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社会的转型,商品经济的膨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才市场的双向选择,校园不再平静如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已成为古老的传说。学生们的思想出现了多元化,价值取向不一,有的为实现自己人生理想而求学;有的意在混张文凭,虚度时日;有的在如饥似渴地学习,有的无心向学  相似文献   

2.
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现代转型是指生命价值观教育为适应现代社会而进行的以实现人的生命自由和价值为目标,以人本化和科学化为特征的整体性结构转变.外部环境改变、生命价值观教育自身发展困境是其现代转型的现实依据.生命价值观教育转型的路径为:转型社会对生命价值观教育提出新的需求,这种价值关系范畴转化为对生命价值观教育功能转型的诉求,而功能的发挥最终还是要依靠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结构转型来保证.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巴西向民主政体过渡后基伦博人据以要求土地与权益的地位 ,传统和种族身份提出了质疑。我追述了现代的“基伦博人”运动要求土地种族化 ,以便在发展中的多文化和多元化民主体制中占有一席之地的过程。迄今为止 ,向政府提出的这一要求获得了一定的成功 ,但对居住在马拉尼昂州阿尔坎塔拉 (一个国际火箭发射场的所在地 ) ,面临迁移的基伦博社区来说 ,他们面对的新挑战是将自己的身份与被迫迁移的地方联系起来。在应对这些挑战时 ,基伦博运动与政府在基伦博人的定义问题上发生了争议。基伦博地区的居民和社会运动正在重新建构和创造“新的传统”。它们是现代解放运动的一部分。基伦博人正在建造的是进步的和“不同的现代性” ,而不是怀旧的 ,倒退的传统壁垒  相似文献   

4.
新文化运动的宗旨并非“反孔非儒”,而是“人权与科学”;其第一义是伦理与政治层面的人权。运动直接针对的现实对象是康有为等人的“孔教”,而“立孔教为国教”是与袁世凯等人“尊孔复辟”相配合的;运动针对的历史对象是君主专制时代的“礼教”,而作为君主专制的伦理政治学说的“礼教”已不适应于现代性的生活方式。按照孔子儒学原理,“仁”(博爱精神)“义”(正义原则)才是根本;而“礼”(社会规范及其制度)则应当是随生活方式的转变、社会形态的转型而“损益”转换的。因此,新文化运动为儒学自身的现代转型提供了历史的转机。  相似文献   

5.
《学术界》2006,(1)
后全能主义:中国当前的政治体制萧功秦在《浙江学刊》2005年第5期撰文《从发展政治学看中国转型体制》指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发展,使通过试错反弹的方式的路径来逐渐实现的,它体现为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全能主义政治体制,逐渐转变为在经济社会文化领域有限多元化的后全能主义体制。伴随并影响这一政治转型过程的五个历史———政治要素,是决策精英的世俗理性化、社会与文化领域的有限多元化、意识形态的去魅化,政治上的脱两极冲突化,政治录用体制的技术官僚化。由于这种“后全能主义”具有多元的市场现代化导向性,以及经济社会与文化领域…  相似文献   

6.
刘季 《殷都学刊》2011,32(1):69-75
顾瑛是元末诗坛的风云人物。他的家庭和人生经历造就了他的多面人格,这种多面人格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让他在不同人生境遇和环境中、或是与不同人交往唱和时表现出不同的人格与诗风。顾瑛所主持的玉山雅集吸引了众多的元末文人,他们纷纷来到玉山,与顾瑛诗酒唱和。顾瑛和他的玉山雅集只能是他那个时代的产物,是主导性价值观弱化、文人观念趋向多元化、人格追求走向多样化的结果,是明清两代对文人思想桎梏重新加强之后只能追慕而不能复制的奇迹。  相似文献   

7.
孔教运动可上溯到维新时期。维新时期康有为、谭嗣同等所倡导的孔教运动是其整个社会改造工程即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基础性工程。它力图借助西方基督教的形式,完成儒学的宗教化过程,实现儒学向新形态的过渡,以期达到文化救亡(保教)的目的。民国时期康有为、陈焕章等所倡导的孔教运动是维新时期孔教运动的继续,但由于社会结构的整体转型造成儒家传统的断裂,此时的孔教运动已由文化救亡转向文化主位性的捍卫。孔教运动的领导人先欲借助光绪帝,后想依靠袁世凯、黎元洪等实现孔教国教化之梦,由此而染上了政治机会主义的污名,但孔教运动尊孔而不复古,它是儒学现代出路的一种尝试与努力。  相似文献   

8.
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一批左翼作家、诗人及抗战后奔赴解放区的作家、诗人,他们的作品在文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但也留下了许多深刻教训。他们早期的作品,语言上体现出强烈的个性色彩,具有立体性和形象性;而后期(投身左翼文艺运动或到解放区后),上述特点则逐渐淡化或消失,出现一种向理念化、抽象化转型的倾向,艺术品味降低。以丁玲、何其芳、艾青三位作家为例可以看出,他们前后期的作品,就有这种明显的转型:从语言的自我个性张扬到自我个性的淡化;从语言的多色彩、多声部到不自觉的理念化、抽象化。其修辞手段也尽量向"革命化"靠拢。究其原因,这与他们的个人经历及艺术观念的变化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9.
在新旧体制转型的过程中,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和利益结构的调整,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出矛盾主体多元化、矛盾内容多样化、矛盾影响复杂化及矛盾程度激烈化的特点。我们应在对矛盾特点的变迁分析基础上探究产生矛盾的原因及解决矛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以来新的发展形势,国际跨国公司正在加快推进向全球公司的系统性战略转型,主要体现在以下"十化",即经营市场"全球化"、经营业务"服务化"、发展手段"外包化"、发展途径"集成化"、管理架构"网络化"、管理平台"信息化"、人才使用"国际化"、资源配置"资本化"、治理理念"责任化"和治理结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1.
靳凤林 《河北学刊》2005,25(1):106-111
所谓现代性,主要是指自文艺复兴运动以来,人类在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知识理念体系和个体、群体心性结构及其相应的文化制度方面发生的全方位秩序转型。它以人的主体性地位的确立、理性作用的张扬和肉身美丽的凸显为主要标志。致使这一现象得以生成的精神动因是人类生死观由前现代向现代的巨大转变,而这种生死观的转型与变异又与现代人超拔"现在",贬抑"过去"与"将来"的断裂性时间意识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2.
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是当代中国及几乎所有原社会主义国家正经历的深刻的社会变革,这种转型"指的是整体意义上的制度系统的结构和性质的改变",这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各种力量和矛盾都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期表现出来,有的力量和矛盾会贯穿在整个转型过程,而有的力量和矛盾会在转型过程中发生演变,或是以新的面目新的组合出现, 或是以完成历史使命而告终.  相似文献   

13.
王珂 《河南社会科学》2007,15(4):104-106
意象派诗歌运动是世界诗歌的现代运动的重要部分,也是西方最大的自由诗运动。尽管意象派的激进派进行的"自由诗革命"中有一些激进行为,但其在总体上是反对诗的过度散文化、诗体的极端自由化和诗的语言的极端世俗化的。意象派运动采用改良方针,是由它所处的生态决定的。它在文体及诗体上采用改良方针,较为完美地完成了英语诗歌由传统向现代、英语诗体由律化向自由化的转型。意象派运动没有使英语诗歌产生新旧诗的"断裂",自由诗革命的结果是产生了自由体诗而不是自由诗。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目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中国正经历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急剧转变的现代化转型,其基本的发展趋势是经济层面的市场化、政治层面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二元化、文化层面的多元化、社会层面的信息化.在此趋势下,中国的社会转型应以效能化与民主化为目标取向,才能达致科学、和谐与可持续的发展态势.在转型过程中,政府治理面临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诸多方面的挑战,需要客观分析、积极应对,进行理性治理.  相似文献   

15.
西方人的饮食咸味较少,并在主餐后进少量甜食。这样可以调和味觉,增加食欲。而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是往往将咸食和甜食分开,有的人中餐、晚餐甚至包括早餐都没有一点甜食调剂,这样会使人的味觉感受趋于单调化,久而久之,就会影响食欲。  相似文献   

16.
潘红祥 《兰州学刊》2005,1(2):180-182
利益分化是宪政产生和发展的源动力.中国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改革促成了我国社会结构向多元化方向转变.从利益分化和社会分层所要求的社会整合而言,中国宪政建设必将在社会主导价值的嬗变、共容协商制度的确立和公民政治参与的组织化三个方面完成转型.  相似文献   

17.
人格是人格主体性格各方面的集合体,是人格主体道德品质的高度凝结,是心理活动的综合体现。它既有统一,又有对立,是运动着的矛盾体。狄德罗说:说人是一种力量与软弱,光明与盲目、渺小与伟大的复合物,这不是责难人而是为人下定义。从本质上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格的多类型,和人格上的多层次,多棱面,都是各种纷纭复杂的社  相似文献   

18.
一、民法是文化的文化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在共同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人为环境和方式,是“人”化、“文”化、“伦理”化、“本质”化的人类历史运动,是以人的生存价值体系为核心,包括心理意识、行为方式、知识、艺术、制度、习俗等要素构成的文明建树,是“由历史传递的、体现在象征符号中的意义模式或意义之网。”(吉尔兹语)因此,我们对文化的理解,就是要以人的现实的生命存在及其对生存意义的追求作为文化本质,同时把人在交往关系中的普遍心理态势与行为模式,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把人及其世界的优化,作为整体…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史学界就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洋务运动的成败得失作了许多比较研究,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是,正如有的学者所说,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洋务运动是不同层次的近代化运动,两者不可相提并论。因此,本文拟从另一角度,就中国洋务运动和大体属于同一层次的日本西南诸藩改革作比较,考察两者的历史背景与主观动机、主要内容与客观效果之异同,以从某一侧面展示19世纪中叶中日两国走上不同历史发展道路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神话在由原生态向次生态演变的过程中 ,出现几种值得注意的趋势 :一是由于人的欲望驱动而出现的世俗化倾向 ,神灵从封闭状态中走出来 ,与世人日益接近 ,也像人一样充满欲望。神灵的世俗化使它脱去恐怖的性质 ,不再是令人敬畏的对象 ,人神之间的关系变得轻松 ;二是受传统婚姻观念和阴阳学说制约而出现的伉俪化倾向 ,许多原生态神话中的独身神灵 ,有了自己的配偶。神话演变过程中出现的伉俪化倾向 ,有的一目了然 ,非常明显 ,有的则比较隐晦 ,处于潜藏状态 ;三是受农业文明影响而出现的老龄化倾向 ,许多原生态神话中年轻力壮的神灵变成老年神灵 ,欲以此强化神灵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