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代武汉社会风俗的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风俗嬗变之滥觞清末五十年(1861—1911),是中国社会急剧变革的时期,也是武汉社会风俗由传统向近代嬗变的滥觞时期。城市近代化的历程,通过以下三个方面使武汉社会风俗发生了演变。 1、近代物质文明的冲击 1861年,汉口被迫开埠通商,大一统的封建秩序遭到破坏,社会出现躁动与不安,传统风俗在西俗的冲击下开始发生嬗变。物质生活条件的变化,是风俗习惯变化的首要  相似文献   

2.
近代汉口商业文化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勇军 《江汉论坛》2006,(12):97-100
汉口开埠是近代武汉城市转型的一个关节点。随着西方商品的滚滚而来,西方商业文化也开始植入传统汉口城市的母体中。在此过程中,汉口商业文化经历了从物质、制度到精神的各个层面的变迁。这种变迁总的来说是逐渐采习西方资本主义商业的一揽子营运机制。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能高估变的一面而忽视不变的一面,传统的商业文化并未因西方商业文化的植入而一下子淡出。近代汉口商业文化实际处于一种二元过渡形态,传统与现代交融杂糅,总的趋势是走向现代。  相似文献   

3.
我国近代(1840—1949年)是中西文化交融的时代。伴随着西方科学文化的引进,传统逻辑系统输入我国并得到广泛传播。西方逻辑的渗透,不仅为人们印证、认识和评判中国古代逻辑思想提供了参照系,而且直接刺激和促成了近代学者对世界三支逻辑传统的对比分析。运用比较方法研究逻辑史是我国近代逻辑史研究的最突出特征。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是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开始的。与西方资本主义诸国通过提高农业生产力、工业革命和日益增长的商业化等内力作用实行近代城市化和城市近化代不同,中国的城市近代化发韧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从《中英南京条约》开始,清末中国被迫和自行开放的口岸城镇据统计有104个。这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介,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正处在城市时代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沿着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研究城市运行规律,破解城市发展难题.是历史使命,也是时代要求在近代中国城市发展中,外来移民成为一个重要的动力因,移民与城市之间的互动关系成为近代城市史研完的一个重要课题。湖北省社科院袁北星研究员所著《客商与汉口近代化》(湖北人民出版社2013年12月出版)是对这一研究领城的重要开拓,该书记录了近代汉口的工商业辉煌以及众多客商的奋斗梦想,为读者展示了近代汉口作为商业移  相似文献   

6.
长期研究中国城市史,特别是研究19世纪末以来中国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不仅要熟悉西方国家城市的发展脉络,要了解和探索中国城市发展的状况和特征,也需要了解城市化的内涵和外延。以中国城市史,特别是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为基础,透过城市史的角度,简单论述城市化与城市史概念的同质性和异质性,分析两者的相关性,以及在城市史研究中如何运用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深入研究中国城市的发展进程,以探索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路径和特点。  相似文献   

7.
荆蕙兰  刘东 《江汉论坛》2022,(7):100-109
近代汉口开埠后在特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中开启了城市现代化进程,报业也随之产生与兴起。近代汉口现代化过程中独特的地理位置、人口的空间性集聚、城市的空间格局和复杂的空间地缘环境是影响报业发展与兴起的重要空间因素。同时,近代汉口报业也通过构绘城市空间想象、推动城市空间生产、扩大城市职业空间和重构城市空间交往,不断扩展汉口城市空间范围、塑造城市空间形态。近代汉口报业与城市空间的双向互动,不仅赋予了汉口报业独特的发展指征,同时也强化了汉口城市空间的都市性与现代性,推动了汉口早期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通过对晚清汉口城市发展、演变的研究,从一个侧面看特殊历史条件下中国传统城市走向近代的艰难曲折的历史进程.1 汉口,在明初还是一片与汉阳相连的无人居住的荒洲,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汉口始与汉阳分开,成为民船停泊之所.到明末,汉口已成为一个拥有二万余居民,"商船四集,货物纷华,风景颇称繁庶"的初具规模的商业城市了.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思想史学科建设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思想史的研究对象是人们围绕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两大任务提出了哪些思想、观念和主张,这些思想、观念和主张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对社会产生过哪些影响,并总结其经验和教训,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中国近代思想史的逻辑起点是嘉道年间而非1840年鸦片战争,因为嘉道年间复兴的经世思潮使中国传统思想具备了向近代转型的可能性,而发生于此时的鸦片战争,又给经世思潮注入了新的内容,从而使这种可能性成为了现实性.中国传统社会和传统思想向近代转变,是由来自传统社会、传统思想的内部因素和来自西方文明冲击的外部因素所形成的合力共同推动的.  相似文献   

10.
一 当今之世,新的时代和变化万千的社会生活,不断地向传统的理论体系提出新的问题。整个社会科学领域正出现变革方法论的趋势。历史学,作为一门万古常新的学问。一门似乎无所不包的“唯一的科学”也同样面临着时代的挑战。 中国的近代史与中国的当今现实有着密切的关联。近代中国社会的激荡风云,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认识境地,由近代到现代的一系列重大事件,给我们提出了无数急待深思的研究课题。近代中国的“教案”问题即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涉及到近代中国社会的封闭与开放的问题;涉及到近代中国的外交问题;涉及到西方帝国主义对近代中国的侵略史以及近代中国人民大众反侵略斗争史;涉及到如何评价东来的西方宗教与传教士的问题;涉及到如何评价农民阶级在近代社会的历史地位问题;涉及到如何评价反洋教农民的排外主义与爱国主义的问题,……如此等等。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并有必要对传统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进行认真深入的反思,总结传统方法的得与失,扬弃被僵化的某些思维模式。努力探讨新的研究方法论。使教案研究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 综观过去关于“教案”的研究。从方法上看,我们一般使用的是阶级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王继平 《云梦学刊》2003,24(2):50-52
近代中国文化是在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的制约下传统中国文化在西方文化冲击下发生的近代性转换过程中形成的。因此,中西文化的交流与整合是近代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流是以通商、遣使、求学、传教、游历、翻译等形式进行的,它表现为一种非和平背景下的和平方式。由于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差异,中西文化交流经历了由冲突到整合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新文化。  相似文献   

12.
城市近代化是一个在特定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广泛的社会运动过程,它不仅包括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空间结构的变迁,而且在城市社会控制上亦出现新的态势。晚清汉口城市控制系统便发生令人注目的变化,理应引起城市史研究者的注意。 汉口之名始于晚明,开埠前即因处于巴蜀、关陕与华中和东南贸易的枢纽地位而成为当时国内最为繁盛的商业城市之一。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汉口被辟为通商口岸,“中外商贾咸集于此,角逐竞争。商业贸易,极称繁盛”,“外人艳称之为东洋芝加哥”。近代  相似文献   

13.
转型期的汉口民俗──清末民初汉口民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口居武汉三镇之首,是华中地区的重要商业都市,晚清时期,它仅次于上海,被人们誉为东方的芝加哥①。汉口位于长江,汉水交汇处,水陆通畅,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国东南与西北联结的关节点,它的经营形态、民俗风情,既有异于西北内地城市,又区别于东南沿海地区,呈现出独有的中部特色。清末民初是社会的激剧变革时期,也是汉口由传统城市向近代都市演变的转型期。这一时期的民俗现象复杂多歧,色彩斑斓。在此,仅截取这一历史断面,进行分析、探讨,期望对中国都市民俗发展史及当代武汉民俗的理解与研究有所裨益。一、清末民初汉口…  相似文献   

14.
有关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有关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几点思考马敏一、“西力东渐”与近代社会转型的启动中国近代社会是一个大变动、大转型的社会,这种变动和转型不是起因于一种“内发的力量”,而是源于“外发的压力”,即西方的冲击,这一由邓嗣禹和费正清在50年代所提出的“冲击—反应”模式,...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以行政等级网络为重要特征的中国城市体系派生出一种新形式——市镇;其中,景德、朱仙、佛山、汉口四镇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被称为天下四大镇。四大名镇可分为资源开发型、资源开发加综合发展型和商品集散地型,其兴起具有部分共同的因素。近代以后,由于中国被纳入到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中,传统的工商市镇面临各种冲击和挑战,四大名镇中的汉口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通商口岸,现代性因素快速增长,在多种因素的推动下较为顺利地实现了向近代新型城市的转型,最终与武昌、汉阳合为一体,成为全国特大中心城市;而朱仙、景德、佛山三镇却因自身优势条件的丧失,城市功能不能适时地进行调适、转型而逐步走向衰退。四大名镇在近代的分化和不同命运,折射出城市现代化转型的曲折。  相似文献   

16.
中央研究院与中国近代学术体制的职业化,1927-1937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时伟 《中国学术》2003,4(3):173-213
对职业化群体的研究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史和制度史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仅涉及到一个新型社会群体——城市职业中产阶级——在近代中国的出现和衍生,而且关系到国家与社会权力关系的变动和近代社会结构的转型。  相似文献   

17.
本土运动是指一个主位文化因客位文化的冲击而引起的重整反应。具有高度整合性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在近代遭遇了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并由此展开了顽强抵抗和回应性调整,因此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近代行程表现为本土运动的历史行程。1840—1901年间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本土运动的历史逻辑表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在近代遭遇的危机是空前和全面的整体性危机,非本土运动所能自救,最终不得不进行全面的革故鼎新,以一种新的政治文化替代之。  相似文献   

18.
历史研究中的“西方中心论”使得近代史的面貌被表述为一系列民族国家的不同形成过程。在此期间,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被视为“冲击者”,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社会被看作因长期处于停滞状态而被迫现代化的“反应者”。  相似文献   

19.
袁北星 《江汉论坛》2007,(9):107-114
在近代社会巨变的大背景下,外来人口向汉口的迁移和流动,对汉口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存在负面影响.本文试图探讨外来人口与近代汉口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并力图对其作出深层次、多角度,具有新意的分析和解读,以期对当代城市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20.
广州商业文化的近代化及其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广州城市商业文化,是在西方商业文化的冲击和参与下,通过对传统商业文化的承传和不断的创新而逐步形成的.世界新航路的发现,大大缩短了东西方之间的距离.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直尝试打开中国的贸易大门.首先是葡萄牙,接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