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特别要强的孩子。爸爸妈妈几次让他去做买卖,他说:不,我要作个有知识的人。他非常佩服有丰富才学的老师,称他是点燃智慧之灯的人。后来,他终于碰上一位这样的老师,学得大量知识,为天下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相似文献   

2.
增林 《中国民族》2007,(9):71-71
近日,作家艾琳的《一群退休“老外”在中国特别的苦旅》一文,让我看后很受感动。她说,有一队美国的退休老人到南京、北京、西安旅游,在他们的行程表上,除了游览中山陵、故宫、长城外,还安排了参观儿童福利院、乡村中学和残疾人的编织等活动。在参观残疾人编织时,看着残疾工人们手工做成的围巾、挂毯,这批游客不挑不拣、不论价钱、不要找零、争着要买。艾琳曾经问过他们,既然有钱有闲,为什么不去舒适的风景区悠闲地度假,而要做这样的“苦旅”? 他们的回答大同小异,在这些“老外”看来,海滩上的日光浴可以让身体很舒服,但是他们现在所做的可以让心灵很愉快。虽然不能从根本上帮助这些人,但是让那些人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关心,他们的旅游也具有了非凡的意义。 本期的爱心导航刊发了多年来一直在美国从事慈善事业、经验丰富的北京市慈善协会顾问、美国“联合之路”慈善总会募款部协调员、全美中文学校协会名誉会长李允晨女士的一些经验之谈……  相似文献   

3.
“阿娃土拉”是景颇族的学生对老师的可敬的称呼——父亲老师。这里面包含着景颇族小学生对老师的无限的敬爱,也包含着老师对景颇族学生的无限关怀。这里的教师对学生们担任的工作,是许多人所从没有听到过的。这个学校,就是潞西县遮放西山弄炳的景颇族小学校。我一来到西山生产文化站,站委书记就说:到了这里,去看看我们的学校吧。我按着书记说的,到西山小学去找何坤校长。何坤校长是一个不到四十岁的人,我到他住的地方时,几个女学生正围着他。何坤用熟练的景颇话和她们谈话。她们谈了好久才走出  相似文献   

4.
今年4月下旬的一天,我接到一个来自安徽的长话,打电话的人是李少林,诉说的仍是他被单位辞退的遭遇。李少林在29年前认养过一位流落淮北的韩国“慰安妇”,演绎了一段异国“母子”情。我曾去安徽太和县实地采访过他和他的养母。然而,李少林这位“中国儿子”做好事并没有得到好报,当年的佳话留下了一个不甚圆满的结尾……  相似文献   

5.
刚刚步入90年代的第三天凌晨,贾敬颜先生突然逝世,对家人、弟子没有留下一句话。 突然降临的灾难使我麻木了,很难相信这是事实。贾先生学问扎实而不事游谈,待人诚恳而不弄虚作假,质朴务实而不尚浮华,这样一位实实在在、有根有底的人,怎么会如此突然地离开这个与他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人世呢?何况,仅在四个小时前,当晚八点多钟我前去看望时,他正坐在书房的长沙发上,微笑着用手拍拍沙发,示意我坐在他的身边。当时贾先生头脑清楚,一切与往常无异,只因他说头痛,我才没有久坐,万没想到这匆匆看望竟成永诀。  相似文献   

6.
四川地震中,一位“不跑”的老师正被无数人传颂,他是谭千秋,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师。地动山摇的那一刻,他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存活了,他却永远地走了;一位撒开腿“跑”的老师也被无数人念叨,他是范美忠,都江堰光亚学校教师。地动山摇那一刻,他喊了一句“地震了”,便第一个跑出了教室。事后,范老师论坛上发帖声称:“在这种生死抉择舶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  相似文献   

7.
王泰阶和李学东是一八五六年到一八七六年时云南哀牢山区以彝族为主的各族人民起义的主要组织者,是起义领袖李文学的最得力的助手.他们在这次革命斗争中作出了不朽的贡献.王泰阶是四川峨嵋县的汉人,李学东是四川峨边县的彝人.当初,他们两人都是一个汉族大地主家的奴仆.王泰阶十二岁时就在那里做书童,侍候地主儿子读书,在一旁便也听了老师讲的课文,默默地学了不少,没有几年,他的学问大大超过了地主的儿子,这就引起了地主的忌恨.有一次地主说  相似文献   

8.
人生的境界     
正哲学的任务是什么?我曾提出,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在这里更清楚地解释一下这个话的意思,似乎是恰当的。我在《新原人》一书中曾说,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他做各种事,有  相似文献   

9.
初次与阿的江相见是在国家体委训练局,当时他和队友们正在为参加11届亚运会集训。在众多高大运动员而前,他的个子是那样的矮,我甚至怀疑他是不是一位篮球运动员。但正是这位小个子运动员,1989年在新加坡“鱼尾狮杯”赛中,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被人称作“小泥鳅”。现年24岁的阿的江,是去年5月进入国家队的,也是国家男篮第一位维吾尔族运动员。他身高1. 83米,任后卫,是国家队重点培养对象之一。阿的江出生在新疆和田。也许是他那热情好客的民族特点,也许是他要证明自己是一位真正的维吾尔族人,第一次与他见面就约我去他的宿舍玩。他说,到那儿你才能真正感到到了维吾尔族人家。说这话并不过分。阿的江虽然是一个典型的维吾尔族人,但少小离  相似文献   

10.
正二十年了,父亲去世已经整整二十年!但我的记忆却依旧如此清晰!不曾淡忘,不曾褪色!今年正值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成立30周年,更加激起我对父亲的追忆,点点滴滴……很多年前的文章再次拿出来,细细读起,不由得下起笔来做些补充,呈献给大家。我想这是对父亲最好的回忆,也是对中国藏学研究者最好的肯定。因为父亲是一位受人敬重,严于律己的长辈;是一位严谨、认真的学者;也是一位孜孜不倦,知识渊博的老师和长辈。他的学问、他的为人、他的廉洁是那样的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1.
今年夏天,正值我退休整一年之际,一部题为《岁岁年年》的长篇小说书稿意外地交到我的手中,使我重操旧业,又当了一回责任编辑。接到书稿,自然首先要问作者是何许人。这一问,不禁令我暗暗吃惊:他叫龙志毅,彝族,曾任贵州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已年过七旬,垂垂老矣!这使我立即联想到了王蒙在《周扬——目光如电》一文中写道的一件事:上世纪80年代初,周扬“在一个小范围”内“苦口婆心地劝导作家们要以大局为重”,“他说作家不要骄傲,不要指手画脚,让一个作家去当一个县委书记或地委领导,不一定能干得了。他受到了当时还较年轻的女作家张洁的顶…  相似文献   

12.
"喝了一辈子藏茶,我要到雅安看看藏茶是怎么出来的!"2000年底,退休在家的次仁顿典在儿子加央罗点的陪伴下,从拉萨出发,沿着万里川藏茶马古道沿途考察来到蒙顶山下,他要看看喝了一辈子的藏茶是怎样生产出来的。随后,他在川藏茶马古道源头、世界茶文化圣山——四川雅安的蒙顶山下安营扎寨,投资800万元建起了四川名山西藏朗赛茶厂,成为生产边销茶的第一人,从而也结束了藏族同胞只喝茶不做茶的千年历史。  相似文献   

13.
<正> 民族学专家、湘西自治州政协常委彭武一先生于今年2月23日在长沙猝然逝世。他逝世前后,我心里一直沉甸甸的。哪怕在他的灵前默哀,或和他的亲属谈起他的情况,感触也颇多。他一辈子活得很苦很累,随随便便地吃,马马虎虎地穿,一心一意扑在学问上。他的逝世,使我失去了一位尊敬的老师,也使国家失去了一位有其才实学的知识分子。武一先生于元月28日去长沙治病以前,嘴巴、鼻子、眼睛都肿得已经变形,看了使人发怵。我听人说他患的是不治之症,但他本人却把它当作小毛病,轻描淡写地说是“火气,吃  相似文献   

14.
郑板桥在潍县当县令的时候,查处了一个叫做李卿的恶霸。李卿的父亲李君,是当朝的刑部大官,他听说此事后,立即找郑板桥说情。李君来到郑板桥的家里,只见旁边的几案上放着文房四宝,于是他眼珠子一转,心中有了主意,对郑板桥说:"郑兄,你我题诗作画以助雅兴,如何?"郑板桥爽快地说道:"李大人请便!"李君也不客气,当即上前拿起笔,就在纸上画了一片尖尖竹笋,上面飞着一只乌鸦。郑板桥上前见了,也不搭话,就挥笔画了一丛细长的兰草,中间还有只蜜峰飞舞。李君画完后,笑眯眯地对郑板桥说:"郑兄,我这可有名堂,叫做‘竹笋似枪,乌鸦真敢尖上立’。"郑板桥微微一笑,说道:"李大人,我这也有名堂,这叫做‘兰叶如剑,黄蜂偏向刃中行’!"李君听了郑板桥之言,知道来硬的不行,于是就换了  相似文献   

15.
我小时候做过许多好事和聪明的事,也做过许多傻事和愚蠢的事,给乡亲们留下许多回忆和笑料。我每次回到家乡,有一个汉子必定要到我家来看望。他来后先看我一眼,憨憨地笑一下,然后只说一句话:“老肥,你转来啦。”每回都是这样。由于他的语言很少,因而也就越发显得珍贵。说完这句话后,他就不再同我聊天,也不像别人那样向我问这问那。然后,他就自己搬了一把小板凳,岔到老良或是兴华中间,一个劲地抽烟。他抽的是当地的草烟,自己身上一般很少带,到谁家就抽谁家的。他抽烟往往不用纸包,随便从板壁上挂着的烟帘中扯下一皮来,放在嘴…  相似文献   

16.
他叫贾宝明,是个孤儿.我想从一个侧面了解一下他的班主任阜葆琪老师究竟是一位怎样的人. 阜葆琪老师是陕西省宝鸡市金台中学的数学教师,198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班主任,荣膺教育部授予的金质奖章.这位草原牧民的后代,蒙古族女教师在教育战线辛勤耕耘了将近30个春秋. 听我说明来意,贾宝明非常高兴.看神情,他象是得到了一种满足和慰藉,激动地搓着手说:“太好了!太好了!我早就想把我们阜老师写一写了,可惜没那水平.”接着就满怀深情地讲了起来……  相似文献   

17.
英国退休潜艇指挥官孟席斯对中国明代郑和航海的研究,引起很多人的兴趣。他主张的郑和船队是人类第一支环球航行并首先到达美洲的船队这一见解,虽然还是一种推测,但却不无道理。孟席斯面对的最大难题是缺乏支持他的结论的文献资料。他认为那些文献包括航海图,因政治动荡和明皇朝转而实行禁海而被销毁了。文献销毁的具体情况如何,他也没有说。阅读这些报道,使我想起好几年前读到过的一些资料,似乎与孟席斯的研究有些关系。我凭印象翻检书籍,找到了几则。这几则史料在以前不会引起人们多大注意,现在有孟席斯的研究作背景,就有些意思了。一…  相似文献   

18.
<正>鲁明勇:其实我一直高度关注区域经济合作问题,兴趣来源于童年时代母亲的一次教诲:外公是篾匠善织豪(一种捕鱼工具),给我织了一个豪,但由于我使用技术不过关经常捕不到鱼空手而归。邻居堂兄无豪但捕鱼技术高。兄弟合作我出豪他出技术,就能捕到好多鱼,但每次分鱼时十条里他总拿六七条,只给我分三四条。我向母亲报怨不公平说不想给堂兄用豪,母亲说如果你不和堂兄合作,你连那三四条鱼都得不到!这个教诲印象太深刻:现实合作中,有人老是抱怨合作不公分配得益嫌少,而没意识到不合作得益为零。所以说  相似文献   

19.
花的事业是甜蜜的,但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叶的事业是高尚的。泰戈尔的名言是这样的。他——邓祥品,一个普普通通的湖南农民的儿子,青海甘德草原上一条山沟里临时聘用的乡商店营业员,做的便是叶的事业。我在甘德草原上,无意中听人们谈起他,言语中充满了赞许和敬意。好象当地没有人不知道他的名字,他做的那一桩桩细小的事情,让人听着觉得温暖。他今年27岁,汉族,生在湖南省边境一个小山村里。来甘德之前的日子他都是在那里度过的。他做过很多美妙的梦,可从来没想过要到青海高原上的这条小山沟里迫寻他的梦。  相似文献   

20.
他说不上老,但也有一把年纪了。按理说,人过半百,经历岁月苍桑,对世事一般都看得比较淡,心态相对平和。虽说不上心止如水,但也不会像年轻人那样,轻易让心头泛起波澜。然而,近年来吴名高却感到心态起了变化.常常不知不觉从心底会涌动起一种莫名的兴奋。我想,肯定会有一只神奇的手.轻轻拨响他尘封的心弦.悄悄打开他情感的闸门。不然.兴奋从何而来?我说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