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张遂五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4)
我国古代哲学家韩非旗帜鲜明地形象地提出(可能是最早的)“发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著名悖论,是闪耀着辩证法的光辉命题。 韩非于秦始皇十四年(公元前232年)死于秦,生活约当西方古希腊时代。《韩非子》第40篇《难势》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客人说有喜其矛与盾者,誉其盾之坚曰“物莫能陷也”,一会儿又誉矛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旁边有人就说:“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那个卖矛和盾的人就没话说了。因为不可陷的盾与无不陷的矛是照事物本身的道理不可并存 相似文献
5.
6.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6)
经济效益、经济效果与经济效率是一回事“经济效益”这个词过去曾有人偶尔用过,但它真正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一个专门用语,始于1981年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报告”虽然没有明确解释什么是“经济效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区云鹏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1989,(3)
谁都知道,报告文学具有新闻性和文学性的本质特征。因此,人们总是怀着理想的愿望要求二者的和谐统一,即要求报告文学以其敏锐的新闻触角,崭新而深刻的现代意识,及时地披露出社会的重大事件和问题,给人以思想启迪,同时又要有高超的文学手段,绘声绘色的描写,给人以美的享受。这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正因为如此,评论 相似文献
12.
13.
在日本家庭护理老人的人当中,有50%的人“虐待过需要护理的人”,有36%的人“曾对需要护理的人感到憎恨”,有46%的人“因家庭中的老人护理而感到疲劳”90年代“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陷入战后不曾有过的经济萧条当中。日本在想方设法恢复经济的同时,还在着手进行各项改革。日本社会保障结构即是“六大改革”之一。而社会保障结构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建立护理保险制度。那么,日本为什么要建立护理保险制度,护理保险制度是怎样的一种制度呢?50年后每三个日本人中就有一个老人日本社会老龄化的速度是惊人的1970年,日本65岁以上老人占… 相似文献
14.
装亲近 清代有个文人叫夏仁虎,祖籍南京,光绪二十四年以后来到京城做官,从此久居京师,也算我们北京人了吧。清末,他在刑部、邮传部、农工商部打工。民国初又在国务院、财政部干活。他的《旧京琐记》里面写到,在清代,妇女出来见客是常有的事。不仅旗人,就是汉人也如此。见就见吧,可夏仁虎第一次来北京就碰上这样一件怪事儿—— 相似文献
15.
刘文田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5)
正象一切事物都是处于永恒的运动状态一样,当代文学也始终在为优化完善自身素质的内部建构而不断地进行着自调节活动,并且由此形成了诸多文学思潮的更迭和演变的历史。 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这十七年间的文学,尽管人们认为它的格局是单一的、狭窄的,但它同样是一个在不断的自调节中实现其历史的辩证的发展的过程。十七年间,我国社 相似文献
16.
丁江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4)
水为液体,升到一定温度要变为气体,而降到一定温度,则成为固体,这是众所周知的自然现象。自然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或者说,万事万物都受到“度”的制约。那么,我在此提出的记叙文写作的“度”的问题,是否杞人忧天、无的放矢呢? 相似文献
17.
杨信义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1994,(2)
“德主刑辅”漫议──孔子思想探索之九杨信义对周公“明德慎刑”的继承和发展在我国历史上,“德”和“刑”的结合,最早见诸《尚书’康诰》;“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行,不敢侮鳏寡。庸庸、抵祗、威威,显民。”应当指出的是,周公的“明德”也好,“慎行”也罢,并... 相似文献
18.
智夫成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1)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老回回”,本名马守应,陕西绥德人,因是回族,故诨名“老回回”。“老回回”是一位较为杰出的农民起义首领,对明末农民战争作出过历史贡献,是位值得研究的历史人物。 关于“老回回”最终结局怎样?史籍或多缺载,或语焉不详;而《鹿樵纪闻·闯献发难》则载他最后于淅川“病死”。 当前,在有关研究老回回的论著中,有的同志沿用旧说,认为马守应最后“因病逝世”, 相似文献
19.
四平师院大批判组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1977,(2)
由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狼狈为奸的“四人帮”,到底是一伙什么人? 党中央遵循毛主席教导的专门机关与广大群众相结合的方针,经过六个多月的严肃而认真的审查,现在真相大白了!原来,张春桥是国民党特务分子,江青是叛徒,姚文元是阶级异己分子,王洪文是新生资产阶级分子。总之,他们是一伙新老反革命。英明领袖华主席指出:“张春桥、江青、姚文元的丑恶历史说明,他们从来就和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历史反革命到现行反革命,这就是他们走过的全部道 相似文献
20.
自蒙古窝阔台时代起至清中叶康熙末年 ,曾盛演蒙古“倒喇剧” ,本文初探其概貌 ,以求方家斧正。一、诗词纪文所记“倒喇剧”概貌吴长元《宸垣识略》载 :“倒喇金 ,元戏剧名也 ,似俗而雅。”从名称上看 ,“倒喇金”蒙古语doolajin ,即歌唱者之意 ,亦有《译语》载记“倒喇黑赤”作参证 ;还有说“倒喇”是一种弹唱歌舞的 ,并认为此称已是明代弹唱人的代称。可见蒙古族入主中原后 ,其独具特色的剧种已产生过巨大影响。但元代史料里却不见有此剧名。中国戏剧史也不载其剧名。明代竟陵派文学家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曾详载明代北京风物。其云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