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汤显祖是我国十六世纪伟大的戏剧家,也是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写有戏剧“临川四梦”和诗文一千五百余篇。以前,学术界对他的伦理思想研究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汤显祖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也不利于深刻把握汤显祖作品的思想内容。汤显祖伦理思想散见于他的诗文和戏剧作品中,他的伦理思想体现了鲜明的反程朱理学的时代精神。本文试图通过汤显祖的诗文和戏剧作品探讨他的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2.
唐太宗诗文宋代以后散佚严重,清编<全唐诗>、<全唐文>,所录亦非完备.近年来,学者们做了大量太宗诗文辑佚的工作,但由于佚文来源芜杂,辑佚标准不一,致使考证结论颇有可推敲处.我们通过对前辈学者所辑轶诗文以及清人所辑太宗诗文的考察,辨明误录为太宗的诗文20余篇,重出文10篇,残文4篇,以期还太宗诗文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3.
汤显祖不仅是个伟大的戏剧家,也是明代负有盛名的诗人.汤显祖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以诗文述之,他的诗不仅是他个人生活情感的写照,同时也是他所处的晚明社会的剪影.汤显祖早期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包括理想与困惑、亲情与友情两大方面,其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语言与意境上.其早期赋作模仿痕迹较深,奇字难词堆砌较多.  相似文献   

4.
<何其芳全集>之外,有佚诗<梦歌>和<招>,佚文<论文学上的民族形式>和<曾经是地主的农民>.这些散佚诗文,对全面评价何其芳的文学创作活动,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学者西里尔*伯奇、中国学者张光前和汪榕培曾先后将明代汤显祖的著名传奇剧本<牡丹亭>译介到西方世界,功德无量.以许渊冲先生译诗"三美"(意美、音美和形美)原则衡量.三位<牡丹亭>译者权衡利弊,创造出风格各异的三个译本,使西方世界感受到400年前中国的精致生活.  相似文献   

6.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分别在他们的代表作<邯郸记>和<麦克白>中塑造了两个极有权欲和手段的女性形象.她们在作品中的合理性和现实意义以及她们的形象与"人性"大主题的联系是我们探讨这两部作品的伟大意义时必然无法忽视的一个方面.西苏等女性主义学者提出的"双性同体"理论为我们把握这两个女性角色提供了全新的理论依据和视角.  相似文献   

7.
汤显祖留给后人的文学遗产是丰富的,不仅有绚丽多采的戏曲,脍灸人口的诗文,而且还有带着真知灼见的文学理论。作为文学批评家的汤显祖,对戏曲、诗文、小说和词都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而其中又以戏曲论和诗文论最为重要:在戏曲论和诗文论中,诗文论所涉及的范围又较为广泛。鉴于目前我国学术界对此很少问津,本文试图对汤显祖的诗文理论作一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汤显祖的<彭比部集序>是汤氏的一篇佚文,至今未被其诗文集和辑佚收录.本文迻录全文,并较详细地介绍彭辂的生平遭遇和诗文主张,分析汤序写作的背景和它的文献意义.它对考述汤显祖的交游和研究他的诗文理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主题思想、情节处理、人物形象三方面粗浅地探讨了<紫钗记>对<霍小玉传>的继承与发展.<紫钗记>把主要矛盾由原作小玉痴情、李益负心的矛盾转变为爱情与强权势力的矛盾.在情节方面,特别设计了一些"尊情"的情节.<霍小玉传>中霍小玉性格上有变化,到了<紫钗记>则突出写了霍小玉对李益一往情深;<霍小玉传>中李益的性格主要是先软弱后薄情,而<紫钗记>中的李益性格主要是忠贞,但还带有三分软弱.黄衫客是汤显祖期盼中的"社会的良知",但这种期盼是不可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汤显祖与李贽身交甚少却神交甚厚.汤显祖是通过读<焚书>而成为李贽的崇拜者的.汤显祖说,读李氏之书如"寻其吐属,如获美剑".汤显祖之于李贽,更多的是把他奉为自己的精神导师.汤显祖的"情至说"与李贽的"童心说"无论是在理论基础、哲学思想上都具有相似之处,"情至说"受"童心说"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的贫富分化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 ,我国现阶段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贫富分化趋势。贫富分化既抑制效率 ,又损害公平 ,是阻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隐患。只要我们始终把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加强宏观调控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就能够不断缩小贫富差距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8.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对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现象,分析了在高校中,学生学费、宿费在办学经费中的比重及学生欠费问题给高校办学带来的不利影响。指出制度不健全、家庭贫困、就业因素、观望心理等因素是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解决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对策是:建立健全一体化的收费管理体制;解决国家助学贷款问题;严格执行学生收费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20.
贾府由盛而衰 ,大厦倾倒。与其相反的是 :赖家虽为贾府的世仆 ,因其在贾府管家时间长 ,权势重 ,善于拍马逢迎主子 ,钻了贾府管理混乱的孔子 ,渐次发迹 ,超越常人 ,最后连主子也要向其乞借遭冷遇。这一主仆贫富易位的典型事例给世人留下颇值得深思回味的人生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