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本市场开放加剧还是抑制了实体经济"脱实向虚"一直是政府部门与学术界重点关注的话题.本文以"沪港通"交易制度为准自然实验,运用2012—2016年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从微观视角考察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沪港通"的实施显著抑制了企业"脱实向虚",且该作用在大规模、国有企业以及市场化程度和司法效率较高的地区企业中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沪港通"改善了公司内部治理,有效抑制了企业投机套利动机,强化了境外投资者外部监督作用,提高了股价信息含量和信息披露程度,进而抑制了企业"脱实向虚".进一步发现,有为的政府治理和有效的金融监管在上述传导机制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上述发现为新时期深层次推进资本市场开放、有序引导经济"脱虚向实"提供了一定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6,(1):48-54
利用A股与B股市场上的公司数据,考察我国股市开通沪港通这一事件对短期股票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沪港通对小规模上市公司或者创业板公司的股票价格影响更为显著;沪港通对不同市盈率公司的股票价格影响不显著;B股市场上市公司的股价受沪港通的影响较为微弱。因此,为有效防范外部事件对我国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强烈冲击,一方面应在确保股市健康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加快我国股票市场的开放进程;其次,需要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管理层作为最重要的内部信息知情人,其如何获取信息优势进行交易从而获得超额收益,关乎资本市场公平与效率,因而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重点。文章基于2006—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管理层减持数据,研究内部人交易的超额收益及其信息优势来源。研究发现:内部人交易存在显著的超额收益,但只有长期超额收益来源于信息优势带来的择时能力,短期收益则来自管理层减持行为本身的信息冲击效应。择时能力差异来源于信息优势的有效获取渠道。出席董事会会议和参与公司运营都是管理层获取内部信息的渠道,两种渠道带来的信息优势显著高于单一渠道,董事会会议渠道高于公司运营渠道。因此,管理层的信息优势具有渠道效应,而传统的信息层级假说并不总是成立。提高企业的信息透明度,有助于抑制内部人利用信息优势获取超额收益,促进市场公平交易。  相似文献   

4.
作为市场交易中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其也同时影响着资本平台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以及融资者的投资行为。正是在这一认识下,文章实证检验我国股票市场投资信息不对称对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结论表明,我国资本市场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确实与上市公司投资效率间呈现出显著负向关系。  相似文献   

5.
上市公司内部人是否能够利用内部信息进行择时交易并获取超额收益,关乎市场公平,一直都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2006—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股东减持交易的实证研究发现:内部人整体上不但没有获得超额收益,而且收益均值明显低于外部投资者,内部人整体上并不具有择时能力;不同类型内部人的超额收益存在显著差异,实际控制人获得的超额收益最高,短期显著为正但长期出现反转,而高管的超额收益最低且始终为负。理论猜想认为:内部信息给上市公司内部人带来的不是择时能力而是估值偏差,不同内部人主体的差异来自估值的空间效应,实际控制人的超额收益并非源于内部信息带来的择时能力,而是来自减持行为本身给市场带来的信息冲击效应。研究结论能够既帮助投资者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也能够为政府主管部门监管内部人交易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
交易操纵是一种难以辨别和监管的操纵行为 ,通过运用一个三阶段模型 ,论证了交易操纵者通过在股票市场严格模仿内幕交易中内部人的行为模式而获利的一般模式 ,并分析了内幕交易和交易操纵各阶段的特点 ,指出了众多的跟风者和盛行的内幕交易是导致交易操纵的激励相容条件容易满足的原因。对我国股票市场操纵行为的实证印证了此模型的正确性 ,通过减小内幕交易的比率 ,以及加大对交易操纵的惩罚力度等措施 ,可以减少交易操纵行为。  相似文献   

7.
李莉 《东岳论丛》2012,(3):164-168
非公司关联交易是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侵占的主要途径之一,对关联交易的治理是各国资本市场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法律体系的不完备性为证券市场中政府监管发挥作用提供了空间。近年来,我国证监会、财政部等监管机构出台了一系列规范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行为的政策法规。其所涵盖的监管措施主要集中于:名称界定、价格规制、数量规制、信息披露、公司治理、违规措施等几大方面。将关联交易监管措施对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行为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上市公司同第一大股东关联交易发生额与监管程度显著正相关,上市公司对控股股东资金借出及净借出的数额与监管程度显著负相关。也就是说,在监管环境日益强化的背景下,关联交易依然是上市公司及其控制股东偏好的交易方式,关联交易监管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实施的利益侵占。  相似文献   

8.
上市公司信用不但是证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也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信用存在着严重的危机包装上市、虚假陈述、内幕交易、操纵市场、挪用募集资金炒股、关联交易等行为层出不穷.这不但与证券市场本身具有内在缺陷有关,也与我国处于转轨时期的经济体制不顺有关,更在于上市公司内部存在着多重利益冲突.要重构上市公司信用,必须树立保护投资者利益为核心的理念,同时,要着力于具体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由于公司并购多被视为利好消息,这使得内幕交易常伴随着公司并购而生.邓军内幕交易行政处罚案充分表明,认定公司并购中的内幕交易存在几个特殊难点.为更有效地规范公司并购中的内幕交易行为,我国<证券法>应明确设定认定外部人内幕交易的条件,应结合并购事实发生的几率与影响认定并购案中的内幕信息,并规定并购案中内幕信息的成立时点.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9,(10):223-230
随着国内外财务丑闻事件的频频爆发,我国学者对财务报告真实性及控制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有效性愈发关注,我国财政部和有关监管部门也颁布了一些政策规章,这为我国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奠定了基石。分析探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内控缺陷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主动性与盈余管理程度的相关性,可发现内部控制缺陷与盈余管理正相关,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主动性和披露质量均和盈余管理负相关。上市公司可以通过改善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来有效约束和防范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股票市场出现了大规模高比例的原始股东减持,甚至出现了清仓式减持和离职式减持,而许多减持行为发生在股价处于低位且企业仍处在持续成长阶段。基于此,文章选取2006—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原始股东减持样本,研究不同类型原始股东减持的急切程度、选择逻辑及其经济后果。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和小股东最急于减持,而实际控制人最不急于减持,不同类型原始股东减持的急切程度取决于与企业内部决策信息的距离,越远离决策信息就越急于减持。总体看,原始股东减持主要依据关于企业前景的内部信息,也依据市场交易的外部信息;具体看,掌握决策信息少的原始股东减持更加关注确定性强的内部信息。原始股东减持行为具有明显的市场冲击效应,距离决策信息越近,冲击强度越大;除实际控制人以外的减持行为均未表现出明显的择时能力,减持周期越短错误程度越高;决策信息是判断企业未来价值的有效内部信息,而经营信息则可能会导致决策偏误。研究结论能够更好地解释市场现象,为投资者决策和管理层的市场监管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2.
信息不对称直接表现为内幕交易(Insider Trading),只有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形下才会出现内幕交易,可以说内幕交易是信息不对称的直接后果。本文把信息不对称分为宏观信息不对称和微观信息不对称。宏观信息不对称是指政府管理部门在制定对证券价格产生重大影响的政策时所产生的信息,市场活动主体(包括投资者、上市公司、证券中介机构)获得信息数量与质量上不相等,由此导致的内幕交易为宏观内幕交易;微观信息不对称是指上市公司所拥有的对证券价格产生重大影响的信息,市场活动主体(包括投资者、上市公司、证券中介机构)获得信息数量与质量上不相…  相似文献   

13.
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具有内外两种制度的约束和动力.从强制性治理和自主性治理两个方面考察公司信息披露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通过对2006年928家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自主性信息披露水平的提高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从而为自主治理有助于公司业绩的提高提供了证据.进一步研究自主性信息披露影响公司业绩的原因,发现"公司是否积极开展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是否制定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制度"与公司绩效ROA在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内部控制披露制度于2012年正式实施,在此之前已有一些公司自愿披露了内部控制情况,特别是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那么,在自愿性披露时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公司报告自身的内部控制缺陷,这些公司及其所处的环境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对此方面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完善内部控制披露制度。采用2009年沪深两市主板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分析影响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因素,结果显示: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具有更复杂的公司运营状况、兼并重组更加频繁、对内部控制建设投入资源较少等特征,同时,公司受到特别处理、发生过财务报告重述等因素也会迫使管理者披露内部控制缺陷。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票市场的投资者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散户、大户(控股股东)和机构投资者。这些投资者也构成了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由于不同类型投资者的特征不同,直接影响了上市公司的治理方式。散户投资者通常资金规模较小,一般进行被动投资,不直接参与上市公司治理。上市公司治理主要依靠法律法规体系,股票市场交易机制。以散户股东为主构成的上市公司的治理模式形成了“保持距离型”公司治理模式,其特点是没有大股东侵占公司利益,但容易造成“内部人控制”。大户投资者所拥有的资金规模较大,且是自有资金,所以没有资金的代理成本,他们在上市公司中通常拥有一定的控股地位。存在大户投资者股东的上市公司,由于大户投资者会对经理人进行有效的监管,不容易有“内部人控制”现象,但大股东为追求“私有利益”,往往有着对小股东的侵权行为。机构投资者虽然也拥有资金规模大的特点,但其资金是有代理成本的,另外受政策法规的限制,传统上机构投资者也不直接参与公司治理,只进行被动投资。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不断上升及维持投资者风格等原因的影响,机构投资者开始逐渐直接参与公司治理,其方法主要是积极主义投资,如投票动议和与上市公司经理人谈判等。  相似文献   

16.
期货市场内幕交易的规制原理与证券市场相比存在着较大的不同,证券市场内幕交易制度的构建是以上市公司为核心的,而期货市场内幕交易制度的构建是以交易市场为核心的。不能将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的理论直接套用于期货市场,也不能将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的相关规则准用于期货市场。期货市场内幕交易包括内幕信息和内幕交易行为两项构成要件,法定抗辩事由也基本是针对这两项构成要件设置的。在满足构成要件且不具备抗辩事由的情况下,即可认定成立内幕交易。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我国2003-2005年受处理的78家上市公司及配对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媒体监督、上市公司性质与上市公司合谋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媒体监督可以有效的防范上市公司的合谋行为,而上市公司性质对于上市公司的合谋则影响不大.此结论的政策意义在于,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充分地保障媒体舆论的言论自由,从而抑制上市公司的合谋行为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而通过产权转移来抑制上市公司的合谋行为则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8.
选取2013年我国深沪两市A股上市公司1207个观测值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截面修正的琼斯模型计算会计选择盈余管理,度量上市公司会计选择盈余管理程度;通过经营现金流量模型、生产成本模型、酌量性费用模型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总额模型,度量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总水平.最后通过构建内部控制质量与盈余管理关系模型,检测内部控制能否有效抑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实现对假设的检验.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会计选择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行为;内部控制质量与盈余管理程度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内部控制质量越高,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低,其盈余质量越有保障.  相似文献   

19.
文章将“沪港通”的实施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方法考察资本市场开放对实体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结果显示,“沪港通”的实施促进了企业金融资产的增加。机制检验发现:(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负向调节了上述作用,而融资约束的调节效应不显著;(2)“沪港通”的实施促进了短期金融资产的增加,对长期金融资产的影响则不显著。这意味着,在“沪港通”的实施背景下,企业增持金融资产不是为了平滑投资,而是为了短期逐利。  相似文献   

20.
内幕交易是证券市场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损害众多投资者利益 ,破坏正常的证券市场秩序。我国证券市场的内幕交易行为广泛存在 ,但被查处的却少之又少。因此 ,明确内幕交易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认真分析内幕交易违法犯罪的法律责任难追究的原因 ,提出防止内幕交易的对策建议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