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赵小琪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新诗的中国梦的实现既然是一个既涉及合规律性又涉及合目的性的复杂的、系统的过程,这就必然要求我们辩证、动态地看待新诗系统内个体与社会、现实与理想等结构性要素之间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首先,要实现中国梦这一理想,新诗中的个体与社会的发展一方面应该互为目的、互为手段;另一方面应该以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其次,新诗一方面应该以现实的可能性为内在根据,通过展现已经获得证明的现实中的发展规律来叙述合目的的、应当如此的存在方式;另一方面又不能停留于现实生活之中,而应该表现出对可能的、应然的、合目的的生活的追求和憧憬。 相似文献
2.
3.
论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曙光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8(3):5-15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这个命题本身是从唯心主义哲学家那里引申出来的,在哲学史上,它的主体大致经历了从“神”到“自然”、“理性”这样一个演变过程;对它作唯物主义的解释未免有些牵强附会。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立足于“现实的个人”这一历史观的出发点,对这一命题进行了合理“扬弃”。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时所相对的主体是“现实的个人”,正确的提法应当是“人的活动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而不能说“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是我国改革实践所创设并需继续创新发展的一系列制度体制和方针政策所构成的有机整体;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体现;是中华民族乃至人类根本利益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利益是指在一定社会关系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而实现的人们需要的各种客观条件的总和。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利益是贯穿人类活动和历史进程的一条线 ,是社会发展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统一的纽带 ,是社会发展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6.
张亮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8(1):1-6
习近平同志在长期的领导实践中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高度,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准确把握住了经济建设中的经济与政治、政府与市场等多个重要逻辑关系;同时,他提出在新常态下,要依靠统筹的办法解决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这一经济建设中的难题,推动“三农问题”的彻底解决,如此实现了经济工作中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7.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起来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种探索,是一个不断超越、与时俱进的开放历史进程,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这种规律性体现了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作用和党的宗旨与初心、使命等,体现了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社会主义建设之间以及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同时,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在形成过程中还具有合目的性。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为根本立场,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核心价值取向,以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根本目的。这种目的性体现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体和目标指向,体现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坚持的基本价值准则和根本目的。总之,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合规律性证明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科学性,合目的性证明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性,两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的国内外风险挑战更为... 相似文献
8.
刘曙光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1(1):1-8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这个命题本身是从唯心主义哲学家那里引申出来的, 在哲学史上,它的主体大致经历了从“神”到“自然”、“理性”这样一个演变过程, 对它作唯物主义的解释未免有些牵强附会。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立足于“现实的个人”这一历史观的出发点, 对这一命题进行了合理“扬弃”。马克思、 恩格斯在谈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时所相对的主体是“现实的个人”,正确的提法应当是“人的活动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而不能说“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董振华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3):10-14,48
“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新世纪在最高纲领的基础上 ,结合中国的现实情况制定的一个现实纲领 ,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创造性运用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三个代表”思想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它以历史发展的合规律性为根本前提 ,充分尊重历史规律的客观性 ,主动顺应历史发展的需要 ,实现历史规律 ;它以历史发展的合目的性为基本依据 ,根本上体现了“符合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符合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趋向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历史合目的性。 相似文献
10.
刘曙光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4(3):59-64
社会历史过程合规律性、合目的性是唯心主义现点,社会历史过程不存在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问题。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是人的活动区别于动物本能活动的特性。合规律性舍目的性活动是现实的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闵维方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1(2):8-9
2003年7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有关部门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2周年而联合召开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进一步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号召全党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交流学习、宣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会,更好地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使这一重要思想更加深入人心,更好地指导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树发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4)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般哲学基础。以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为标志的重点论与两点论的统一,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辩证法基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性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的理论品质,体现了它的辩证发展观的哲学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哲学。 相似文献
13.
陈纯仁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7(6):26-30
坚持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全面推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客观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全面揭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系统论述了怎样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在实践基础上高度体现了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曾天雄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8(4):9-12
全面深刻地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是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5.
卢有才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8(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有着坚实的哲学基础,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唯物史观、认识论、辩证法等方面有其哲学依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6.
石俊田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1):1-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同时 ,也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发展和创新。继承与创新相统一 ,坚持与发展相统一 ,是正确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态度 ,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特点 相似文献
17.
彭付芝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6(Z1):25-28
着重探讨了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完成祖国统一的重要性.完成祖国统一,为经济发展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为海峡两岸的现代化提供新的动力和源泉,这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现实需要,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必然要求,是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8.
彭喜保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2):21-2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中国共产党本质的高度概括,它科学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与“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陈贻新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4):6-1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执政党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面对新世纪风云变幻, 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着如何保持执政党的先进性这个核心, 系统阐述了共产党如何维护自己的执政资格, 如何提高自己的执政素质和执政能力, 如何巩固自己的执政基础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单独开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是适用时代要求,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加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力度的需要.为搞好该课程教学,必须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以体现时代性,加强针对性,增强实效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