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作成 《天津社会科学》2024,(2):149-163+176
历史时间观反映了人类对既往历史、当下境遇与未来命运的态度。西方学术界努力超越线性历史时间观念,以话语分析方法探索多元历史时间观的可能性。这既涉及对现代化、全球化历程时间表现的思考,也是在探索一种能够解释当代世界变局的历史时间体制。人类世成为这一探索的当代语境。结合不同时代背景与史学语境,可以历时性地区分出六种历史时间类型:原型时间、循环时间、线性时间、近代史学时间、全球史学时间、人类世史学时间。基于当代学术界关注的议题,有必要从中西史学比较的视角出发,历时性地整合、共时性地比较中西有关历史时间问题的认知与思考,阐释其中的共性与差异,辨明其史学价值与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从一开始走上世界,就肩负着世界历史的双重历史任务并形成了他的双重问题域:"阶级性问题域"与"人类性问题域",现实的激烈的阶级斗争迫使他把主要精力用于构建"阶级性问题域"的一整套理论,马克思也以阶级性面貌为世人所知。但是,深入研究就会发现,在"阶级性问题域"的背后,还深藏着一个未加发扬的"人类性问题域",正是这一点,使它具有当代世界历史的价值,成为能够与当代中国改革和世界历史发展相结合的人类学哲学。  相似文献   

3.
都市与都市文化的界定及其人文研究路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都市、都市文化等概念从历史与逻辑、传统与当代等角度进行分析与梳理,是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客观研究都市与都市文化最重要的逻辑起点。从城市社会学的历史视角看,都市是人类城市历史发展的高级空间形态。从当代城市化进程的内在结构看,都市代表着当代都市化进程的最高逻辑环节。形成于都市这个特殊的人类生活空间、作为人类城市文化发展的高级精神形态与当代世界精神生产与消费的话语中心,都市文化直接表现为一种与城镇或中小城市完全不同的文化模式。从逻辑分析上讲,西方城市社会学的相关研究主要划分为道德、科学与人文三种语境。与西方的城市(都市)研究主要隶属于社会学、人类学、地理学等不同,中国都市文化研究在学术渊源上与当代中国文学学科有密切关联。西方城市社会学研究中人文语境的存在,为沟通中西两种都市文化研究的话语谱系提供了经验基础与学理契机。  相似文献   

4.
代价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为实现某一理想目标而作出的牺牲,代价意识则是人们对代价问题所形成的自觉的理性思考。代价问题与代价意识并非同步而生,代价意识通常出现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较高阶段。代价意识的形成为人类确立起了一种理想目标。我们应从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化中吸取积极成分,发挥后发优势和制度优势,减轻必要代价,避免无谓代价  相似文献   

5.
当代世界因其地理意义而具有世界形式,但因其缺少政治意义而不具有真正的世界内容.具有世界形式但缺少世界内容的世界是一个未定的非秩序世界,因而仍然是一个"非世界".当代世界一直以西方民族/国家的政治哲学思维方式从国家观世界,试图将个别或少数国家意志强加给世界,这显然不能为世界秩序建构出一套公正合理的现实方案.与之不同,中国立足天下/世界的思维方式以世界观世界,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任何国家,也不试图以自己的意志同化整个世界,只是希望与世界各国一道致力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面对当代世界格局的百年未有之变,面对全球化与反全球化浪潮的日益涌动,面对国际冲突与矛盾的不断加剧,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世界各国在命运与共中合作共赢,是建构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可行方案,是当代世界的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6.
新的社会发展观与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张同基,宋志斌一、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的两大困惑发展问题同和平问题一样,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之一,也是当代世界一切问题与矛盾的源点和焦点。然而,发展问题与和平问题相比,又不能不居首位──它不仅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进和走向繁...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从长时段历史理论出发,从人类“前逻辑 思维”与“逻辑思维”互存互补互动的张力结构出发,对现代西方主体性哲学发展趋势作出 宏观的“考古学”或人类学的考察,阐明现代西方主体性哲学从“逻辑主义”或“先验主义 ”向“对话主义”或“历史主义”演进的逻辑的和历史的必然性及其重大意义:对以“实践 活动”、“活动意识”与“社会意识”为核心范畴的“前逻辑思维”的这一“再肯认”表明 现代人类精神具有明确的“归根”意识,这是人类意识的迷途知返或正本清源。文章指出马 克思 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如萨特所说“乃我们时代不可超越的哲学”正在于 它在重新肯认“前逻辑思维”方面开了我们时代的先河。  相似文献   

8.
跨文化研究越来越成为历史学领域特别是史学理论研究领域的热点课题.认同问题与历史意识紧密结合,对文明的宏观研究可以从对历史意识的研究做起.在关于跨文化历史思维项目的讨论中,学者大多都能本着平等和相互尊重的态度开展积极的对话,能够认识到世界上的文化是多元的、平等的,坚持西方中心主义态度的学者已不多见.有关历史意识的讨论提供了一种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在确立了元概念之后,还进行了量化比较,提供了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相结合的典型.当前世界文化的某些趋同现象的问题的核心是采取什么立场和以谁为中心.在文化传播中强调西方的主体和主动作用,就是西方中心论;强调吸取者主动学习西方,并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取舍,把他者的文化与自己的文化加以融合、改造,从而创造出一种既具西方色彩,又使传统文化焕发生机的新文化,就不是西方中心论.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的历史哲学何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千年之交种种历史终结论的出笼在很大程度上充当了千禧年教义的注脚,表征了建基于基督创世说基础上的抽象的西方历史哲学的贫乏与衰落.虽然由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自足、滞着与无限持续性造成了一种"当代"的自我迷恋以及历史与未来同时缺席的假象,但是,"历史哲学"的衰落并不就是历史本身的终结,历史是一种活的存在,它是通过指向于一个可憧憬的未来状态从而展开的人类全部生活的场阈,并要求积极地体现为每一位生存个体及民族的历史意识,历史意识本质上是指人类能够克服困境、奔赴未来的生存信念和意志.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文传统与解释意识王中江不言而喻,解释学作为一种系统的理论成为本世纪有影响力的思潮之一,是现代西方的产物,但是,这决不意味着人类的解释意识只是到了现代才出现。事实上,无论在西方人文传统中,还是在中国人文传统中,都有着解释意识的历史。本文的目的,是...  相似文献   

11.
意识形态研究的回顾与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意识形态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和思考,形成意识形态研究热。本文试图对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作一回顾与总结。一、关于意识形态的内涵1.对意识形态的不同理解意识形态是高级形态的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根源于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实践,根源于现实的经济基础。这一点,在历史唯物主义诞生之前,任何一种历史观都没有看清楚,它们总是从根本上颠倒了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的正确关系,因而总是错误地理解了历史或歪曲了历史,形成了对人类社会历史错误的、虚假的认识。(1)意识形态是否等同于虚假的意识西方意识形…  相似文献   

12.
何平 《学术研究》2002,(1):82-86
人类历史就其本质而论是变化、发展和进步。反映了人类历史过程的本质的历史进步观因而构成了现代历史意识的基础。本文探讨历史进步观刚出现时对西方历史编纂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历史意识的觉醒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是同一个过程,马克思科学的历史意识主要包含两个方面:1.马克思通过批判与改造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使之成为一种以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历史辩证法;2.通过对费尔巴哈的积极扬弃,马克思形成了以无产阶级解放为根本目标的人类历史意识,这构成了马克思历史意识的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14.
西方政治哲学的历史变迁表明,无论是保守主义政治哲学还是自由主义政治哲学,都解决不了人类的正义问题,我们必须以人类解放的视阈建构一种全新的政治哲学.当代中国应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吸收和借鉴西方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构建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15.
交往实践是社会实践最基本的形式之一。交往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实践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交往实践的意义、特点、结构和功能,当代世界交往实践的新特点及其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影响、对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对批判历史哲学所作的批判──评卡尔·波普尔对唯物史观的攻击杨霞卡尔·波普尔是当代西方著名的哲学家。由于他将其批判历史哲学的锋芒,直指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因此为当代世界论坛所瞩目。本文试就波普尔批判历史哲学的理论错误及方法论错误进行批判性分析。一、带...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初年以来,历史哲学研究的主流趋向已从历史规律论("大写历史")转到了历史认识论("小写历史"),也即从思辨的历史哲学,转向了分析的历史哲学.20世纪后期,后现代主义的观点慢慢侵入历史研究的领域,虽然没有被全盘接受,但其对历史认识论的影响巨大.如果说当代哲学界和史学界的历史哲学研究,已经放弃了对"大写历史"的探讨,那么这一转向,其实也与怀疑"小写历史"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有所关联.人们对史学到底是科学还是艺术、史学是否等同于文学、美学等问题展开了争论.由于"语言学的转向",使得史学家们感到要想在历史叙述中排除主观的意见,几乎根本不可能.史家治史,在追求真实性以外,似乎还有文学性等其他的东西需要考量.以西方文化为基础的"大写历史"和"小写历史"之走向没落,反映的是当代世界历史的重大变迁.虽然西方的历史哲学已经转向、甚至走向没落,但对人类历史的进程和远景进行思考、判断和预测仍有其价值.  相似文献   

18.
西方人权观念与世界人权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人权观念与世界人权之争徐俊忠人权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不能回避而又引起重大争论的问题,本文拟从考察人权观念的演进入手,力图揭示当代人权价值的嬗变,透视西方人权观念的实质,以利于加深对当代世界复杂的人权之争的理解与把握。一人权理论发端于近代西方。其第一...  相似文献   

19.
话说荒诞     
在论及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的荒诞问题时,我们首先必须弄清楚:荒诞现象、荒诞文学和荒诞派文学是迥然相异的概念。荒诞现象既属于现实的范畴,也属于历史的范畴。荒诞的对应物是理智。人类的荒诞意识由来已久,荒诞现象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古今中外盖莫能外。从古代到近代,荒诞都被视为一种感受,只有到了现当代,它才发展为一种观念,进入了哲学和美学的殿堂。这是一个从渐悟到彻悟的过程。从这一意义上说,荒诞意识并不是对本世纪西方文学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20.
自维科创立历史哲学以来,历史必然性问题一直是西方历史哲学关注的中心问题,至今仍是当代西方历史哲学争论的焦点;全面而科学地解决历史必然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哲学——历史唯物主义对人类思想史的巨大贡献,然而,唯物史观的历史必然性观念在当代又受到种种的曲解,非难和挑战。本文拟就西方历史哲学中的历史必然性观念及其演变作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