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政治文化,简而言之,就是政治制度以及与这一制度相适应的意识形态或政治观念。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指中国在长期的奴隶社会尤其是封建社会中形成的政治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观念。秦朝以后的二千多年间,尽管中国封建的政治制度与政治观念经历了不少变化,但是,由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基本原则,中央与地方行政体制的基本结构以及政权运作的基本方式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对于洋务运动的历史影响问题,研究者的目光一向注视经济、军事和科学技术等领域.现在的基本看法是:洋务运动缓缓地拉开了中国经济、军事和科学技术近代化的帷幕,使中国近代经济、军事和科学技术出现了新陈代谢的过渡形态.这种看法不错,但不全面.事实上,洋务运动不仅推动了中国近代经济、军事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且瓦解了封建政治,是中国封建政治大厦最后坍塌的重要一环.要弄清洋务运动对中国封建政治的影响问题,必须首先对“封建政治”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一般说来,在每一个社会的政治领域里,除政治制度以外,还存在着各种各样、  相似文献   

3.
在先秦诸子百家中,惟儒法两家对中国政治的影响最大。而在封建专制制度的建立过程中,法家的法治主张作为经世致用的政治理论和法律思想,其作用则更为突出。可以说法家的法治主张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政治的理论基础和奠基石。1.法治理论奠定了中国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的基础。秦代前的政治制度,尤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是以家族制代替氏族制而建立的,县有浓厚的天下一家的情调。这可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周树立封建制度,创建统一王国。以婚姻关系维系异姓国之情感,以宗法关系维系同姓国间亲密”。(陈顾选《中国法制史》)用“礼”“仁”来调节政治关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由封建专制向民主政治的转变.辛亥革命的爆发,为中国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民主政治成果,不仅对当时社会的政治产生了许多积极影响,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而且也为当前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5.
有感于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研究的现状,我们想在此论列几个有关的方法问题,以求正于史界和政治学界的同志。(一) 现有论著大都在“法定政治机构及其运行程式”的意义上使用政治制度一词,且多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来概括中国封建政制。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界很早就指出了中国封建政制具有极大的统一性这样的一个根本特征。按理说,对象的这种特征必然要求研究过程采用从整体性和综合性为标志的系统方法。但无庸讳言,这方面的现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在某种程度上,包括笔者在内的大多数研究者还停留在简单地罗列三公九卿或部、院、府、寺的水平上,至于它们究竟蕴含着什么样的政治的、行政的、法律的以及文化和社会的内涵,倒底体现了怎样的一种体制,所取得的成果还是非常贫乏的。在方法论上加以  相似文献   

6.
中国政治制度史既是政治学的一门重要分科,又是历史学的一门重要专门史。皇权至上、君权神授,儒家思想、官僚政治,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史的显著特点。中国封建政治制度史的研究,除了要认真探索历代的典章制度外,还应研究其运行机制及其社会作用。要将每一历史时期总的政治制度或某一单行制度,纳入当时社会经济、政治的总体中去考察,以制度为主结合社会经济、政治、人物以及重大历史事件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鸦片战争前 ,清王朝实行的是封建君主制。战后 ,在西方列强侵略下 ,清王朝政治制度开始了具有近代意义的演变历程。自洋务运动始 ,历经戊戌维新和清末新政 ,近代政治制度嬗递变化 ,呈现出改良式的保守主义转型路径。但由于清王朝的冥顽不化 ,每一次变革成果都被社会惰性所抹去 ,激进主义的社会革命便成为中国政治发展的唯一选择 ,中国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只有靠革命去完成。  相似文献   

8.
土司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进行统治的一种政治行政制度,是封建统治的民族政策的具体体现。拉祜族地区土司制度的基本特点表现为从属性、分散性,交融性。“改土归流”是封建中央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政治制度变革,拉祜族地区的“改土归流”对其社会产生的影响和变化:一是促进了其经济形态的变革;二是引发了其政治制度的变革;三是引起了其社会基础制度的变革。从发展的眼光看,“改土归流”是一种历史进步;但同时也伴随着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的政治压迫、经济剥削和民族歧视  相似文献   

9.
中国监察制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早在先秦时期即已开始出现监察活动,但作为一种政治制度的监察制度,则是在秦汉时期才形成的。因此,所谓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主要就是指中国封建监察制度。其形成与发展基本上与中国封建社会特定的历史过程相适应,或者说是同步发展。大体上可以将其发展过程分为四个时期:  相似文献   

10.
“三权分立”制度不适合中国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权分立"既是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根本原则,也是西方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不可否认,这一原则对防止封建势力复辟和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其实际运作过程中却难以避免的出现令西方国家遭受切肤之痛的种种弊端。这一制度从本质上与中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性质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相违背,其要害就在于它从根本上否定了人民的最高决策权和事后监督权,最终只能给中国人民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相似文献   

11.
在具有几千年封建传统的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这是一个极为巨大的变化。但是,一种新制度要彻底替代旧制度,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如果只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变更,  相似文献   

12.
最近,袁继成、李进修、吴德华主编的《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作者多年在教学和研究基础上写成的专著,是在民国史园地里开拓新领域取得的新成果。辛亥革命推翻了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它所建立的民主共和的政治制度,在其后的30余年中,随着政治局势的变化,其内容与实质都几经演变。研究民国政治制度的历史,探讨其演变的规律性,总结其利弊得失,对于深入研究民国史和中国现代史,对于认识中国的国情,对于了解台湾过去和现行的政治制度,对于总结近现代中国政治制度上的  相似文献   

13.
政治体制改革是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现代化本质上是一个政治发展过程。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是政治发展的两个途径,同时也是政治现代化得以实现的两个途径。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我国已经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备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就表现为通过政治改革来实现。政治改革由政治制度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两方面组成。由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本身的优越性,推进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就成为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重要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体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项全国性政治制度,于新中国政治发展有首发之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合作的政治机关和专门协商机构,也是中国人民通过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当家作主的第一个全国性的制度平台,新中国政治发展的制度化进程是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确立为起点的。在新民主主义政治的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新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制度载体,执行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职能,发挥了根本政治制度的功能,在新中国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程中起了桥梁作用,成功实现了新中国政治制度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无缝对接"和平稳过渡。新型政党制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贡献是独特的和无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5.
蔡锷是近代著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反复辟思想是他民主革命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向往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思想的集中反映。主要体现在坚决反对复辟帝制,誓死捍卫共和制度:统一战线思想;坚决要求袁世凯退位:主张恢复《临时约法》,召开国会等方面。系统研究蔡锷的反复辟思想,对于全面认识蔡锷的政治思想,客观评价蔡锷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6.
张娟 《南都学坛》2009,29(1):110-116
构建一套适合本国国情的、顺应时代潮流和历史发展趋势的现代政治制度,不仅是政治现代化的关键,而且直接关涉到一个民族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透过百年历史迷雾,寻绎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逻辑主线,可以看出,自鸦片战争之后的近代中国政治发展史,即是一部以政制变革为主线的历史。对于近代中国来说,面对中西器技较量背后的政制落差,政治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就在于创建一套以民主法治人权为取向的现代政治制度。围绕此目标,近代中国政治舞台上,掌控政制变革主导权的政治集团先后发起了三次构建现代政治制度的努力,但都无一例外地失败了。反思和总结近代中国政制变革历程的经验教训,不仅可以深化对近代中国政治发展规律的理解,而且对于当代中国政制建设与政治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康有为思考了多年的变法问题,到甲午战后已发展成为有组织的政治运动。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与变法所提出的丰富内容,给这场变革带来了特有的复杂性、曲折性和艰巨性。变法从何处着眼?康有为在研究对比东西方各国和中国的问题中,得出了一个有价值的论断:中国贫弱受侮的根源在于落后的封建政治制度。他不满足于只学习西方的  相似文献   

18.
"中体西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节略语,主张在坚守中国政治制度和封建纲常名教不变的前提下,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政权的稳固,达到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目的。"中体西用"思想,改变了中国固有的文化结构,对于西方文化的输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体西用"的思想用割裂的"体"、"用"来建构文化模式是不科学的,是在中西两种截然不同文化的碰撞矛盾中产生的一种变形结合,其结果必然阻碍中国近代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认为,东方社会是不同于西方社会的亚细亚社会形态,其经济、政治均有其特殊性。就其政治制度而言,马克思用“东方专制主义”以概之,近代中国政治制度也属于这种性质,它具有中央集权与皇帝专制相结合;有一套完备的专制机构和官僚队伍;以国有土地为基础,采取租税合一的剥削方式,农民为主要剥削对象等特点。这种政治制度的产生,与自然环境,与农业和手工业的特殊结合有密切关系,并致使政治上改朝换代不断更替,经济结构却很少发生变化,似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总是处于平衡状态之中,使社会长期处于停滞落后状态。直至鸦片战争才打破这种平衡,导致社会经济结构逐渐解体。由于近代中国所处的国内外历史环境,中国前途可能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取代封建专制的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20.
礼是中国奴隶社会以国家政治制度为核心的一系列典章制度。孔子在对历史与现实的礼制和政治进行考察的过程中,不仅肯定了周礼是历史上最为美好完备的制度,而且把现实统治秩序混乱的原因归结为这种传统的国家政治制度的破坏,因而他认为只有坚持“为国以礼”的准则,即把礼作为处理各种政治关系和解决各种政治问题的前提和依据,才能改善现实政治的状况,实现理想的政治。正是基于对礼在统治中的这种地位与作用的认识,孔子提出了一套维护这种国家政治制度的理论。研究这种理论的内容,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孔子政治学说的体系,也可以从中引出对于我们今天有意义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