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说四川     
《四川省情》2022,(5):6-7
<正>空气质量实现“开门蓝”2022年一季度,全省空气优良天数率为86.6%,比上年同期上升6.8个百分点,较2018-2020年三年均值(“十四五”考核基数)上升3.7个百分点,空气质量改善较为明显。图为蓝天下的成都。四川两家书店上榜年度最美书店2022年4月24日,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年度最美书店发布活动在京举行,全国共有46家书店获得“年度最美书店”殊荣。四川共有两家书店上榜,分别是文轩BOOKS九方店、方所成都店。图为文轩BOOKS九方店。  相似文献   

2.
略对藏书有研究的人都知道“南龚北姜”一说,即西南的龚明德、北方的姜德明(退休前任人民日报社出版社社长),两人都是藏书界的名人。蜀地谈“书”,龚老成为一个绝对的符号,他嗜书、喜藏书,对成都不少实体书店都很熟悉,如果你想了解成都实体书店近三十年的发展与变化,不如听听龚老讲这三十年来的记忆片断。  相似文献   

3.
吕杰  刘传明 《统计与决策》2022,(18):184-188
文章基于2003—2019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空间关联结构及其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呈现复杂且多线程的网络结构形态;考察期内,空间关联网络的网络密度明显上升,网络等级度和网络效率逐年下降,“等级森严”的空间网络结构逐渐被打破,空间溢出渠道有所增多,网络连接趋于稳定;上海、江苏、北京、浙江、福建、广东、云南、甘肃8个省份扮演了“中心行动者”的角色,内蒙古、辽宁、吉林、山东、安徽等省份在空间关联网络中处于边缘位置,扮演了“边缘行动者”的角色;在空间关联网络中,北京和天津扮演了“双向引导”的角色,江苏等6个省份扮演了“跟随者”的角色,内蒙古等8个省份扮演了“桥梁”和“中介”的角色,黑龙江等14个省份扮演了“引导者”的角色;相似的需求结构和创新能力有助于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空间关联关系的建立,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中,“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效应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4.
康宽  郭沛 《统计与决策》2023,(6):120-124
文章基于三次产业的就业和产出份额,测算2008—2018年我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产业结构扭曲指数,并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面板模型考察产业结构扭曲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城市产业结构扭曲明显缓解;从全域视角来看,产业结构扭曲呈现显著的正向空间关联特征;从局域视角来看,产业结构扭曲主要呈现“高-高”和“低-低”集聚,且“高-高”集聚的城市占比逐渐下降,“低-低”集聚的城市占比逐渐上升;从影响因素来看,粗放式的经济发展和纵向财政失衡能够显著加剧产业结构扭曲,而金融发展和投资能够显著抑制产业结构扭曲;忽视空间溢出效应,将会低估各因素对产业结构扭曲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理念,构建了经济高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算了2012—2021年中国31个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一步归纳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间演进特征和空间集聚特征,分析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上成绩斐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各省份经济质量发展水平均有明显的增长,但发展不平衡,各地区差异显著;空间分异明显,呈典型的“地带性”和“梯度性”分布特征;呈现显著的全局正空间自相关性,局部空间集聚模式以“高-高”和“低-低”集聚为主;海拔高度、科技水平、公共物品供给、经济水平、工业化水平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效应,政府规制没有显著影响;空间效应的影响表现为东部地区最大、东北地区次之、中部地区再次之、西部地区最小。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1—2020年中国33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文章将空间因素纳入研究框架,从空间分布、空间集聚和空间差距三个角度出发,综合采用重心模型、莫兰指数、基尼系数和极化指数,系统考察了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城市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稳步上升,数字普惠金融呈现“东强西弱”的分布格局,其增速呈现“东慢西快”的分布格局;出现了一定的空间集聚趋势,低低集聚范围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空间差异整体呈下降趋势,超变密度是导致东、中、西三大地区数字普惠金融总体差异发生的主要原因;极化指数整体呈下降态势,极化程度不断减弱。  相似文献   

7.
基于我国第三产业区位分布的空间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产业作为衡量现代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文章用空间统计方法测算第三产业空间集聚和溢出效应,考察我国第三产业空间区位分布格局.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第三产业的空间分布不是随机的,而是基本呈现出“东部高值集聚,西部低值集聚”的分布格局.此外我国第三产业不仅整体上具有正向的空间自相关性,在三大地区内部也具有空间集聚效应.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同时长江、珠三角地区对东、中部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具有空间效应,但对西部地区的空间影响程度较为微弱.  相似文献   

8.
西部城市金融集聚水平整体较低而且存在地理空间上的依赖性,因此提出在西部地区构建多层级金融增长极以协同发挥金融辐射和扩散效应.文章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因子分析法测算西部城市金融解释性竞争力和显示性竞争力,纳入地理位置、距离与空间因素确立成都、重庆、西安和昆明为一级金融增长极,乌鲁木齐、兰州和银川为潜在金融增长极.  相似文献   

9.
李开华 《四川统计》2014,(11):10-11
四川鞋业看成都,成都鞋业看武侯。当前,成都鞋业迎来了“一都多园”,多点多极支撑的发展时代,即以“武侯建都、周边建园、都园携手、脑体分离”为顶层产业规划布局,通过所有成都制鞋企业抱团发展、集约发展,把“都”真正建设成为一个辐射、服务制鞋产业的“中国女鞋之都”。川鞋产业力争再造“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2009—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省域生态效率,分析其时空演变趋势和空间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构建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生态效率的时空效应。结果表明:生态效率具有显著的时间惯性和空间依赖性。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且空间溢出效应在时间上存在差异,即短期内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本地生态效率呈“U”型关系,与邻近地区生态效率呈“倒U”型关系;长期内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整体上对生态效率具有促进作用,但未形成显著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利用空间统计方法检验金融集聚的空间相关性,借鉴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构建空间计量模型,结合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计量方法,对金融集聚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区域金融集聚效应存在较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和“路径依赖”特性;地方保护阻碍了金融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受“路径依赖”的影响,产业集聚对金融集聚的影响不明显;“城市拥挤效应”强于“城市经济效应”,导致城市化进程与金融集聚路径相悖;外贸依存和人才机制显著地促进金融集聚.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5—2018年25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划分人工智能发展的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运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人工智能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中心城市人工智能发展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带动了外围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产生“技术红利”。这种带动作用在200公里范围内显著,且主要集中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外围城市。这说明中心城市人工智能发展带动外围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空间溢出效应具有明显的局域性和差异性。鉴于以上结论,未来应全方位布局人工智能发展中心城市,推进中心城市人工智能发展,优化外围城市产业结构,以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发展的“技术红利”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3.
杨传金 《四川省情》2023,(11):42-44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中央有号令,四川见行动。2023年,全省大力“深入落实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建强动能更充沛的成都都市圈”,成都都市圈在国际国内市场中的关注热度持续升温。外贸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如何助推成都都市圈打造更具国际竞争优势的现代化都市圈?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了1997-2004年30个省的政府卫生投资的空间特征,结果显示:政府卫生投资具有空间溢出作用,这种作用在逐年增强;政府卫生投资在空间上存在着显著的互补效应,说明地方政府之间有“邻里模仿”行动;政府卫生支出不是“奢侈品”。  相似文献   

15.
城市集群是随着城市间交通时间不断缩短、市场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而出现的空间现象。本文以2008—2020年243个外围城市为研究对象,使用全球卫星夜间灯光和交通时间的匹配数据集,构建城市集群和城市空间演化的量化指标,实证分析外围城市集群对其空间演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外围城市集群显著加速了其内部空间集中化。进一步,本文使用清代城市历史地理数据构建工具变量讨论模型内生性,并开展系列稳健性和异质性分析,证实了结论的稳健性。机制分析表明,在双“核心–外围”关系并存的空间中,外围城市集群增强了其核心区劳动力和企业的集聚效应,且该效应会随着核心区主导能力的增强而增强。本文将城市空间演化方面的研究视角拓展至双“核心–外围”空间尺度,研究结论可为理解我国城市空间演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2009—2021年中国30个省份1045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企业数据,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全面揭示产业创新能力的时空演进特征,并结合空间杜宾模型、门槛模型考察研发投入对产业创新能力的空间溢出及非线性效应。结果显示:产业创新能力整体呈波动增长态势,且东部地区产业创新能力高于中西部地区;产业创新能力在空间上大致呈“东强西弱”的稳定分布格局,且集聚类型总体呈以东部沿海省份为代表的“高-高”型,以及以中西部内陆省份为代表的“低-低”型;研发投入对产业创新能力既存在显著的直接促进作用,更多体现在实质式创新领域,又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更多体现在策略式创新领域;在政府创新资助单一门槛下,研发投入对产业创新能力存在边际递增的非线性效应。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理论和经验两个角度首次系统分析了促进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经济地理机制.理论研究发现:经济集聚在直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会通过“扩散效应”和“虹吸效应”来间接影响文化产业的发展,其中前者是一种正的空间外部溢出,而后者是一种负的空间外部溢出.经验研究进一步发现目前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是通过经济集聚的直接促进和正的空间外部溢出来实现的,正是在这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中国文化产业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差异性和集聚性并存的格局.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修正的引力模型分析了数字创意产业技术创新的空间关联网络演变特征,并借助QAP方法识别了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数字创意产业技术创新空间关联表现为多流向、多线程的典型网络结构形态,但整体网络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2)各省份在空间关联网络中的点度中心度、中介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数值整体表现为上升趋势,北京等8个省份在网络中发挥着“发动机”的作用,江苏等7个省份在网络中发挥着“桥梁”和“中介”的作用,上海等14个省份在网络中扮演着“中心行动者”角色。(3)各板块间的空间联系紧密程度由较为疏松趋于较为紧密,协同、联动效应有较大的提升,但同样存在着非均衡、逆向溢出的问题。(4)地理位置相邻、信息化水平差异、基础设施水平差异、市场开放程度差异、政府创新支持力度差异对空间关联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人力资本状况差异对空间关联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9.
车多、人多和不遵守交通规则是市民眼中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市民对成都交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对未来充满信心多数市民对近年来成都交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持肯定态度。其中有9.2%的被调查者认为成都交通“很便利和畅通”,另有28%的被调查者认为“比较便利和畅通”,还有40.8%被调查者认为“一般”。虽然仍有22%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成都交通“既不方便又很拥堵”,但近一半的受访者认为和一年前相比,成都交通更加便利和畅通,这充分表明了成都交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同时,市民对未来成都交通充满信心。有75.8%的被调查者认为…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投影寻踪模型对我国30个省份绿色发展水平及其结构展开评价,运用探索性分析法揭示其空间演变规律。结果表明:2005—2019年我国绿色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结构持续优化,社会公平为显著短板;各经济带绿色发展地区差异趋缓,结构各异,东部表现为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双轮驱动”,社会公平短板尚存,中部表现为绿色生产、绿色生活共同发力,社会公平相对稳定增长的“三轮驱动”,西部则形成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社会公平协同的“三轮驱动”;空间上,我国绿色发展水平分布历经带状、“东-西”阶梯型、“T”型的演变,且局部空间集聚特征明显,高-高集聚类型辐射带动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