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泽民总书记在《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件指出:“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自己的科学理论,这是我们党政治上成熟的根本标志。”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两次形成了自己的科学理论,第一次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前者的形成标志着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一系列问题上已经走向成熟。后者的形成标志着我们党在建设社会主义一系列基本问题上已经走向成熟。联系党的历史,认真学习和领会江总书记的观点,对我们积极主动地加强理论建设和理论武装有着重要…  相似文献   

2.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饶子(暨南大学)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第一次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作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作了精辟的论述,这表明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报告明确指出,在全社会形成共同...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探讨“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这一命题,有助于我们深人理解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大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从毛泽东起,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的主要课题。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一)毛泽东对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如…  相似文献   

4.
试论邓小平经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赵俊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产生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完整体系,其...  相似文献   

5.
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的光辉思想胡荣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集中而又充分地反映了我们党艰难但又成功地认识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6.
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历史转折关头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历史起点。一、全会从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入手,为拨乱反正,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准备了思想和理论前提;二、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政治路线,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正确战略决策;三、全会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四、全会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指明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方向;五、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为走上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提供了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7.
用法制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考何翠凤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实施方略。决议特别强调,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制...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周琳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我国长期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使我们党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中,促进了新的思想解放,形成了新的社会主义观,构建了新的改革发展模式,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  相似文献   

9.
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向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的跨越,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也是理解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报告及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所形成的发展思路的枢纽。本文对此作了分析,并就如何依据中国国情去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中国的社会主义及其建设方略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论党的优良传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致性及相互作用敖海波,张远葆,杨玉玲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转折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出现暂时的紊乱驳杂现象,突出表现在: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被认为是过时的、不合时尚的东西,与社...  相似文献   

11.
浅谈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党组织建设陈庆生,陈治华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胜利。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体系日渐完善,现代企业模式初步形成,现代工业模式由原来的...  相似文献   

12.
论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吴长庚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如何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特点,坚持和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使全党的思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是当前党的思想建设的一个新的课题。一、在社会主义市场...  相似文献   

13.
“要继续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推动全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这是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决议》提出的要求。落实中央这一要求对于统一全党的思想,加强党的团结,增强党的战斗力,加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长期战略任务新时期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最根本的任务是要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江泽民同志指出:党的“十四大提出用建设有中国…  相似文献   

14.
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点理解刘林科我们党和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并且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作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核心。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党提出把培养社会主义新人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科学概念,并对它作了科学概括和系统阐述,具有重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是伴随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逐步丰富发展的。就其内容来说,这个理论体系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回答。就其地位来说,这个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这个理论体系具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的务实性、“与时代发展同进步”的时代性、“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的人民性和“不断发展”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6.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一直强调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党的十二大胡耀邦同志的报告,集中了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理论和实践的成果,更加全面地论述了有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系列理论观点和行动方针,从而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江燕 《兰州学刊》2004,3(5):4-6
党的建设目标 ,直接回答的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 ,“怎样建设党”也据此而展开。在新时期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问题源于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思考。随后 ,这两大根本的理论问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相互促进、相互交织、相互发展。最后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思想发展成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 ,反过来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这是新时期党的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 ,同时也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目标思想的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理解和认识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篇代表作的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的新视角,明确地回答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的起点在哪里、理论的科学体系形成于何时、邓小平以后的邓小平理论有了哪些重大发展,指出这一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始于毛、成于邓、深于江,它是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与时俱进的伟大理论。  相似文献   

19.
谢双明 《理论界》2007,4(2):38-4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始终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大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我国制定国民经济“二五”、“三五”计划时,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改革开放以来,至少在1982年、1983年和1984年的三个中央1号文件,1987年中央5号文件和1991年中央1号文件都有基本相同的提法。可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党的一贯主张。党的十六大以后,在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矛盾条件下如何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已变成国家战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注入了创造性的崭新的时代内涵,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新农村建设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民问题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从严治党,搞好党风。”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建设物质文明关键在党,建设精神文明关键也在党。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优良党风,是党的理想、宗旨和先进性、纯洁性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