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象山佚诗近在金溪田《邓氏家谱·总录》中发现陆九渊一诗,未见他处收录,现转载于下,诗云:题云林宗相诗象山陆九渊绣谷青幽竹树深,寝堂高构奠山阴。文章继述千年道,礼乐开明万古心。窈窕丹青争绚鳗,英雄冠盖选登临。共乘骆马乌台使,此日分题试短吟。金溪云林是象山继母邓氏的娘家。《邓氏家谱》载:云林五世祖邓希道之女出嫁于青田陆贺。陆贺即象山之父。《陆子年谱》载:先生3岁时母亲饶氏孺人去世,39岁时继母大孺人邓氏去世。可见陆贺原配饶氏为象山生母,但早逝,故陆贺续娶了邓氏。年谱载陆贺逝于象山24岁时,算来邓氏寡居15年…  相似文献   

2.
陆氏兄弟书札四篇,是研究陆氏兄弟的宝贵资料。按:今陆九渊文集收辑不全,陆九龄文集已亡佚、此四札对了解陆民兄弟生平事迹及其思想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陆象山的陆氏家族出身豪门,是唐昭宗时宰相陆希声的后裔。当陆氏六世祖陆德迁因避五代末战乱举家迁到临川青田村时,家道已经中落,但却始终保持了书香门第。象山先生六兄弟都是很有学问的人。陆象山并非是唯心主义哲学家,《心学》是启示人们理解“宇宙”的学说。作《荆国王文公祠堂记》为王安石辩诬,知荆门军政绩斐然。  相似文献   

4.
南宋陆九韶、陆九渊兄弟向朱熹发起的关于周敦颐所著《太极图说》中“无极而太极”的辩论.是一场有关宇宙本源问题的论争。在这场论争中,陆象山是为了敦促朱熹适应南宋的政治形势.更好地和他团结起来,以共同承担起支撑社稷(即南宋政权)的社会责任。而从他晚年的“象数论”、儒道释三教合一的倾向性、和“玩象”术的祷雨祷雪活动看,陆象山思想上的道家倾向越来越明显了。  相似文献   

5.
1997年11年19日,江西金溪陆家山研究会代表专程访问了陆象山易篑之地──—湖北荆门市,受到湖北省社会科学院荆门分院文史研究所刘海章教授等同志与荆门市园林管理处同志们的热烈欢迎。访问期间,登象山,谒新建的陆夫子调游览蒙泉、惠来及文明湖;又登凤鸣门城楼、领略荆楚风光。翌日,荆门陆九洲研究会成员与金溪陆象山研究会代表举行学术座谈,交流陆研经验,探讨陆学中的疑难问题,商洽了今后的陆研规划和合作事宜,并取得共识。他们送来《荆楚笔记》稿件三则.现予以发文。陆九渊筑荆门城考王心田荆门,军事地理位置重要,历来就是兵…  相似文献   

6.
朱陆之辩有三层不同含义。对它们的区别的忽视,尤其是对陆九渊学说与包括陆氏门人之学在内的陆学之间区别的忽视,导致朱烹对陆九渊的误解,进而影响到陈来先生对他们哲学主要分歧的判断。对陆九渊学说的分析表明,朱陆对立的根源在于陆九训学说中的“狂者胸次”。朱陆之辩中(尤其是朱陆无极之辞中)双方的表现,则表明他们所追求的道德理念的完满性在伦理实践中的可操作性不佳。  相似文献   

7.
陆九渊,字子静,后人称为“象山先生”,江西抚州金溪(今江西省临川县)人。生于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死于光宗绍熙三年(1193年)。他是南宋与朱熹齐名的著名学者和哲学家。他的“心学”思想对宋明理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陆九渊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世家,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和封建伦理熏陶,养成了好学深思,不苟言笑的个性。据《象山先生行状》记载,陆九渊三、四岁时,就曾问他父亲一个十分深奥的问题:“天地何所穷际?”父亲笑而不答。遂至废寝忘食,父亲呵斥,遂姑置之而心中常在琢磨。五岁入塾读书,聪颖好学,悟性极好,七、八岁时即得乡誉。一次,“闻人诵伊川语,自觉若伤我者。  相似文献   

8.
朱熹与陆九渊是南宋儒学的两座高峰,他们都无意于援禅入儒,但由于二人处于儒禅杂糅的时代,朱、陆的字号恰好保存了儒禅代兴的痕迹。给朱子取字的刘子翚由默照禅契入,会通禅学与颜子之学,其《字朱熹祝词》中的根本—枝叶之喻主要来自默照禅。刘子翚不顾大慧宗杲及其儒门好友的劝导,坚持以静默为本,其“木晦于根”乃默照禅之旨。陆九渊建精舍于马祖道一曾经结庐之地,用“象山”之名掩盖其旧名“禅师山”,居象山时常说“耳自聪,目自明”等语,颇似马祖禅风,正是在此时朱子认为他找到了陆氏是禅的“真赃”。朱、陆的字号折射出儒禅之代兴,为探索经典世界的察名法提供了例证。  相似文献   

9.
陆九渊是我国南宋有名的书院教育家和哲学家,与朱熹齐名,世称“朱陆之学”。后来,人们又把他和继承他的心学思想的明代学者王阳明合称为“陆王学派”。这个学派与“程朱学派”相颉颃,在我国教育史和学术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只注重他的哲学思想研究,而对他的书院教育思想则研究得不够,直至近年来才有所改观。近著《中国教育通史》和《中国教育家评传》有了他的专节及专章。为了总结古代教育思想和经验,表彰陆氏办书院的业绩,根据《象山先生全集》(《陆  相似文献   

10.
编后语     
今年1月18日,是陆象山逝世805周年。为了纪念这位著名的哲学家、中国心学创始人,我们特与金溪陆象山研究会合作,在国内首次推出这个文论专辑,以飨读者。陆象山(1139──1193),名九渊,字子静,号象山,抚州金溪人,著名心学家。在南宋,他是“抚学”,也是“赣学”的代表。陆象山处于动荡不休的南宋,在中国思想发展史的十字路口,他高标独帜,自成哲学体系,以其开创的“心学”,横扫陈腐之见。他的易简,他的呼唤人的“真我”主体意识,他的关于“人性”“人情”,眼睛向“下”,以及对“存天理、灭人欲”程未理学的叛逆,和“要决…  相似文献   

11.
仰山书院徐正付纪念陆象山的书院的确不少,但保存至今的却为数不多;保存完好的则更寥寥无几。然而,陆象山故乡的“仰山书院”却数得上是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书院之一。南宋时期,人们为纪念象山陆子、晦庵朱子二人来金溪讲学,于县城内(今绣谷镇)熙春巷建立一栋徽州风格的“崇正书院”。当时人们有朱、陆二人在此“反复辩论如在白鹿(书院)”之说。该书院的布局;“书院后为何堂、立二先生本主于其中,前为讲学。作号舍于两翼,又前为教门,又前为大门,医日:崇正,……”书院于明末毁于兵天之灾。前人留胜事,千古仰象山。清乾隆二年(…  相似文献   

12.
长沙的岳麓、金华的丽泽、庐山的白鹿洞、贵溪的象山均为南宋著名的书院,四者之中江西有其二。白鹿洞书院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书院,而象山书院则是弘扬陆学的书院。虽经元明清诸代,白鹿洞书院一直办在庐山南麓,而象山书院则因种种原因,迁建多处,现将一般概况分述如下。一、南宋四大书院之一的应天山象山精舍象山书院的前身叫象山精会,而其共创者则是南宋著名教育家陆九渊及其门徒彭世昌①。原址在今江西贵溪上清镇东南的应天山。宋淳熙十四年(1187),陆九渊门人彭世昌,来贵溪寻访张伯强和张行已等老朋友。“日登山游览,见“陵…  相似文献   

13.
我国南宋时代出生于金溪延福乡(今陆坊乡)青田里的陆象山,在他54年的生涯中,创立了独树一帜的心学理论,从事过别开生面的教育实践,也做过南宋政府的中下级官吏,在涉及从政、治学和做人的广阔领域里,给我们后人留下了一笔颇为丰厚的遗产。物换星移,八百年来精深博大的象山学说,成了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不断地启迪着后人的智慧。即使在今天,象山学说也仍然闪烁着它灿烂的光辉。那么,象山学说可以给我们哪些启迪和借鉴呢?我对此研究不深,这里只粗略地谈谈个人的浅见。陆象山直接师承先秦孔孟儒家思想,反对汉唐以来的封建统治者…  相似文献   

14.
朱熹、陆九渊在治经学上存在着基本的区别,这主要表现在朱熹遍注群经,陆九渊则轻视经典;在易学之太极说、阴阳说方面,在《古文尚书》"十六字心传"方面,朱陆双方均存在着差异。朱陆经学之别,正是其理学思想各自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将陆德明《经典释文》所引《说文》有关释义的资料与今存大徐本进行分类比较,认为陆氏引文确有许多条目对于今存大徐本《说文》具有一定的校勘价值,然亦有陆氏误引以及流传中出现讹误等情况,在利用其校勘今本《说文》时,要注意分析、鉴别。  相似文献   

16.
本文周密地、多侧面地论证了陆九渊《荆国王文公祠堂记》所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重要的认识价值和历史意义。指出陆象山不附流俗、力排众议,从人品道德、政治理想上高度评价了一代名相和改革家王安石,揭露和抨击了“元祐君子”们的偏狭、狂躁和虚伪,严正驳斥了“宋亡于安石”的荒谬谰言,同时也尖锐地指出熙宁变法的失败原因和教训。陆文是一篇正确评价王安石的划时代文献。  相似文献   

17.
陆象山的父亲生有六子,家境并不宽裕,“素无田产,蔬畦不盈十亩,而食指千余”。但却“聚食逾千指,合灶二百年,一门翕然”。淳桔二年壬寅秋九月敕族陆氏义门,颁发了十世义居的旌表。这个如此庞大的家族,他的里里外外的经济生计到底是怎样运作的呢?“长,九思总家务;次,九叙治药疗;次,九皋授徒放家塾以束修之资补不足,率其弟九韶九龄九渊相与讲论圣道。九渊以其道聚徒讲于贵溪之应天山。”陆象山由于生活在这样一个奇特的带有“公”字色彩的经济结构和农商学高层面的文化氛围中,所以按毛泽东的“烙印”说,的确给他心灵的成长,…  相似文献   

18.
800多年前,一代思想巨子陆象山(1139──1193)诞生在江西金溪。他一生活了54岁,除做过几年地方官吏外,大部分时间在家乡兴教、治学,即使在仕途也不忘游学、讲学,是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思想的光芒和人格的力量,是不会受官职大小影响的,也不会受时空限制的。近年来,到金溪寻访大师足迹,探讨陆学的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陆学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今天,研究陆象山确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一、陆象山的思想和业绩是中华民族的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作为一位哲学大师,陆象山高扬“心学”大旗,创立了一个博大精深的“心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陆象山研究摆脱教条主义的束缚,在很多方面有所发展。从陆学里我们看到了许多有益的闪光思想。陆九渊的思维不同于他同时代的朱熹,也与传统的孔孟儒学有一定的离异,所以它始终难以获得封建统治阶级的赞赏。在“正统”眼里,陆学虽非“异端”,却也类似“旁门”,虽然明朝中期王阳明拉文治武功之威改造弘扬之,一时风靡,但还是不断遭到一些自认为正统的儒者指斥。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正是陆学的平民意识及其离经叛道的思想今封建“正统”不快而难以容忍。然而陆象山本人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他是自觉地站在忠君爱国,维护封建…  相似文献   

20.
南宋著名哲学家、“心学”思想体系创立者陆九渊,虽没有对《周易》这部奇特玄妙的经典进行过全面的阐解,但曾就《周易》经传及相关《易》理发表过许多精辟的见解。文章选取陆九渊《易》说中与社会人事观有关的内容进行评析,由此可体现其《易》说中“明体”之外“达用”的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