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新常态下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转型对接的重大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基础是明确三地的功能定位,以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其中,天津由于在协调区域发展中承担着重要作用,其城市功能的充分发挥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本文以城市功能相关理论为基础,以天津城市功能演化的历史轨迹为参照,系统考察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框架下,天津城市功能新定位的逻辑架构。在此基础上,对天津城市功能发挥中存在的若干瓶颈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进一步对提升天津城市功能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是新时代我国集中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形成具有特定开放空间的公共文化载体的重大文化工程之一。其系统性建设的重点包括生态优先的人文生态系统、文化引领的文化意义系统、产业支撑的文旅产业系统、社会共享的文化传播系统、制度保障的制度规范系统五大方面。从五个维度推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发展格局,对内成为凝聚认同和向心力的中华文化重要标志,对外成为承载特色和表达共识的国家形象,以此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充分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久影响力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高质量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深化区域合作机制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治理方向。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一系列深层次的"不平衡""不充分"难题亟待破解,天津滨海新区应抓住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统筹推进改革开放、产业转型、产业聚集的高质量发展,在对接服务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中发挥比较优势,从"创新协同、开放共享、多式联运、人才引进、产业互补、金融协作"六个方面对接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我国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整体上尚处于制度探索的初期阶段,顶层制度设计和具体制度规范都还不完善,存在较为突出的制度堕距现象,表现为现有制度设计相对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滞后性和现有制度文本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践之间的非耦合性。解决制度堕距问题,确保中央统筹的基础上调动地方参与的积极性,构建合理有效有序的国家文化公园管理体制,促进中央与地方的协同治理,探索统筹有效、分权有序的国家文化公园央地关系,是完善国家文化公园管理体制、保障国家文化公园高质量建设所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与关键任务。  相似文献   

5.
产业协同发展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重要支撑。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的协同发展在产业延伸转移、项目合作对接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推进三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协同发展,通过对京津冀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优势的比较,可以从加强区域联合,形成新的合作机制;实行分层管理,强化产业示范集聚区带动作用;完善产业链建设,提高文化产业区域关联度等方面加强合作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京津冀城市群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面对区域内部差异较大的现状,京津冀城市群围绕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协同治理方案,优化区域资源配置,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经过自上而下的制度设计,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在功能协同、治理协作、利益协调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协同效果。为使京津冀迈向更为高效的协同发展新阶段,应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心城市、加快培育新增长中心、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创新发展是"五个现代化天津"的核心战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建设雄安新区的大时代背景下,天津应该在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发挥自身优势,立足和巩固自身定位,推进区域性的产业价值链,创新资源链和市场资源链的三链互动,实现天津与雄安新区的错位发展,通过价值链输出,分享雄安新区的政策红利。  相似文献   

8.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成为河北承德开放创新、绿色崛起最大、最现实和最不能错失的历史机遇。承德要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生态、文化等优势,担负起京津生态功能区、重要水源地和安全“护城河”的重要职能,在交通互联、产业对接、生态共建、旅游互动等方面,与京津开展宽领域、深层次的合作。科学谋划定位,明确战略重点。构建产业新体系,实现借力发展、优势互补,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是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不仅是三地优化区域功能布局、打造新的京津冀都市圈的核心支撑,也是实现新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产业中介组织能够在其中发挥自身的重要服务作用。根据天津滨海新区八大产业的产业中介组织调研数据的分析,近年京津冀三地社会组织数量持续增长,但产业分布较为集中,尚未完全覆盖。针对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应积极推动产业中介组织的发展,充分发挥其服务作用,引领三地产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旅融合在我国旅游研究和产业实践领域并不是新鲜事物,文化的价值引导作用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养分。作为我国旅游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我们一直在寻求更契合旅游目的地发展和更符合国家对旅游产业功能要求的文旅融合模式。“十四五”以来,被国民高度认同、由独一无二的文物和文化资源组成、能够代表国家形象和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具有国家整体性意义的“国家文化公园”概念被提出,长城、长江、大运河等国家文化公园跨越众多文化类型多元的省市地域,是极具新时代旅游产业发展特色的文旅融合工程体系。“文化公园”的标识,“公园”的权属表达和空间限定,注定对我国文旅融合的创新发展方向具备一定的导向作用。文章分析国家文化公园在新时代文旅融合发展中的多维价值和统一定位,给出针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4年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经历了"中央提出""全面启动""逐渐深化"等不同阶段,并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本文主要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最新进展出发,探究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市场从价格传递、要素流动、企业主体以及平台联动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并据此提出未来京津冀协同战略亟需从分散探索转向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深层改革,协同实施应从供给侧的产业协同转向需求侧的消费协同,协同空间由点状中心转向黄金三角区域支撑、协同对象由单节点建设转向轴带—节点融合,从而缩小地区差距,实现京津冀高质量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一体化府际合作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构建有利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府际合作机制,就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京津冀地区相关人员关于京津冀一体化信息的了解程度以及京津冀府际合作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为探索构建京津冀一体化的府际合作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民营银行既有产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的内在优势,又有政策、环境、产业方面的外部支撑,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天津民营银行可在存量优化、增量突破以及金融创新三个层面实现发展。同时,天津民营银行也面临挑战。若政府和社会从加快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网+民营银行"建设、做强做优"存量民营银行"等方面对本地民营银行给予支持,将有助于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稳健发展、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14.
国家文化公园是我国原创的文化工程建设模式。本文梳理了国家文化公园的谋划与建设历程,对国家文化公园的内涵进行了总结归纳,阐述了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应当遵循的保护传统与合理开发相结合等四项原则,最后提出了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路径:建全体制机制,完善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顶层设计;构建文化体系,展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文化魅力;注重文旅融合,增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影响力;强化科技助力,创新黄河文化的现代表达模式。  相似文献   

15.
交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领域和骨骼系统,实现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绿色发展将有助于提升区域社会经济要素的交流效率,降低环境资源成本。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顶层设计、区域公平发展环境现实需要、交通一体化纵深推进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协作深化实施,均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绿色发展提供了新契机。当前,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绿色发展存在制度保障不充分、体制机制壁垒、投融资机制缺失、交通运输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与矛盾。为此,基于适应区域长远发展、依靠创新动能转换、着眼绿色交通社会再生产体系、发挥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效用的目标导向,应当从顶层设计完善、体制壁垒破除、信用体系建设、投融资机制创新、运输结构调整等方面提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绿色发展的实现进路。  相似文献   

16.
京津冀协同发展围绕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一战略核心,逐步明晰了非首都功能承接平台"2+4+46"的大格局,各承接载体的建设全力推进并已显现出全新的发展态势。但也存在承接平台较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能力不足,自身机制不活,软环境改善滞后等问题。协同发展战略要实现新突破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夯实三地承接平台和载体,使之成为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坚实依托和有力支撑。具体言之,当下需重审各园区定位,统筹优化承接格局,适时整合承接平台;找准有效承接的对接点,实现北京科技创新与津冀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度融合;聚力重点平台建设,积极探索协同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对接首都总部机构,营造标准高、机制新、生态优的服务体系;"对标"雄安新区,构建支持、对接、融合发展大格局。  相似文献   

17.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三省市的社会保障一体化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对三省市的社会保障一体化的历史借鉴基础上,必须重视法律建设、顶层设计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臧秀清 《河北学刊》2015,(1):192-196
近年来,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已成为中国第三个经济发展引擎,建立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利益分配机制已迫在眉睫。本文首先分析了京津冀区域的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其次着重阐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利益整合,最后提出了建立京津冀协同发展利益分配机制的对策建议,并强调急需打破既得利益格局。  相似文献   

19.
产业协同可以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产业链优势互补、推动多领域创新等实现多维度、高效率、可持续的发展,是京津冀一体化的重要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京津冀产业协同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疏解和转移、产业共享体制机制完善、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等方面取得了初步进展,三地产业协同呈现出打造资源共享和整合平台、推进产业链互联和市场一体化、深化生态环境共治和协同创新等新趋势。针对京津冀产业协同过程中出现的产业总体辐射带动能力不足、产业内部发展梯度差距较大、创新势能向产业动能转换不充分、生产要素流动与分配受限等挑战,需要合理布局重点产业和优势产业、健全要素协同平台和机制、加强创新势能转换、完善产业设施和发展环境,以更好推动京津冀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首都圈的发展问题已经成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战略性问题。2007年完成的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对首都圈或者京津冀都市圈发展的愿景、目标、方向以及战略框架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认识和部署,经过中央批复很快准备实施。本文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在规划中没有涉及或者很少涉及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