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子的诗歌深受尼采思想的影响。海子早期的诗歌,阐释了日神精神执著个体生命,迷恋生命梦幻的理想。海子后期的太阳史诗则把尼采的酒神精神发挥到了极致,渴望在原始的生命力中去寻找艺术和生命的价值。成为诗歌之王的梦想是尼采的“超人哲学”在海子身上的完美体现。  相似文献   

2.
在对人性的的理解上,弗洛依德认为人并非自我同一、自我觉知、自我控制的,而是分裂的、非自觉、非自为的存在.人不仅不是世界的主人,而且也不是自己的主人.海子所受哲学尤其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和对自身、人类和宇宙的思考,对诗歌使命的追问,对终极价值的探寻结合在一起,熔铸成海子远大的诗歌理想.海子诗歌内涵所折射出来的诗歌为后工业文明社会里不断被物质化、欲望化的粗糙灵魂注入了细腻的精神反思.  相似文献   

3.
作为二十世纪中国诗坛最为深刻、也是最具争议的诗人之一,海子生前热衷于德国古典美学和现代诗学,并奉荷尔德林为其诗学楷模。可以说,后者对海子的诗学与诗歌转型起到了无可替代的塑造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对荷尔德林身份、哲学和诗歌观念的体认和扬弃,海子在晚期诗歌中部分实现了自我超越,形成了迥异于荷尔德林的、高度个人化的诗学。对两位诗人的关系的研究,直接关系到对海子诗歌作为当代中国一种特殊的诗学和文化现象的进一步体认。将海子诗学的本体观念、诗人的身份观念作为切入点,着重分析它们如何影响了海子诗歌中人、神与实体的关系,同时试图在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下,思考这种关系的生成机制和文化特性以及荷尔德林如何改变海子诗歌和诗学表意与实践的方式,以期对当代中国诗歌在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接受和自我塑造问题产生启发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用叔本华的哲学观和美学观来分析海子的诗歌,用叔本华的意志论和悲剧观对海子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分析,剖析海子诗歌创作的心理结构和心理过程,从另一个的角度阐释一个"新"的海子。  相似文献   

5.
从上世纪末至今,海子一直是一位备受争议的诗人。他以其偏执的个性走完了短暂的人生,并因此给诗坛和诗歌评论界带来巨大的震撼。研读海子代表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可知大众对海子及其诗歌盲目崇拜的综合原因,并可还原其诗歌真实的内涵。同时学界应正视海子自杀和"海子热"背后的隐患。  相似文献   

6.
从海子与西方圣典和巨匠、西方抒情诗人以及蒙藏高地的关系三个视点,透视出异质文化对于海子及其诗作的意义所在,重新认识和定位了海子的诗歌身份。通过将以上研究与关于海子失恋挫折的观察相结合,解释了其相应诗篇中澄明孤独的神性之所由,以及其不同时期诗歌意象的分类及其质态的升华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海子是一个有自杀情结的人,"死亡"是海子诗歌中一个很重要的主体,海子在诗歌中讲述死亡,就像讲述一切语不惊人的故事;海子甚至在诗歌中表现出他对死亡意识的迷恋,表现出一切带有浪漫主义冲动的诗人的共同特点。海子就是这么一个残酷的诗人,我们总能在他的诗歌中寻找到他生命的轨迹。海子的诗歌与他的生命同体。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教材及教参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解读流于表面。作者从海子诗歌的意象及现代主义哲学、文学创作的一些理念出发进行思考,认为此诗实际是一曲诗人诀别世俗的哀歌,可能会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产生负面影响,教学中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9.
媛媛 《可乐》2010,(4):68-69
海子在大学教书时,写了大量诗歌,在学生中广泛传阅。学生们对这个诗写得很好的哲学老师,产生了好奇与敬佩之情。  相似文献   

10.
海子对现代诗歌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他追求生命的高远、浪漫、炽热,开辟了中国诗歌的自新之路。海子是一位有世界眼光的诗人,既吸收了西方文化精华,又充分发扬本民族诗歌传统。海子诗歌的主题也围绕着古今中外众诗人的探索展开和发展,其中田园情结、基督式博爱、神性的召唤等主题元素阐释了海子与中西方诗人先贤们在思想层面、精神气质和语言形式上的渊源。  相似文献   

11.
骆一禾、海子心灵构造和诗歌境界的差异集中反映在他们诗中各自的主体形象中。"圣"代表了骆一禾诗歌的主体形象,它是骆一禾的诗歌抱负、人文关怀、人格理想的象征;"王"代表了海子的主体形象——海子的"王"与权力无关,他一心渴望成为的乃是"诗歌之王"。"圣"与"王"两个主体形象分别代表了两位诗人的心灵原型。  相似文献   

12.
麦子与麦地形象在海子诗歌中不断复现,构成了一个意象系统,寄寓和熔铸了诗人对生命意义多层面的思考和想象。"麦子/麦地"之于海子,首先,意味着延续肉体生命所必需的物质层面的需要,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恩情怀。其次,"麦地"被海子想象为所有诗人共同的精神家园,"麦子"和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交相辉映,二者存在着一场深刻的精神对话。再次,麦子/麦地也是海子生命灵魂的化身,凝聚了诗人孤独的生命体验以及他对灵魂复活的信念和想象。第四,"麦子/麦地"作为诗人海子对自身存在意义进行哲学式"痛苦质问"之场所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海子诗歌文本的解析和对他人生轨迹的考察,探寻其内心的矛盾.发现海子的信仰世界经历了一个由诗歌圣徒走向理想破灭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海子是中国当代诗人的一个特例,海子骨子里的精神是古典的、浪漫的,海子的诗歌技巧、语言是现代的,海子的行动是后现代的,海子是20世纪末中国的西西弗。海子是新生代里几乎唯一一个不和谐音,他以近乎顽冥不化的姿态监守着诗歌拯救世界、启迪人生的神圣使命。海子的浪漫主义冲动使他梦想着创作属于我们整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和时代的真正的史诗。海子力求在“主体贫乏的时代”构建一部当代精神史,试图以“史诗”的话语方式为当代历史进程勾勒出一种宽阔的秩序,在世纪末重建一种文明和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5.
深渊圣徒情结是海子诗歌创作的重要情结。深渊是对人类面临的生存暗夜的隐喻,面对存在的深渊,海子自命为"圣徒"。海子将深渊圣徒分为母性气质和父性气质两类,这两类圣徒海子都分别扮演过。大地乌托邦时期,海子奉行的是"实体即主体"的诗学观,希望能从存在中发现被遮蔽的真相,从心灵中寻回被隐匿的神性,从物质实体和精神实体两个方面重建诗意栖居的家园,代表成就是麦地诗歌,充满母性气质,但家园的虚幻性质并不能使海子获得真正的慰藉。太阳乌托邦时期,海子转向个人内心的原始力量,沉醉于酒神的狂欢状态。圣徒变身超人,酒神杀死日神。诗人希望通过太阳史诗的宏大写作,一方面以艺术的方式贴近真实,另一方面实现自己成为诗歌皇帝的梦想,充满父性气质。但无论是哪种方式,在存在的虚无面前,海子先后都败下阵来,最后,幻象的死亡变成了真正的死亡。  相似文献   

16.
笔怀海子     
一直以来,我都想写一篇关于海子的文章,可由于多种原因,一直都未曾动笔。如今,对海子的情感日积月累,从哲学的角度而言,是量变引起质变的结  相似文献   

17.
骆一禾和海子被视为一对具有共同诗歌趣味和诗歌追求的诗人,其诗歌主题也多有重合。情爱主题和孤独主题在骆一禾和海子的诗歌书写中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分量,但其中体现的诗人的心灵向度却各不相同。在情爱主题上,骆一禾把情爱视为通向世界的桥梁,最终走向了宗教性的"无因之爱";海子则把情爱视为一个封闭的天地,它在本质上是一种自我之爱。在孤独主题上,骆一禾一开始把孤独视为反思的对象,相信人不止拥有一个灵魂;海子则一直沉溺于孤独的体验中,最终走向了石头似的自我封闭。体现在情爱主题和孤独主题上的这些深刻差异反映了两位诗人深层心灵构造的不同纹理,呈现了各自鲜明而难以混同的个性。  相似文献   

18.
海子赋予桃花意象两重现代性意义,一重是对历史、现世的痛苦的透视,另一重是对时代、生命的温暖的关怀,先忧后乐,忧乐圆融,这正是海子的诗歌心灵。因此,当把“春暖花开”与海子诗歌中的桃花意象联系起来时,《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丰富内涵就得到极大的展现,它将忧乐圆融的中国文化关怀和安事逸乐的尘世生活期待诗意地结合起来,表现出灵明清秀的东方诗学的诉求。  相似文献   

19.
海子以身体投入诗歌创作中,使其诗歌出现了大量的身体意象。这些身体意象总体可归为两种,一种是带给人稳定亲切感的和谐的身体意象,一种是带给人撕裂苦闷感的分裂的身体意象,这些意象涉及身体与自然、身体与欲望、身体与死亡、身体的有限性、历史的肉身化等多个方面。海子诗歌中身体意象呈现和谐与分裂双重变奏的原因既与海子的诗学观有关,也与海子个人的身心遭际、时代环境以及他对人类命运的思索相联。  相似文献   

20.
骆一禾和海子被视为一对志同道合和有着相近的风格特征的诗人,其诗歌主题也多有重合。时间主题和死亡主题在骆一禾和海子的诗歌书写中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分量,但在这些主题的具体意含上,两位诗人之间存在深刻的差异、分歧以至对立。在时间主题上,骆一禾信仰新生,讴歌明天;海子则膜拜过去,具有鲜明的原始主、义倾向。在死亡主题上,骆一禾以生命蔑视死亡,并通过牺牲将死亡转化为新生;海子则把死亡视为生命的归宿而倾心于死亡。体现在时间主题和死亡主题上的这种深刻差异反映了两位诗人精神构造乃至精神原型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