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生点滴     
在一个忙碌的清晨,一位年过八旬的老先生来到医院,为他大拇指上的伤口拆线。老人说,他很着急,因为9点钟他还有另一个约会。护士看到老人不断地看表的样子,就提前帮他拆线。护士一边拆线,一边问老人:“你这么着急,是不是还约了别的医生呢?”老人说:“没有,我只是需要到养老院去和妻子共进早餐。”护士又问:“如果去得晚一点,你妻子是否会不高兴呢?”老人说:“我的妻子已经不再认得出我是谁,5年前她就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在养老院住了一段时间了。”  相似文献   

2.
一个年轻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碰到一位老人,年轻人便问:“这里如何?” 老人反问: “你的家乡如何?” 年轻人说:“简直糟糕透了。”老人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另一个年轻人问同样的问题,老人也同样反问,年轻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物……”老人便说:“这里也是同样的好。” 旁观者觉得诧异,问老人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呢?老人说:“你要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  相似文献   

3.
等一等老人     
有老人的家庭,大多有这样的体会,说好全家人一起去玩,大家都已经下楼了,可是老人还在穿鞋,当大家在楼下等得不耐烦时,老人还在慢慢地下楼。当一家人走在路上,看到只有步履蹒跚的老人被远远地甩在后面。在公交车站,看到一个老人拼命地赶车,可是腿脚就是不听话,就是走不快,于是公交车“哗”地关上了门,跑了。  相似文献   

4.
《现代妇女》2010,(9):2-2
现年66岁的英国老人欧文斯是一名退休木匠,两年前,妻子伊芙先他离开了人世,儿女又都不在身边,欧文斯一直过着相当孤独的生活。一天,欧文斯从报纸上看到俄罗斯“网络新娘”的报道后心血来潮,也决定通过互联网从俄罗斯再娶一个“邮购新娘”共度余生。  相似文献   

5.
孙纯福 《老年人》2010,(11):28-29
一个花甲老人,竟敢与年青人“打擂”?他打的是什么“擂台”,结果又如何呢? 这位“打擂”的老人名叫刘景遂,今年66岁,是工商银行郴州市支行的一名退休干部。  相似文献   

6.
旗舰 《老年世界》2007,(24):28-29
过去有的老人喜欢泡吧、有人喜欢泡茶馆,还有人喜欢泡商场,就认为是很前卫的老人,而眼下,“泡拍族”、“网上掌柜族”、“溜溜族”、“拼客一族”、“帮帮族”等的出现,也让我们看到了老年人生活随着时代发展多姿多彩的一面。  相似文献   

7.
唐义 《当代老年》2008,(11):9-9
最近,我在一份资料上看到:发达国家出现充满活力和朝气的退休老年人群,受到了包括联合国一些下属机构在内的众多国际组织的普遍关注。他们把这些老人叫做“新派老人”。  相似文献   

8.
老公是位乡村教师,上班的途中要经过一个贫困的山村。在村口的石碾上,经常坐着几位衣衫褴褛的老人。老公经过村口时,每天都像变戏法似的给老人一些惊喜,或是给老人们带些水果、衣物、新鲜蔬菜,或是给些零钱,或是坐在石碾上陪老人们聊聊天,唠唠家常。老公说,那几位老人都是“留守族”,儿女都不在身边,老人们都上了年岁,丧失了劳动能力和经济来源,生活很孤独,也很可怜。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一下,对老人们多少是个慰藉,尤其是陪老人们聊聊天,也算是替老人的子女们尽些“精神赡养”。老公在讲述这些事情时,脸上总是现出欣慰的笑容。老公的同事们都夸赞老公做了件善事,老公回答说:谈不到行善,我只是求得一份心安罢了,因为看到老人们脸上的愁容换成了微笑,我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甘甜,工作和生活也就有了“劲头”,心里轻松着哩!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导刊》2011,(11):18-19
如果说老年人是弱势群体,那么,失能老人则是弱势中的弱势。 刘起钎,95岁,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名誉学部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大学者,有一独生女儿。这样一位有身份、有地位,有孩子,也有退休费和国家津贴的老人,在失能老人照料呈现“有钱也做不到”的当下。在自己高龄失能.女儿年老体衰的时候,也只能蜗居在缺乏专业人士照顾的“托老所”。得不到有效的照顾,晚景凄凉。而在江西吉安县,我们看到更多的失能老人和失能老人家庭的无助。“一人卧床全家忙”成为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北京丰台区民政局的干部透露了一个信息,北京的房地产商看到城南的地价低,便把拆迁的“老北京”们迁到了丰台区,使全区的老龄人口剧增。由于这部分人的收入偏低,一般不敢奢望住敬老院,大都还是以家庭养老为主,于是,小区居委会便成为一所“民间的养老院”。把社区的老人当成自己的老人去对待。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并不容易,但在丰台区大红门街道石榴园七区居委会,这里的干部做到了——  相似文献   

11.
我去台湾采访的日子里,在晨光里看老人翩翩起舞,在公园里看老人缓缓散步,在茶馆里看老人悠悠地品茗,尤其是在马路旁看老人骑着摩托车飞驰,使我产生了了解台湾老人的愿望:他们如何面对人生的晚年?台湾新闻界一位朋友告诉我,老人在台湾被称作“银发族”。我听了为之一振,这是辉映着雪山之光的群体,因为岁月的积累而饱含着聪慧。尽管儿女成人,功成名就,许多老人的银发之下,仍然有一颗年轻的心。“活出快乐健康的余生”成为众多老人的信条。乐观是无价之宝在台北的一个老人协会里,有一个“银发族”的宣言,其中谈到的“立身之本”非常实在,也颇…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一对来自安徽的老年夫妇慕名去望城雷锋纪念馆参观,在出长沙城前往纪念馆的中巴车上,他们一直站着,无人让座。快到雷锋镇时,有一名老人看了过意不去,才替他们抢到一个座位。这位老人感叹道:“如今怎么不见有人学雷锋了。”一个年轻乘客接过话,调侃地说:“学雷锋———3月份不是过去了吗?”接着,又有人叹息:“如今就是学雷锋,也是走过场图热闹的事。”39年前的3月5日,毛泽东亲笔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几十年来,“学雷锋”成了人们做好事的代名词。在雷锋精神的熏陶和影响下,一批又一批雷锋式的…  相似文献   

13.
有个古老的故事说,一位还没有结婚的七十多岁老人到处流浪,似乎在寻找着什么。有个好事者问他:“你在寻找什么?”老人面呈憧憬之态说:“我在寻找一个完美的女人,然后娶她为妻。”那人十分不解,又问:“你已经差不多走遍天下,寻找了几十年,  相似文献   

14.
每逢周末或寒暑假,在怀化市机关大院里,常能看到一位满头银发、笑容可掬的老太太,带着几十个孩子做游戏,开展各种活动。老人叫杨顺爱,是怀化市关工委副主任,她关心青少年的故事在当地广为传播。去年4月的一个傍晚,杨顺爱在机关院内散步,看到一个小学生在玩沙子,想到学校快放暑假了,要是能组织一个活动小组,让孩子们既玩得好又不耽误学习,那有多好!她走到孩子身边,试探着问:“我们组织一个活动小组,大家一起学习,一起做游戏,愿不愿意?”孩子高兴得连声说好。第二天,办事果断的杨顺爱就在机关院内成立了一个校外活动小组。…  相似文献   

15.
这正是一个见证骗局的年代,小骗子董思阳的屋顶刚被捅破,“文化泰斗”文怀沙又将成为“文化漏斗”。一直给文化老人树碑立传的李辉,这次算推倒了一座别人树的碑。他把一个在媒体风光一时的大师面具给撕下,算狠狠地向文化学术界曝了一次猛料。  相似文献   

16.
在隆回县六都寨镇的街道村落,人们经常看到一个瘦小的老人奔走忙碌:调解纠纷、宣传法制、传播信息……老人叫刘求喜,人称“闲事佬”。他是个“老纪检”,退休后当起了义务信访员,热心为群众排忧解难。一个下午,刘求喜外出散步,有人反映镇广播站把无线电视全部关闭了,逼着群众夜夜看那“点歌”、“点剧”的有线台,连天气预报也看不到,几十个农民气愤得要去砸广播站。他一听,这可不是件小事,弄不好要酿成大祸,立即赶到了广播站。他一边稳定群众情绪,一边调查原因,原来是播放机出了故障,广播站一时无钱维修,并不是要故意封台。…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导刊》2012,(14):42-42
德国“乐龄合作社”为养老未雨绸缪 在德国,进入“专业护理老人院”是老人们最普遍的一种选择。这些养老院拥有世界一流的硬件设备和人员管理方式。不过近年来,德国兴起了一种名为“老年之家”的互助养老方式。一些害怕孤独又不愿意去养老院的老人自发组建自己的小天地,在“老年之家”中,成员共同分担家务,互相帮助,  相似文献   

18.
绝经后的“返老还童”不是好事●陈鲜明王大妈“做老人”已有10多年了,可不知怎么回事,近几个月她身上又“来”了。起初,她还有点紧张,可看到每月“来”的似乎与年轻时没什么两样,也就没有在意。邻里的婆婆子们还笑她是“返老还童”呢。王大妈的女儿知道了母亲的这...  相似文献   

19.
一个是住在英国的瑞士老头,一个是留学英国的郑州小伙,一次异国他乡的偶遇,他们结下“忘年交”——当小伙在伦敦照顾这个陌生老人整整8年之后,又万里迢迢把老人带到中国一起生活。如今,这段异国情缘已跨过13年。  相似文献   

20.
老人摔倒不敢扶,谁束缚了我们的双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1月1日上午,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高三年级学生周天成、罗炜看到一位老奶奶跌倒在路边,在路人都不愿或不敢搀扶的情况下,他俩果断地上前将老人扶起。见老人摔得不轻,他俩又拦住一辆出租车,将老奶奶送到附近的一家医院,检查包扎。之后.又打出租车把老人送回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