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文章简要介绍了理论力学涉及的一些力学史知识,分析了理论力学与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的关系,总结了理论力学蕴含的哲学思想和研究方法。在理论力学教学中重视这三方面的问题,对提高理论力学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希腊力学应当分成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力学的理论部分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一门数学学科,而力学的实践部分则主要涉及人工物的构造和操作,讨论的是如何完成自然本身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从而为人的目的服务。在某种意义上,力学与物理学是完全对立的,但力学又把数学运用于自然物。希腊力学可以分为四种传统:亚里士多德传统、阿基米德传统、希腊化时期的理论传统和希腊化时期的技术传统。与天文学史与光学史不同,力学史是各种迥然不同的论题和问题的历史,是不同学科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史。力学问题在不同的学科和概念传统中以不同的方式得到处理。  相似文献   

3.
理论力学考试方式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传统理论力学考试优缺点和当前理论力学考试功能的新认识 ,提出理论力学考试改革的新方法和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理论力学考试应同时注重知识和能力的考查 ,形成以笔试、大作业、小论文和课程总结、实验与日常考核四者相结合的考查形式 ,考试成绩的评测应根据上述四项的相应权重进行综合测评。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强调了力学体系的研究方法,为此重编了理论力学课程的大纲,附后。强调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编理论力学习题课指导一书,现北师大、山西师院与齐齐哈尔师院试用。为解决多年来理论力学严重脱离实际问题,准备编理论力学设计性实验一书,从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5.
理论力学是高等工科院校工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后续力学课程及设计课程的理论基础。针对工科理论力学课程的特点,引入线上线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研究。论述了线上线下教学与传统教学在设计上的不同,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及考核方法等方面出发,提出了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在理论力学课程中的实施思路,为理论力学的教学改革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理论力学教学在培养卓越工程师中的重要地位及存在的不足,详细阐述了对理论力学的教学改革,指出了理论力学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思路,提出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评价方法等建议,探讨了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可行性,结合教学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力学课程的现状,及国外力学课程的发展趋势.介绍了沈阳建筑工程学院的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力学系列课程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情况.通过试点班与常规班的教学对比,总结出力学课程改革所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不足和未来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正>在大学普通物理学和理论力学中,力学部分一般包含质点(质点系)与刚体力学两部分内容.由于质点力学在中学阶段已经掌握得比较牢固了,因此,在此基础上,对于初学普通物理学或理论力学的本科生来说,质点力学部分的内容,是比较好学、易接受且容易掌握的.而对于刚体部分来说,同学们往往不像质点部分那样容易理解和掌握,然而有了质点部分的基础,再加上刚体部分与质点部分之间的内在关系,刚体部分的内容就会容易被同学们接受了.本文基于此目的,介绍质点与刚体力学的内在关系及比较学习法.这种比较学习法,在理论力学的学习中十分重要,掌握了它,就可以得心应手地将适用于质点的定律公式移植到刚体力学中去,使得质点力学与刚体力学两部分内容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9.
对理论力学教学改革的认识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介绍了力学教师在理论力学方面,实现多媒体教学和启发式教学,并针对目前的教改谈了一些看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10.
力学基础课是工科专业的基础课,对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应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为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知识的应用型工科人才,将CDIO工程教育理念与“大工程、大德育、大实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理念相结合,按模块化构建力学基础课教学体系框架,对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创新,以期夯实学生力学知识基础,提升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1.
莫扎诺的新分类法不同于布鲁姆的分类法。新分类法的基础是心理理论 ,心理结构被分为认知系统、元认知系统、自我系统三个层次 ,教育目标被分为知识检索、理解、分析、知识运用、元认知、自我系统的思维六个水平。新分类的合理性和适用性增强了 ,它强调元认知和自我系统的思维 ,对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自信的概念、心理机制与功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理学领域中有关自信的系统研究并不多见。该文尝试用系统分析的观点提出了自信概念 :自信是一个多维度的心理系统 ,是个体对自己的正面肯定和积极确认程度。自信是通过对认知过程、动机过程及身心反应过程等若干中介过程的调节实现其主体作用机制的。自信对个体行为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当前 ,自信研究在人才选拔与培养、健康人格塑造及具体教育实践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村民自治制度作为我国农村民主制度建设的主体 ,在实践中显示出了强大的活力和蓬勃的生机。村民自治制度形成的原因很多 ,本文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 ,在成本—收益理论的框架下 ,从政府、村民、村民自治制度三个不同的层面出发 ,揭示出了实行村民自治制度必然性的经济上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我国民事诉讼一直未对承诺与自认加以严格划分,而是将其混为一谈,给人造成二者并无本质区别的印象。然而实际上二者区别较大:承诺与自认的对象不同;承诺与自认产生的法律效果不同;自认与承诺适用的场合不同。除此之外,大陆法系国家与英美法系国家对承诺与自认均有严格的区别。自认允许附带条件,但承诺却不能附带任何条件。严格地说,法律对二者的主体要求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税务人员自我和谐与积极心理资本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积极心理资本量表(PPQ)对来自全国各地的256名税务系统公务人员进行测查。结果:①税务人员自我和谐与积极心理资本总体状况较好;②自我和谐总分及各因子在性别上不存在差异,税务人员心理资本及自我效能、韧性和希望因子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③自我和谐总分及其分量表与心理资本总分及其分量表存在不同程度的负相关;④韧性因子和希望因子对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以及自我的刻板性有显著的预测作用(t=-6.212~-1.992,P〈0.05),希望因子能显著的预测自我的灵活性(t=7.885,P〈0.001)。结论:税务人员积极心理资本对自我和谐有重要影响,应当鼓励税务人员发挥积极心理资本的优势,提高自我和谐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电信业的快速发展和入世带来的宏观环境的变化 ,加剧了中国电信业制度不均衡的矛盾。推进了电信业的制度创新。为此借鉴新制度经济学和自组织理论 ,对电信业制度不均衡的现状及成因进行分析 ,从而认为应以强制性制度变迁推动产业层面的重组和企业层面的具有自组织能力的电信企业的形成。最后 ,结合我国电信业制度不均衡的现状 ,提出了制度创新的若干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乡村治理中自治、法治、德治不是并列关系,自治是法治和德治所追求的目标,法治是自治和德治的保障,德治是自治 和法治的基础。“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 实施,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要强化党的领导,立足自治体系建设目标,推进 乡村法治和德治建设,使得自治、法治、德治协同作用于乡村治理。  相似文献   

18.
考虑复杂枝状管网系统內不稳定流动,建立起压力分布的偏微分方程组的初边值问题的数学模型,利用线性算子半群方法得到了问题解存在唯一的结论,并利用算子级数法得到了问題的广义解。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自我可以从时间维度上分为过去我,现在我和将来我。时间自我评价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过去我、现在我和将来我的认知和评价。时间自我评价不仅仅有保持自我认同和觉知变化的重要功能,而且会对个体的动机和行为产生影响。它受到经验的影响,并且影响着个人的心理健康。时间自我评价具有文化普遍性和差异性。时间自我评价的脑机制研究有了一定的进展,但尚需探究的问题还很多,需要在理论构建、方法拓展和应用研究三个方面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自动驾驶汽车的商用化普及也指日可待。技术的发展往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自动驾驶汽车给人类带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环境效益;另一方面,自动驾驶汽车不能完全杜绝交通事故的发生。为了解决自动驾驶汽车交通事故侵权责任承担带来的难题,为完善自动驾驶汽车的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法律制度提供有益参考,在探究自动驾驶汽车的决策自主性特征和自主学习功能带来了对现行《侵权责任法》《产品质量法》等诸多法律制度的挑战的基础上,分析自动驾驶汽车发生交通事故时法律责任界定及分配问题。结果表明:自动驾驶汽车所导致的交通事故应根据不同事故原因,基于不同的法律关系对参与自动驾驶运行的各类主体采取严格责任予以归责,并合理分配各类主体之间的责任。参考德国的《道路交通法修正案》、美国的《自动驾驶法》、英国的《汽车技术和航空法案》有关自动驾驶的立法,提出了充分发挥各类保险制度的功能,提高交通强制责任保险的赔偿限额,辅以产品责任强制保险制度,以保护受害人的利益等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