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在建立、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和策略,让步政策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毛泽东指出:“我们的让步、退守、防御或者停顿,不论是向同盟者或向敌人,都是当作整个革命政策的一部分看的。”(《毛泽东选集》1991年版第538页)在以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研究中,一般着重研究斗争政策和策略,而忽略对让步政策的研究。如果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来考察,就会看到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巩固中,中共的让步政策起到了其它政策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共如果不执行让步政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很难建立,就是建立起来也很难巩固。对让步政策的研究应该成为我们全面透彻地理解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者和组织者,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就不可能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逐步上升和国内阶级矛盾的逐步变化,经历了策略思想的提出、政策的制定而发展形成的。“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思想。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并吞中国东北的侵略战争。在这种情况下,中日民族矛盾逐渐地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与其他帝国主义以及中国国内  相似文献   

3.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经过艰苦转战,于1936年10月在甘肃会宁、静宁地区胜利会师.红军长征的胜利,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使中国革命从此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长征一结束,新局面就开始.”这个新局面,就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开创.一、红军长征的胜利,促进了全党团结、统一,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奠定了稳固的政治基础.“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随着中日矛盾的激化,中国国内各阶级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不仅工人、农民强烈要求抗击日本侵略者,而且民族资产阶级和  相似文献   

4.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形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成为中华民族的神圣职责。中国共产党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倡导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对外,终于在1937年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使全民族抗战的新局面得以实现。本文拟就笔者所掌握的史料,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5.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以后,日寇大举进攻中国,企图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中国国内政治形势和阶级关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各阶层人民誓死不做亡国奴,同心同德,共同御寇。中国共产党捐弃前嫌,高举抗日大旗,与国民党进行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亿万中国人民振奋起来,投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洪流中,为夺取民族解放斗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本文仅就“九一八”事变后国内政治形势、阶级关系的变化和国共两党在政策和策略上的转变,也即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条件,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是在一九三一年就开始了.”从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到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经历了整整十四年,前六年为局部抗战,后八年为全面抗战.在这场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民族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作用首先表现在倡导和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我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经历了酝酿、确立、促成和最后形成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史学界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问题的研究仅局限于对国共合作的考察,虽然不少学者也论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一个全民族联合的抗日统一战线,也提到民族资产阶级、地方实力派等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但根本却都未能摆脱国共合作的形成就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这一模式化的观点,这种观点带有很大的片面性。本文认为,“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政治舞台上除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和代表工农小资产阶级利益的共产党之外,还存在一个日益发展起来的代表广大民族资产阶级、民主人士、知识分子等广大中间阶层利益的中间政治力量,即中间各民主党派和团体;它们连同一定程度上实际以自己的军事力量独霸一方的一些地方实力派一起,共同成为当时中国社会政治舞台上的中间势力。中间势力是“九一八”后中国社会一股极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它们提出了不同于国共的政治主张,在当时中国社会的各主要领域都担任了不同于国共的政治角色,对“九一八”后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8.
试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作用何焕昌由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坚持和发展,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重大的事件。毛泽东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在中国的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①,并“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1937年7月,日本法西斯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国民党终于放弃了“剿共”政策,实现了与中共的抗日合作,但抗战时期国民党的联共抗日政策却随着抗战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发生演变。1936年12月,西安发生了国民党东北军、西北军对蒋介石的兵谏─—“西安事变。”该事变在共产党的努力下得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不仅是中共的‘通蒋抗日’到‘联蒋抗日’策略方针的转折点,而且也是中国国民党由‘剿共’内战到国共合作抗日政策重大转折的开端。”①还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谈判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正> 毛泽东在1940年3月11日的《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中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条件,是抗日统一战线的扩大和巩固。此言道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重要性,同时反映出毛泽东对统一战线的态度及重视程度。 在日本武力侵入中国以后,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和勾结日本公开投降或准备投降的一切汉奸和反动派,这就决定了中国的民族革命任务主要地是反对入侵的日本帝国主义,主要地是打击两个敌人,即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和对内推翻封建地主压迫的民主革命,而且主要是前者,而民主革命的任务又是为了争取战争胜利所必须完成的,两个革命任务已联系在一起了。在这种客观形势下,毛泽东指明:当前党的一切政策,都是为着战胜日寇,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此时此刻,中华民族的兴亡,成为一切抗日党派的责任,成为全国人民的责任,因此,“在抗日战争中,一切必须服从抗日的利益,这是确定的原则。”“阶级斗争的利益必须服从于抗日战争的利益。而不能违反抗日战争的利益”。在抗日战争高于一切利益之时,毛泽东认识到仅靠最有党悟性、最有组织性的无产阶级是不够的,“如果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胜利的。而要胜利,他们就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  相似文献   

11.
一、挽救民族危亡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产生的重要思想基础“九·一八”事变以后,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我国国土沦丧,山河破碎,民族惨遭劫难,资源被掠夺,一切有爱国心的中国人,对此无不切齿痛恨,忧心如焚。当时,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严峻的任务,就是挽救民族危亡。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就是在这种危急历史情况下开始萌生,并植根于爱国主义深厚土壤之中。当时,中国共产党敏锐地看到祖国处在危机之中,为挽救民族危亡,接连发表了一系列立场鲜明,措词强硬的宣言、通电和决议,坚决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和国民…  相似文献   

12.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我党伟大的战略策略。它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组织起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和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周恩来同志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过程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和毛泽东及党的其他领袖们一起,为实现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所谓中间力量,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曾作过下列阐释:"中间力量,包括中等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因为他们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主要统治力量之间有矛盾,同时和工农阶级有矛盾,所以往往站在进步势力和顽固势力之间的中间立场。"①由于抗日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以前的时期有不同的时代特点,我们当然不能照搬毛泽东的说法。不过,根据九一八事变以后至全面抗战爆发前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比照毛泽东以阶级分析划分社会政治力量的方法,我们大致可以作这样的说明,即:从九一八事变到全面抗战爆发前,中间力量主要包括除国共两党以…  相似文献   

14.
<正> 今年,是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回顾和总结中国共产党倡导和组织的团结一切爱国力量的统一战线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和历史经验,对于我们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前提条件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民族危机空前的关头,中国各阶级、政党和团体以各种形式表达了中华民族抵抗外敌侵略,共赴国难的政治态度。但在怎样抗日的问题上,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和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提出了不同的主张。中国共产党在认真分析了日、英、法、美和苏联的不同对华政策和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的基础上,提出抗日战争将是一场艰苦的持久战,必须发动、团结和组织一切抗日力量,开展民族革命战争,战胜日本帝国主义。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而国民党政府一方面幻想英、美等国制裁日本,调停中日战争,另一方面,害怕共产党领导人民抗日,害怕革命力量的增长会动摇自己的反动统治,因而,制定了一条由政府和军队抗日的战  相似文献   

15.
一、长征是党的左倾负责人处理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失误的结果“九·一八”日本侵略者的枪声唤醒了中国各阶层人民,全民族各种形式的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席卷全国,“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要求。然而掌握国家军政大权的蒋介石政府却推行一条“攘外必先安内”的误国政策。于是奇怪的现象出现了:中国北部半壁江山,日寇气势汹汹,如入无人之境;而整个南中国却激烈进行着上百万军队的大规模内战。国民党蒋介石的“安内攘外”是一条置中华民族于水火的政策,这一政策不改变,中华民族就没有出路。蒋介石是内战的罪魁祸首,动用大量军队围剿红军,而我党只是被动地进行反“围剿”。在这种形势下,我党只有转变政策,团结一切力量,实行逼蒋抗日方针,才能变被动为主动,适应全民族一致抗日的潮流。  相似文献   

16.
试论朱德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贡献胡松一“九一八”,“一二人”事变以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①的统一战线口号,号召工农兵及一切劳动群众联合抗日.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1933年1月17日,毛泽东、朱德以中华苏维埃临时...  相似文献   

17.
红军东征与山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在谈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意义时,毛泽东曾这样论述道:“……历史的车轮将经过这个统一战线,把中国革命带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上去。中国是否能由如此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解放出来,将决定于这个统一战线的发展状况”。①刘少奇也曾指出:“广泛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成为我党领导中国革命到胜利之路的中心问题和主要关键。”②这些光辉论述,完全为后来的历史实践所证明。  相似文献   

18.
<正> 50年前的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包括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参加的全民族抗战。因此可以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策略方针,是中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主要思想武器。从它的历史发展过程来说,无论是从它的形成过程还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民党的策略来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祖国的大西北确立和巩固起来的,对青海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西北大联合”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华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在发动群众进行抗日救亡运动的同时,也积极展开了争取地方实力派的统战活动,经过多方努力,至抗战前,党与地方实力派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为促进第二次国共合作和实行全民族抗战,创造了条件.回顾与总结党在这方面统战工作的经验,对扩大巩固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促进祖国统一,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农民问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如何认识和评价农民在革命中的地位作用,用什么样的革命政纲引导农民投身民主革命,不仅是革命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的政策和策略问题,而且涉及到对中国近代社会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和中国革命道路等重大理论问题的价值判断。笔者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重心由城市工人运动到乡村农民运动的转变,确立“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式革命道路的过程,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本文拟结合有关文献和历史事实,对中共早期农运工作做一个概要的考察,从一个方面揭示中国式民主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