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整个文学艺术活动的发展史上,艺术生产和艺术消费是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的。艺术生产为艺术消费提供对象,艺术消费促进艺术生产的发展,两者缺一都不成其为完整的文学艺术活动。传统的文艺理论只把艺术生产——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注重艺术生产在整个文学艺术活动中的地位、作用和它对艺术消费的决定作用的研究,而忽视对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艺术文化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自民族人们的生活活动,包括生产活动、日常活动、斗争活动和感情活动。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艺术文化主要包括形象撷取、创作方式、符号表观、社会生活、审美心理几方面,具有雅俗性、超越性、形象性、审美性、民族性等特性,对民族社会和人们起着美育、感化、认识、史记、传承等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社会具有超稳定的结构,保留了较多的原始观念,为怪诞文学艺术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社会和思想基础.巫的观念、民间信仰和道教、佛教等追求神异性和神秘主义,直接催生了怪诞文学艺术的产生.中国文学艺未以生命为美,促成了将不同的生命形式拼凑于一体的怪诞文学艺术.怪诞的文学艺术为生活在黑暗社会和异化世界中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宣泄精神痛苦的假想性渠道.人类为表现个性、追求独创和免除审美疲劳,不断以陌生化的手法创造出怪诞的文学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4.
文章论述了自然界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分析了文学艺术的生物学暗喻,指出文学艺术常常被人比做自然界的生命物的活动;分析了自然主义的观念和方法的悖谬,指出对文学艺术活动的解释需要一门与自然、与生命、与人的存在更为贴近的学问,一门更有利于从整体上、系统上解说的学问,如生态学;分析了J·刘若愚的"文学循环系统",指出时代对他的理论的局限,并以生态学的视野,分析了文学艺术所具备的"生态系统"的因素和特点;文章最后分析了夏中义的"艺术链"与"文学生态论",认为夏的理论仅仅限定在社会政治方面,视野有些狭窄.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代伟人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时刻关心中国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 ,他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文学艺术发表的讲话和意见 ,紧密结合中国文学艺术的实际 ,高屋建瓴、恢宏博大 ,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邓小平文艺理论 ,是邓小平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 ,润育滋养着中国新时期的文学艺术 ,产生了巨大的理论指导和理论推动作用 ,使新时期的文学艺术 ,呈现出新中国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邓小平文艺理论也必将对今后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因此 ,学习领会邓小平文艺理论的精神实质 ,并在文学艺术的实践中切实地运…  相似文献   

6.
从本质上讲,现代企业经营活动的灵魂是资本运动。企业所进行的资本经营活动,无论是资本的直接运作,还是商品的生产经营,实质上是企业资本形态在运动中的不断变换或重组,离开了资本运动,企业也就失去了活力,乃至生命。企业资本总是在经济的运动中不断地加快积累,在生产经营中实现自己的膨胀。因此,企业资本经营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以筹资、投资、资产运行为资本运动链的生产经营,及以企业资本的直接运作(产权交易)为先导的资产重组。那种把企业经营分为资本经营和生产经营,认为企业资本经营就是有价证券的买卖或产权交易行为,不包括生产经营的…  相似文献   

7.
文学场论文论以习性、文化资本、文学场建构了一个社会文学艺术的形成、运行、作用的社会模式和社会学解释,为我们建构中国特色的当代文论提供了一条文学社会学的思路,把文学艺术作为习性、文化资本、文学场的实践性产物,揭示了文学艺术与社会权力的关系,以新的方式阐述了文学艺术的意识形态性和社会实践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接受美学的文论突出了审美和艺术的接受这一维度,提出了读者接受论、阅读现象学、审美经验论,对于西方文论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但是,它片面地强调了读者接受和消费的一面,忽视了文学艺术的创造者和生产的一面,因而也陷入了片面性之中。我们在建构中国特色的当代文论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注意文学艺术的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建构起文学话语实践论。  相似文献   

9.
有一种观点认为:“现代主义”的文学艺术,是物质生产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和必然趋势。所以,中国要实现物质生产上的现代化,文学艺术就必须走现代派的道路。并强调指出,现代派文艺是“现代人”创造的“现代化”艺术,是“紧紧地随着时代、世事等不断变化,反映现代世界的观点和态度”的。甚至说,不管什么社会,只要出现了现代化的物质建设,就必然产生现代派的文学艺术——这是规律,西方如此,我们也如此,谁也抗拒不得。这种观点的立论基础,显然是把文艺创作看成生产力的直接的、对应的反映了,因而从根本上违逆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论的基本原理,违逆了文学艺术创作和发展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0.
人际关系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们的经济活动必然受人际关系的影响和束缚。人际关系具有非正式制度的性质 ,它有强弱、正负之分。由于中国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的作用和现实的制度背景的需求 ,导致了中国社会强人际关系运作的盛行。文章详细分析了人际关系运作对交易、企业、资源配置等所造成的重要影响。文章最后指出 ,建立和完善市场规则 ,是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设受三个方面的基本因素所制约,即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所提出的基本问题,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探讨,以及在二者基础上对当代中国文学艺术基本问题的理论把握。通过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个中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得以介入后现代文化提出的美学问题,而对当代中国文学艺术的存在方式、基本风格的理论分析,则刺激文学理论进行创造性思維,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韵”是联系文学与历史的具体机制,在当代中国文学艺术中,“余韵”成为一种基本的表征方式,我们应该对之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2.
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无一不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并以此取得它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丰富世界文学艺术宝库的。鲁迅先生非常重视文学艺术创作的民族特点,他在这方面有过许多论述,并把他的理论付诸实践。鲁迅先生把显示自己国家民族的特点作为文学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要求。他曾说过创作要“竭力使人物显出中国人的特点来,使观者一看便知道这是中国人和中国事”。关于作品能否打进界世,他这样说:“现在的文学也一样,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打出世界上去,即于中国之活动有利。可惜中国的青年艺术家,大抵不以为然。”他又说,“现在的世界,环境不同,艺术上也必须有地方色彩,庶不至于千篇一律。”文艺贵在独创。而显示民族特点应是独创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鲁迅强调中国的文艺创  相似文献   

13.
文学的民族化,是处在“当代”的文学艺术在处理与本民族的文化文学传统、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文学经验关系上的一个护持自我、化他为我的丰富和发展过程。自现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力的发展把世界各民族的经济、政治、文化置于交往、撞击和互相渗透的大环境当中,文学艺术自然也不例外,因此也就有了世界文学观念的产生。这一观念所要告诉人们的,是作家在从事文学的创造活动时,应该自觉接受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和文学艺术的影响,又应该以文学的民族性为前提,以民族文学的独特性内涵世界文学的共同性和先进经验。鲁迅所谓“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中国三大区域社会制度及其所属政治意识形态在文学艺术中占有主导地位,并决定了抗战时期中国文学地理的基本格局与表现特征。抗战时期的中国文学地理建构在中国战时政治地理之上,是以各个区域不同的社会制度为基石,同时涵纳其他地理因子构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学呈现方式。战时中国文学地理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向度上逐渐发展成型,各文学区域的主体艺术表征由各种文学成分相互作用综合而成。研究抗战时期中国文学地理对于正视该时期文学艺术所具有的多样性特征和地理区位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整体把握寻找中介─—《佛教与中国文艺美学》评介魏中林作为佛教文化与华夏文化整体交融中的显要领域,佛教同中国文学艺术的关系呈现为两个层面的展开:一是文学艺术创作所吸纳的佛教内容;二是佛学理论对文艺美学理论的影响渗透。前者如雕塑绘画中的取象造形,变文俗讲...  相似文献   

16.
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在长达三千年的艺术创作实践中,逐步形成一套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研究其特色,总结其规律,这对繁荣社会主义的文学艺术是必要的。文学艺术民族特色的形成,艺术构思有着重要作用。本文拟只就“情景交融”的传统要求,对我国古代文艺创作中艺术构思的特点作一试探。  相似文献   

17.
文化发展方向的正确定位、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文化阵地、设施的多样运作,能使文化产业借助于自身优势和潜在功能推进文化事业的发展。这是新时期文化工作必须重视和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一、文化发展方向的正确定位文化发展的思想定位早已明确: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邓小平同志也指出:“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艺术属于人民”;江泽民同志也明确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党…  相似文献   

18.
元宇宙这个话题本身就带有一种幻想的色彩,它的建构充满了文学艺术的想象力,但同时又是一种带有科学成分的幻想,因为这其中并不乏科学技术的成分,也即在元宇宙的空间,一切人工制作的东西都可以由科学技术来取而代之。假如有那么一天,文学艺术创作和理论批评完全由人工智能来代为运作,这至少也说明人类依然需要作为精神食粮的文学艺术。元宇宙的幻想把我们带入一个虚拟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一切都可以通过科技手段和虚拟的方式加以创造和再现,甚至文学艺术的生产也可以由人工智能的技术手段来表现。这也说明,在一个虚拟的元宇宙世界,当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相对满足时,他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就愈益强烈。因此就这一点而言,文学艺术之于人类就是必不可少的一种精神食粮,文学艺术既然可以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供人们欣赏,那么它就必然有存在的理由。在元宇宙时代,文学艺术与科学并非总是呈对立的状态,二者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达到了交融,这具体体现在元宇宙时代的文学,尤其体现在科学幻想小说的创作和批评上,科幻小说同时使得文学艺术与科学的想象力达到了交融的境地。  相似文献   

19.
<正> 文学艺术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文明而发展.它源于社会生活,又反作用于社会生活.它是一种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所决定,反过来又给予经济基础以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文革前10年是山西文学艺术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各种文学艺术形式都取得了很大成就,为中国文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