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前,我国房地产领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房价上涨速度惊人;政府以往每一轮的调控政策只能在短时间抑制房价,随后又伴随着更大一轮的疯长等.在竞争性较强的市场条件下,房价主要由市场供需决定.为此,对房地产市场需求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研究,并引入灰色关联度模型对影响重庆市房地产市场需求的各因素进行实例分析,从而为促进房地产市场良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根据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基本理论和汽车后市场的基本特点,选取了汽车后市场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构建了汽车后市场产业集群竞争力模型。利用SPSS软件对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到的样本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再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环境资源对汽车后市场产业集群竞争力影响最大,其次分别是服务能力、企业、市场、辅助机构、业务单元、政府;在二级评价指标中,特色功能业务、辅助功能业务、企业创新能力、形式品牌化程度、人才引进等对汽车后市场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影响较大。同时,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对比分析了影响日韩与中国三国汽车进入欧洲市场时的内外因素以及竞争力状况,认为中国本次参展的汽车并不能对欧洲市场造成威胁。同时提出了我国汽车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汽车市场需求预测建模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指数增长模型和向量自回归VAR等模型对中国汽车普及进行预测分析.采用协整误差校正模型,分析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汽车市场需求的影响.根据汽车普及存在相似性现象,提出了一种新的预测方法,对中国中长期汽车市场需求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汽车燃料经济性影响因素,在车辆技术、道路环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汽车运用水平成为影响汽车燃料消耗量的主要因素。然后从汽车运用方面影响汽车燃料消耗的关键环节——汽车驾驶出发,以汽车驾驶中的频繁变道超车、急加速行驶、脱挡滑行、开车窗高速行驶四种典型的不良驾驶行为为研究对象,就四种不良驾驶行为对燃油消耗量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分析了它们对燃油消耗量产生影响的原因,试验结果表明,四种驾驶行为都会使车辆燃油消耗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6.
从我国电子招投标市场现状出发,分析了影响我国电子招投标的主要风险因素,建立了电子招投标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在对三角模糊数及模糊评价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用三角模糊数互补判断矩阵因子权重排序方法,结合专家方案集对电子招投标风险指标进行度量,找出了主要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或公司把投资决策和市场开发作为管理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和工作。为了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开发和占领更大的市场,就必须对市场需求进行深入的了解。制约或影响市场需求变化的因素有人口、收入水平、购买欲望、商品或劳务价格、竞争状况等。本文着重分析人口因素包括人口总量、人口构成对投资决策和市场开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由于变电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众多,造价数据离散程度大,给造价分析与控制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本文对变电工程造价影响因素进行了定性识别,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和通径分析法,借助于SPSS软件的数据分析功能,筛选出110kv变电工程造价的关键影响因素,并对其影响程度排序。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汽车保险市场发展迅速,并始终在整个财产保险市场上占据业务主导地位。研究汽车保险的市场需求为正确理解我国现阶段保险市场发展的不平衡状况以及认识影响汽车保险需求与消费的主、客观条件和宏观、微观因素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对保险经营主体调整销售策略,转变经营观念也有一定的理论和指导意义。本文主要运用保险经济学需求理论和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汽车保险市场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多维度实证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自新能源汽车进入市场以来,政府推出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助力行业发展,免征新能源车辆购置税这一政策是2014年开始制定并实施的.运用双重差分法针对该政策进行效应分析的结果显示,免征车辆购置税并没有有效提升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近两年新能源汽车迅猛的市场表现应为其他利好政策及车企生产实力提高的综合结果,最后从解决充电难问题、刺激市场需求和提升质量稳定性三方面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厘清小客车限购所涉及汽车销售、上游的汽车和零配件生产以及下游的汽车服务等相关行业的基础上,对各行业及消费者在购车及使用过程中所涉及税费进行具体分析,收集了北京市近年来的上述各类税费,分析了它们受小客车限购影响所引起的变化,并最终分析了限购对北京市财政收入的影响。分析表明:限购对汽车销售行业的冲击较大,但在汽车销售行业2011年的税收方面体现不明显;限购对北京市财政收入的影响直接体现于车辆购置税的大幅减少;限购对汽车生产企业与汽车服务企业的税收影响不大,甚至促进了诸如汽车租赁业之类的汽车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美国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简称HEV)市场逐渐成熟的技术及能源因素,以及近年来美国混合动力汽车市场的发展现状。分析发现各车企主要依靠的是混合动力汽车的性能和价格来打动消费者,而并不完全依赖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减税鼓励政策,指出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应以混合动力技术为主,国内车企应自主联合,建立区域性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和集群。  相似文献   

13.
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构建重庆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并运用重庆汽车产业相关数据进行仿真分析,寻找影响重庆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关键因素.研究表明:技术创新、政府、环境与市场是重庆市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驱动力,而随着产学研合作力度的不断增大,产学研合作力度对企业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却越来越小,且提高汽车产业的市场集中度不能有效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后危机时代,世界汽车工业开始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汽车产业,也是我国汽车产业把握革新机遇,实现汽车工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关键时刻。在国内外汽车产业大发展的背景环境下,陕西蔡家坡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如何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蔡家坡地区工业基础雄厚,科教和区位优势明显,加上政府政策的支持,初步形成以龙头企业带动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态势。但汽车企业总体规模小,研发投入少;配套率低,纵向一体化程度较高;地方保护主义浓厚,全国统一市场尚未完全形成。蔡家坡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应加快兼并重组步伐,成立产业联盟,整合优势资源;加大R&D投入,注重培养创新人才;完善汽车产业集群软环境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5.
后发工业国从模仿到创新的技术战略演进路径呈现多样性,为解释后发工业国汽车产业技术演进路径差异和选择,通过构造一个以企业家精神和企业技术能力成长为主要内驱力,市场需求、技术发展和溢出为拉力、研发投入和产业激励政策为推力,高昂技术学习成本和企业创新惯例和惰性等为阻力以及市场竞争和约束性产业政策为压力的汽车产业技术演进动力模型,比较分析了后发工业国汽车产业技术演进的动力差异和选择机制,并为中国汽车产业技术能力的发展提供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6.
汽车消费税是降低汽车工业能源消耗和交通污染排放的重要手段。在汽车消费税"绿色政策"效应研究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虚拟变量和断点回归模型对1994-2014年中国汽车行业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短期受"价格效应"的影响,汽车消费税抑制了汽车生产及使用环节的CO2排放量,并且促进了汽车行业的技术进步;在长期"反弹效应" "市场效应" "生产效应""替换效应"和"持续效应"的共同作用下,导致政策对CO2排放量的影响表现为负向效应。此外,政策的实施在增加小排量汽车销售量的同时降低了大排量汽车的销售量,但是对3.0~4.0升(含4.0升)以及4.0升以上排量汽车的销售量没有显著影响。鉴于此,提出完善汽车税收制度的改革建议,以期为下一步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影响私人轿车拥有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轿车进入家庭不是单一因素的结果。通过对影响轿车拥有和使用的因素,即效用、收入、城市结构、城市交通、城市道路设施和政策导向等六个方面的分析,指出应从多层面来研究中国汽车工业作为支柱产业的支撑条件,使汽车工业产出与运行需求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一种在波特“钻石模型”基础上提出的研究产业集群竞争力的量化分析工具——GEM模型,对沈阳市汽车产业集群的供给要素、需求要素、结构要素等方面进行了竞争力的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沈阳汽车产业集群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有一定的竞争力,其在资源、本地辅助行业、企业竞争、内部市场等指标得分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在设施、外部市场方面得分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后者已成为制约沈阳汽车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素。  相似文献   

19.
加入WTO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加入WTO会对中国的汽车产业带来一系列的冲击,然而机遇大于风险;如何化解风险、把握机遇是极为重要的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文章通过对中国汽车市场结构的集中度。市场容量、汽车产业的就业情况、斯威齐模型、综合竞争力等若干问题的论述,分析了加入WTO对中国汽车产业的正负影响,强调提高汽车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是迎接挑战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主要的出口贸易竞争力分析指标,对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汽车贸易强国相比,中国汽车产业的出口竞争力持续提高,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的产品包括座椅、电子电器零件等,而在代表汽车设计生产的最高技术水平的整车及发动机方面竞争力极弱,从而进一步提出了提高出口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