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鲁迅先生佚简答客问》在《中山大学学报》发表后,一些读者来信表示欢迎,认为基本上解开了一个疑团。但也有读者来信说,鲁迅先生的书信、日记中多处涉及未名社结束时的经济情况,如有可能,何不将情况写得具体明白,使人一目了然呢。我很感谢读者们的关怀,但事隔几十年,不容易满足他们的希望。今年五月,我到北京访友,无意中听说,北京鲁迅博物馆存有一份鲁迅先生保存下来的未名社结束时的清单。我去查看,有一份台静农、韦丛芜和我具名盖章给鲁迅先生的信和结算清单,是李何林(竹年)亲笔代写。这个清单的主要项目是:  相似文献   

2.
九问王大公     
在这个无纸办公时代,还很少有记者继续用圆珠笔写一篇报道,但我还是其中的一个。这除了表达我对文字的自信之外,也体现了我对自己文体的自信。但是今天我突然紧张起来,或者准确地应该说是颤抖起来,就像电视采访斯皮而伯格和雕塑罗丹时的记者和工匠一样,也有不由自主的抖动,以至于我最从终於放下了笔,改用生疏的电脑和熟练的剪刀,完成了这次采访,我不知道这是对书法家的一次尊重还  相似文献   

3.
章辉先生指责新实践美学对美和艺术的问题进行了"本质主义"的处理,把关的起源等同于美的本质,并且其美的定义"对象化的情感"亦并无新意,没有关注现代生存问题,此外还就审美超越和现象学的主客关系问题对新实践美学提出了质疑.实际上,章辉先生所说的"后实践美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如"生命"、"超越",以及从"审美活动"出发来建立美学体系,在"新实践美学"中其实都可以找到,问题只在于如何组合这些概念.本质主义不等于谬误,也不等于把起源混同于本质;"对象化的情感"这一美的定义的首创性是无容置疑的,它本身就涉及到了美学与现代生存状况的关系问题;"审美超越"并非章辉先生首次提出,章辉先生对他引以为自己的"生命美学"的"思想资源"的现象学、解释学美学、生命美学、存在美学等等都用割断思想的历史关联的办法来看待,里面充斥着误解.所以他对新实践美学的每一点批评都是不成立的.当然,目前的新实践美学体系仍然是一个极其粗略的框架,在此框架上还需要覆盖上丰满的血肉,还有有待发展和改进的地方.这除了我们自身的努力外,也欢迎一切立足于扎扎实实的学问根基和切切实实的审美体验之上的批评和质疑.  相似文献   

4.
1927年6月2日(农历五月初三),王观堂先生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王先生是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的导师。当时我在清华大学一年级学习。研究院所开的课程,大学部和留美预备部同学同样可以选读,和研究院同学一同上课。梁任公先生主讲“儒家哲学”和“中国历史研究法”两门课程,我都选读了。王先生没有公开课,只是指导研究生和作专题讲演。我听过他几次关于古代史方面的专题讲演和在清华史学会中的几次发言。当时王先生还留着辫发,以清室遗老自居,清华师生们谁也不以为怪。他的学术地位和梁任公、陈寅恪、赵元任几位导师同样被尊敬为泰山北斗。这时王先生的家庭和周围环境并没有发生什么重大变故,为什么突然自沉呢?全  相似文献   

5.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70多年来,按传统格律创作的诗词,仍不乏上乘佳品。90高龄的王退斋先生,弄潮诗海70余春,诗名远播重洋,堪称当今诗坛名家。本文是当代第一篇评析王先生诗作的文章,所析《新燕》《咏春笋》《咏史》均系王先生之代表作,从中,读者不仅能了解王先生兼取婉约豪放的诗风,并且亦有助于对五四以来格律诗词作出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6.
上海的《文艺评论》丛刊发表了鲁迅先生给曹靖华的书信后,有些读者或来信或来访,向我询问信中所说的关于未名社的情况。我很感谢他们的关怀,并告诉他们说:我正在写《鲁迅先生与未名社》,抱歉不能对他们一一解答。但我从北京一位朋友处得到鲁迅先生的一封新发现的佚简,似乎还可供一览。因为我觉得这封短信是一个重要文献,从它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待人以宽,处事公正种种美德,应该引起纪念先生的人们重视。这封信如下: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都兴宙先生发表的《<西宁方言词典>简论》、《西宁方言正字考》等有关西宁方言研究的文章提出商榷,阐明了作者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8.
牟宗三先生对王畿哲学体系有细腻的分疏,重点剖析了他的“四无”说、先天正心之学和后天诚意之学,极有价值。本文对其中几处提出了一些不同看法。至于对王畿在王学分化中定位的评述,牟氏纠正了黄宗羲有关判断的失误。  相似文献   

9.
绥宁汉语方言的句尾特殊叹词是非问在汉语方言中比较少见,句尾特殊叹词“啊”“哇”“哦”相当于附加问。三个附加问叹词功能相异,“啊”句尾是表征询的是非问,“哦”“哇”句尾是表求证的是非问,“哇”句尾问比“哦”句尾问信度更高。“啊”“哦”句尾叹词发生句法变调。绥宁汉语方言的句尾选择连词是非问在汉语方言中极为罕见,是汉语是非问范畴的新类型。句尾选择连词“抑是”的产生不早于宋代。“陈述句+ 抑是”是非问有表征询、求证和反问三种功能。“陈述句+ 抑是”是非问句可能来源于一般选择问,“抑是”通过语境吸收和重新分析语法机制语法化为疑问语气词。  相似文献   

10.
南林蒋氏藏敦煌千佛洞所出古画,上层画观世音菩萨象,下层中央写绘像功德记,左绘男子一,幞头,黑衣,署曰:“节度行军司马(中缺)校司空,兼(中缺)曹延(下缺)”;女子一,署曰:“女小娘子口口持花一心供养”。记右绘女子二,一署曰:“慈母娘子口氏一心供养”;一署曰:“小娘子阴氏一心供养。”记末署:“乾德六年岁次戊辰五月癸未朔十五日丁酉题记”。按乾德六年即开宝元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浠水话双宾语句中两个宾语的位置及其与整个句子意思的关系而将浠水话双宾语句分为四类。逐类讨论带宾动词的语义特点及其与两个宾语的语义搭配关系,从而揭示出浠水话双宾语句的构成规律和方言特点  相似文献   

12.
李瑞禾先生的《广韵与现代汉语方言》是一本既实用又有学术价值的语言学专著。该书具有如下特点:循序渐进、深入浅出、注意实用、有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无为方言反复问句“VP没有?”的两种表达方式;无为方言“VP没有?”的表述句中“来”“子”等的意义、作用,以及“来”字来源考;无为方言“VP没有?”表达式存在的原因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4.
王实甫在《西厢记》中用了大量的方言,引的后来许多人为他作注释.在注释中,各家用了不少地方的方言引证,诸如温州、滇中、永嘉、徐海、崞县、辽东等等.这些引证是有益的,许多解释也都是对的.这是因为某种原因,不同地方的方言,有个别相同的缘故,但我国幅员辽阔,十里不同俗.语言也分若干地区,各省有各省的方言,甚至一省也有许多不同的方言,有的相隔十里发音就不一样.比如“营生”一词,在山东指“活计”,“她也做过花来,那真是个累营生,没黑没白的,坐在撑子前面,腰酸腿痛的”.(见《聊斋汊子》第57页);在河北中部农村则指“物件”,“我借你个营生你有没有?”“拖  相似文献   

15.
杨谔 《江海纵横》2005,(1):39-39
偶有闲暇,我的脑海里常会不自觉地冒出这样两个问题:什么是书法?学习书法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两个问题问得看似“白痴”,但我发觉,对于不同的人,他们的答案又都是不同的。有的人认为:书法就是用毛笔写字;有的人认为:书法就是书写的技法;有的人认为:书法就是需要精心构思的一门造型艺术。而对于王蓝青先生来说,书法,就是通过书写来表现自己,就是书写自己的学养、襟怀。学习书法,对于有些人来说,  相似文献   

16.
17.
石头 《21世纪》2001,(7):20-21
今天的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异常活跃的时期。改革开放的政策使中国在各种层面上不断与世界接轨,从而也使众多的人拥有了相当的自由度和活动空间。也许,过去人们拥有的只是压抑和失落;今天,释放的能量如同开闸的洪水,人们争分夺秒、时不我待,去寻找过去所失落的东西。 寻找的方式千差万别,寻找的东西却基本一致,那就是富裕。这本无可非议,因为国家要强大,人民要富足。然而这种急迫的寻找如果呈现为单向性的(只局限于物质层面)和无序的状态,那就得不偿失。健康、正常的人类生活绝不仅是物质上的家园,更是精神上的家园。如果我…  相似文献   

18.
王正本先生,未谋其面,就听到他的中方职员夸他是个“大好人”。王小姐说:“无论别人托他办什么事,他总是非常乐意地去办。有一次,有人托他把一个四五岁小男孩带回美国。五十来岁的男子汉就非常小心地一路照应着这调皮的孩子。对于一个大男人来说,这是多么费心的事呵!” 于是,眼前浮现出一个男子牵着四五岁孩子的手,小心地、小心地走的情景……直至十月的一天夜晚,看见王先生本人,他的形象才与那个小心呵护孩子的身影叠合。他温和、宽厚,脸上洋溢着详和的笑,仿佛能吹散你心灵的烦忧。  相似文献   

19.
自从索绪尔对语言的性质作了精辟的论述后 ,学术界基本上遵循着这一学说。 80年代以来 ,王希杰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观点 ,认为语言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开放的系统 ,语言的生命就在于它的开放性 ,并从语言的文化性、非体系性及自我调节功能等方面审视。王先生的语言观与一般的语言观有着明显的差异 ,其语言的内涵增加了 ,语言的科学性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展示。  相似文献   

20.
综合性大学怎样实施教师教育——与王长乐先生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范院校与工科院校合并成为综合性大学以后,应该走文理兼容、理工结合的道路,采用学分制来进行专业管理和学生管理。这样,既有利于学科的发展,也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不应该把师范专业集中起来建立单独的二级学院,走传统的师范教育的老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