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的国家赔偿法将于2010年12月1日施行。这次对国家赔偿法的修订将促进国家赔偿法迈上一个新台阶。但是,在修订后的国家赔偿法中,有关公有公共设施致害的赔偿问题仍没有纳入国家赔偿范围之内。本文就公有公共设施因设置、管理欠缺发生致害赔偿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公有公共设施应纳入国家赔偿法的必要性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国家赔偿法立法说明的法律文本所表明的观点是:公共设施致害应适用民事赔偿规则,其赔偿责任主体为负责管理公共设施的企事业单位。但无论从公私法区分的法理上分析,还是民法通则126条的适用范围及权益救济上的局限性而言,进而从我们对世界潮流的关注上讲,应将公共设施致害赔偿纳入国家赔偿范围,即公共设施致害应适用国家赔偿规则。当然,对于有特别法规定的公用企业造成的损害应依特别法解决,国家不负担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3,(11):126-131
现代社会中,公私法关系存在着否认论与肯定论两种基本观点。从逻辑与事实的层面来考察,公私法关系否定论者大都或多或少地混淆了法律定义与法律分类的问题,进而否定法律可划分为公私法的可能性;而肯定论者大多以法律的外在形式特征作为划分公私法关系的标签,导致许多新出现的法律难以归属到公私法的范畴之中。在公共服务的范畴下,不仅公私法关系可以获得较好的理解,而且也可以更好地应对公私法发展新趋势对现有公私法关系理论形成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不动产登记错误赔偿责任跨行政法与民法两大领域,关系到保护财产所有权人财产安全与保障交易安全的价值冲突选择,如何协调其中利益,需要严密原理和体系制度。从法理基础、赔偿责任性质及归责原则来看,不动产登记行为应认定为行政行为,根据不动产登记管理局成立性质和《国家赔偿法》的立法意图,登记错误中登记机构应承担行政赔偿责任,以保护真实权利人合法权益,且应逐步健全赔偿资金保障制度,保护因登记错误遭受损失的不动产利害关系人。  相似文献   

5.
公益征收法律关系的准确定性对于征收立法中恰当配置当事人及利益相关人的权利义务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学说中将征收关系定性为单一私法关系或单一公法关系的观点都存在片面性,从公法与私法交融的视角来界定公益征收法律关系的性质是比较全面和准确的.  相似文献   

6.
国家赔偿制度是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时,受害人请求国家赔偿的一种法律制度。建立国家赔偿制度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本文仅对国家赔偿制度中的刑事赔偿责任问题作一探讨,从理论上论述了刑事侵权赔偿责任具有三个基本特征:责任起因的特定性、致害主体和责任主体的分离性、责任形式的物质性,对容易混淆的刑事侵权赔偿责任和刑事损害赔偿责任作了详细划分。  相似文献   

7.
论药品不良反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对药品不良反应的法律责任规定缺位,药品不良反应损害的责任如何承担,以何种方式来赔偿,这一系列问题都亟需由法律予以判断和裁决。本文认为,药品不良反应是一种特殊侵权,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在药品不良反应的责任认定上,不可抗力和发展风险不应成为抗辩事由。  相似文献   

8.
我国自1995年开始实施《国家赔偿法》,取得相当之功效。赔偿委员会作为国家赔偿制度运转的核心机构,在刑事司法赔偿实践中应当扮演居中裁判者与公民权利保护者的双重角色,承担起应有的司法职能,但现实状况却不尽如人意。为实现社会正义,保护受害人权利,必须明确赔偿委员会的地位,扩大其职能,且在规则上有所创新,才能有效的达成刑事司法赔偿制度的设计初衷。  相似文献   

9.
机动车交通事故民事赔偿一贯采取的填补性赔偿,是对机动车交通事故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考虑欠妥的结果。主观因素方面,机动车交通事故应当区分当事人的过错程度,即区分故意与过失、一般过失与重大过失。在归责原则上应全面坚持过错责任原则,符合个人就自身行为所肇致的损害应负赔偿责任的基本观念。客观因素方面,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不应固守类型化区分,而应进行程度化区分,即轻微损害、一般损害、重大损害。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相结合,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中应当引入惩罚性赔偿,搭建填补性与惩罚性结合的赔偿架构。  相似文献   

10.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我国一项特殊且重要的诉讼制度,它对于提高司法审判的效率,维护受害人的权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实践和理论的不断发展,现行制度上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在这些问题当中,赔偿问题可以说是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本文通过对刑事附带民事制度中的赔偿问题加以研究,提出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立法中存在的不足及其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发表权是权利人是否进行发表行为及如何进行发表行为的自主决定权.违背权利人的意愿,将作品公之于众将构成对权利人发表权的侵犯.作为著作人身权的发表权被侵犯,一定情况下将会给权利人造成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失,其不但可以请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外,遭受严重精神损害的权利人还有权请求并获得相应的精神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12.
如果借鉴民法理论,行政不作为赔偿与民事赔偿交织案件中可能的责任分担形式主要有4种:行政机关和民事侵权人承担连带责任、行政机关和民事侵权人承担不真正连带责任、行政赔偿与民事赔偿并行和行政机关承担保证责任.每种责任分担形式都各有利弊.问题的难点在于行政民事基础理论的统一与行政民事诉讼程序分立之间的矛盾.实现基础理论的统一在中国并不可行,可行之道在于行政与民事两种诉讼程序的彻底分立.分立后的两诉讼尽管在诉讼的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上存在表面的不一致,但实质上并不矛盾,需要实现的只是赔偿数额认定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个人信用评价制度具有私法与公法双重面向,其中私法面向主要包括个人金融信用以及个人金融信用之外的其他经济信用两个维度;公法面向主要包括个人职业信用、个人社会信用和个人综合信用三个维度。个人金融信用和职业信用评价,更趋向于发挥提示风险的功能;个人金融信用之外的其他经济信用、社会信用和综合信用评价,更趋向于发挥规制强化的功能。民法理论认为信用兼具精神利益与财产利益的属性,信用权是与名誉权相对独立的人格权类型,应当受到法律的明确保护;公法理论认为信用评价主体的行为应受实体、程序与可问责性等方面的约束,与信用制度相关联的制裁手段应当符合比例原则、不当联结禁止原则的要求,审慎针对自然人进行数据整合与信用画像。私法与公法中关于个人信用权利保护和信用评价权力约束的理论与规范渊源,应当成为约束个人信用评价制度的共通规范。  相似文献   

14.
论政策性银行法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政策性银行法的性质。作者认为 ,探讨政策性银行法的性质对制定我国的政策性银行法具有重要意义 ;政策性银行法是公法与私法的混合法 ;是以社会为本位的法——社会法 ;是典型的经济法 ;是经济法中重要的宏观调控法 ;是金融法 (银行法 )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中公私法的渗透及由此产生的接轨问题日益复杂,尤其是在民法物权领域。物权立法要处理好公私法接轨的问题,应明确哪些领域可以由公私法互相借力,在制度安排上正确处理好公私权的关系。物权制度要实现公私法接轨,可从内部重构物权类型,淡化其纯私权的性质,从而通过行政特别法,形成所谓准物权制度。那么,在接轨构造物权制度时,要遵照宪法框架设计物权、对接行政法管制物权、设立公法责任保护物权。  相似文献   

16.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及为个人利益最大化而追逐微观效率,必然导致公法大规模私法化。无节制地追逐个人私利和微观效率,必将导致缺乏宏观效率而产生私法公法化要求。资本主义社会公私法之间相互转化的不断“轮回”的消长规律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固有矛盾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建立和完善操纵市场行为的民事赔偿责任制度,可以有效地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保障证券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本文首先对连续交易操纵、相对委托、洗售、安定操作等几种常见的操纵行为进行了界定,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构建民事赔偿责任制度时面临的具体问题,如民事赔偿的请求权人和责任人、举证责任、赔偿数额的确定等。  相似文献   

18.
民法典的制定涉及其内部和外部关系,其外部关系包括民法典与公法、宪法、商法等的关系。正确处理民法典与它们之间的关系要秉持民主化、开放性和辩证法的立场,祛除“民法帝国主义”和“法典中心主义”的弊端,这样民法典才能内外兼顾、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9.
公有公共设施致害赔偿在我国是个较新的研究领域,国内学者关于这方面的论文、著作多为对国外情况的一般性介绍,较少结合我国实际进行系统地、有针对性地理论探讨。本文通过结合典型案例,介绍了我国公有公共设施致害赔偿制度的发展状况,并从法理基础、归责原则、赔偿标准三个方面指出了现有研究成果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公有公共设施致害赔偿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惩罚性赔偿和补偿性赔偿构成了民事侵权救济的两大模式.鉴于环境侵权行为具有特殊性,现行立法对环境侵权救济仅规定补偿性赔偿制度,存在一定缺陷,在实践中无法从根本上制裁环境侵权行为;只有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才能达到遏制与预防的效果.并且,就国内外立法现状而言,在环境侵权中适用惩罚性赔偿有着充分的实践可行性.但是由于惩罚性赔偿本身的惩戒性与严苛性,其运用应当局限于一定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