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技术创新生态化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世界各国都在采取行动 ,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自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 ,知识增长 ,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强大的驱动力。文章立足技术创新生态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重新审视传统技术创新观 ,正视、克服其生态缺陷 ,树立一种全新的技术创新观 ,实现技术创新的生态化转向 ,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协调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公共理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机制,公共理念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点、原则相契合、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路径相呼应,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性支撑。  相似文献   

3.
契约理念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推进个人的充分社会化,并使社会运行表现出理性化,而这都离不开契约理念,都依赖于社会契约关系和社会契约准则.为张扬契约理念而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在道德观念的提升、法制的保障与引导、商品经济的推动、社会舆论的监督等方面作些努力,从而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准备精神条件.  相似文献   

4.
技术创新的历史演进及其生态化转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熊彼特提出“创新理论”之后,国内外学者在技术创新理论的研究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从技术创新理论的发展及其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出发,论证了传统技术创新理论单一的经济化倾向和生态缺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技术创新的生态化转向概念,把生态追求和社会效益纳入技术创新目标体系,阐述了生态化技术创新的内涵和发展要求,提出了实施生态化技术创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机制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论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实施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旨在克服传统技术创新单一的经济化倾向 ,把生态追求社会效益纳入技术创新目标体系。正确理解技术创新生态化的内涵 ,按技术创新生态化的要求、原则开展技术创新活动 ,无疑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 ,为推进生态化技术创新的广泛实施 ,当务之急是转变观念、注重制度创新、调整科技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人文精神视野下的技术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文精神的视角考察技术创新的发展,认为传统技术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必须与时俱进,以人文精神为导向,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生态化的技术创新在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前提下,追求自然生态平衡、社会生态和谐有序和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人文精神的关怀,必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同时它又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发展,创造了富有时代特征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与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思想,是我党在新时期关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作战方针,其对于我国当前的经济与社会建设工作有着高度的战略指导意义。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和谐思想的指引,而和谐说到底则是对于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落实和体现,可以说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文章尝试从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内涵等方面进行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工业生产模式带来的资源和环境危机,迫使人类寻找解决工业污染的途径或新的生产模式.工业生态化从更为宏观的角度将整个工业技术体系放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进行设计,克服了以往末端治理的局限性,把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嵌入整个工业生态系统设计中,从根本上解决环境与资源问题,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前,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同时,行政主体在为社会服务和管理的过程中,行政执法行为如何适应新时期的需要,努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日益成为人们重视的问题之一。人性化执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是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而且,人性化执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和内容之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人性化执法的全面实施,同时人性化执法的核心理念也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宗旨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创新在为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同时,也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传统技术创新理论主张人类中心学说,忽略了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只有技术创新生态化,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社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政府的责任。先进的政府管理方式必然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相反,僵化、保守、专制、封闭的政府管理方式会阻碍和谐社会的构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要推进政府管理的创新,建设以人为本的政府管理,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指导作用,和谐社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和谐社会理论应该帮助人们树立全面建小康一心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发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命线作用,使和谐社会成为中国社会全面发展进程中的无穷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资料法、分析与综合法、归纳与演绎法。客观分析体育本质及其丰富的文化理念和精神价值,深入讨论体育在人的生产活动与生活活动桥梁和纽带作用。进而阐述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凸显的人文作用、文化功能、经济作用和民族融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其中包括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具体表现在:一些领导干部蜕化变质,堕落为贪官,相当严重地恶化了干群关系;一些领导干部随意侵犯普通民众的民主权利,也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干群关系;还有一些领导干部官僚主义作风严重,为了自己升官而弄虚作假,他们的不良言行也在一定程度上隔离了干群关系。我们必须正视这些现象和问题,重视解决领导干部与普通民众的矛盾,积极营造和谐的干群关系。这主要依靠领导干部的自我指导、行为约束,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践行党和国家关于领导干部必须执政为民的要求。而在全社会加大宣扬好干部和惩治贪官的力度,也是营造和谐的干群关系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理念启迪我们:把握规律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石;抓住发展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第一要务;尊重主体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决定因素;掌握辩证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思维范式。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内涵及其构建中的合作式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它引起了学术理论界的高度关注,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看,它是指政治系统内部诸多要素之间均衡、稳定、有序,相互依存,相互协同,共同发展。其中,公民与政府的和谐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然而,目前中国出现了一些民众与政府间不和谐的现象,它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政府的威信。"合作式治理"是一种共同参与、共同出力、共同安排、共同主事等互动关系的治理范式,它培育了公民对政府的政治认同感、情感归属感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 创新绿色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为指导,从行为科学的角度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从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和谐与和谐文化的内涵;并结合行为科学的理念,创新性地提出了绿色行为的概念体系,阐述了绿色行为的基本特征:不被污染的行为;健康的行为;有价值的行为。强调人的自我和谐,以促进人的行为更加科学,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8.
经济增长是一切社会因素进步发展的一般性物质基础,而和谐社会又是经济快速增长的环境条件。但是,和谐社会建设与经济增长速度没有必然直接的联系,而是通过社会分配环节相互影响。和谐社会建设与经济的分配方式直接相关,而经济分配方式又与经济增长速度是辨证统一的,经济增长通过社会分配方式作用于和谐社会建设。社会经济转型后期利益竞争使经济增长的同时导致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利益差距扩大。要使经济增长的成果为绝大多数人所享有,化解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必须通过社会分配使经济增长服务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9.
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其基础是法治。法产生和存在的依据是调整人类社会存在的各种矛盾。社会矛盾的本质是利益矛盾,而法正是通过权利与义务来调整社会的各种利益关系。法是正义的体现,法治是社会实现公平正义与诚信友爱的根本条件。和谐社会构建需要物质的政治的精神的文明作为基础,法正是促进社会文明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