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求》2016,(2)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推动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面上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广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临创新投入、创新主体、创新人才、创新产出、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和挑战,应从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加强产业技术创新、发挥南沙片区优势、完善创新驱动制度等方面完善广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陈丽冰 《探求》2018,(6):71-79
科技创新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广州在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人才发展方面有成效,也有短板,应以政策联动为抓手,加强对外有关人才引进,对内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政府服务职能创新转型优化。同时,创新人才发展生态,以生态环境驱动创新人才的引入、培养、使用、发展和留住。  相似文献   

3.
提升广州文化软实力是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必然趋势,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培育世界文化名城的重要路径。以"策源地文化"为主线创新与建设广州对外文化交流平台和载体,有利于凸显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广州,在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中的地位与作用,为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及培育世界文化名城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探求》2017,(4)
硅谷是世界公认的全球科技创新的典型代表。文章在分析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组织结构和硅谷科技创新的主要经验的基础上,从集聚创新高端人才、培育创新引擎企业、激发大学创新活力、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和构建创新支撑体系等方面,提出广州借鉴硅谷科技创新经验,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5.
吴兆春 《社科纵横》2020,35(1):45-49
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广州作为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城市在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中应该发挥重要作用,吸引各种创新要素,特别是高端创新要素的聚集是未来城市竞争的重点。本文系统分析了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广州的高端创新要素的现状,并指出其高端创新要素聚集过程中存在7个方面的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8个方面的政策措施,为广州科技创新事业在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科技走廊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6.
建设和完善城市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是城市创新驱动发展的必然选择。广州作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举全市之力推动科技创新,并取得明显成效,但距科技创新强市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体制机制不完善,政府没有很好起到引导、激励和规范科技创新活动的作用,政策工具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7.
《探求》2020,(2)
广州科技创新具有科技创新资源丰富等明显优势,也存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不够完善等短板,需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核心位置,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等机遇,将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创新力,推进全域创新、提高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制高点,全力推动广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探求》2020,(5)
建设科技创新走廊是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举措。在探索科技创新走廊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对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走廊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从科学选择城市创新模式、加快培育创新领军人才、建立健全区域创新网络、不断优化区域创新环境和构建区域创新协调制度等方面,提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走廊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探求》2019,(6)
全球经济进入服务时代,现代服务业在提升城市能级、带动区域发展、推动城市创新三个层面,成为建设全球城市的重要引擎。广州深入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着力优化服务业投资环境,服务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载体建设进展显著,服务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升,但同时也存在服务业发展体制机制滞后、政策供给与企业需求错配、内部发展结构不够优化、高层次人才供给瓶颈等问题。推动现代服务业出新出彩,建议以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核心,以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为关键,充分发挥人才的第一资源作用。  相似文献   

10.
梁凤莲 《探求》2013,(2):97-103
广州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以及培育世界文化名城,塑造自己的城市精神与城市品格已经成为重中之重,其核心即为凸显以文化为中心、以文化为引领的发展方针.为此,要正确把握广州文化发展的历史,重视创新广州文化的历史因素与传统价值,推动广州城市文化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探求》2016,(3)
集聚高端要素是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全面上水平的突破口,然而广州集聚高端要素,面临产业结构升级成效显著与高端产业发育不足、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与现代服务业结构失调、创新环境日趋成熟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人才引进工作稳步推进与高端人才集聚效应不明显、城市产业空间结构日益优化与高端要素服务能力区域失衡五个"矛盾并存"。破解上述矛盾,应以集聚创新资源为核心,以集聚现代金融为关键,以集聚高端人才为重点,集聚高端要素。  相似文献   

12.
赵峥 《学习与探索》2013,(3):98-101
科技创新是中国城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增强中国城市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动力。创新驱动城市科学发展是一项具有长期性、战略性和全局性系统工程,必须形成能够支撑城市科学发展的科技创新发展系统。中国城市发展的科技创新驱动路径是:以人为本带动城市创新要素集聚,优化城市科技创新发展环境,提升城市科技创新专业服务水平,开展城市全球化和区域化协同创新,促进城市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3.
平欣光 《探求》2012,(2):90-95
新加坡40多年的高速发展全球瞩目,离不开政府科学的战略管理。新加坡不但制定了国家战略,政府各部门也全面实施战略管理。站在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高度,广州正处于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的关键时期,把广州的发展置于世界先进城市的坐标体系来比较,广州在社会管理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如何应对竞争、保持优势、继续繁荣昌盛,新加坡政府战略管理对广州发展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于6月中旬成立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任组长。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于6月23日举行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论坛”。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国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在论坛开幕式上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期限为2006年至2020年。此规划将明确国家发展目标,突出战略重点,强调科技前瞻,强化制度创新,体现区域  相似文献   

15.
我国当前的第一要务是发展,而稳步快速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培养符合国家科技强国战略需求的创新型、创业型及综合型人才是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重要任务.以怀化学院为研究对象,从创新创业理论教学、实践锻炼、师资队伍建设、配套政策等方面对怀化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路径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新时代对人才的新需求提出了优化路径的方案.  相似文献   

16.
李政  廖晓东 《学习与探索》2023,(2):93-100+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围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和产业革命大趋势、把握集聚人才大举措、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等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这些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理论。研究习近平科技创新重要论述需要切实把握好习近平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内在精髓与时代价值。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重要论述中的相关思想和精神实质,对于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苏联《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杂志1985年第11期载文介绍联邦德国的科技区域联合体,文章说,联邦德国的科技区域联合体是指在与大学、科研中心密切联系的基础上,为生产最新产品或开发最新技术而创建的一种科学工业联合体.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不以生产最新产品为必须坚持的方向,因而科学和生产的机制作用是科技区域联合体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的区域"工业中心"的分水岭.一些专家认为,热衷于出售研究专利的一些大学(高等  相似文献   

18.
霍秀媚 《探求》2010,(2):60-65
广州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又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成为岭南文化的中心地。岭南文化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开放兼容、创新求变、重商言利、务实功效的特性,但同时也存在着缺乏价值理性、缺乏科学精神的弊端。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州60年的文化发展,既丰富了岭南文化的内容,同时对岭南文化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今,要提高广州文化的软实力,增强广州的城市竞争力,必须创新岭南文化,建设广州和谐的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19.
许建平 《探求》2012,(4):34-40
加快体育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体育产业发展水平,有利于加快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国家中心城市现代产业体系,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通过分析广州体育产业现状、目标要求,借鉴国内若干大城市发展体育产业的做法和经验,归纳广州体育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方向,最后提出落实广州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0.
《探求》2020,(3)
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广州率先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也是全面复工复产阶段推动广州经济"行稳致远"的现实需要。近年来,广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规模、创新平台、重点项目、区域合作、产业集群、产业政策和营商环境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集群影响力不高、旗舰型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高端人才集聚程度不高、科技金融和科技服务发展不充分等突出问题。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广州要围绕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龙头企业、完善协同创新体系、优化金融和人才服务等方面,进一步明确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