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豫军在中国文坛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苦难书写、权力书写以及对中原文化人格的发掘和反思,成为文学豫军写作的重要共性。这些写作共性形成的背后,是这片土地上关于生存的苦难创伤记忆:苦难书写是作家们的生存苦难创伤记忆的直接呈现;权力书写是生存苦难创伤记忆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文学豫军所批判的"无原则""无骨"则是生存苦难创伤下形成的生存哲学。  相似文献   

2.
文学豫军在海内外的影响力远远弱于其文学创作实绩,在当代世界文学格局中,作为团队形象的文学豫军还谈不上知名度和影响力.为了扩大文学豫军在海外的影响力,强化其对外传播的有效性,需要采取如下对策:政府要提高财政拨款的金额,加快文学豫军与海内外交流的步伐;作家不仅要写出表现人类至善、至美的作品,而且还要利用大众传媒,推销自我,走向世界;培养延揽高端翻译人才和文学经纪人队伍,打通河南文学通向世界的制约瓶颈;建立省文学网站和作家网页,实现文学豫军创作的网络化、读者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3.
刘景荣 《中州学刊》2006,17(5):253-258
临颍飞霞文学社是河南新文学运动早期的重要文学社团。它于1925年3月成立,1927年3月停止活动,历时2年。创作上坚持“人生写实”的观念,拓展和深化了徐玉诺开创的表现兵匪蹂躏下河南人民苦难生活的“火灾”题材;创办了全国最早的新文学理论批评专刊,并在河南率先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指导创作和研究。飞霞文学社的产生与活动,展示了河南第一代新文学作家群体意识的觉醒,为河南新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为近百年来文学豫军的艰难崛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李晓峰 《晋阳学刊》2012,(4):129-131
20世纪的中国文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众多的文学流派。考察这些文学流派形成的轨迹可以发现,文学流派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即现当代文学)发展中走了一条由自觉形成到非自觉形成的道路。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第一个10年里,文坛上再未形成和出现新的文学流派,文学流派在当代文坛已逐渐成为一个陌生的文学话题。文学的世俗化、作家的自我膨胀心态、网络文学的自由开放,以及文学讨论与批评的弱化是文学流派在当今难以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吴秀明教授及其研究生们编撰的《文学浙军与吴越文化》,作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重点规划研究课题之一种,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全书洋洋30余万字,以散点透视的研究方式,沿着浙江当代文坛重要作家创作的轨迹,追溯、重构了二十年来浙江当代文坛的整体概貌。此专著响亮地扯起“文学浙军”的大旗,以浙江文学与吴越文化的关系为切点,提供了全新的历史叙述的视野,其系统研究文学浙军的方式,实有筚路蓝缕的拓荒之功。针对浙江文坛的现状,著者这样道出该书的目的:“如同迎接新世纪的挑战,‘重展浙军’,使浙江文学上一个台阶,这个问题已刻…  相似文献   

6.
今年以来,国内文艺理论和批评界积极关注文坛现实,呈现出活跃之势.在文坛颇具实力和影响的《文艺争鸣》和《钟山》两家刊物,联合推出了“新状态文学”,推动创作,组织研讨,引起了人们的热烈关注.《光明日报》、《文汇报》、《中国文化报》、《文摘报》等十余家报刊对此作了报道.“新状态文学”这一概念的提出,有其现实的必然性.时值90年代中期,伴随着社会、经济体制和深入改革,中国文化的深刻转型已日益显露出不同以往的“新状态”,中国文坛和文学发展在经历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困惑和调整之后,也以一种新的姿态显示着重新获取的信心和活力.一大批长篇新作的问世和规模广泛的新散文创作热潮,表明着文学对90年代新的生活状态和文化状态的极大敏感,在创作内容和形式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可以说出现了不同于80年代文学的一种整体性的新趋势.“新状态文学”即是对时下文坛出现的新创作趋势的一种把握和描述的企图,它旗帜鲜明地宣布了告别80年代文学,倡导文学直面90年代新的生活,鼓励探  相似文献   

7.
对文学艺术史的社会学研究,在经过了几个世纪的坎坷曲折之后,至当代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学方法虽然经受住了形式主义文论的冲击,但面貌已不同于从前。当今文坛上已听不到文学是生活的机械再现、文学史是社会史的简单反映之类传统社会学的老调重弹。把文学艺术当作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又不陷入机械反映论或庸俗社会学,或许可以说是当代西方文学艺术社会学的最显著特征。艺术社会学的这一革命性变化,鲜明地体现在我们将要谈论的阿诺德·豪泽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加拿大华裔文学中涌现出一系列以家族叙事为题材的英文小说.近二十年来,这些华裔家族小说成绩斐然,作家及其作品得到加拿大主流社会的广泛关注,多次获得加拿大重要文学奖项及提名,在加国文坛上日益彰显重要地位,成为当代加拿大华裔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类.华裔作家群体性地书写家族历史叙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华裔写作传统和写作范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时间与空间两个向度出发 ,对当代文学史的重构进行了设想。从时间向度来说 ,1 949——— 1 976年的文学应该从当代文学剥离 ,归属到现代文学中去。一方面这 2 7年的文学从性质上与 40年代解放区文学一脉相承 ,另一方面它已远离当代而成为历史。从空间向度来说 ,当代文学应该向台港澳文学拓展 ,不是增加它们的全部历史 ,而是 2 0世纪 80年代台港文学发生历史转型以来的具有当代特征的部分。  相似文献   

10.
李杰  安徽 《社会科学战线》2012,(12):248-249
当代日本女性文学盛况空前,已走过在叹息中挣扎求生存的路程。不但是早已成名的女作家依旧保持旺盛的创作激情,在人物塑造上不断有时代性及创新性的力作,彰显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艺术感染力。新近又涌现出一批具有新思想和新颖表现手法的年轻女作家,对当今文坛的影响日益巨大,她们在文坛上的不俗表现,令人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11.
发生在70年代的台湾“乡土文学论战”震撼了当时台湾文坛。参战的百数十位作家、学者在几十个刊物上,发表了不下百万字的文章。如今,这场沸沸扬扬的论战已沉寂十几年,然而,台湾文学界对它的研究、反省仍未停止。80年代论战十周年时,台湾举行过大型的回顾座谈会;进入90年代,《中国时报》又以《走过70年代的文学标竿,回顾乡土文学论战》为题,组织讨论,希望“使重出土的‘乡土文学论战’能成为刺激台湾文坛往前迈进的良性  相似文献   

12.
陈梦 《兰州学刊》2014,(1):204-206
海外新移民作家回国后从事文学创作,成为中国当代文坛一支崭新的创作队伍,他们被学界称之为"新移民海归作家"。这种独特的文学现象溯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其产生发展缘由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背景和作家创作的个人因素,以及新移民文学发展的需要。根据归国方式的不同特征,将新移民海归作家分为中外双栖、回国求学和回国就职等三种类型。新世纪以来,新移民海归作家更是异军突起,先后出版小说、诗歌、散文、影视剧本上千种,他们的文学创作取得了巨7大的成就,对中国当代文坛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3.
澳洲,这个谜一般的南方大岛,对于中国来说,其魅力在上一个世纪的后十几年才慢慢显示出来.因而在这片沃土上滋生的华人文学历史也相对较短.可以说是80年代的移民潮催生了澳洲华人文学,而其开始走向成熟则是在90年代.目前在澳洲文坛已形成了相对稳定、正规的创作队伍,展现了"两代"华人作家在澳洲文学土地上拓荒耕坛中的千姿百态,为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中澳文学交流,日益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普希金、果戈里、莱蒙托夫在俄国文学中树起了批判现实主义的旗帜。他们的优秀作品《叶甫盖尼·奥涅金》、《钦差大臣》和《当代英雄》,就是新文学在俄国确立的主要标志。不过,当时还没有形成广泛的文学运动。进入四十年代,普希金、莱蒙托夫相继去世,果戈里在发表了《死魂灵》第一部(1842)以后,也基本上离开了文坛。四十年代初,没有出现什么重要的作家作品,一度比较沉寂。但是,俄国的现实主义文学并没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知识考古学的视角考察中国现当代文坛阶级话语的形成过程,认为这一话语模式由政治 领域转换而来,形成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苏区文坛。苏区文学的文学史价值在于它将阶级话语这一 新的文学话语引入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坛。  相似文献   

16.
文体意识的张扬——90年代文坛景观素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体意识的高度觉醒和张扬,构成了 90年代文坛独特景观。本文将从文体试验关注和倚望,跨体文学追求和炽热两方面入手对 90年代文坛景观作一素描,以求把握 90年代文坛律动的脉搏。  相似文献   

17.
自1980年代先锋文学登上中国文坛以来,尽管备受争议,但是在不到20年内经历众多变化,对中国的当代文学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影响。有人认为,目前先锋文学已经在中国文坛上消失,但事实上,先锋文学非但没有像外界传言那样"销声匿迹",反而是在苏童、格非、余华等人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台湾文坛上,女作家郭良蕙是一位颇有影响的多产作家。她原籍山东钜野县,1926年生于河南开封,早年曾旧读于四川大学外文系。1950年去台湾,1952年开始文学创作,作品连翩而出,六七十年代为其创作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台湾文坛享有“最美丽的女作家”之名,至今仍笔耕不辍。她的作品数量很多,仅长篇小说而言,就多达80余部。  相似文献   

19.
<精神的围城>从女性视角评说了当代文坛作家、作品以及纷繁的文学现象.角度新颖,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20.
吕晓洁 《齐鲁学刊》2012,(5):157-160
1990年代以来河南籍女作家的小说创作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文学现象,这是一种新的女性文学,它与当下女性写作中的私人经验泛滥无关,也与所谓女性叙事的身体自渎无关,而是呈现出了文学本身的美感和力量。她们以朴素而坦率的文字,描绘着我们这个时代人类的生存状况与情感心态,把一种真实的当代生活现场带到了我们面前。她们的创作拓宽了女性文学的表达空间,给当代河南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