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香港回归,世人瞩目。着眼于未来,人们自然非常关心香港“九七”后的发展状况。特别是香港回归后是否还能保持国际商贸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地位,香港经济是否还能持续高速增长,本文拟从研究香港经济成年过程及其因素入手,对这些问题作一些实证性分析。一、香港经济的三次跨越纵观香港经济百年发展史.二战前发展缓慢,经济比较萧条。二战后随着世界经济复苏,发展速度加快,自40年代末到整个80年代,香港人均生产总值增长了10倍多.其中60年代平均增长11.7%,70年代增长9.2%.80年代增长8%。进入90年代后.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慢,但仍…  相似文献   

2.
1997年7月爆发的泰国金融危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它不仅引起了整个东南亚地区的金融动荡,目前已影响波及到韩国、日本、台湾省和澳大利亚,连远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和大西洋的欧洲,许多人都在密切关注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他们国家产生什么影响。虽然从长期看,东南亚经济的增长和外国投资仍将看好,但近期内的经济疲软不可能根本好转。泰国金融危机对泰国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20多年来,继亚洲“四小龙”之后,以亚洲“四小虎”之一堪称于世的泰国,经济高速增长,1971——1990年年均增长率达79%,1991——1996年年均增长率达8%…  相似文献   

3.
70年代初,泰国奉行的是以“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为样板的工业化发展战略,即仿效亚洲“四小龙”,大力引进外资和技术,赶超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到70年代中期这一发展战略受挫以后(当时外债额巨大、财政赤字严重),泰国政府便遵循了与“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不同的发展模式,即“新兴农业工业化国家”的新模式。泰国政府从此对农业的发展给予高度的重视,把农产品资源加工出口提高到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战略高度。泰国的“新兴农业工业化国家”模式的基本内容是:发挥本国资源和劳动力的优势,重点加工农产品,扩大出口创汇,  相似文献   

4.
1997年5月份爆发的泰国金融危机迫使泰国政府于7月2日宣布泰铢实行浮动汇率制。自此,泰铢猛跌29%,菲律宾比索、印尼盾跌9%,马来西亚元跌1O%,甚至素来以东南亚货币“避风港”的新加坡元也下跌6%。泰国金融危机已严重影响到东南亚国家金融体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引起了国际组织和各国的高度重视。经过各国和国际经济组织的努力,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共同干预,未出现如墨西哥那样幅度和广度的灾难,但对这一现象,特别是发生在对外经济开放程度高,经济快速增长的东南亚国家,就特别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一、危机的原因(一)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不但“蜀身毒道”属于西南丝绸之路的组成部分,而且“蜀安南道”、“安南通天竺道”、“茶马古道”等所有当时中国西南地区对外交通、贸易的通道皆应属于西南丝绸之路的范围。回族是一个擅于商业贸易的民族,长期往来于云南和泰国之间,为双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回族马帮商人的活动范围非常广泛,在云南、缅甸、越南、老挝、泰国、西藏、印度、尼泊尔等地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他们的活动带动了西南丝绸之路的发展,对西南丝绸之路北连“北方丝绸之路”和南接“海上丝绸之路”,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中国对外交通、贸易的网络体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泰国金融危机的主要成因是:信贷投向不合理,贸易结构单一化,汇率政策僵硬保守,过份信赖外国资金发展经济,国家外汇储备水平偏低,资本项目开放过早过猛,外国投机商乘隙政击”泰珠”。我国从泰国金融危机中可以得到这样一些重要启示:1严格控制信贷投向;2切实调整产业结构;3依靠国内储蓄发展经济;4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必须谨慎;5加强金融监管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如何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本文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正视当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起步、恢复于80年代初期的非公有制经济,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高速路上的“特别快车”,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据国家工商局统计,到1997年底,全国个体工商户数为2850.9万户,1981年-1997年,年均增长18.7%;私营企业107.5万户,19…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理论的过去与现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代化理论的过去与现在谢立中“现代化理论”是当代发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五六十年代曾经主导过发展问题的研究。六七十年代间,由于发达国家各种经济、社会危机的出现,不发达国家发展过程的明显停滞,以及“依附理论”等对立理论的兴起,“现代化理论”受到了一定...  相似文献   

9.
沙立——他侬时期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统治哲学,其核心是,强调泰国或泰人古代的传统,以“国王、民族、宗教、统一”为旗帜,赤裸裸地主张父权制式的专制统治,公开反对现代民主制度和政党制度。社会的稳定、合乎实际的经济政策以及大量的外援三个方面的共同作用,促成了沙立和他侬统治时期泰国经济的较为持续稳定的增长,使泰国的经济开始“起飞”。这一时期,泰国在政治现代化方面退了一大步,但在经济现代化方面却进了两大步。沙立和他侬独裁统治的意义,与泰国的现代化进程是成反比的。这种统治可以在一定的时期内为泰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一个较为稳定的环境,但是却不可能为泰国的现代化造就一个全面的良好的氛围。  相似文献   

10.
泰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曾引起学者们浓厚的兴趣。特别是近20多年来,泰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为世人瞩目,不少学者对泰国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民族、宗教、对外关系等方面展开研究,著书立说。一门国际性的学问——“泰学”逐渐形成。从1981年起,先后在印度首都新德里、泰国首都曼谷、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了3届泰学研究国际会议。中国古代史学家早就在古籍中留下大量关于泰国的史料,云南人民自古以来与泰  相似文献   

11.
凯恩斯节约悖论源于著名的“曼德维尔悖论”——私欲的“恶之花”结出的公共利益的善果,同时马尔萨斯的节约悖论对其也有很大影响;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凯恩斯节约悖论在我国有一定影响,并在社会风气、经济建设方面造成很大危害;凯恩斯经济理论有其局限性,凯恩斯节约悖论也会随人类文明的发展而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12.
姜明 《阴山学刊》2005,18(2):80-82
邓小平民族经济思想的形成,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20世纪50年代,提出“要把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搞上去,否则民族区域自治是句空话”;20 世纪80 年代,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地发展民族地区经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提出“两个大局,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澳门回归祖国指日可待。回归后,澳门经济应如何合理定位,按什么路径发展才能保持既往的繁荣和持续稳定发展,已成为国人共同关心的课题。一、澳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特点与主要问题。澳门是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和文化特区,自1557年“开埠”以来,其经济社会发展经过了漫长的历程。本世纪60年代以前,澳门主要靠鱼产、神香、爆竹、火柴这些传统产品维持经济发展;①70年代始,澳门经济年均增长16-7%,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其后的10多年间,澳门经济同样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并且形成了出口加工业、旅游博彩…  相似文献   

14.
推进江苏乡镇企业的跨越式发展黄萍江苏乡镇企业经过80年代的迅猛发展和近年来的外向开拓,已成为江苏经济的“半壁江山”。如何使江苏乡镇企业在90年代跨越式发展,实现第二次“异军突起”呢?我们应该做到:──进一步增强思想大解放的意识。江苏乡镇企业首先应该树...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日本华侨经济的发展状况作了初步考察,认为:日本江户幕府初期,在长崎已有华侨从事中日贸易;后来,由于中日两国实行闭关锁国,至18世纪中叶中日贸易式微、华侨经济日趋衰落;从“安政开国”至甲午战前,华侨经济迅速发展,但战后不久,日本颁布限制中国劳工入境的敕令,使华侨经济只能向特定方向发展;两次大战之间,华侨经济地位大为下降;战后初期,华侨经济恢复较快,但仍以贸易和“三刀”行业为主;70年代,传统的华侨经济只有饮食业一枝独秀;80年代,不仅以饮食业、小型贸易、娱乐业以及自由职业和受薪阶层为主,而且在经营管理和设备等方面也已科学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一、当前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起因目前东南亚的金融危机是从泰国的金融波动肇发的。有关这场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或近因)在近期的报刊文章中已有不少剖析,本文不拟赘述。以下仅想从泰国经济的一些比较带有根本性的原因进行粗略的解剖。这次泰国的金融危机可以说是由于其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进展过慢和金融自由化政策的实施过急、过早所造成的,这一导因分析对菲、马、印尼也基本上适用。(一)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进展过慢东盟四个国家(泰、马、印尼、菲)自70年代中期起便开始实施依靠引进外资发展面向出口工业化的战略与政…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泰国华人资本很少流向农业领域,但在20世纪70年代泰国出口导向政策的鼓励下,华人资本大举进军农基工业,获得经济和社会的双重效益,在推动泰国农业工业化的同时,实现了自身的快速积累.借鉴泰国华人农业资本兴起的经验,我国发展农业的过程中应坚定农业现代化目标,以政策决定资本的流向,重视农业资本的集中,依靠而不依赖外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适度改革家族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8.
资本市场:实现“两个转变”的重要机制──兼论“继续实施从紧政策是否会影响经济增长”张小燕80年代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们并没取得相应的高效益。要改变目前我国“高投入、高速度、高通胀、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日本经济经过50年代的恢复和60年代的高速增长,70年代的稳定发展,实现了自明治维新以来追赶欧美发达国家的夙愿。60年代末,就已一跃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西方第三经济大国)。日本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1950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仅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1%,是美国的1/26。但到1980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国民生产值中占10%,相当于亚、非两大洲其它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总和,亦相当于美国和欧共体40%。30年来,日本经济增长了34倍,平均年增长率高达8.4%,比欧美快一倍左右。日本不仅在钢铁、汔车等主要行业中居世…  相似文献   

20.
世界经济经历了70年代漫长的“滞胀”阶段后,80年代初,又遭到世界最严重经济危机的袭击,致使国际贸易陷入1981年的零增长(0.8%)和1982年的负增长(一2%)困境。从1983年起,随着西方国家经济的回升,国际贸易也转负为正。1983年贸易量增长为3%,1984年猛增至8.8%,1985年又回到3%,1986年为3.5%,1987年降至3%,1988年又升至8·5%,1989年为7%。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80年代国际贸易是经历了起伏不定,曲折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