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冯至现代主义诗学带有里尔克式的智性特色,并与基督教神学及从中发育而来的存在主义相关联。他认为三个欧洲"畸人"即存在主义者基尔克郭尔、尼采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带来了真正的启蒙思想。冯至认为:基尔克郭尔主张不幸、忧郁、绝不与卑污妥协的正直操守是写作的根基;作家要从感性阶段出发,达到伦理乃至宗教的阶段,才是"受苦受难真实地本着基督的精神生活"。尼采之于中国社会和文学的意义,则在于通过他所研究和揭露的嫉恨人格和心理,彻底打破那种"窒息遏杀特出之士"的平均一切的环境;而且尼采追求真正未来主义的东西,对民主和社会主义也感兴趣,其超人哲学是为了现代人的真正觉醒、获得真理,而现代艺术的本质在于实现这一目标。真正的现代主义者不是弱者而应是生活和精神的强者。而陀氏通过对人性中善与恶的辩证书写,提出了通过上帝达到自我启蒙的问题。正是在对这些西方存在主义理论家的理解和解释中,冯至创建了自己的现代主义诗学。  相似文献   

2.
我们对启蒙的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我们所熟知的康德的启蒙传统或者西方的启蒙运动.犹太启蒙哲学家门德尔松的启蒙观提供了另外一个参考的视角.他的启蒙观包括如下内涵:第一,启蒙关乎理性知识和理性反思能力;第二,启蒙分人之为人的启蒙和人之为公民的启蒙;第三,启蒙存在衰退和误用的可能性.门德尔松的启蒙观为当代中国的启蒙运动提供了三点启示:第一,从教养的角度理解启蒙,从而重新估价儒学的教养资源在启蒙过程中的作用;第二,启蒙有不同的层次与向度,但是都基于对理性的认可;第三,对启蒙的消极后果和辩证性保持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程亚林 《学术研究》2002,(4):118-120
整合明晰诗学与含蓄诗学对建构完整诗学史和诗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发掘古代文学作品中蕴含的含蓄诗学 ,创造性地重新阐释古代文论概念 ,或创设新概念 ,提出新理论 ,是实现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一条重要途径 ,也是诗学创新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威廉斯将悲剧定义为一种关于人类失序状态痛苦经验表现的特殊文本形式。他将近现代以来的悲剧定义为"自由主义悲剧":一种对资本主义"自由秩序"造成的失序状态的体验。由于资本主义制度自身的活力已达到了尽头,有关自由主义的各种悲剧体验也必然趋于枯竭,人们在当前需要一种能够表现新的失序经验的悲剧形式即革命悲剧来取代自由主义悲剧。但威廉斯关于革命悲剧到来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实践可能性的讨论,均存在某些明显的理论疏失。  相似文献   

5.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以哲学的睿智,审察、提炼古希腊艺术创作的精髓,建树了西方第一个比较系统、合理的文学理论。他的悲剧论可以跨越东西文化的时空距离,完美地体现于传入欧洲的第一部中国戏剧《赵氏孤儿》中。在此将通过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给悲剧下的定义及相关悲剧理论视角,对《赵氏孤儿》进行分析与解读,通过分析论证,将对《赵氏孤儿》及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悲剧观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启蒙问题到现在还在争论不休。追本溯源,当时德国围绕“何谓启蒙”以及“如何促进启蒙”即启蒙的情景(包括启蒙的目标、方式、对象和条件)两方面的问题展开了“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但是,通过对当时德国四位哲学家思想的系统考察,最终的结论是:对上述两个问题的回答尽管答案表面上各不相同,但是背后隐藏了两方面共同诉求:一是在现实的感召下对理性历史回归与觉醒的诉求,二是对思维与语言表达明晰性的诉求。  相似文献   

7.
启蒙的自主性这一概念表明,启蒙只有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基础具备的条件下,才是现代化的意识形态前提。中国的“五四”和新文化运动并不是真正的社会启蒙,而只是文化启蒙。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进行的工作是社会基础与社会启蒙的双向建构。中国真正的、全方位的社会启蒙只是在今天才有可能。  相似文献   

8.
高扬 《船山学刊》2001,(1):118-122
王国维是近现代中国历史上颇具原创精神的重要人物。他既不同于康有为、梁启超,不像他们纵览泛观,浮光掠影,意气风发,有如许热切的社会关怀,甚至也与几乎以学术为志业的、注重英国经验论哲学及方法的严复也颇不相同。王国维作为继严复、康有为、梁启超之后在学界卓然独立的学术大家,在积极推进中西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不仅把哲学、文艺、史学等诸多彼此割裂、互相分离的领域统摄于一个整体的人文学科视域,用统一的科学方法和思辩精神消弥悠久的国学研究中的浮浅的事象性辨识,而且站立于中国传统思想的高度,以开放的思维心态,使中国…  相似文献   

9.
俄国作家库普林创作题材广泛,主要描写底层人的生活,其小说中体现的人道主义精神对我国的现当代文学颇有影响.爱情小说是库普林小说创作中的重要内容,体现了库普林对爱情的独特理解,也体现了他对人类情感世界和存在问题的关注和思索.  相似文献   

10.
中国启蒙:历史、现状与未来--"新启蒙"与"后启蒙"的对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反思并重建中国启蒙,当下思想界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与思路,即“新启蒙”立场与“后启蒙”立场。其争论的焦点问题有:其一,面对中国现代启蒙思想传统,是建构还是解构?新启蒙论者认为,中国近现代启蒙思潮蕴含着一个自成体系的思想系统,并试图挖掘和再现这一体系;后启蒙论者则否定这一体系的存在,着力批判其理性缺陷。其二是关于当前启蒙研究的方法论问题,新启蒙论者主张思想启蒙与社会运动的“剥离”,并强调对前者内在逻辑的“整合”;后启蒙论者则反其道而行之。其三是未来中国需要怎样的启蒙,新启蒙论者认为必须在继承现代启蒙传统的基础上整合西方启蒙思想资源;后启蒙论者强调要通过反思现代启蒙传统的理性阙如,耐心打造启蒙的底盘。二者的争论有望使论题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1.
张光芒 《北方论丛》2001,5(4):82-88
“五四”启蒙精神孕育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两大叙事传统,分别表现为“理性浪漫主义叙事”和“情感阳性主义叙事”,它既是中国化的启蒙哲学与美学精神的体现,亦有着更为深广的文化人类学与哲学的根据。从审美表现上说,理性浪漫主义叙事的特点在于以情绪化、情感化为艺术手段与表现方式,但在其深层反映了人的情绪情感对理性的判断与解构,对理性的要求及向往,突出强调的是情感对理性的作用;后者则是理性崇拜精神在审美上的反映,从艺术表现对象来说,它又表现为探讨理性对人的意志、信仰等情感世界的作用。这两大叙事传统共同表现了以清理激荡为人的解放动力的启蒙主义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12.
《江西社会科学》2013,(10):79-83
唐以前,蒙学读本以识字为主;到了唐代,诗歌被引入到社会诸方面,训蒙诗的创作便成了唐诗与文学、蒙学相结合的重要成果。唐训蒙诗以咏物为主,兼及咏史,《李峤百咏》即为各咏物类训蒙诗之典范。然后世论者对《李峤百咏》多有贬抑,甚至引发了后代对咏物诗不同的价值评判,更有论者认为《李峤百咏》文体陈腐并多夹连篇累牍之隶事用典。其实,作为训蒙诗,《李峤百咏》开创了唐蒙学发展之新领域,开启了格式化诗歌创作的新阶段;作为五律咏物诗,《李峤百咏》实现了对诗词经典的多样认知与阐释。无论就启蒙思想还是诗学价值而论,在唐代文人的诗赋作品中,《李峤百咏》都有其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王夫之认为人之有情犹天之有气,视情为人之本,与近现代西方哲学的情感本体论有相通之处;王夫之将审美活动视为“自然之华”与人的“心目”“文情”的统一,实际上提出与近现代西方美学近似的“内在眼睛”说与“审美态度”说;王夫之将情与景的统一提到新的高度,他的“景语”说创造性地总结了中国美学中情景观,与现代艺术符号学中讲的“存有”说相贴切;他的“兴”说与“现量”说与近现代西方美学讲的情感思维、直觉思维相切近。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情感与理性的矛盾构成了启蒙主义的内在张力,这种张力一方面体现为情与理相互激荡、彼此促进的统一关系;另一方面又表现为彼此冲突与干预的对立关系.二者之间或对立或统一,以及相互作用的矛盾方式,在中、西启蒙文学史上有着从浅入深,纷纭复杂的变化.但以往对启蒙主义的研究,或囿于理性--非理性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或将启蒙主义与理性主义等同,既影响了从理论上对启蒙主义深层结构的充分挖掘,更造成了对中国近现代以来启蒙主义文化思潮评判上的混乱.启蒙主义表现为一个持久的人性解放与人格追求、情感觉醒与理性探求的过程,它为人类精神的解放所提供的是一种借以发展的内在张力或动力系统,重新建构新世纪新的启蒙思想体系,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索金梅 《河北学刊》2002,22(6):45-48
本文通过解读雅克·德里达 (JacquesDerrida)的《何谓诗》一文 ,阐述了德里达的诗学 ,并指出了德里达的诗学同中国传统诗学的一些相似之处。德里达不落西方传统诗学的窠臼 ,用两个词回答了何谓诗这个问题。这两个词就是“记忆”和“心灵”。  相似文献   

17.
18.
启蒙是西方社会发展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历史事件,反思启蒙一直是西方理论界的一个重要课题.霍克海默、阿多诺在对启蒙理性的反思与批判中,阐述了"启蒙已退化为神话"的主题.本文试从启蒙的实质、启蒙退化为神话、启蒙自毁原因等方面,对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辩证法思想进行分析与阐释.温习智者的教诲,提高对这个世界应有的警醒.  相似文献   

19.
陈奇佳 《江淮论坛》2012,(4):158-164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家、民族、传统文化的观念,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德国浪漫派的影响。但他们往往是从批判的角度上来表现这种影响。拉萨尔则更多地继承了浪漫派的观念。这种与浪漫派关系的分歧,造成了他们在悲剧观念上某些价值立场的根本分歧。拉萨尔的悲剧观念尽管多有舛误,但他关于革命领导权等方面的观点,在今天仍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胡风的启蒙     
红苇 《学术界》2003,(3):137-144
考察 3 0、40年代现代启蒙思想状况时就不应该忽略胡风。 3 0、40年代的胡风始终以继承、发扬鲁迅先生富有现代意识的启蒙精神为己任。胡风与鲁迅不同 ,胡风人格中的“左翼战士”精神状态 ,是胡风终身性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