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克亮  罗丽云 《探求》2013,(3):5-12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组成部分,主要涵盖先进的生态伦理观念、发达的生态经济、完善的生态制度、良好的生态环境等.生态文明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也是衡量美丽乡村建设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促进美丽中国建设,必须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力求找到建设广州美丽乡村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2.
统筹城乡发展视角下的广州现代化美丽乡村建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克亮  罗丽云 《探求》2012,(5):5-11
现代化美丽乡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升工程。本文联系现阶段广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在简析广州现代化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如何在统筹城乡发展中推进广州的现代化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美丽乡村建设的深生态内涵——以安吉县报福镇为范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旭烽  任重 《浙江学刊》2013,(1):220-224
作为浙江境内典型山区县,安吉面对激烈区域竞争,在常规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老路日渐逼仄堵塞之际,勇于另辟新途,依靠生态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的自身优势,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十数年艰苦奋斗,坚持不懈,百折不回,终于闯出一条既具时代特征又有安吉特色的发展道路,创造了环境优美、经济繁荣、发展协调、社会和谐、特色鲜明的生态文明建设安吉范式,为本文深生态研究提供了生动而具有说服力的范例.  相似文献   

4.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西部地区美丽乡村建设对该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各族人民实现美好生活愿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西部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政治基础;区域政府应加强组织保障和科学规划,与社会各界勠力同心,落实引才、聚才和育才方略,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撑;充分调动各族群众积极性,提高群众美丽乡村建设的参与意识和参与度;强化产业与生态融合,加深西部地区民族特色和美丽“底色”。为西部地区全面建设美丽乡村、为各族群众营造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与“回得去”“留得住”的精神家园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5.
广州乡村旅游标准化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既是完善旅游市场体系、提升旅游业整体服务质量的需要,也是保护旅游者合法权益、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旅游开发与服务的规范化是行业的发展趋势之一。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活动方式,在广州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如何通过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将这种旅游形式开发好、培育好、发展好,对统筹推进广州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广州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广州乡村旅游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意义,提出了加快广州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的框架思路。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央政府的顶层设计与地方政府的政策配套,推动基层政府通过“试点-扩围”方式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基于钦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的个案调研发现,自上而下的政策宣传、基层政党组织的责任包干意识以及对宣传载体的依托,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特征.其困境在于村规民约的局限性、财政资金的过度依赖和第三方治理的缺失,通过内外动员互补与财政支出优化为导向的政府动员和以服务下沉与多元协同治理为导向的基层互动,才能突破困境,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可持续化.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置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重要位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方向。本文在对农村生态文明和美丽乡村的内在联系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以"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和中央决策精神为指导,阐明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思路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8.
黄克亮 《探求》2023,(6):21-30+57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人民长期实践探索所取得的重大历史成就,其理论体系是在理论和实践创新突破中形成的。这一理论的提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从其内涵和本质要求来看,可将乡村振兴理解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实践探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底线任务,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国式现代化的角度,准确理解推进乡村振兴的基本逻辑,以广州为例,科学探寻超大城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进路,不仅具有现实价值,而且可以对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实践做出理论回应。  相似文献   

9.
生态宜居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涵,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推进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地处云南滇西北的永胜县羊坪彝族乡结合自身发展,以农村环境整治、环境保护宣传、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为重点,积极推进生态宜居美丽羊坪建设。本文主要对羊坪乡人居环境改善、水源地治理等为主要内容进行了调查分析,由此探索西部民族地区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0.
《探求》2015,(3)
美丽乡村建设是以生态文明为主要突破口,破解新时期三农发展难题、推动城乡统筹进程的重要战略部署。广州美丽乡村建设具有强烈的新型城市化目标指向,借助于财政资金和政策体系的支撑作用,历经近两年的试点实践,已经具备向着力培育村庄内生发展机制新阶段转化的优势和条件。  相似文献   

11.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实现路径之一,为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应使乡村在追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过程中,有效落实乡村绿色发展理念、有效解决乡村突出环境问题、有效监管乡村自然生态环境、有效提升乡村生态系统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王鑫 《社科纵横》2014,(5):134-137
以生态美学为理论依据,从生态美学的基本概念内涵和研究范畴入手,确立人居环境建设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探索人居环境建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梁荣 《探求》2009,(1):38-42
文明村建设是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较好的模式,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有效活动,具有现实推广价值。广州对文明村建设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预期绩效;双百共建文明村、生态文明村建设、创建文明示范村是广州文明村建设的三种主要形式;文明村思想道德建设、村容环境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农民就业、卫生建设、文化建设、治安建设等是广州文明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今后,要进一步推进广州文明村建设健康发展,必须始终不渝地以农民的利益为根本,并以真正取得实际良好效果为准则。  相似文献   

14.
15.
丁旭光 《探求》2022,(5):51-61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努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为目标,主动融入国家科技创新发展大局,聚焦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生态优化的创新全链条,打通科学技术化、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产业资本化的发展路径,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科技创新的广州路径。  相似文献   

16.
广州新型城市化建设是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浪潮风起云涌的大背景下进行的一项十分艰巨的系统工程。要顺利推进和完成这项任务,必须从战略全局的高度认清和谐的公共舆论环境对广州新型城市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正确分析广州公共舆论环境面临的挑战,积极构建能够畅通民主渠道、整合民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谐有序的舆论空间。  相似文献   

17.
西部地区农村城镇化与人居环境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富荣  张萍 《唐都学刊》2005,21(2):76-79
西部地区农村城镇人口和乡村工业的过度集中以及对自然资源开发强度的日益加大,使污染物排放量急剧增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农村城镇人居环境不断恶化。人居环境的恶化反过来又限制了西部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通过树立新的发展观、城镇规划要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开展农村城镇居民绿色住宅工程、发展生态农业和环保产业等措施,以良好的农村城镇人居环境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的持续、协调和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
20.
《社科纵横》2018,(9):74-78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当前,农村人居环境呈现老人农业与产业空心化、基础设施不健全、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公平发展机会被剥夺和人文精神缺失等新问题。农村人居环境始终耽于重"建设"而轻"治理"的困囿,因体制机制障碍、资源禀赋、生产力发展水平、治理主体单一以及治理理念缺失,导致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效果不理想。反思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之弊,循由价值反思—主体重构—路径创新的治理逻辑,探寻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之道,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体系,以治理农村人居环境为导向激发村民自身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