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梁启超一生致力于面向国民与社会的科学文化和民族精神传播。他所理解的"建筑",作为表达"强国新民"的政治理想和复兴民族文化的载体,蕴含着深刻的人文性和民族精神;通过人文精神的建筑教育,他引导儿子梁思成、儿媳林徽因共同走上了开创中国建筑历史的研究之路,赋予他们作为建筑师的自觉的民族意识和凝聚历史感的时代关怀。  相似文献   

2.
陈万球  曾蓉茜 《创新》2016,(6):52-60
中国传统建筑工程是一部"土木写就的史书",凝聚了我们成千上万华夏子民的文化基因,是我们民族精魂的物化形态。它既迥异于西方传统建筑,又与现代建筑不同日而语,在理性与浪漫的交织中不断发展着,以其独有的特色和美学意蕴在古老而悠远的东方大地上映射出浩瀚雄伟的光辉。  相似文献   

3.
北京是世界上著名的古都 ,它融汇着中国各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世界多种宗教文化 ,凝聚着中国辉煌的建筑文化艺术 ,体现着古代东方城市完美的文化氛围。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北京作为古都名城凝聚的宗教文化 :城市与宗教文化 ;宗教符号与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 ;“和”的宗教思想对北京文化的影响 ;最后 ,着重研究宗教与北京人文空间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武保剑 《生存》2020,(1):0164-0164
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上千年来的智慧结晶,是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与民族认同感的来源。中学语文教学中应渗透对传统文化的讲解。而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关键在于回归课本,细致把握课本中的人文情怀与传统文化精神。运用情景模拟、课堂内外辅助教学等创新形式助力传统文化的复兴。  相似文献   

5.
北京地名和地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名可以反映形成该地名的各种自然和人文条件。北京地名与北京早期的民族接触、移民历史、思想观念、世俗文化等方面密切相关,本文从这些方面探讨北京地名反映的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6.
《社科纵横》2016,(6):146-147
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血脉和灵魂,人文历史资源、地域文化是彰显地方特色的名片。承载过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齐家文化、成纪文化等的静宁县,具有文化资源性优势。挖掘本土历史文化积淀,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推进当地文化繁荣与发展,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7.
老字号保护与振兴是近年广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老字号历史建筑及街区美学、建筑多样性、文化记忆的连续性等多重社会价值的考量,从建筑保护和规划的视角,分析老字号历史建筑及其街区旧化的主客观原因。同时,在认识和开发老字号历史建筑及其街区的环境与景观资源的基础之上,提出实现老字号在物质环境、经济和社会诸方面成功振兴的方式与途径。保护和振兴城市老字号应该对这些已经过时与旧化的建筑进行处理和补救,以延长老字号与其历史建筑的寿命。  相似文献   

8.
过伟 《创新》2007,1(6):115-123
南方稻作民族人文始祖洛甲及布洛陀、洪水育人神话盘古兄妹、左江花山崖壁画、歌圩的女儿、歌仙刘三姐、全国篇幅最长的民间抒情长诗《嘹歌》,及壮族原生态民歌,是广西壮族五大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建设先进文化的民族根基,抢救文化遗产与建设首府先进文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解志伟 《社科纵横》2012,(9):130-132
多元文化主义公民教育体现了人类社会对弱势群体基本的人文关怀,但是其内部存在着一定的张力,这些张力贯穿在公民教育整个过程中。具体而言,多元文化主义公民教育内部在地方性知识与外来文化之间、异质性取向的民族身份与同质性取向的公民身份之间以及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诉求与政治诉求之间等存在着一定的紧张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原型,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尚圆”传统。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圆文化是最具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文化之一。经过数千年的社会发展与历史积淀,圆文化不仅以其“圆”的表征寓形于物,还以其“圆”的思维寓意于形,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祭祀圆文化、舞蹈圆文化、建筑圆文化、信仰圆文化、理念圆文化。从文化的结构层次来看,不仅有祭坛、土圆楼等物质层面(表层)的圆文化,还有舞蹈、仪式等行为层面(中层)的圆文化,更有思维模式与思想观念等精神层面(深层)的圆文化。对中国圆文化的表现类型进行考察、对圆文化的性质和特点进行探究,既有利于全面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也有利于推动当代圆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柬埔寨文化是由印度文化、中国文化以及其自身的本土文化通过碰撞和融汇而逐渐形成的,印度教、佛教以及神王合一的崇拜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其发展。在此基础上,柬埔寨人创造出了辉煌灿烂、极具特色的吴哥窟雕塑与建筑艺术,其建筑与雕塑得到合理的运用和完美的结合。古代柬埔寨宗教文化的总体特征是印度教、佛教和神王崇拜相融并存,但总体宗教色彩较淡,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12.
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发展与其民族文化在文化全球化中的影响力直接相关,因此,增强民族文化国际影响力是文化全球化对民族文化提出的新要求。民族文化国际影响力范畴的提出经历了一定的历史过程。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大对外宣传工作的力度、保持民族文化的先进性,是增强民族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当前方兴未艾的“国学热”,是在“后冷战时代”背景下,全球文化保守主义浪潮与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相结合的必然产物。自近代以来,以儒学为主干的国学虽然历尽沧桑,但是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且构成了当代中国文化重建的重要精神根基。国学尤其是传统的儒家思想必须经过深刻的自我批判和时代更新,才能实现现代化的转型,因此国学的自我批判将成为中国文化重建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4.
陈露  张玉勤 《阅江学刊》2012,4(4):144-148
汉文化深深影响着邻近诸国,日本文学在汉语文学的学习中继承、发展。两国在文学之道上都有"风雅"观,风雅由中国传入日本后发生了流变,日本沿用了"风雅"二字,但并没有完全接受,而是结合本民族的审美意识,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风雅观,与中国重在发挥社会政治功用的中国风雅观截然不同,这反映了中日两国审美意识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涂俊 《唐都学刊》2012,28(3):101-106
以关中民居建筑的管理制度为重点,研究在森严的等级制度和宗法制度影响下民居建筑谨慎的表达方式。民居建筑在等级制度的干预下虽处于被动的情况,但是物质生活的提高使人们在建造房屋的同时寻找着中庸变通之道,使得民居建筑在装饰艺术方面受等级制度和宗法制度制约中显得灵活多变。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 ,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进入新世纪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 ,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通过国家主权意识教育、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国民素质教育以及国情教育等途径 ,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7.
文明冲突论与先进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华 《学术交流》2006,(5):173-177
文明冲突论昭示了当代世界发生的文化冲突无不直接或间接体现出国家或民族经济政治利益的主导性。文化冲突的实质是文化的民族性冲突和文化的时代性冲突。文化冲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文明的冲突”的深远影响,努力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努力实现中国当代文化的世界化。  相似文献   

18.
Although Chinese New Literature was strongly anti-traditional in expression, this does not sever the ties of blood that link it to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although it advocates a Western humanistic spirit, it does not install Western literature’s aesthetic values. Due to the cultural distinctiveness and historical continuit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it was never possible for the New Literature to become totally “Westernized” and turn its back on the mother culture. Therefore, when examining the modern transition of Chinese literature as a whole, 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its conscious inheritance of the national cultural tradition and to its operating strategy of attacking traditional culture by making use of it, instead of insisting on its inevitable ties with modern Western literature. The New Literature is after all “Chinese” new literature; no matter how many external factors intervene or are involved, they cannot change its cultural attributes or identification with national culture. This is the premier precondition for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modernity of New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19.
印度战略文化对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飞 《南亚研究》2009,(2):13-22
一国特有的战略文化较之国际规范能对战略决策者产生主要影响。印度战略文化在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历史、战略传统与政治理念等变量作用下形成并不断发展,并能够影响国家安全战略的制定。分析印度战略文化的基本特征有助于了解印度国家安全利益和战略手段选择,并对中印关系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