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陈独秀是一个著名的复杂人物。对他的评价问题,多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值得注意的是,评论的变化是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而变化,评论的基本的趋势是愈评愈“左”,宁“左”勿右。评价的主要分岐是如何正确估价陈独秀在五四时期的历史地位。林彪、“四人帮”把评价陈独秀当成其实现罪恶政治目的的一种手段。他们别有用心,“左”上加“左”,以“最最革命”的词句,全盘否定陈独秀,不承认陈独秀在五四时期做过任何有益的事情。如果谁要如实地肯定陈独秀前期的历史作用,谁  相似文献   

2.
陈独秀与托洛茨基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独秀参加并领导过中国的托派组织,然而在1937年从南京监狱释放出来以后,他与托派就再也没有组织上的联系了。探讨陈独秀与托派结合和离异的原因,对中国现代思想史的研究是有意义的。本文谨以此为目的,求教史学界。(一) “二次革命论”作为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思想理论基础,自它形成之日起,就受到党内的不断批判。“二次革命论”认为,既然目前的革命(指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大革  相似文献   

3.
略论陈独秀     
陈独秀是个情况较为复杂的历史人物。过去,在历史学界,作为学术问题,对他的评价问题曾展开过讨论。那时的讨论,认识虽未统一,但多数人认为:陈独秀曾经是个“拉车前进的好身手,”后来却堕落成为托派。但是,林彪、“四人帮”及其一伙,出于篡党夺权的反革命需要,垄霸史坛,任意褒贬历史人物,硬把陈独秀说成是一个“一生皆坏”的典型。多年来,谁要是不同意他们的说法,就会被戴上为叛徒“歌功颂德”、“树碑立传”的大帽子。关于陈独秀的评价问题从此就成了人们讳莫如深的禁区。  相似文献   

4.
伟大的“五四”运动到今天已经六十年了。“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它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陈独秀在“五四”运动和建党时期有过重大影响和功绩,以后又给中国革命带来巨大损失。过去对他已有不同的评价和看法,这本来也是正常的现象。可是,在林彪、“四人帮”大搞封建专制和现代迷信的年代,却成了一个“禁区”。一九七○年出版的《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史》(以下简称《斗争史》),以伪造历史,挥舞大棒的卑劣手法,把胡乔木同志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中,关于在“五四”和建党时期的陈独秀的评价,诋毁攻击成为陈独秀“树碑立传”。到底对“五四”与建党时期的陈独秀应该怎样评价?这不只是对他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如何正确总结我党初期历史经验和坚持历史唯物丰义原则的重大问题。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正> 三十多年来,我国史学界对陈独秀从一九一五年创办《新青年》到一九二一年创建中国共产党,这一历史阶段的评价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对他大革命时期(一九二四——一九二七)的功过,对他的被“撤职”与被“开除”,以及对他的后半生如何评价,却还有很大的分歧。我认为,过去评论大革命时期的陈独秀,往往是评功不足,论过有余,甚至有抹功加过之弊。从陈独秀连任五届党中央的总书记看,他是功大于过的。虽说他“不是一个好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毕竟是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突出代表,他以自己的革命思想和实际行动取得了同志们的信赖和拥戴,否则怎么会连选连任呢?至于说他“不是一个好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指他对马克思主义革命学说的理解还不够好,尚不能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正确地解决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领导、动力、前途等一系列根本问题。可是,当时又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陈独秀在革命领导权和革命前途两个问題上的观点的分析和论述,认为:在陈独秀的思想中,虽然有许多错误的观点,有的甚至于近乎“二次革命论”,但他思想中更多的是对“二次革命论”的否定。陈独秀的真实思想应该是:革命的领导权属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陈独秀不是“二次革命论者。”  相似文献   

7.
<正> 所谓陈独秀是汉奸的问题,为一个历史的旧案。自从提出这个问题至今四十多年来,“汉奸”这顶帽子一直戴在陈独秀的头上,只是最近两三年,一些近、现代史研究工作者才对这种说法产生了怀疑,并感到有重新研究的必要。陈独秀到底是不是汉奸呢? (一) 陈独秀在中国现代史上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在他的一生中,既有大功,也有大过。从辛亥革命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他作过巨大的贡献。可是,由于他的世界观没  相似文献   

8.
四川大学历史系七六级在“中国现代史”教学中,教师学生共同讨论了关于陈独秀的评价问题。陈独秀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和著名领袖;五四运动以后又是一个有很大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者;接着又是中国共产党的发起人之一,并被选为党的“一大”至“五大”总书记。然而这个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曾经起过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却又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成了右倾机会主义者,最后竟堕落为托派,走上了叛党的道路。对于陈独秀能不能一分为二?对其早期的历史功绩要不要给予应有的肯定?讨论  相似文献   

9.
五四运动后,陈独秀的历史观经历从传统民主主义历史观到实用主义民主改良史观到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大转变。陈独秀1920年下半年开始逐步接受唯物史观,但较系统和深入把握唯物史观则是在1921年下半年后,不过其中仍有非唯物史观的因素。陈独秀历史观转变中的“善变”又体现出他“不变”的“实用理性”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0.
陈独秀在辛亥革命前曾有过一段投身"乱党"的日子.他参加过反清志士的秘密团体"暗杀团",发起并领导过反清斗争的革命组织"岳王会".但许多相关历史真迹已湮没不闻,或语未能详.寻索陈独秀早年政治活动的心理轨迹,清理其投身革命的思维逻辑,诠释其斗争风格的形成契机,这对于陈独秀后来的革命事业无疑也是一种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围绕陈独秀出狱后同我党接触和谈判的一段历史,人们进行了不少研究,撰写了不少文章。但是,陈独秀为什么提出“回党工作”的要求?党中央为什么坚持要他发表公开声明?陈独秀何以拒绝发表公开声明?导致陈独秀未能“回党”的原因究竟有哪些?这些问题人们很少研究。本文试就这些问题进行初步探索,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其在中国近代现代历史上的作用是无可比拟的,可是对于陈独秀的研究却远远不够。这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由于陈独秀本人的复杂性,使得对陈独秀的研究很难做出一个恰当的结论。陈独秀的思想很庞杂,很难将他划归某一主义者,他接受过封建的、资本主义的、共产主义的三种意识形态,而又都不彻底。在同一时期里,常常有许多互相矛盾的思想观点混合在一起。譬如在五四时期,他既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又有一定的社会主义思想;既有科学社会主义,又有基尔特社会主义;既有唯物主义,又有主…  相似文献   

13.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精神实质,是传播“科学”与“民主”的思想。它唤醒了中国人的现代意识。胡适正是运用“科学”与“民主”的思想武器,给传统思想学术界以极大的冲击,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当时,人们把他称作为中国现代的孔夫子或“现代的伏尔泰”。并且或多或少都从他那里得到过新思想的启蒙和思维方式的启迪。毛泽东同志在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谈话中,提及自己“五四”时代的思想状态时,就曾直率地承认过这一点。他说: 《新青年》是有名的新文化运动的杂志,由陈独秀主编。我还在师范学校做学生的时候,我就开始读这一本杂志。我特别喜欢胡适、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梁启超、康有为做了我的崇拜人物。(《西行漫记》)  相似文献   

14.
五四时期的毛泽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陈独秀一度成为毛泽东的楷模在图书馆与无政府主义著名人物热烈讨论我们觉醒了!天下者我们的天下。从新民学会到北京大学毛泽东是《新青年》的热心读者,陈独秀和胡适在该杂志上发表的文章,给了他很大的启发,他在1936年对斯诺谈话时这样回忆:“我当时非常佩服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有一段时期他们代替了梁启超和康有为,成为我的楷模。”1917年冬,他与几位朋友和同学酝酿发起组织“新民学会”。1918年4月14日“新民学会”在蔡和森家正式成立,初有会员29人,毛泽东任副总干事。由毛泽东发起组织的“新民学会”在…  相似文献   

15.
北伐战争是国民党和共产党第一次合作共同进行的反对北洋军阀的战争,这场战争从珠江流域迅速发展到长江流域,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虽然这已经是六十年前的事了,但仍然值得我们纪念,特别是在我们争取第三次国共合作的今天,更有它的现实意义。关于北伐战争问题,陈独秀曾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发过不少指示,讲过不少话,写过专门文章。人们对陈独秀在北伐中的态度提出过不少非议。陈独秀究竟是赞成北伐还是反对北伐,认识不一致。我们从现有材料分析,认为陈独秀对北伐的态度不是从根本上反对,而是先积极后消极,在战略重点上犯了严重错误。  相似文献   

16.
“要讲真理,不要讲面子”,是陈云在党的七大上发言提出来的。他针对当时党内部分干部中存在的一些不良倾向,深刻阐述了怎样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功劳和错误,号召全党讲真理,不要讲面子。认真学习这一思想,对于当前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一、要正确看待功劳和错误“要讲真理,不要讲面子”,首先要正确看待功劳。陈云认为,有些同志之所以产生骄气,有功必居,有过必避,只能升官,不能降级;人家说功他就舒服,说过他就不大高兴,根本原因是这些同志没有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不能摆…  相似文献   

17.
陈独秀是中共党史和中国现代史上的著名人物,对于他的生平事迹,诸多评论,褒贬不一。本文拟就他在“五四”前后、建党初期以及后来的表现几个问题,根据现有历史资料,试作探讨,略作述评。一、“五四”前后的卓越贡献不容抹煞陈独秀,原名庆同,字仲甫,号实庵,1879年10月9日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今安庆市)绿水乡。父亲早逝,母亲操持家务,祖父以教书为业。陈独秀自幼聪颖,性格倔强而自视甚高,从小就由他的祖父管束,后由他大哥亲自教授。1896年,17岁的陈独秀竟以  相似文献   

18.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五四”时期陈独秀探索的主要问题之一。“五四”前,陈独秀把教育与社会经济并列起来,认为同是社会进化的根本。①这种认识显然不科学。“五四”后,陈独秀用马克思主义考察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得出了许多正确的结论,并提出了一些有见地的、至今仍有指导意义的主张和意见。本文仅就陈独秀在这方面的认识、主张等,作一点探讨。一陈独秀认为,教育属于心的现象,即精神现象。教育是“经济的基础上面之建筑物,”是经济这个物的表现。②教育与经济基础互相依存。他指出教育这个精神现象对经济基础有着强烈的依赖关系,一定的教育受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的制约,由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所决定。因此,教育的发展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五四时期吴虞文化观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虞曾是巴蜀文化的一代精英。在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征程上,他留下过一串坚实而深沉的脚印,历历在目,清晰可见。但是经过几番烟云,几度春秋后,我们再继续沿着他人生的历程觅去,他留下的脚印愈来愈轻飘,愈来愈模糊,以致难以辨认,以致在爱智庐的烟花柳巷里消失得无影无踪。留给我们的思考是:吴虞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光荣史册上,记载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吴虞、周作人、刘半农,郭沫若等一批杰出的文化人物。但是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和个人的因素,他  相似文献   

20.
陈独秀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著名人物,他是我们党的第一任总书记,又是党内第一次机会主义路线的头子.作为总书记,他担任党内领导职务达六年之久,作为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头子,他断送了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运动,最终叛变了中国革命.毫无疑问,陈独秀以他最后背叛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这一事实,说明了他不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在历史上起过某些积极作用,也并不影响他在思想上一度信仰过马克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