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流放和贬谪岭南是唐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现象。唐代流人身份复杂,人数众多,对岭南全面开发造成深刻影响。唐前期流人呈现出身份较高和成批流贬的特点,对提高岭南文化品位作用显著;中后期高官贵族的流贬数量减少,中下级官吏和平民百姓的流贬数量相应增加,从而在更广的层面上影响了岭南地区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2.
戴金波 《船山学刊》2013,(2):147-150
赵东曦随张说贬到岳州之后,他积极参与张说等贬谪诗人的游宴酬唱活动,创作了大量的贬谪诗,成为当时岳州贬谪文人群体的重要一员。在这些贬谪诗中,他积极介绍和描绘岳州著名的自然山水、人文景观,自由抒写遭受贬谪的苦痛和郁闷,为宣传岳州,推动湖湘贬谪诗歌的创作乃至唐代山水诗的繁荣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流放制度是唐代政治法律制度的重要构成部分,对唐代社会政治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齐涛在《人文杂志》1990年第3期发表如题文章,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指出,唐代流放为五刑之一,居死刑下,徒刑上。唐代定为三等,依次为二千里,二千五百里、三千里、称三流,三流均居役一年。贞观中,又改断趾法“为加役流三千里,居作二年”居三流之上。三流与加役流多为有期流放,但也有一少部分为无期,称“长流”以上类型的流放,主要应用于对下列犯罪的惩处:第一,与触犯皇帝与王朝根本利益的犯罪有关连者。第二、思想言论方面的犯罪。第三、军事上的犯罪。第四、触犯封建礼教的犯罪。第五、妨害管理秩序罪。第六、官吏贪污罪。第  相似文献   

4.
张说流放岭表之心态及其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武则天长安三年(703年),张说卷入了张氏兄弟与正直朝臣之间的宫廷斗争之中,在政治投机与道义良知的犹豫之间,他终于选择了后者,从而被流放岭表,在人生和仕途中,经历了一次生死的考验。本文结合当时的政治局势和张说本人的思想个性,就其流贬心态及其原因,作了探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探讨贬谪情结对封建文人在走出生命的困境与文学的困境中所起的桥梁作用.通过分析贬谪模式,作者认为人格理想是造成封建文人贬谪流放的最终原因,形成了他们郁结不散的贬谪情结;贬谪情结激发了封建文人的创作心理,以贬谪为界,呈现出鲜明的创作分野;贬谪文学成为他们最重要最完美的文学,成为苦难枝头上最绚丽的花朵.  相似文献   

6.
李红岩 《兰州学刊》2009,(12):200-202
贬谪是我国自古就存在的一种社会政治现象和文化现象。漫长的封建时期产生的贬谪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社会政治角度分析,贬谪可以分为正向贬谪、负向贬谪和战略贬谪;从人格独立程度而言,可以分为他贬诗人、自贬诗人和吏隐诗人。对我国贬谪文学和贬谪诗人进行类型分析,可以考察贬谪文学产生时的知识士人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从而推究古代文学魅力永存和繁荣的一个独特的历史文化生成原因。  相似文献   

7.
唐代百姓通婚取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生 《河北学刊》2001,21(4):79-83
唐代百姓通婚中存在着两种明显倾向,即等级观念和择婿、选妇各有标准。唐代社会中存在的三个主要阶层——贱民阶层、百姓阶层和官员阶层基本都以阶层内婚为主;唐代百姓择婿重才和重未来发展,娶妇则重德、重财。唐代百姓的通婚对唐代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唐代后期的贫女难嫁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山东旧族高门的身份特征,加速了旧士族的消亡;贫女难嫁的观念还对宋代社会产生了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8.
论唐代流放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翻开唐代历史,有关流放的记载比比皆是,从王公大臣到文人墨客,以至黎民百姓,都不乏被流放者。流放制度对唐代的社会政治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是唐代政治法律制度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加以研究与讨论。 一、唐代流放的种类与应用 流放在我国古代虽然起源较早,但到北魏方列入五刑,北周始有比较明确的量刑标准,唐代进一步发展了这一制度,使之趋于完善与成熟,形成为一套比较系统的刑罚体系。  相似文献   

9.
贬谪是中国古代一种很常见的政治现象,由此形成的贬谪文学则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特有的文学现象.自唐代起,众多贬谪士人的文学创作就已具有“画师眼光”“禅道境界”的追求,并在此基础上有了“诗情”“画意”的进一步交融,由是形成了贬谪文学中“地景书写”的博大与精深.贬谪文学中的“地景书写”是贬谪诗人以其独有的目光审视流寓之地的风物人情,客观上也是对某些特定景观所进行的一次审美观照,可以说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地理再发现,意味着空间的再生产,通常都具有不同于本土作家的地域经验,表现出相当深厚的民间情结与地缘意识,因此具有独特的文史价值,以及对某些地域性知识进行重建和表现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困境对任何人都是一种真正的检验 ,在克服忧患、自我拯救的过程中 ,选择哪种意识倾向和行为模式 ,直接关系到其自我拯救的效果和价值定位。屈原、贾谊、陶渊明不无差异的意识倾向和行为模式在中国前期历史中颇具代表性 ,尤其是屈原 ,身遭流放 ,九死不悔 ,大笔书写着忠奸斗争的主题 ,更在后世有着深远影响。对他们的接受态度 ,既映现了接受者的心态 ,也昭示着某种深厚的文化内涵。唐代士人特别是中唐贬谪诗人对屈、贾、陶的接受态度 ,在某一层面正为上述观点提供了佐证。一、接受态度的群体转移就总体情形论 ,唐代注骚之作罕见 ,绍骚之作亦远…  相似文献   

11.
刘丽 《北方论丛》2010,(5):66-69
唐宋两代被贬谪到海南的文人众多,唐宋两代贬官在海南创作的诗词,李德裕与卢多逊为代表人物,两人的诗词反映出唐宋两代贬谪文人不同的谪居心态.相比较而言,唐代的贬谪文人在诗歌中体现的感性成分较多,情绪多悲观、凄怆、愤激;而宋代文人在诗文中则表现出了较为豁达、平和、超脱的心态.唐宋文人的这种心态差异不仅是个人性格、学养、处事方式的差异,也与时代文化精神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忠奸之争与感士不遇是中国文化史上反复出现的两大恒定主题,前者的结果一般使得耿介孤忠之士益发执著于现实;后者则导致沦落困境的文人往往走向对现实的超越。从而形成两种既相关联又相反对的意识倾向一执著意识与超越意识。作为这两大主题和意识倾向的早期代表人物,屈原和贾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而他们身经的流放贬谪,更给这两大主题和意识倾向打上了浓郁的悲剧烙印,并以模式的作用昭示后人。  相似文献   

13.
桂林地处岭南而远离中原,自南北朝以来,直到唐代之际,一直作为朝廷贬官的放逐之地或朝廷争斗失败者、失意者的谪贬、流放之所。在这个历史时期之中,无数“落南”的贬官或落败、失意者们,虽然遭受了他们宦海浮沉中的挫折,饱尝了无尽的辛酸苦楚,有的甚至在桂林这块土地上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但桂林秀美的山光水色给他们以心灵的安慰、人生的慰藉或希望的寄托,让他们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心、鼓起奋斗的勇气。其中比较著名的贬官,如南北朝时代的颜延之;唐代的宋之问、褚遂良、张九龄等,他们原来都是  相似文献   

14.
刘禹锡、柳宗元、韩愈、白居易、元稹五大诗人在中唐贞元、元和之际均多次遭贬,形成了此一时期一个独特的贬谪文人群体。他们在谪居期间创作的文学作品——以贬谪为主题、抒发个体忧怨的文学作品,无不充满浓郁的悲剧气息。值得注意的是,对元和贬谪文学的创作来说,诗人们生命沉沦的身世遭际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则在于是否能由此身世遭际激发起一种顽强抗争的心理动力,能否激发起一种充满活力行健不息的生命意志。如果不仅得到了激发,而且在其文学作品中给予了充分有力的表现,那么,其悲剧精神便达到了最高层级,其文学风格也必将呈现出雄直劲健的色彩。  相似文献   

15.
论唐代文人与旅游文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全民生活意志旺盛、思想自由解放的时代。各种条件的满足使唐代文人的出游热情高涨 ,并写出大量诗赋文章。唐文人对旅游文化的建设 ,在不同阶段其具体内容亦有所不同 :唐前期主要表现为游山玩水 ,欣赏名胜古迹 ;而唐后期则多以被贬谪的文人对边远地区旅游文化的开发建设为主。在我国旅游建设史上 ,唐代文人对旅游文化建设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旅游是现代人重要的生活方式,但旅游活动早在中国古代就大量存在。唐诗描述记录了唐代文人多姿多彩、丰富的旅游生活。按其游览者旅游动机和心态,唐代文人的旅游活动可主要划分为欢乐的闲游、昂扬的壮游、失意的贬谪游和超然的道、释游四类。唐诗中文人的旅游生活及心态反映了唐代士人特有的时代精神和气质。  相似文献   

17.
江立中 《云梦学刊》2004,25(5):83-87
盛唐诗人贾至贬谪岳州三年,留下来约三十首诗和一篇散文。诗歌可分为送别寄赠诗、思归诗和山水诗三类。其总体风格是有哀怨而无愤怒,气度不凡。在众多唐代贬谪诗作中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18.
宋代贬谪诗文的高旷情怀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遭受迁徙、贬谪之苦的诗文家众多 ,宋人在贬谪期间所创作的诗文 ,在文学风格和审美情趣上与前人 (特别是唐代 )有所不同 ,大多表现出高旷平远、淡泊闲吟、乃至戏谑调侃的特征 ,实现了对传统贬谪诗文以悲为美、且多表现哀怨愁苦的超越  相似文献   

19.
马银华 《东岳论丛》2004,25(5):123-125
苏轼一生处于新党与旧党的矛盾夹缝中左支右绌、屡遭贬谪 ,但多年的流放生涯并没有摧垮他 ,反而加深了他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对传统思想文化的吸收融合 ,从而形成了一套不以谪为患、不计个人利弊得失的处世态度 ,为中国文人构建了一种可仕可隐、无适而不可的随缘自适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20.
唐代“鬼门关”诗云:“一去一万里,千至千不还。崖州在何处?生度鬼门关。”鬼门关在今广西北流县,《新唐书·地理志》:“容州北流县南,有两石相对,迁谪至此者,罕得生还,俗称鬼门关。”唐宋间贬至海南者多取道经此,故而关名、诗名皆颇著。此诗多以为李德裕作。如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名胜辞典》“广西北流县,鬼门关”条:“唐宋诗人迁谪蛮荒,经此而死者迭相踵接。唐李德裕《贬崖州》诗:‘崖州在何处.生度鬼门关’。”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