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本期笔谈四篇文章均来自第四届东方美学国际研讨会,四位学者的文章均立足于东方美学研究中的一些专题性问题。闵周植认为,陶瓷艺术在东亚文化中有特殊的意义。对于知识阶层而言,陶瓷与书法、绘画一样能培养审美情趣。不同国家的陶瓷艺术可以体现出不同的艺术特征及审美感知特点。中国陶瓷追求人工的完美,韩国陶瓷倾向于不规则和天然美,日本陶瓷则倾向于偶然和嬉戏性。张小鸶认为,主要使用岩彩材质的岩彩画艺术在东亚各国及其他地区虽命名不同,但是都具有东方文化的共性。在古代丝绸之路佛教东渐的传播过程中,岩彩画历经东方各国和地区,不同程度地融汇了当地的文化和审美意识,凸现出各自异文化的不同特征,形成了东方岩彩艺术的审美特点和各有千秋的表现形态。在当代多文化形态的环境下,如何吸收外来精华,挖掘与拓展其在当代仍具有活力的部分传统因素,应该是这一跨越国界与文化圈艺术表现的重点所在。臧新明认为,“写生”一词所包含、表达的概念和信息,在近代东西方文明、文化的碰撞、吸收、磨擦和借鉴过程中,不断地交融、演化、变迁,并趋于一致。当今单纯的写生语意同传统的“气韵生动”以及“古画画意不画形”等重生、重气、重意、不重形的注重主观意识行为的写生之语意相比,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陈静在“关于东方美学研究方向的一点思考中”中对第四届东方美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作了述评。 相似文献
3.
李新华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4(2):65-68
岭南的传统建筑装饰雕塑艺术具有自己独特的风貌,有着重要的民俗学、民族学、历史考古和文化人类学的价值和意义。在科学和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自然观、价值观和审美观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冲击的浪潮中,岭南的建筑装饰雕塑艺术同样不可避免地经受着考验。因此,对岭南传统建筑装饰雕塑艺术的表现形式、艺术特色以及美学特征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民间艺术的优秀传统文化显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意象”是东方美学中的核心范畴,它发源于中国古典美学,同时在东方其他各民族的美学体系中也有具体、深刻的体现。“意象”的美学特征表现为“隐”与“奇”,即象征性、含蓄性、暗示性、神秘性,这也恰恰是东方民族审美思维方式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5.
从延迟模仿的摹仿方式,原始的完整性思维制约下的正面律与散点透视,富有象征性意义的自由想象的形象,东方绘画是"线的艺术",东方艺术表现的是自由的想象的时空观念,东方绘画中色彩运用的特殊性等六个方面,论述了东方绘画艺术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6.
刘伟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3):71-73
从雕塑创作的角度出发,并通过实例分析,阐述了雕塑创作中的一些艺术观点。论述了精神内涵和生命力是雕塑创作的核心和灵魂及创作中的任何部分都要围绕这一中心展开。指出雕塑语言在雕塑创作中的意义和作用,及雕塑创作与时代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韩添任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5):73-75
雕塑艺术走向公众,使雕塑艺术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构成城市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以积极的、时代的、地域性的特征呈现。作为传承,它是一个积累、沉淀的过程,雕塑艺术还是城市文化属性显性的存在现象,其特征反映在文化的多种层面。 相似文献
8.
彭肜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3(3):10-16
中国藏传佛教雕塑艺术的发展阶段与佛教在西藏的发展大体一致 ,分为“前弘期”和“后弘期”两个阶段。藏传佛教雕塑艺术主要包括石雕、木雕、铜雕和泥塑等类型 ,包括摩崖石刻、玛尼石刻、建筑装饰木雕、印刷模具木雕、封经板木雕、大型泥塑和擦擦等。中国藏传佛教雕塑艺术体现了藏族文化鲜明的宗教性和独特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9.
李国华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28(6):56-59
东方美学研究不应该脱离全球化视角,彭修银教授的《东方美学》是一部运用全球化视角的重要著作。该书之整体构想是建构一种具有全球化意义的新美学形态,强调将全球化作为建设未来东方美学的前提备件。该书从全球化视角阐明了东方美学发展的现实语境及面临的历史机遇.提供了一种审察东方美学的宏观视野。并且基于全球化背景,深刻论述了东方美学的历时性生成过程,揭示出它同全球化之间的内在关联。该书还对东方美学的“他者”展开研讨,对东方美学近代转型的途径与方式进行了深入考察。该著作具有很强的前瞻性。 相似文献
10.
刘长发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7(2):67-69
雕塑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始终,其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期,与彩陶艺术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秦汉雕塑突飞猛进,经魏晋南北朝进入重要发展阶段,隋唐时期成就最高.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佛教雕塑艺术,陵墓雕刻艺术. 相似文献
11.
王凤麟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0(5)
审美教育既是美术专业教学的关键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教学目标包括三个方面:审美技能、审美情感和审美创造.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这三个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12.
於贤德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43-49
以竞技体育为主要内容的奥林匹克运动,在生动直观地展示生命风采,挑战人类生理极限的同时,也在有力地激励着人类的艺术创造力。从古希腊的奥林匹克竞技会直到现代奥运一百多年来的发展历程,都在昭示着这样一个事实:奥林匹克运动和艺术创造有着深刻的历史联系,竞技体育在紧张激烈的对抗中,也在积极主动地吸收艺术要素,努力拓展自身的审美表现力;另一方面奥运也为艺术创造提供了重要的源泉和广阔的舞台。两者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创造着各自的繁荣,体育与艺术共同浇灌的绚丽灿烂的生命之花,一定会更加鲜艳地绽放在人类文明的百花园里。 相似文献
13.
王英暎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4(2):16-22
藉由妈祖神像雕刻的外在形式特征,作内涵深入的探索。莆田妈祖神像的艺术性在于它具象地承载了妈祖精神美学,而且比较完整地反映出各个时期妈祖形象的审美观,秉承了我国传统造像艺术传统,又融入地区精湛的雕刻工艺手法,生动地展示了莆田神像雕刻工艺的发展水平,真实记载了莆田民众的审美文化和艺术追求,成为莆田妈祖信仰文化中重要的艺术文化资产。 相似文献
14.
刘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3):64-67
在现代艺术思潮的巨大影响下,园林景观中所设置的雕塑也产生了深刻的变革,从主题、形式和审美观等方面都对传统雕塑进行了大胆的反叛,使园林景观雕塑的艺术语言更丰富,形式更自由,对营造不同的景观效果和氛围起到辅助甚至主导作用。本文探讨了园林景观中基于现代艺术的抽象的雕塑、荒诞的雕塑、活动的雕塑、轻巧的雕塑,以及作为现成品的非传统创作方式的雕塑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5.
王平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6):67-70
在世界绘画史上,作为“后印象派”画家的凡.高被誉为“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他的绘画图式深受东方艺术的影响,表现出对东方文化的深切感悟,以及对东方艺术精神和绘画语言的吸收。凡.高的绘画注重自我的精神性表达和对创作主体个性的尊重,具有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16.
胡婷婷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4):37-39
审美心理是人们产生美感和体验美感中的心理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结合具体的艺术作品来研究审美的心理机制,对于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有着重要的意义。大同华严寺造像享誉海内外,堪称我国辽代佛教造像艺术的典范。本文依托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回归理念和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思想,对华严寺造像进行审美心理机制分析,探讨华严寺造像艺术对大众审美能力的提高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善庆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02-104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机关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将审美教育列入国家教育方针,成为我国教育组织活动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教育的任务就是怎样提升学生欣赏美的水平,欣赏美的水平提升了,就可以去创造和体会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同时这也是美术教育所要完成的任务。新的时代语境催生新的学术研究,美术教育作为提高受教育者审美能力、培养审美情操的教育体系,应在新的时代潮流中同步前进,坚守自己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8.
论作为审美对象的电视广告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安华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0,(6)
电视和广告的结盟可称是20世纪最具创造性、最富历史意义的文化现象之一。电视广告具有实用和审美双重属性,内容美是电视广告魅力的核心。电视广告形式构成诸要素按一定法则组合而体现出来的审美特征,能在激发审美愉悦感中激起消费者的欲望。 相似文献
19.
马骏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21(2):74-76
室外雕塑已开始成为城市园林绿化、市政建设、旅游休闲的新亮点,室外雕塑与社会时代、与环境、与人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室外雕塑以其特有的艺术语言,通过视觉形象移情于现众,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