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北京的一位社区工作者来信问:新的形势下,社区居委会办公条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规模? 答:社区居委会办公条件主要是指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在办理居民事务时应该具备的物质条件,如办公室、会议室、办公桌、文件柜、电灯、电扇、电话、电脑等。对于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规模”,笔者认为,在新的形势下,社区居委会办公条件确实应该得到改善和提高,但必须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办公只要达到能正常处理居民事务的条件就够了,不宜  相似文献   

2.
张建军 《社区》2012,(34):21-21
“前几天去社区办事,刚走到社区办公楼门口就被一名社区工作者拦住了,他问我是哪个社区的居民,并告诉我现在铁西社区已经合并到朝柴社区,办事要到朝柴社区……多亏她的及时提醒,要不我还要费周折。”近日,在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原属于凌河街道铁西社区的居民张先生去社区办理失业登记证事宜,  相似文献   

3.
“110”和“120”是老百姓遇到困难时最常用的求助电话,而在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白云街道云峰社区,居民遇到困难和麻烦时,首先想到的却是一个普通的住宅电话。电话的主人是社区里一位普通居民,叫单丰美。她的电话24小时“开放”,只要居民有困难,她总是第一时间赶去帮忙,因此,她被人们称为“110大姐”。今年68岁的单丰美,是大连海藻工业公司的退休职工,退休后她曾担任过几年居委会书记和主任。社区合并调整后,因为年纪大了,她从社区的岗位上退了下来。本该就此颐养天年的她,却总是闲不住。她还养成了这样一个“毛病”———每天早晚都绕社区一…  相似文献   

4.
陈继锵 《社区》2002,(21):39-40
问:来信中,一位读者对学习型社区很有见地。他认为:学习型社区是社区居民终身教育的一个内容,通过经常性的培训和学习,使社区居民对社区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也能使社区精神文明得到发展,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他的问题是,创建“学习型”新社区,着力点应放在哪里?  相似文献   

5.
一纸红头文件将我在工作岗位上的官帽子摘下来,但是不久,社区居委会先是让我担任市民素质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党员活动教育中心付主任,后来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又推选我为议事会主任。不拿社区一分钱,没有办公室,没有办公桌,办公地点就在家,一个电话打来立即去“上班”。我当议事会主任,自己约法三章,一是多出好点子,二是宣传社区好人好事,三是当一名“老师”给市民讲课。去年我给社区写了二十篇新闻稿件,刊登在《安庆日报》上,办事处还给我奖励。日前社区成立通讯报道组,主任说通讯组长的帽子你来戴,看来我又要增加“帽子”了,一天到晚忙得不亦…  相似文献   

6.
郑国芳 《社区》2008,(13):20-21
“是张警官吗?我是莫于新村的居民,我们小区有点事,您能不能来帮助处理一下?”这是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武康派出所的社区民警张敏接到社区居民打来的求助电话。连日来,社区民警张敏的电话都特别忙,总是接到社区居民的求助电话,而这都是起因于警民联系卡。原来,这是吉祥社区为了提高社区民警的群众知晓率,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7.
丁夕红  张英 《社区》2011,(10):52-53
“连心卡真是帮了我的大忙……”山东省威海市布谷夼社区,居民丛晓娟的儿子身患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到了上学的年龄,丛晓娟很是着急。她按照社区发放的“亲情联系卡”上的电话,拨通社区包点干部陈淑艳的电话。  相似文献   

8.
张胜利 《社区》2010,(10):48-49
因为偶然的机会,我进入了社区居委会工作,成为了一名社区工作者,对于社区建设,那时的我谈不上理解,甚至还很陌生,记得那时有人问我,你为何选择如此平凡的工作?我只是简单地回答:“为了生存。”转眼间,我在社区工作已经9年多。此时,如果再有人问我这样的问题,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因为理解——理解社区平凡中的那些不平凡的精神!”尽管我从事的是基层中最平凡的社区工作,但却是最贴近居民群众、能够为居民服务的一线工作。对我而言,这是不平凡而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王晶 《社区》2014,(3):9-9
说起“金蜜蜂”评选,几个月来是北京市朝阳区各社区里的一件新鲜事。不少居民、社区驻区单位都接到了由评选机构打来的电话,就他们身边的社工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解、核实。与以往的评选不同,此次的评选不是领导评定,而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居民们都说:“金蜜蜂评选--社工谁能干,居民说了算!”  相似文献   

10.
孙成栋 《社区》2009,(7):5-5
笔者近日到一个多次被表彰为“三个文明建设先进集体”的社区采访,发现这个社区有“三多”——创业能手多、科技示范户多、好人好事多。“这都是咱社区学习氛围浓、学习风气所产生的‘化学反应’!”一位社区居民的话解开了我心中的疑团,切实让我感受到了打造学习型社区这一“实事工程”的影响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1.
帅才  刘良恒 《社区》2014,(36):30-30
一份爱心契约服务书、一张爱心医疗卡、一个爱心小药箱……社区居民一个电话,全科医生团队便会上门提供免费的公共卫生服务。这是发生在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的事隋。日前,在长沙芙蓉区东屯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内,74岁的王伟雄在做理疗他说:“我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子女不在身边,上医院看病不方便。现在只要一个电话,家庭医生就会上门问诊,让人感到温暖。”  相似文献   

12.
李滢乐 《社区》2013,(13):30-30
“左邻右舍勤串门,楼上楼下多帮忙。友善和睦邻里好,社区居民一家亲。”在我们社区,每户居民手中都有这样一张“邻里亲情守望卡”,上面除了这首诗,还详细地写着每栋每户居民的电话以及社区人民调解员的电话。  相似文献   

13.
秦景棉 《社区》2005,(4):17-17
在社区组织了几次党员、居民的活动后,社区党总支和居委会一班人发现,居民们都非常喜欢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于是,稍有点“文艺特长”的我就只能“赶鸭子上架”当起编剧来了。为了编一段豫剧清唱《前永康社区气象新》,我挨门挨户去借常香玉唱段的磁带,想仔细听后作个参考,我把院里的所有邻居都问到了,仍然没有找到一段豫剧唱腔。借不到怎么办,只好发动家人去买。我爱人骑着自行车一处又一处地找,好几个音像店回答都说没有。其中有个卖磁带的小伙子特别可气,他告诉我爱人说:“有一个地方准能买到。”我爱人高兴地问:“什么地方?”小伙子说:“…  相似文献   

14.
郑杰 《社区》2012,(3):47-47
在宁夏盐池县城关街道花园社区,只要一提起社区居民的“当家人”——左春芳,辖区居民无不竖起大拇指拍手叫好。作为一名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她一心一意为辖区内5000多户居民,近2万人办实事,诠释着一名社区工作者的无私情怀。 “吃点苦,受点累也值得” “有困难请找左春芳”。这是左春芳1994年当选社区主任以后对社区居民的庄严承诺,也是她时刻提醒激励自己的座右铭。为了方便群众,左春芳把家里和居委会的电话告诉全小区的居民,只要是社区居民找到她,  相似文献   

15.
佟强 《社区》2003,(10):24-24
我是北京市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第一批社区专职工作者,进入社区两个月来,感慨颇多。我原来在地方人大工作,因两地分居调动到北京后正好赶上机会,就加入到社区专职工作者的队伍中来了。社区对我来说是全新的岗位,我对居民而言也是陌生的新面孔。 首先是年龄上的差异。以前居委会成员大多数是老大妈,北京人称“小脚征缉队”,而我只有31岁,说实话,在平日老年人居多的社区里,我还真显得特年轻,我刚去时就有居民当面问我,“我们是喜欢和年轻人打交道,可你们年轻人喜欢和老年人打交道吗?人老了,腿脚不灵便,反应也慢点,各方面和年轻人都有些差距”。当我坦诚地表达完自己的观点后,居民马上开心地说:“那我们就放心了”。是呀,古人尚知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何况我们这些现代社会的社区专职工作者!再说人由年轻到年老,这也是自然规律。今天的大妈,不就是20年、30年后的我吗?  相似文献   

16.
星海 《社区》2005,(16):35-36
我初次听到“公民馆”这个词,还是我刚到日本不久的时候。一天晚上,一个朋友打来电话,问我能否参加一个在社区“公民馆”里举行的交流会。他告诉我,他们组织了一个“日中友好交流会”,每月活动一次,现有十几人参加。其中有公司的老板、职员、家庭主妇、还有几个从中国来的留学生,他们都居住在公民馆附近的社区。因为我很想多结识一些朋友,所以很高兴地答应了。公民馆是社区里一座不大的建筑。初次踏入公民馆,我就发现里面还有一个图书室。他们告诉我,这里的图书室和外边的图书馆一样,可以在里面看书,也可以把书借回去。办借书证的手续也很简…  相似文献   

17.
发展社区医院、推动医生入户、建立医患结对子……社区医疗已经成为了时下社区工作的一个热点。然而随着社区经济、人口、地理环境的不同,社区医疗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寻找出最适合的工作方法。在全国社区医疗工作开展的比较早的天津市的一些社区,这方面又取得了哪些心得呢?电话一打医生就上门天津“零距离”社区医疗深入人心走进天津市的不同社区,总会碰到挎着出诊包巡诊在小区里的“白大褂”,这是活跃在天津市社区里的一道亮丽“医患风景”。“电话一打,医生就上门”。如今,对于居住在天津市各个社区的居民来说,请家庭医生上门看病…  相似文献   

18.
卞文志 《社区》2012,(3):45-46
“小巷总理”是居民对社区工作者的爱称。而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金雀山街道小埠东社区党总支委员徐学伟却不这样认为:“其实,社区工作人员就是社区居民的服务员,我们的职责就是为居民群众搞好服务,确保社区的和谐稳定。”作为受到社区居民尊称的“小巷总理”,徐学伟已经在小埠东社区工作了20多年,算得上一个社区老工作者了。为体验“小巷总理”每天的工作情况,初冬的一天,笔者与徐学伟一起来到小埠东社区所属的铁路小区。  相似文献   

19.
贾军利 《社区》2014,(25):42-42
“三心”篇 “作为社区专职工作者,我们要对居民有热心、耐心、爱心”。这是我们社区专职工作者培训的时候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当时,这句话对我来说,只是一个理论,一个概念,它与实际工作到底有多大的关联度,我体会不到,也无从知晓。到社区工作之后,社区工作琐碎繁杂,面对的居民群众文化水平、个人素质参差不齐,让我深刻地感受到,如果没有足够的热心,就不能满足居民群众的需求,如果没有足够大的耐心和责任心,怎知居民群众的喜怒与疾苦。  相似文献   

20.
于景龙今年52岁,1991年4月刑满释放后,把户口落在了他惟一的亲人──姐姐家,便成了我们社区的空挂户居民。他的姐姐患脑血栓、常年瘫痪在床,一家5口老少三代住在4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本来就很拥挤,更甭说再住进来一个人了。所以,于景龙从未在社区居住过,社区里的人都没有见过于景龙。我认识于景龙是在去年年底。一天,我们正在社区居委会的办公室里讨论怎样更好更全面地配合上级开展机动三轮车收缴工作时,突然从外边闯进一个看上去60岁左右的男人,进门就很大声地问:“我要开介绍信,这里谁管?”社区居委会的唐主任忙站起来问:“您有什么事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