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琼州学院学报》2018,(1):110-115
作为一部近年来少有的关心政治和现实的热播剧,《人民的名义》通过人物形象塑造、情节设计等多种叙述方式,显示出制作团队对现实的热切关怀。这部电视剧想象了一种弥合社会现状和政治理想之间的巨大裂隙的可能。更重要的是,试图通过这样一部剧,想象一种在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大环境下讨论中国问题的新景象。不可否认,这是一种推动社会良性发展的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2.
<被埋葬的孩子>是美国当代戏剧家山姆·谢泼德的代表作之一,该剧看似向美国传统现实主义的回归,实则形似神不似--写实的外框下包含着诸多非理性、反逻辑的元素.同谢泼德早期的另类剧作一样,<被埋葬的孩子>很难归类于某一传统剧作风格流派,他笔下的现实主义更具有超现代主义意蕴.从超级现实主义角度解读该剧的题材和创作技法,旨在尝试以新的批评语汇认知该作品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3.
<左传>小题材的运用很有特色,在成就<左传>经典化方面功效不可小视.小题材的大量引入,既体现了作者选材的独特视角,也反映出历史时代的变迁,还使得事件的叙述更接近历史的真实.这些小题材不仅传递出春秋时期社会变化的文化信息,还有着重要的文学功能,在成就<左传>文学经典地位方面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作为20世纪西方文论中的重要思潮,中国的叙述学(叙事学)研究已经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叙述学理论正在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影视、绘画以及法律等诸多领域。电视剧《潜伏》的收视率屡创新高,堪称近年来少有的谍战佳作,其热播引人深思。该剧巧妙地采用了类型融合的叙述策略,主要体现在叙述语言、叙述视角和叙述结构上。本研究结合叙述学和电影学中的叙述理论,不仅对该剧的叙述语言和叙述视角进行了审美解读,而且从线索、主题、时空、情节和人物等方面对该剧的叙述结构加以阐释和归纳,指出该剧的热播主要归功于幽默睿智的语言,“限知、平视”的视角,“信仰、爱情”交织的主题,详略得当的时空幅度,曲折离奇的情节以及丰满鲜活的人物形象等。  相似文献   

5.
《论语》各章虽无一贯系统,但原书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一方面客观表现为四个相互联结的维度,亦即众星拱月——孔子神貌、各有千秋——孔门弟子、烘云托月——隐者风尚,以及旁见侧出——诸色人等;另一方面集中呈现出两种相互映照的类型,亦即正面的推崇与反面的批判。由此,原书人物在总体上一以贯之、自成体系,最终构成了"四维一体"的特殊机制。正是缘于人物群体的系统性和真实感,客观上促进了原书文学价值的生成。  相似文献   

6.
<玫瑰的名字>的两重叙述视角使文本呈现为开放的叙述模式,传达了对知识和真理的独特看法,即真理存在于叙述和阅读的过程中.该作品通过虚构中世纪的凶杀和侦察故事,探究当代文化中知识和真理的言说问题,展现人类的文化境遇,具有鲜明的后现代文化意味.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物权法》曾引起很多争论,作者从经济学和法学学理上对《物权法》进行了剖析,并以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对有关观点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8.
《死亡匣子》自出版后围绕它的评论便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且贬抑多于溢美。本文并不在于要对文本进行二元对立式的优劣评价,而是从叙述层次、意识悖论和叙述伦理来厘清对该小说的认识偏差。小说多叙述层的复杂结构,以及对人物晦暗意识世界的关注增加了小说阅读的难度。小说并没有停滞在现代人存在困境和精神荒原,而是具有伦理叙事的向度,表达了小说家对美军在越南战争中集体无意识残忍的批评,以此提升了小说的立论。  相似文献   

9.
赵炎秋 《学术研究》2020,(4):144-151+178
概然律指人物与事件在现实生活中的普遍性与发生率。《平凡的世界》存在理想化的人物与现实主义追求之间的矛盾,小说中部分人与事的概然律不高,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这部小说的现实性。文学作品的现实性不能只考虑可然律与必然律,还需考虑概然律。概然律是衡量文学作品现实性的重要标准之一。概然律与文学作品的现实性有着密切的成正比的关系。在其他条件一样的情况下,作品中人与事的概然律高,作品的现实性就强,反之就弱。《活着》《阿Q正传》《静静的顿河》《第六病室》都是严格按照现实生活的本来面貌描写的现实主义作品,但《活着》中的人与事的概然律不高,因此其现实性与其他三部作品相比也要低一些。  相似文献   

10.
金仁顺的小说,习惯以干净利落的叙述方式,对爱情、人性和现实世界作出冷静而尖锐的探寻与拷问.对“故乡”的书写是作家近年来时常涉及的主题.金仁顺对故乡的书写一部分根源于青少年时期在煤矿的生活,另外一部分则缘于她的朝鲜族身份.以长篇小说《春香》为例,朝鲜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民俗传统贯穿于小说的始终,唯美的底色中带有淡淡的民族风情.这种对民族文化的追寻与书写与寻根文学不同,它更多地是将这些民俗传统与文化积淀设定为故事的背景,试图在自己的创作中延展出人类共通的生命感.  相似文献   

11.
马原的先锋小说代表作《冈底斯的诱惑》显示出独特的叙事方式,使得读者和评论家对小说的解读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冈底斯的诱惑》中采用了"不在场"的叙述方式,通过虚构、混乱、感觉缺失等语言技巧,表达马原竭力走进西藏却又不能理解西藏的焦灼,彰显了马原式的先锋特色。  相似文献   

12.
支宇 《天府新论》2011,(3):137-142
郭严隶的长篇小说《锁沙》通过传奇化的小说人物、理想化的生活世界和多元化的叙述策略,生动形象地塑造了塞北草原三代"浪漫英雄",描绘了诸多具有丰富传统文化内涵的"天真意象",从而成功地谱写了一曲中华民族克服草原沙漠化和人性荒野化的时代颂歌。从弗莱的"原型批评"角度看,《锁沙》在中国当代文学界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它超越了传统的革命现实主义写作,也超越了1990年代以来的欲望现实主义写作和反讽美学,是一部当代小说"传奇现实主义"的代表性文本。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实施,体现了公民权利和政府权力的动态平衡,实现了公民权利的回归。但还应看到,我国的行政许可改革之路仍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4.
刘亮红 《云梦学刊》2002,23(4):128-128
稍知一点中国近代史的人都知道左宗棠其人,对于他主持的收复新疆的功绩,也一定是了如指掌的。然而,提到刘锦棠,这位同样在收复新疆的战斗中襄助左宗棠运筹帷幄立下赫赫战功的历史人物,知道的人恐怕不多。由章育良和曹建英合著的《刘锦棠评传》(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一书,为我们揭示了这位不应被历史忘记的民族英雄的一生。通读全书,不难看出该书有以下四个特点。 首先,定位准确。社会是由各种关系所组成的人与人的联合体。个人在社会中有各种各样的关系,也处于不同的地位,因而个人在一定时期的评价不能不受制于其时代使命的需要及与之有密切关系的个人或团体。《评传》最成功的地方在于作者恢复了刘锦棠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地位。《评传》的著者抛开一时的功利,全面的展示给读者当时有关刘锦棠的一些史实及以后影响对刘锦棠评价的国际国内形势,从民族利益出发积极恢复了刘锦棠的历史面貌,给这位为国家做出过重大贡献的由于历史原因而又被埋没的、真正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定位。著者指出:刘锦棠是“歼灭阿古柏侵略集团收复新疆的前敌总指挥、中俄伊犁交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对我省诗人陶今雁新出版的诗集《秋雁集》的一篇评论。文章认为《秋雁集》与诗人过去的诗歌比较,题材内容有较大变化属于咏物、咏史、怀旧及生活闲情一类题材的诗占了很大的篇幅。文章认为,文学创作的最高使命应该是表现对人的整体关怀。《秋雁集》中大量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和生命的热爱,表达了他在劳动中感受到的愉快和在日常生活体验到的温情和美感,都能使读者从审美中产生对生活的信心和力量。文章还评价了《秋雁集》中《读杜杂咏》,认为陶今雁高度评价了杜甫的人道主义精神,因而对杜甫理解更加深刻了。陶诗题材的变化,反映出诗人的情怀比过去大大地拓展了,它的背后乃是时代的进步。  相似文献   

16.
约翰·契弗(John Cheever)是当代美国文坛独树一帜的以描写中产阶级生活而闻名的郊区文学家.在小说《茫茫大海》中,契弗以高超的叙述技巧,揭开了美国中产阶级华丽面纱下所暗藏的伦理危机.在种种不可靠叙述中,从叙述者毫不矫饰的内心袒露中,窥见美国中产阶级一直以来小心翼翼遮蔽起来的个人生活;窥见琐屑、庸常、不登大雅之堂的种种细节;窥见存在于夫妻、代际关系之间严重的伦理异化和伦理缺失.不可靠叙述策略的使用不仅拓宽了文本的主题意义,扩充了阅读的审美效果,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读者阐释的维度.  相似文献   

17.
王独清的《我在欧洲的生活》是一部自传,同时也是一部文学作品,而且还有着极珍贵的史料价值。由于时代环境的不得已,该书中所涉及的主要人物用的都是化名。为了读者的方便,也为了重新揭示出那段历史的真实,本文将该书中的主要人物一一考证了出来,以备相关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由刘福寿、武建奇等著的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最终成果《人民主人翁——邓小平理论的主题词》(以下简称《主人翁》)一书,已由红旗出版社出版。该书体例独具特色,内容新意叠出,在浩如烟海的邓小平理论研究论著中,引人注目。读过之后,感到有五新:一是立意新。邓小平理论作为我国现阶段党的指导思想,其研究者之众数以万计,研究论著之多不计其数,研究领域之全简直无所不及,但把邓小平的主人翁理论作为省级重点社科研究课题进行专门研究的专著此前尚未见到。人学研究,源远流长;邓论文献,卷帙浩繁,而把邓小平理论和人学…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决定》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到更高的位置,是四中全会非常突出的亮点。解读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有一个基本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