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李丹 《理论界》2010,(3):47-48
加快东北亚区域合作与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本文在全面分析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在机理基础上,明确东北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的战略地位,并找到目前东北在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优化东北与东北亚相关国家及地区的合作路径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以进一步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广西桂西资源富集区在“两区一带”新格局中地位重要,是广西沿边开放的重要门户、东南亚地区与我国西南地区的接合部和融入大湄公河区域合作的主要通道,在广西工业化发展和优特色产业发展以及对外对内开放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但其发展面临经济基础薄弱、科技发展滞后、教育状况不理想、交通设施不足等制约因素,对此,应推进区域合作,整合区域资源,实施生态优先战略.  相似文献   

3.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面临形势与未来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分析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大格局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面临形势的基础上,提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文章集中回顾分析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实施四年来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提出当前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在总体上必须把握的几个基本原则,即注重提高区域资源配置效率,注重激发不同经济主体的活力,注重经验借鉴,当前注重集中力量做好几个重点领域的工作等。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一轮经济战略部署实施,我国初步形成了东部发展、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四大区域经济板块。其中,东部沿海地区已形成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简称"海西区")四大区域经济增长极。海西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虽然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加强,但与东部其他区域竞争仍不可避免。当前,应根据比较优势,积极推进区域合作由竞争走向分工协作,使参与各方实现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区域合作的机制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合作是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是资源约束条件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适宜的合作机制是区域合作成功的关键。借鉴欧共体和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的成功经验,国内区域合作应从目标机制、动力机制、市场机制、协调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等方面建设。为使区域合作取得成功,区域合作各方应成立一个行使公共权力的共同体,形成区域法律体系,采取激励措施,共享区域发展的成果,并通过协商机制,协调区域合作的利益,使区域经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呈现出了加速发展的态势。不仅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数量迅速增加,而且许多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合作层次不断提高。在这种大背景下,许多长期坚持非集团化对外经济政策的东亚国家也开始调整其原有的政策取向,特别是中、日、韩三国先后加入到了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行列。然而,中、日、韩三个东北亚国家的政策调整并未成为推动东北亚制度性的经济合作的积极因素,到目前为止,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仍然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究竟会向什么方向发展,影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影响因素将呈现何种演变趋势,以东盟为主导的东亚区域合作对东北亚区域合作具有什么样的影响,作为东北亚地区主要经济体的中国应该如何参与和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等,都是学术界极为关注的重要问题。王胜今教授主持的200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北亚区域合作与东北振兴研究"课题组一直从事上述问题的研究工作,本刊将部分研究成果予以发表,以期推动有关问题的研究得到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呈现出了加速发展的态势。不仅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数量迅速增加,而且许多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合作层次不断提高。在这种大背景下,许多长期坚持非集团化对外经济政策的东亚国家也开始调整其原有的政策取向,特别是中、日、韩三国先后加入到了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行列。然而,中、日、韩三个东北亚国家的政策调整并未成为推动东北亚制度性的经济合作的积极因素,到目前为止,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仍然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究竟会向什么方向发展,影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影响因素将呈现何种演变趋势,以东盟为主导的东亚区域合作对东北亚区域合作具有什么样的影响,作为东北亚地区主要经济体的中国应该如何参与和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等,都是学术界极为关注的重要问题。王胜今教授主持的200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北亚区域合作与东北振兴研究"课题组一直从事上述问题的研究工作,本刊将部分研究成果予以发表,以期推动有关问题的研究得到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呈现出了加速发展的态势。不仅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数量迅速增加,而且许多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合作层次不断提高。在这种大背景下,许多长期坚持非集团化对外经济政策的东亚国家也开始调整其原有的政策取向,特别是中、日、韩三国先后加入到了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行列。然而,中、日、韩三个东北亚国家的政策调整并未成为推动东北亚制度性的经济合作的积极因素,到目前为止,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仍然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究竟会向什么方向发展,影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影响因素将呈现何种演变趋势,以东盟为主导的东亚区域合作对东北亚区域合作具有什么样的影响,作为东北亚地区主要经济体的中国应该如何参与和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等,都是学术界极为关注的重要问题。王胜今教授主持的200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北亚区域合作与东北振兴研究"课题组一直从事上述问题的研究工作,本刊将部分研究成果予以发表,以期推动有关问题的研究得到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9.
锁利铭 《晋阳学刊》2014,(5):115-126
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放在尤为突出的位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我国发展的内在动力,区域治理的转型与能力提升是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的区域合作治理受到来自于地方政府和制度结构双重困境的影响,而要走出区域合作治理困境,需要对区域合作治理结构进行调整转型,其中包括提升合作意愿和降低交易成本。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揭示出地方政府区域合作治理转型的路径包括构建跨界政策网络和改进区域合作激励。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呈现出了加速发展的态势。不仅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数量迅速增加,而且许多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合作层次不断提高。在这种大背景下,许多长期坚持非集团化对外经济政策的东亚国家也开始调整其原有的政策取向,特别是中、日、韩三国先后加入到了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行列。然而,中、日、韩三个东北亚国家的政策调整并未成为推动东北亚制度性的经济合作的积极因素,到目前为止,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仍然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究竟会向什么方向发展,影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影响因素将呈现何种演变趋势,以东盟为主导的东亚区域合作对东北亚区域合作具有什么样的影响,作为东北亚地区主要经济体的中国应该如何参与和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等,都是学术界极为关注的重要问题。王胜今教授主持的200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北亚区域合作与东北振兴研究"课题组一直从事上述问题的研究工作,本刊将部分研究成果予以发表,以期推动有关问题的研究得到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1.
自六所部属师范大学招收免费师范生以来,教师教育本土化趋势日益增强,具有区域特色的教师教育形式纷纷涌现,教师教育改革呈现区域突破的特质:幼儿教师培养"自成体系";地方院校免费师范生教育"相继崛起";农村地区教师发展"深受重视"。为推进整体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应从以下四方面着手:高水平院校应承担幼师培训重任、在更多地方师范院校实行免费师范生制度、试行教师定向培养机制、实行教育实验区。  相似文献   

12.
科技投入是生产性投入,是反映一国或地区对科技发展重视程度的重要指标。以安徽省为例,选取7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科技投入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企业、政府、高校的科技投入对地区经济发展均有促进作用,其中企业的科技投入效果最为显著,科技投入存在协同效应。因此,应继续加大对科技发展的投入力度,合理选择资金投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进政府、企业、高校不同层次的科技合作,从而实现地区经济的协调、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蔡柏良 《学术探索》2012,(7):183-185
教学型高校是我国高等学校的主体之一,直接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宽口径、应用型"的各类专业人才,其经济管理类专业在建设过程中遇到了专业特色、培养方案、教学模式、实验教学和师资队伍等方面的不适应性,与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对经济管理类人才的培养要求不相吻合,必须在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实验教学、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改革与创新,以实现教学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民族地区与周边国家加强旅游业区域合作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民族地区利用地缘优势,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紧密结合起来,与周边国家加强旅游业的区域合作,是双赢发展的需要。当前,影响旅游业区域合作的因素主要是周边国家社会制度与我国不同、体制性差异大、法制建设滞后、社会不稳定、民族文化心理阻碍、地区安全因素、旅游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国家间贸易发展不平衡等。周边国家巨大的旅游消费市场亟待开发,双方拥有共同开发的核心项目,合作前景广阔。民族地区应抓住机遇,提高旅游业发展的国际竞争力,重视与周边国家加强合作,地方政府和国家应积极帮助解决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区域发展研究中,经济学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占据了主导地位。为拓宽研究视野,可采用发展社会学理论来分析中国的区域发展问题。由于市场发育不完善,政府成为塑造区域发展格局的主导力量,中国的区域发展差距表面上是经济问题和发展战略规划问题,实际上则是政府行为的取向和效益问题。所以,在研究区域发展问题时对政府行为的分析应该成为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我国银行业发展的省区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区域金融研究中行政区地带量化研究的不足,通过构建衡量各省区银行业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为区域银行业的发展比较提供较为客观、全面的衡量标准。聚类分析显示,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存在区域的不平衡,这体现了金融系统自组织演化的基本规律,因此应倡导各区域银行业发展的适度差距、金融合作、协调发展和系统优化。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的产学研开展,要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实施。需要由政府、企业、高校共同建立配套的制度,充分利用地方高校在区域中的影响力,建立与企业良性互促的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8.
从区域合作的理论依据、合作的模式与标准、区域合作的内在动因、区域合作的主体和内容以及区域合作协调机制的制度性保障等方面对德中两国的区域合作的理论与实践作出比较,并根据以上讨论,提出改善我国区域合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转型无疑促进了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蓬勃发展,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恰是NGO“专业机构、专业伦理、专业服务”的主体基础。如何携手NGO,以开拓中国社会工作教育新途径?本文运用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以云南各高校为个案,着重分析研究NGO与社会工作教育机构在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师资培训、资料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力图总结“双赢”经验,探索适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理想途径和模式。  相似文献   

20.
地方高校承担着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各类人才的重任.地方高校要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准确定位为起点,立足市场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归宿,构建地方高校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机制为线索,从而实现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