹出不同音高以定调,因而律字引申也指音律,后来便演化成法律之律。此说缺乏根据,很难令人相信。因为吹律定音说出现颇晚,大约在战国时期。在这  相似文献   

11.
甲骨卜辞中的来被解释为像麦子之形,是象形字,即麦的古字初文,在卜辞中被假借为往来之来,麦是为其假借义而造的后起本字,来字上面的横画学界多认为是文字学上无意义的羡余符号,即赘笔。本文认为,这一赘笔是具有指示性的符号,与汉字构意有关,它标出了麦子的穗实,指出与其他农作物穗实在外形上的差别,即区别性特征,这体现着人们为同类事物造字构形时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字王国”里有些部首长得很相像,常常叫人混淆。就说“释”字吧,就因为这个原因有一次站错了队。  相似文献   

13.
“兵”字的本义是什么?许慎说:“械也。”何为“械”?段玉裁注曰:“械者,器之总名。器曰兵,用器之人亦曰兵。”(《说文》第三卷上) 后人多承许氏所说,把“兵”的本义释为“兵器”。如《集韵》:“兵,械也。”《玉篇》:“兵,械也。从斤;斤,兵  相似文献   

14.
一.1、辛酉卜,王兄于匕己,迺取且丁。《甲释3045》兄:读如祝。取:祭名。屈万里云:匕己为中丁之配,且丁谓中丁也。卜辞大意。云:王祝于匕己,且取祭中丁也。迺:连词,犹“且”。2、于来自牢,适逐辰鹿。《屯南3599》3、从向归,迺先于盂。《粹1067》。  相似文献   

15.
对《文心雕龙》“风骨”之义的解释历来意见分歧.而对“骨”字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同志甚至征引汉魏以来的观人法、画法、书法、力图说明“骨”的含义.虽然这有助于开拓思路,但这毕竟是旁证,不是刘勰自己的观点.刘勰创造性地把“风骨”这一原有的概念用于文学理论,是有其独到的见解和用意的.所以,我们应该主要从《文心雕龙》,尤其是《风骨》篇中刘勰本人对“骨”的说明来寻求正确的答案,否则就难免出现象黄侃所批评的“言之愈高,即之愈渺”(《文心雕龙札记》)的弊病.  相似文献   

16.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所释"法"的意义为"法,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廌去."这一意义历来被人们认可,但将其看作"法"的本义似乎有失偏颇.本文试从字源角度对"法"的本义作一考证,并从文化角度进一步阐释许慎所释之"法".  相似文献   

17.
释“狱”及其相关的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古汉语中,“狱”是一个常用字.但它的形义关系如何,音义关系怎样,本义和行义又是什么,人们的看法颇有分歧,很值得作一番深细的考察.本文虽重在释“狱”,但同时也批对与“狱”翕翕相涉的文字作一通盘上的审识.从造字的角度说,“狱”显然是个会意字.许慎是如此说“文”解“字”的:“狱,确也.从从言.二犬所以守也.”在这一诠释中,以“确”说“狱”是声训,”从放从言”属形训,而“二犬所以守也”则是指“二犬”在古代执法过程中的作用.这里隐含的问题不少,容我们分流如冰.先看“狱”与“确”的关系.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相似文献   

18.
甲骨文中的灾字常用来表达祸患之意。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灾字的字形不断变化,表达的含义也不尽相同,或表示河水泛滥,或表示河流壅塞,或表示战祸,或表示自然界发生的天火,或表示凶猛野兽的威胁。研究灾字形的变化有助于认识殷商时期灾害发生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9.
从甲骨文发现之初至今,学界对甲骨文中戎字的释读,存有很大的分歧。对字形的厘定有六种不同的观点,对字义的解释有族群、兵器等争论。出现分歧的原因是对《说文解字》中"戎"的理解不同。甲骨文中"戎"字字形是多元的,非单一的。"戎,兵也。从戈从甲。"这是《说文解字》的解说。依此来释读甲骨文中的戎,明显是用后人的观点推测前人。由于《说文解字》作者的时代局限性,单独的以《说文解字》来推测甲骨中的戎字,极有可能出现漏字的情形,学界已有学者注意到这个问题,例如,在字形六种观点中,很多学者支持其中的多个观点。"戎"字义方面,我们可以发现,学者们大都把其与"武力"、"战争"、"兵器"、"族群"联系起来,基本上与现代的"戎"字义没有大的差别,属于用后来形成的字义解释甲骨文,此法是否可取,与"戎"之本义到底有无差距,这是下一步研究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郭沫若在甲骨文字考释方面有辉煌成果,文章从“实践与成就”“思想与方法”“地位及影响”三方面论述郭氏甲骨文字考释研究。《甲骨文字研究》《殷契余论》《卜辞通纂》和《殷契粹编》等著作是郭氏甲骨文字考释的重要实践及成就。郭氏的甲骨文字考释思想及方法总结有六:古代社会研究与甲骨文字考释结合、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互证、跨学科综合考释甲骨文字、借助字形分析考释甲骨文字、结合辞例内容考释甲骨文字、利用汉字演变特征考释甲骨文字。他的许多观点及研究对甲骨文字考释影响深远,甲骨文研究的百年间取得的成就多与郭沫若的探索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