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员工不能将其胜任力充分展现出来并转化为强大的执行力是引致组织目标难以达成的关键所在.管理者执行角色的缺失、组织制度的应有价值失灵、激励机制功能的失效以及优秀执行力文化的缺乏等,是阻滞员工胜任力转化为相应执行力的主要因素,而管理者积极履行执行角色,构建有针对性、可行性、人性化、可持续的、民主的组织制度,建立业务成就激励、工作环境激励、个人成长激励和薪酬激励等相结合的多维度激励机制,塑造以法治、责任、务实、细节和快乐等为主要内容的卓越的执行力文化,则是员工胜任力转化为执行力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员工心理与企业形象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践分析,探讨出:建立员工心理管理系统,加强企业形象管理;建立员工激励制度,加强员工心理教育,提高企业形象;建立企业员工心理测评系统和理念识别系统,提高企业形象。  相似文献   

3.
<正> 微软执行了17年的股票期权奖励制度,已于2003年9月宣告终结,取而代之的是向员工发放限制性股票,并在全球同步执行。 作为有效激励的手段之一,期权激励与固定工资、奖金、福利等其他薪酬形式相比,具有周期长、获益空间大、针对性强的特点,因此,股票期权一直以来被称为企业留住员工的“金手铐”,颇受技术人员的青睐,更成为一些高科技企业惯用的薪酬奖励制度。自软件巨人微软公司1982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以来,股票期权已经使其数千名员工跻身百万富翁之列。然而前不久,微软公司对外宣布将对员工的薪酬制度进行重大变革,公司CEO斯蒂夫·巴尔默说,“这是一次  相似文献   

4.
薪酬激励作为企业中重要的激励方式,已经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如果企业能够很好的发挥薪酬激励的作用,就可以达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薪酬激励并没有发挥其合理的有效性。本文从薪酬激励的有效性必须要满足一定的前提出发,提出建立完善的薪酬激励机制,同样可以实现薪酬激励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知识型员工在企业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激励知识型员工已经成为各个企业亟须解决的问题。知识员工与非知识员工有所不同,在激励制度中应区别对待,把握知识型员工的特点,根据知识型员工的特点设计出适合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一流的公司需要一流的员工队伍,在重视企业发展的同时,需要加强员工队伍建设,以员工发展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抓好人才的选拔培养,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结构;要求我们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建立和谐的员工关系。要达到上述要求,就必须进一步完善用工与薪酬体制制度,加强劳务派遣人员管理,发挥好用工体制激励和凝聚人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宏 《经营管理者》2014,(20):128-129
对部分企业薪酬制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论述,认为存在着人才激励机制不完善、员工精神激励存在不公平等现象,应从建立规范的员工绩效评估体系、坚持以公平公正和效益优先、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为基础的部分企业薪酬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体制不断进行改革和深化,现代新型科技企业制度逐步完善,员工的激励制度在企业管理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人才的合理分配和员工的培养对于新型科技企业尤为重要,人才流失会对企业的发展会造成不良影响。为了培养出优秀的员工并保证员工可以全身心投入工作,为企业带来效益,激励体系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本文将对如何根据IT企业特点建立员工激励制度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是管理人的艺术,是运用最科学的手段、更灵活的制度调动人的情感和积极性的艺术。企业一定要重视对员工的激励,根据员工的各种需求,采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种种措施,改善员工的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以提高其满意度,真正建立起适应企业特色、时代特点和员工需求的开放的激励体系,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探讨了做好企业员工激励工作的艺术。  相似文献   

10.
吴迪 《经营管理者》2015,(1):197-198
现代企业制度下,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尤其是知识性员工,更是企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合适的激励制度能够刺激员工更加努力的工作,能够进一步提升员工对于企业的忠实度。但是在民营企业中,员工激励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对于员工利益的落实以及员工士气的提升,工作积极性的提升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员工的激励制度得不到保障,不仅仅会影响到员工的利益,更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如何科学合理的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是企业生产管理中的一大重要课题。本文从知识型员工的定义及特征入手,分析了知识型员工激励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如何在民营企业中激励员工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绩效考核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指为了激励员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员工的工作业绩及工作表现评价的一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活动.绩效考核虽然在理论上已经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中,却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是绩效考核结果失真、无效,对考核结果员工不予认同的问题,尤为突出,从而导致绩效考核无法达到客观的评价员工,激励员工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越来越重视自身企业激励机制的建设,希望以此来吸引和留住人才,为此许多民营企业建立了自己的一套"完善"的激励制度,当我们用现代激励理论来分析这些激励制度时,认为这些激励制度似乎已经非常完善了,但当我们真正的去了解员工对于这些激励制度的反馈时,又发现员工并不满意于目前的激励制度。本文正是以此为视点,通过对某大型民营企业激励机制的调研分析,找出理论分析与实践实施差异的因素,并探讨如何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3.
在市场经济时代,企业合理的薪酬制度,对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增强员工在企业的主人翁意识,更好的为企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可见,关于企业员工的激励问题,起着决定性因素的是薪酬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本文从企业管理中员工激励的动因,企业薪酬制度现状以及优化企业薪酬制度的对策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薪酬激励机制是现代企业用于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提高自身竞争实力的重要手段,因而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研究薪酬激励与员工满意度的关系是制定薪酬激励体制的重点所在。现阶段,我国部分企业还普遍存在着薪酬制度不完善的问题,难以满足大部分员工的需求,因而制约了员工潜力的发挥,企业必须不断加强薪酬制度的设计,建立完善的薪酬激励机制,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让员工更加热情地投入到工作当中,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也是企业发展关键的因素,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特别是高素质人才在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物质资源。要使人力资源在企业中发挥作用,离不开有效的激励。企业要发展,就需要员工的努力与付出。那么如何运用激励制度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合理运用激励制度,促进企业发展,是  相似文献   

16.
浅析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员工是企业人力资源最关键、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核心能力的根本来源,如何有效地管理员工,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激励机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精髓。如何激励员工,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敬业度,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追求的目标。要提高员工积极性,必须充分认识影响员工积极性的各种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激励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试图通过对激励机制原则的分析,从薪酬激励、培训激励、发展激励、工作激励、文化激励、信任激励的角度对企业员工的激励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发展战略的关键在于人才的开发和培养。当前社会,人才竞争愈演愈烈,人才流动愈加频繁,一个企业要想获得发展,就必须注重人才的培养,坚持"以人为本"。这就要求了人才激励制度的生成。一个有效科学的员工激励制度是一个企业能否屹立不倒的关键。本文主要针对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员工激励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逐步完善,我国企业内部员工的知识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知识型员工已经成为了企业建设的中间力量。近年来,知识经济时代已经逐步成为了国家建设的主旋律,与过去的企业员工素质相比,知识型员工的素质能力更好,具有更强的自主性,对成功的渴望也较大,对公平竞争的要求势必更高。针对这样的现象,企业一定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以公平的对策、合理的奖励推动知识型人才的全面发展。具体而言,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在激励政策的使用时要以员工的个性特点为出发点,重视文化的激励作用,有效提高员工的归属感。为了更好的激励企业员工,本文就结合我国企业对员工采取的主要激励方式,找到切实可行的对策激发员工的潜能,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从而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相似文献   

19.
跨国企业中国区的企业本土化、企业员工薪酬制度的合理化的问题,将对企业能否扎根于当地、能否融入当地的文化背景、能否让当地所雇员工产生归属感产生重要影响。这就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薪酬激励制度来辅助企业的内部管理,本文主要针对跨国企业本土化后所需的激励薪酬制度设计进行研究阐述。  相似文献   

20.
在年终这一员工跳槽与企业反跳槽相互博弈的关键时刻。企业更注重通过年终奖达到创建共同发展、利益共享的和谐环境,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全面增强竞争力的目的。然而,激励具有双效性,年终奖激励有效性需要遵循管理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