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先秦诸子之文中 ,《墨子》和《孟子》带有鲜明的政治论辩色彩。《墨子》为文长于说理 ,逻辑严密 ,巧言善辩 ,锋亡毕露 ,开我国论辩文、说理文之先河 ;《孟子》散文则迂回曲折 ,善设机巧 ,鞭辟入理 ,欲擒故纵 ,机锋百出 ,辞气声势兼备 ,在先秦散文中独标一帜。  相似文献   

2.
近代著名学者王葆心的《古文辞通义》体系周备,广征博引,融贯己意,对古代文章学理论具有某种集成意义。王氏从古代文体分类切入,归纳出述情、纪事、说理三种统系以展示古代文章发展轨迹。说理文远祖《易》,近宗庄周;述情文远祖《诗》,近宗屈原;纪事文远祖《书》、《春秋》,近宗《左传》、《史记》。三统之中,述情、说理或盛或衰,而纪事文“适中常存,不昌亦不衰”。两汉至清初,文章发展呈三统平排、侧注交替递进之迹,汉文三统平排,魏晋六朝侧注于述情;唐文三统平排,宋至清初侧注于说理。其中,东汉、中唐为迁转之关纽。清代桐城派兴起后,文坛由唐宋文派(方、姚)而汉魏六朝文派(刘开、曾国藩、阮元等),进而周秦诸子文派(龚自珍、魏源),“如倒啖蔗境而备衍之”。中国古代学术、文章同源,学术之影响于文章,有迹可循,如东汉至六朝,卜(子夏)、荀之学盛则马、杨之述情文派兴;宋至清初,曾、孟之学盛则董(仲舒)、刘(向)之说理文派兴。清代文派递进亦与学派同步,实乃宋代以来文坛侧注说理风尚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金末学者王若虚在《文辩》中说 :“或问文章有体乎 ?曰 :无。又问无体乎 ?曰 :有。则果何如 ?曰 :定体则无 ,大体则有。”作文确有“大体” ,有许多共性的东西可以探寻。学习掌握这些规律 ,融会贯通 ,可使学生作文由盲目状态进入自觉状态。为此 ,结合实际讲法则 ,抓一种主要格式进行训练 ,努力使学生掌握写作规律 ,从中演绎出学生大体可循的写作程式。应试说理文一般要求 :头尾短 ,四五段 ,观点明 ,内容实 ,感情真 ,有创意 ,字迹清。“头尾短 ,四五段”指的是一篇说理文的基本框架。我们不妨用一个A字来表示 (见左图 )。A字一个尖 ,说的是…  相似文献   

4.
说理文又有议论文、论说文之称。它是以议论为主,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表达作者观点和主张的一种教学文体。从思维角度而论,说理文最明显的特征是要运用抽象思维,就同记叙文主要运用形象思维一样。凡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进行的理性思维或概念思维,都属于抽...  相似文献   

5.
受魏晋南北朝唯美文风之影响,以言理为主要特征的论体文说理趋向艺术化,在讲究形文、情文之美的同时,更加注重声文之美。魏晋南北朝论体文的声文之美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长短迭用,以错落为贵;宫商变化,以应机为节;同声相应,以自然为则;语助余声,以弥缝为巧。  相似文献   

6.
金朝以律赋取士,律赋大行于世,佳作颇多,但作为科场之文,弊端不一而足。有识之士振而起之,南渡以后古学兴起,古赋渐盛。由于末期兵乱、文人不喜刊刻文集、律赋弊端等原因,金朝现存赋作很少。金朝前期献赋之风较盛,赋题与当时君主的活动或时政相联系,科举赋则反映了金朝崇尚武功,并向往汉族文治,欲一统天下的情况。中期科举赋在海陵正隆二年之前日趋揣摩逢迎,此后走向规范化,从五经、三史正文内出题。文人赋则或说理记事,或咏物抒情,律、古兼工,成就较高。前中期还出现了佛教赋、医学赋、相学赋,反映了律赋向非文学领域的渗透。  相似文献   

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生效后,符合公开条件的生效裁判文书已基本实 现公开。从现有的裁判文书公开情况来看,实践中裁判文书存在逻辑性不强,证据分析不足,法律适用说理不充分等情况,本 文以民事裁判文书为例,从说理的原则、说理的内容、说理的方法、说理的语言规则四个维度对民事裁判文书说理情况进行分 析,提出应当建立和完善案例指导制度、裁判文书技术规范、法官责任制、裁判文书考评制度等方式,保障裁判文书说理公开。  相似文献   

8.
受魏晋南北朝唯美文风的影响,以言理为主要特征的论体文说理趋向艺术化,恰当用典成为其形文之美的重要体现。魏晋南北朝论体文用典的论理特质主要体现在:借用典阐释概念;借用典表达观点;借用典构成论据。用典体现了自然融合之美、含蓄典雅之美与意蕴丰富之美。对原型意义的探究是用典实现思越千古、神鹜八极,讲究秘响旁通,以事类义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史学的形成,经历了“成文记事”、整理“口述传说”、进行“历史编纂”的漫长历程。一、商代进入“成文记事”时期,甲骨卜辞已具备记事文的基本要素,但仅仅是未经编纂的零散记事。二、西周末年出现的“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百工谏,庶人传语”,推动了“口述传说”的流传,但同一件事会出现多种说法。三、历史编纂应运而生,大体经历了整理口述传说使之成文及汇集口述传说、成文记事,进行编选两个步骤和分类编纂及系年编纂两种体裁。  相似文献   

10.
《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文言志人小说的典范之作。本文认为,该书的志入特质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人物必须真实;二是时间(年代)必须真实;三是记事(情节)必须大体真实,即大体符合人物塑造的需要。其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尤其是小说文体的确立,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通过对唐传奇、宋元话本、明清长篇小说创作特色的分析,可以看出它们明显受到《世说新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班固撰《汉书》,为司马迁立了专传《司马迁传》,评司马迁《史记》为“实录”,这为“实录”论立了丰碑。此论包含事、文、义三方面的准则要求:一是“事核”、“事理”,即要求记事真实,善序事理;二是“文直”,“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即传人记事,要求文质相称;三是“不虚美,不隐恶”,即要求传人记事必须达义,美恶如实,不虚不隐,公示于世。班固之“实录”论,承上启下,不只是评司马迁《史记》,还有确立中国史学本体理论的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周易》中"文"的内涵相当丰富,大体可分为"秀外"之文与"慧中"之文。前者即"文"的浅层意义,后者则通过"坤卦"予以体现,是具有含蓄之美的内在文采。《周易》中的"文"对中国文学影响深远,《论语》则在《周易》的基础上,将"文"对象化,自此"文"作为核心概念开始裂变。  相似文献   

13.
在赋学史上,荀子的《赋》是最早以赋名篇的,因而具有宗师的意味。荀子的《礼》、《知》、《云》、《蚕》、《箴》五赋,善用隐语,常常以设辞问答的方式描述某个事物或陈述某个对象;同时,荀赋以礼义之道统摄全篇,"铺采文",极尽赋之铺陈叙述之体。荀赋开了咏物说理赋之先河,对汉赋问答体写作方式与"铺采文"的创作风格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4.
以故事为支点,巧用素材,熟谙说理,简约为文,同时累积素材与思想,锻炼分析能力,是议论文写作的理想切入点。  相似文献   

15.
每一篇说理文总是由思想、逻辑和语言三个要素组成的。说理文的逻辑要素即逻辑形式,包括论证结构和篇章结构两个部分。篇章结构是各种文体所共有的,而论证结构则是说理文所独有的。论证结构指的是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式。论点是作者的见解和主张,回答的是“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也叫理由、根据,回答的是“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方式是论据与论点之间的联系方式,也就是用论据证明论点时所运用的推理形式,回答的是“怎样证明”  相似文献   

16.
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著作主要有《尚书》《春秋》《国语》《左传》《战国策》。《尚书》主要记言,奠定了我国记言体历史散文的基本范式;文章体式多样,标志着文体的区别已开始形成。《春秋》专门记事,构建了历史著作叙事的基本规范。叙事注重艺术性,表现出次序井然,条理清晰,语言精炼准确的特点。《国语》亦以记言为主,但其所记已不再是《尚书》式的"古之号令",而主要是历史人物针对当时的具体事件所生发的议论,并且不乏精彩的叙事篇章。其叙事之文,大都具有记叙散文的基本要素,具有生动曲折的情节并富有戏剧色彩。《左传》直接继承《春秋》,其最大进步就在于叙事完整,并且创造性地运用了一系列叙事方法,具有高超的叙事艺术。所记行人应答和大夫辞令,与《尚书》《国语》相比艺术水平亦有了更大进步。《战国策》是一部别开生面的历史散文,其最大的进步,不仅在于开创了以人物为中心记叙历史的新格局,注重刻画人物形象,而且记言之文也表现出结构严谨,说理充分,长于铺陈,好用夸饰之语,喜用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段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在早期中国新诗中,“说理”这一观念的产生及传播,直至成为主导范型之一,不仅凸现了早期新诗的特殊语境,也反映了时人对于新诗不同的想像方式。胡适以“说理”为视角,以建立自己于旧文学的风格性,并藉此开拓出新诗之空间。在其后关于新诗的种种辩驳中,“诗文之分”、“诗之好坏”、“说理与诗”等话题亦被讨论,而成为新诗话语争夺之场所。  相似文献   

18.
向来枉费推移力,今日水中自在行--宋诗中禅的理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宋数百年间,理学独尊天下,禅风如火如荼,宋代文人,释也罢,儒也好,或身居庙堂之高,或浪迹江湖之远,他们的诗歌创作,重说理,尚议论,并以"悟"为入理、入道的途径,在形式上不主故常,有明显的散文化的倾向.诗亦偈,诗亦文,重理而以意胜的宋诗,无处不洋溢着禅的理趣.  相似文献   

19.
刑事裁判文书的说理对提高其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具有重大意义.从刑事裁判文书说理的事实层级明晰刑事裁判文书说理"是什么"的问题、核心层级说明刑事裁判文书之因果逻辑、实践层级说明刑事裁判文书说理施行方法等三个层级,论证了刑事裁判文书说理的立足起点、把控关键与目标指向,为我国刑事裁判文书的撰写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0.
先唐文学源流论略(之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吾国记事之文,自尚书、春秋开其端,历左传、国语、国策,法式渐臻美备。至于炎汉,司马氏复括囊旧作,附益心裁,以为纪传之体,而史体乃至大成。百世不迁,历朝继作,竟专正史之号焉。盖尚书偏于记言,春秋专为记事,左传附经乃行,语策分国自画,胥难贯穿上下,网罗巨细,甄明源委,分别重轻。而纪传一体之为,则合本纪、世家、列传、表书等以为一编。而纪传则本纪编年,以包举大端。世家区国,列传传人,以委曲细事。表以谱列年月爵秩。书以总括文物典章。相互为用,若环无端,实掩有前此诸家之长,所以最为胜业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