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的现行法律规定过于原则,导致理论与实务争议颇多,不利于第三人制度的有效实施。行政诉讼第三人的类型化分析是走出这一困境的有效途径。在行政过程论的视野中,以"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行政相对人"为基本结构,可以将第三人划分为行政主体层面的第三人、行政行为层面的第三人和行政相对人层面的第三人等三种类型,这一... 相似文献
2.
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的理论价值在于 :有利于保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和实现公正审判 ;可以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也是人民法院高效、及时、准确审理行政案件的需要。第三人资格的基本要件是“同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 ,并体现为直接性、法定性和独立性的特征。第三人资格的程序要件 ,在参与诉讼的时间上必须是在本诉开始以后 ,一审审理修结之前 ;在参与诉讼的方式上 ,一是可以向人民法院直接申请 ;一是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 相似文献
3.
逯慧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1(7):80-82
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一直是我国行政诉讼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尤其是行政诉讼第三人类型的划分更是学界研究的重点,而关于其类型划分争议也颇多。借鉴德国行政诉讼第三人类型的划分,完善我国行政诉讼第三人类型划分的研究。根据第三人与案件处理利害关系及其在案件审理中的作用,可将行政诉讼第三人分为独立第三人,准独立第三人和辅助第三人。 相似文献
4.
行政诉讼审查标准是指法院对被诉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的范围和程度.这一问题涉及到司法权与行政权关系的正确定位和行政诉讼制度的健康发展.然而,由于司法审查的标准十分复杂,不论在我国还是西方较为发达的法治国家,对此研究并不深入.WTO对司法审查设定了许多原则性的标准.从我国切实履行WTO义务的角度考虑,应当以WTO规则为指导来确立和完善我国行政诉讼的审查标准. 相似文献
5.
行政诉讼证明标准完善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北峰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2):95-97
对行政诉讼案件事实判断的科学性、正确性,涉及行政诉讼证明标准问题.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我国采用证据确凿标准.在分析我国行政诉讼证明标准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行政诉讼证明标准多样化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行政诉讼简易程序适用标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易程序在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法中已经都得以确立,在行政诉讼法领域推行简易程序制度也是指日可待,然而如何确定其中的具体问题,特别是适用标准问题,依旧有待继续探讨。由于我国现行立法对简易程序适用标准的规定有欠科学,不仅引发了诸多问题,而且也影响到简易程序改革的实际效果。以观旧效,在立法之初先行探讨我国行政简易程序适用标准的立法设计和具体定位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7.
略论行政诉讼中的证明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明标准是诉讼中与推定和自由心证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问题 ,而我国行政诉讼法及司法解释并未对此作出明确规定。笔者认为 ,确立我国行政诉讼的证明标准应考虑诉讼模式、行政诉讼的目的、审理对象、举证责任、审理程度、案件复杂程度以及国际上的通行作法等因素综合确定。据此 ,我国行政诉讼的证明标准应是盖然性优势标准 ,这一标准又可分为一般盖然性、确信盖然性与必然盖然性三种优势等级。对原告与被告以及法律问题和事实问题的盖然性优势要求不同。 相似文献
8.
梁桂英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14(6):75-77
行政诉讼案件是由行政主体的行政管理活动而引发的案件。由于行政管理活动的复杂性 ,其被告的确定始终是理论乃至实践中的一大难题。本文针对性地阐述了确定行政诉讼被告的理论依据、确定范围等有关问题 ,并根据最新法律、司法解释 ,分析了确定行政诉讼被告的法律规定 ,从而将理论、实践以及立法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行政诉讼中的调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我国现行行政诉讼制度,行政诉讼是不适用调解的。但是,在行政审判实践中,“调解”却已经早已普遍存在,且行政诉讼中调解已具备理论基础和现实可能。应完善相关立法,确立调解为行政诉讼结案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李鹃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9(2):82-8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合同相对性原则逐渐遭受挑战。第三人成为一个引人瞩目的角色.不同法系对此有不同的规定,我国《合同法》也有相应规定,但较为零散。在今后的立法中,需要考虑视情况赋予合同内容涉厦的第三人之诉权和对合同保权中的第三人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是指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根据法律规定,能够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资格。我国对其的研究自行政诉讼制度建立以来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学者们众说纷纭,没有达成共识。本文在比较法的基础上,寻找我国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拓宽原告资格范围的大胆构想。 相似文献
12.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是指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根据法律规定,能够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资格.我国对其的研究自行政诉讼制度建立以来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学者们众说纷纭,没有达成共识.本文在比较法的基础上,寻找我国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拓宽原告资格范围的大胆构想. 相似文献
13.
郭燕茹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6-60
目前,在我国修订《行政诉讼法》时增加调解制度已成为学界共识的背景下,行政案件适用调解的范围是首先需要明确的重要问题之一。从构建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理论基础出发,分析了我国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及域外的经验,界清了行政诉讼调解适用的范围:不履行法定职责的案件、行政自由裁量权案件、撤销违法行政行为带来其他重大损失的案件、行政相对人亟待解决实际困难的案件、群体性行政纠纷案件以及行政合同纠纷案件共计六类,并从实践操作上对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运行进行了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14.
行政诉讼中,法院对行政机关认定的案件事实、法定程序以及法律结论的司法审查是法院审理行政诉讼案件的重要工作。在司法实践中,各国相关的司法审查标准有一定差别,或宽松、或严格。我国相关法律制度虽粗具规模,但存在不足之处。借鉴他国成功经验,建立适度的行政诉讼司法审查标准是改善现行法制不足的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15.
海事行政诉讼案件的管辖权在地方法院和海事法院之间几经移转,引发了学界与实务界的巨大争议。这种管辖权究竟应做如何划归?学界和实务界对此始终莫衷一是,由此严重制约着相关司法实践的有效开展,不利于海事行政诉讼案件的合理审结与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充分保护,因此该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6.
孙晓梅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
行政诉讼类型化研究在国外研究比较成熟,已经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化体系。而我国的行政诉讼类型化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随着我国行政诉讼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需要,越来越来的学者开始关注这一制度设计。我国行政诉讼类型化制度的构建旨在更好地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救济,维护其合法权利。行政诉讼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划分不同的类型,按照当事人的诉讼请求为基本标准,并在此基础上,细分具体的类型,以进一步完善我国行政诉讼类型化理论与立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税务部门擅自扩大税务行政执法主体和行政诉讼主体的情况下,如何确定税务行政诉讼被告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而且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实践问题。在确定税务行政诉讼被告时,必须坚持与税务行政执法主体适格一致的原则;坚持在同一个法定职权范围内只能有一个被告的原则;坚持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高于一切的原则,税务行政诉讼被告自身的部门利益不可凌驾于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之上;坚持有利于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有利于行政诉讼整体健康发展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主义行政法制建设的加强,对行政诉讼实行检察监督也日益重要。本文在分析我国行政诉讼检察监督权运作缺陷的基础上,对任何从立法上构筑有效的监督体制提出了有关原则和监督方式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诈害诉讼的频繁出现,使对第三人的权利保障变得越来越重要。文章首先从2008司法解释入手,分析我国目前的立法现状。然后比较再审之诉和第三人撤销之诉,得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为保护第三人权利提供更好的途径选择。最后,借鉴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域外规定,提出我国构建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的具体建议,建立完整的第三人权利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刑法中有关犯罪数额标准的规定存在许多缺陷,无法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也给司法实践带来了诸多不便。为此,应当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来确定犯罪数额标准,保持刑法的稳定性和统一性;对社会危害程度相似的不同罪名规定大致相同的犯罪数额标准和对应的法定刑幅度;借鉴国外的相关立法经验,在我国建立犯罪数额等级体系以实现罪刑关系的科学化和精确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