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人性的观点及当代心理学研究者的使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性是与人相关的学科都在共同探讨的问题,由于人性本身的复杂性,多层次性,致使每门学科都只能研究其一部分本性,都只能是局部的、片面的对人性给予认识和解读。心理学是以人为主题的学科,但心理学研究中的人性被分解与割裂,致使心理学面临危机四伏的不统一困境。当代心理学研究者只有以人为主题,在对人性全面、深刻的理解上展开研究,才能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和独特的学科,展示出它自身旺盛的生命力或它所存在的根据与价值。  相似文献   

2.
人性观的后现代转向对心理学研究范式的冲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源决定论、内源决定论和交互决定论是现代主义心理学的三种主要的人性观。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心理学的人性观进行了深刻解构和重构。人性观上的后现代转向对当前西方心理学的研究取向、研究方法、心理成因、心理异常与治疗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人性观反复变化,忽而忽略人性,忽而抬高人性,这既是心理学科学化追求的结果,也是心理学渴望揭示人类心理本真使然。选择科学化就意味着放弃对心理本真的追求,选择对心理本真的追求就意味着非科学,人性观的摇摆使心理学陷入了两难抉择的境地。文章考证了东西方哲学人性观,分析了科学主义心理学与人文主义心理学各自的人性假设及研究立场,主张心理学既要跳出自然科学二元论、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的人性假设,也要跳出人文主义及后现代哲学相对主义、虚无主义人性假设。人性是心理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和逻辑终点,只有将人性在"追求幸福"的框架下予以理解,才能超越心理学的分歧,促进心理学对人性本真的理解并造福大众。  相似文献   

4.
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对人类动机系统解释的基础上,展示了对人性的独特认识,即人具有实现自我的潜能。于是,有关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应用领域由此展开,如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管理心理学、基于自我实现论的"来访者中心疗法"和"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等。作为心理学的一个研究取向,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模式对于有效探索"全人"的领域、对于心理学本身的发展都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心理学产生于哲学和生理学之间,作为从经验角度出发来对人精神领域进行探索的一门学科,它有别于哲学从思辨的视角对人性展开的反思;而人本主义心理学主要通过经验现象实现对人的动机的系统解释,进而达到对人性的理解,它对主流心理学反思自身的发展具有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性观对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派心理学家持有的某种人性观往往决定着他们的心理学研究的焦点,决定着证据的收集和解释,更 决定着他们的心理学理论的建构。本文着重论述了人性观对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两大学派心理学理论的影响。笔者认 为。人性是一个系统综合体,在强烈呼吁心理学统一的今天,如果能建构起一个科学的人性观体系,那么以它为前提的心 理学理论的整合也就可以期待。  相似文献   

6.
积极心理学:人性的理性复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积极心理学是西方心理学新近出现的一种研究思潮。积极心理学反对传统心理学有关人性的消极隐喻及其对消极心理研究的过度偏爱,强调人性的积极性,主张心理学重在研究和培养人固有的积极潜力,通过培养或扩大人固有的积极力量而使人真正成为一个健康并生活幸福的人。积极心理学是对传统心理学的扬弃,是对人性的理性复归,反映了时代精神和需要。  相似文献   

7.
心理咨询和治疗领域,咨询师所持人性观影响其对心理学研究的偏好、对治疗理论和流派的选择及心理学理论的建构.笔者着重论述了人性观对四大主要心理咨询和治疗理论的影响及个人特质在咨询和治疗中的作用.认为心理学各流派日趋统合对人性观的认识也需要科学认识和选择,并需要咨询师在其个人特质下,建构属于自己特色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学科中一直存在着自然科学取向与人文科学取向之争,这种争论不可避免地体现在心理学的主要领域--心理治疗中。基于人性观的不同,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代表的人文科学取向的心理治疗在很多方面与自然科学取向的心理治疗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甚至对立。从心理治疗标准认识上、治疗方式上、研究方法等方面,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探讨人本主义心理学对自然科学心理治疗的挑战,寻求心理治疗的未来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作为西方心理学人文取向的现象学心理学与代表心理学生态学研究取向的生态心理学,在心理学人性基础、心理学研究根基、主客体相互作用关系、整体性指导思想上存在共性,但同时在心理学背景、学术重心、心理学方法论等方面又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萨默塞特.毛姆(Somerset Maugham)是英国小说家和剧作家,他的短篇小说《A Friend in Need》堪称揭示人性的多重性、复杂性的一篇佳作。以往的评论家和读者对这一短篇小说中人物人性的"残酷"性一面的理解多拘泥于传统,因而过于肤浅。透过西方的基督教文化,从心理学角度解析这篇小说中人物罪行的根源,启发人们从一个新的视角看待人性,帮助揭开对人性复杂性的迷惘和困惑。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众多哲学流派的思想家都试图通过对人性的分析和探究来获得对宇宙、自然和人类自身本源的认识。与其他哲学流派不同的是 ,道家从“真”与“伪”的维度对人性进行界定和分析 ,展开了对“真”的追问和探索 ,把保持和尊重人的天性作为人类的立身之本 ,凸显出道家人性论的思维特质。道家对“真”的认识 ,直接指向回归人性、顺应人性 ,这一点对于在现实世界改变人生态度、实现人生理想、提高人生价值以及升华人性 ,显然是有其理论价值和优越性的。  相似文献   

12.
"天人互动和谐"三个层面的现代含义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与互动性,充分认识人-技术-生物圈之间的关系是实现"天人互动和谐"的基本要求;中国现代化蓝图从根本上体现了"天人互动和谐"的现代理念,本质上表明了中国现代化的实现与"天人互动和谐"的内在一致性;科学把握"天人互动和谐"的实践观,将尊重自然与人类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中国现代化和谐建设与实现提供丰富的资源基础与保障.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罗杰斯人本性的观点被简单化了。罗杰斯从“人按其本性去生存”的人性观出发,提出的“非指导性教学”思想,是一种生命哲学视野下对教学的新理解。  相似文献   

14.
采用自编的人性观问卷,对359名大学生的人性观状况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比较认同人本主义学派和认知学派的人性观,较少认同行为主义学派的人性观。人性观差异性的研究显示,男女大学生之间,不同学科的大学生之间,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之间在人性观的一些因子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人与自然危机的实质是人性危机。古今中外对人性的解读都没能克服单一片面的人的属性论,将人的存在某一方面的属性界定为人性,没有关注到外界环境对人性生成的重要作用。人性“生态化”将人性理解为人现实存在性,它由四种属性构成即自然性、社会性、实践性、价值性,四种属性之间紧密相连、环环相扣。四种属性同时受到外界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与制约,人类需要从社会内部构建“善”与“大爱”的制度、文化与道德,将自然的繁荣作为社会发展的一部分,达到人类社会与自然交流的无障碍,才能将自己真正融入自然中去,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6.
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解读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音乐审美教育作为人的思维存在和精神价值的存在,成为具有全人类定义的培养人的活动.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解读,就是以音乐审美教育中的人学问题为研究视角和路径,探讨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本质和人学价值,澄清音乐审美教育本应具有的人学内涵,以期在理论上排除音乐审美教育面临着的"物化教育"、"奴化教育"的干扰和"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的困惑.  相似文献   

17.
人类在完善自己本性的过程中,与存在于自身的异已力量进行了不懈的斗争。艺术以其审美的态度,超越的精神,观照人生,透视自我,解放在本能和物化的压迫下沉溺的心灵。拯救因邪恶而扭曲了的人性,把处在灵与肉矛盾冲突困扰下的人们,带进自由理想的境界,实现人性的升华。这突出地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艺术对人自身沉溺的本能欲望的超越与冲脱。其次,艺术对人的物化心态的抗争与冲破。其三,艺术对人性中恶的贬斥与善的张扬。  相似文献   

18.
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成名作《野草在歌唱》是一部探索人性的小说,在作品中,莱辛深邃的洞察力和细腻的笔触,揭露了在殖民社会中,人性被扭曲、被摒弃的过程,最终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都成为虚空。  相似文献   

19.
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构成了以研究客体自然为中心的认知理性,也即科技理性,也形成了以研究人类及其社会应然规划为中心的人文价值理性,也即道德理性。两种理性各具魅力和独特功能,共同构成人类认识、改造世界的理性能力。两种理性在本质上是合一的,在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也应当整合起来而发生作用,解决"真"问题的认知理性从来都是在善价值理性指导下才有益于人类,也只有在人类主体的道德价值理性选择中,事实世界及其物质成果才有其合理的存在理由。  相似文献   

20.
思孟学派与亚里士多德对于人性与德性的内涵界定有所不同,但是,在人性与德性的关系上,他们的认识是一致的,都认为人性与德性是统一的。双方的人性与德性结构特色最能显示出中西文化的差异。思孟学派的人性论继孔子而来,其人性与德性结构恰似一个突出球心的混合网状的球体,显示出中国天人合一、强调德性的文化特色;亚里士多德的人性与德性结构恰似一个突出锥顶、层级分明的锥体,显示出西方二元相分、注重理性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