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交往的社会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往在人类社会的形成及发展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它与人类的生产活动共同组成了整个人类社会的运动过程,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充当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中间环节,并和分工息息相关,相互作用,从而促进人类的生产活动及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城市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中心,这种中心地位,决定了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在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涵义和特点 1.城市精神文明的涵义所谓城市精神文明,指的是生活在城市区域的人们在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的进步状态,它是城市市民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的成果。城市精神文明主要表现为城市科学文化知识的积累和城市市民的道德标准、文化素质以及整个城市的社会风气和精神面貌等等。城市精神文明是随着城市的出现而产生,它的发展也是受着城市发展的影响和制约的。  相似文献   

3.
梁燕 《学术探索》2006,(4):57-64
基于中心城市社会稳定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做好中心城市的社会稳定工作,维护中心城市的社会稳定已经成为当前促进我国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环节。做好新时期中心城市的社会稳定工作,从基本方针上来说,必须正确处理好稳定与改革、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实现社会稳定;从维护和实现中心城市社会稳定的基本途径和要求来说,一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好维护中心城市社会稳定与促进中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在中心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中实现和维护中心城市的社会稳定;二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中心城市社会稳定与中心城市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通过和谐社会建设实现中心城市的社会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国际社会争相投入以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为龙头的信息产业革命,是人类社会继工业化之后生产力发展的新飞跃。它将对整个人类社会以至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产生巨大、深远的影响,给人类现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根本性的变革。及至21世纪,围绕综合国力的发展和竞争,...  相似文献   

5.
是一种生产,还是四种生产?--读《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承叔 《东南学术》2003,(5):97-106
传统哲学教科书认为物质生产是整个社会的唯一基础,因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构成人类社会的最基本矛盾,这在一定意义上是正确的,但在更广的意义上讲,却存在片面性.因为在马克思看来,人类社会是一种有机体,它是四种生产的统一,即物质生产、人类自身再生产、精神生产和社会关系再生产,物质生产并不是唯一的基础,而且物质生产也不能离开其他三种生产而孤立发展,这是一种只能在观念中分开,而不能在事实中分开的过程.强调物质生产及其内在矛盾,这对于揭示政治运动规律具有一定意义,但是却不能解决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问题,也不能深刻揭示生产力本身的发展规律问题,因此有必要从一个更宽和更广的角度研究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6.
张笑夷  刘怀玉 《学术月刊》2020,(3):34-42+33
非马克思主义者由于不能以实践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理解城市而无法发展出一种总体性的城市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提供了以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城市问题和都市形式的线索,但也引发了"城市中的社会"研究还是"城市社会"研究的争论。随着人类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诉求使澄清作为一种城市研究范式的"都市马克思主义"成为当前之需。马克思主义探究的社会现实是人类生产自己生活方式的具体的总体,而城市是人类生产自己生活的一定方式,因此研究城市必须将其放置于人类生产活动构成的社会总体之中。当今时代,都市已成为人类生产自己生活的自觉方式和社会历史发展的主导性构成。作为城市研究的马克思主义范式和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哲学范式,都市马克思主义以包含着丰富矛盾性的"都市"为理论总问题,以实践的观点辩证地理解和揭示现代世界的都市现实,是一种微观视域和宏观视域相结合,真正探究现实的人的生存状况、生存矛盾、生活方式和生活意义的社会历史理论。具体来说,它致力于建构都市的社会历史解释模式,展开都市政治经济学批判和都市文化批判,提供与人类解放实践相连的都市革命理论。  相似文献   

7.
中心城市的优势和功能中心城市是商品经济和生产社会化不断发展的产物。它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为社会的经济、文化中心,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和功能。诸如它的生产水平高,拥有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可以为社会提供品种多、质量好的产品;它的地理位置和交通运输条件好,是商品集散地或外贸口岸,商品流通量大;它的科学技术力量较强,拥有大批专家、熟练劳动力和先进设备,而且经营管理的经验比较丰富,可以提供较多的发明创造和新产品、新技术;它的文化、教  相似文献   

8.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城市经济的壮大,有力地加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第三次产业革命——电子技术的出现和广泛运用,城市巳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生产和交换的基地,而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人类的现代文明集中体现在城市生活之中。象纽约、华盛顿、伦敦、巴黎、布鲁塞尔、日内瓦、莫斯科、东京、香港、北京和上海等著名城市的影响巳越出国界,在国际社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  相似文献   

9.
略论先秦时期城市发展的几个阶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的出现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是一场革命。在整个文明时代,“城市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的精神生活的中心,是前进的主要动力。”有关我国古代城市史的研究,无疑是历史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写作的目的是想结合古史传说、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等方面的资料,对先秦时期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脉胳作一简单的勾画。不当之处,请予指正。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全国中心城市经济问题讨论会,于1983年10月在武汉召开, 现将讨论会上的主要论点,归纳如下: 多数同志认为,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中心,代表着一个社会最先进的生产力,集中了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11.
一、流通在城市形成和发展中的地位中心城市是各种经济活动的聚集体,而流通则是城市重要的经济功能之一。从社会再生产的一般过程考察,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交换是它的必要条件,而流通是交换的总体,流通过程是生产过程的继续,社会再生产过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从  相似文献   

12.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在历史的长河中,城市的出现只有五千年的时间,但作为整个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网络上的结点,城市对人类文明和进步的贡献,却是无与伦比的。  相似文献   

13.
城市经济改革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全局的一件大事。它涉及的范围很广,问题很多。按照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组织生产和流通,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是城市经济改革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中心。城市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的城市基本上集中了全国的现代化工业企业,工业固定资产占全国的三分之二,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四分之三。我们国家财政收入有百分之八十来自城市工商业。这种情况说明城市经济形势的发展对于实现十二大提出的总任务、总目标,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当前由于城市经济关系尚未  相似文献   

14.
芒福德的城市功能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士林 《河北学刊》2008,28(2):191-194
城市社会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在经历了政治型城市与经济型城市两个阶段之后,文化城市正在成为中国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文化城市本质上是一种不同于"政治城市"、"经济城市"的新的城市发展模式。文化城市在更高层次上阐释了城市文明与社会的本质,使之超越了城市原始的防卫与商业等实用功能,突破了古代以"政治"为中心及现代以"经济"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模式,其核心是一种以文化资源为客观生产对象,以审美机能为主体劳动条件,以文化创意、艺术设计、景观创造等为中介与过程,以适合人的审美生存与全面发展的社会空间为目标的城市理念与形态。文化城市建设对于发展文化产业,增强城市社会的和谐,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社会的科学与可持续发展是一条历史必由之路。这是我们推出本组笔谈的初衷,希望有更多的学者一起参与进来,共同为中国当下的城市化建设提供理性参照与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5.
曾军 《河北学刊》2008,28(2):198-200
城市社会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在经历了政治型城市与经济型城市两个阶段之后,文化城市正在成为中国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文化城市本质上是一种不同于"政治城市"、"经济城市"的新的城市发展模式。文化城市在更高层次上阐释了城市文明与社会的本质,使之超越了城市原始的防卫与商业等实用功能,突破了古代以"政治"为中心及现代以"经济"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模式,其核心是一种以文化资源为客观生产对象,以审美机能为主体劳动条件,以文化创意、艺术设计、景观创造等为中介与过程,以适合人的审美生存与全面发展的社会空间为目标的城市理念与形态。文化城市建设对于发展文化产业,增强城市社会的和谐,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社会的科学与可持续发展是一条历史必由之路。这是我们推出本组笔谈的初衷,希望有更多的学者一起参与进来,共同为中国当下的城市化建设提供理性参照与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6.
李正爱 《河北学刊》2008,28(2):194-198
城市社会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在经历了政治型城市与经济型城市两个阶段之后,文化城市正在成为中国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文化城市本质上是一种不同于"政治城市"、"经济城市"的新的城市发展模式。文化城市在更高层次上阐释了城市文明与社会的本质,使之超越了城市原始的防卫与商业等实用功能,突破了古代以"政治"为中心及现代以"经济"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模式,其核心是一种以文化资源为客观生产对象,以审美机能为主体劳动条件,以文化创意、艺术设计、景观创造等为中介与过程,以适合人的审美生存与全面发展的社会空间为目标的城市理念与形态。文化城市建设对于发展文化产业,增强城市社会的和谐,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社会的科学与可持续发展是一条历史必由之路。这是我们推出本组笔谈的初衷,希望有更多的学者一起参与进来,共同为中国当下的城市化建设提供理性参照与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交往是生产的前提、要素和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物质实践活动是人类及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本质最普遍的方式。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生产实践(广义上的物质生产,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人自身增殖的生产、社会关系的生产,本文所说的物质生产是指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它“是整个现存感性世界的非常深刻的基础”;二是交往实践活动,它建构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和联系,直接创造和发展着不同的社会形态。生产决定交往,它是交往的基础和前提;交往又制约着生产,它是生产的前提、要素和环节。生产和交往的综合统一作用,构成了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本文着重对交往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予以初步分析。在世界进入普遍交往的时代,在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寻求物化与文化的良性互动———从比较的视角看经济中心城市的文化模式乐正如果说,文化是储存和开发人类创造力的“银行”,那么,中心城市就是“华尔街”。大凡在社会发展较先进的中心城市,文化也总是十分亮丽的,各种社会资源的集中使这些城市在文化方面形成种种优势...  相似文献   

19.
论原始思维及其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原始思维是指整个史前人类的思维及其发展过程.它以心理主体为基础,缺乏逻辑且凸现信仰,具有神秘性、创造性、幻想性和实用性的特征.原始思维作为人类思维发展的必经阶段,对整个社会文明与社会进步均产生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封建社会的城市有着与西欧中世纪城市不同的结构,这种不同的城市结构使中国的封建社会城市的发展,显示出它的特征。中国古代城市的形成,往往由于它的产生和政治中心地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城市一方面表现出它的生产和社会结构更多地为贵族,官僚的统治和生活服务的特点。一方面表现出它始终在贵族、官僚势力的严密控制之下,城市的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