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言语交际中,语用者均遵守双方默认的随意会话原则和语用容忍原则,故能排除模糊语言的干扰,从而达成交际;同时,在言语交际中,认知者是通过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自身的经验图式、文化素养、会话知识和与交际者的共识来认知模糊语言。而且,对模糊语言的认知能力会因人而异。为了提高交际能力,认知者必须不断丰富自身的生活、实践经验,提高自身的语言和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2.
模糊语是语言交际中常见的语言现象。在网络交际中,交际双方对于模糊语的使用更是屡见不鲜。以语用学理论为基础,以网络交际者为研究目标,分析交际双方的语用目的,定义出会话中说话者通过模糊语的使用所表达的语用功能,对于网络语言的使用者如何使用网络模糊语来达到交际目的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网络语体风格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语言风格发展的实际情况,采用调查、统计和内省的方法,考察网络语体中的语言风格现象,发现网络语体风格是在网络交际环境中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表现出来的格调、气氛,其生成有主、客观两方面原因,其表现有语言和非语言两种手段,并就鸡尾文体、风格要素、风格手段、规范问题进行反思性考察。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特殊的语用策略,语码转换是指交际者在一次会话中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码的现象。采用话语分析的实证研究方法,在分析大量汉语网络聊天语料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网络聊天中语码转换的执行策略,并考察了其语用功能和使用原因。研究表明,在网络聊天中,各种交际策略使用的次数有着很大的差别,所取得的语用功能和使用背后的原因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从网络词汇看汉语词汇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社会生活变迁的轨迹 ,必定会反映在语言中。网络是科技进步的产物 ,由此产生的网络语言已成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 ,它在词汇发展上表现得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6.
网络英语新词语及其构词特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于网络交流的普及,应运而生了网络语言这一新的语言现象。通过介绍网络英语中涌现出来的新词语及其特点,并从语法学的角度分析了其构词方式,旨在提高人们对网络交际语言的认识和了解,以帮助交际个体提高交际技能,实现更高效的交际水平。  相似文献   

7.
试析网络词语中"客"类词汇的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社会生活变迁的轨迹,必定会反映在语言中。网络是科技进步的产物,它在词汇发展上表现得最为突出。通过分析网络一组新词产生的社会因素和语言因素,探讨了网络词汇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语言变体已成为人们日常言语交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的网络流行语也成为语言界的一个研究热点。然而,网络流行语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还是一个认知语用现象,它是交际者对典型语用场合的知识的运用,与人们的认知紧密相连。通过对网络交际平台中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语料分析,从语言与所指的象似性和认知视角两个方面尝试探讨新认知语用视角对网络流行语的生成机制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9.
语言的变异是网络交际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本文从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通过实例对网络交际中的语言变异现象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并就如何认识和规范网络用语提出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0.
网络语汇作为一种网络交际通用语,已逐渐成为具有自身构成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媒体语言.语言问题主要是符号学问题,从符号学能指与所指的关系出发,结合语言符号意义的层级观探讨网络语汇形(音)、义的不对称性,阐释网语交际者如何产生网络语汇心理联想、通过网语符号由深层到表层系统的转化最终产生符号的具体意义,并从网络传播和语言符号两方面得出网络语汇产生变异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前提和会话含义是传统语用学范围内探讨的两个主要命题。本文尝试从认知的角度对前提,会话含义和特殊会话含义作出新的解释,并通过具体的会话分析,从认知的角度探讨了前提在会话含义理解上的基础作用和先决性,即对会话含义理解的引导和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障碍性模糊语是语言交际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它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交际者语言能力的缺陷而造成的。这种模糊表达,如果使用恰当,可以使交际产生朦胧的美感和无限的想象空间,否则,就会使人感到不知所云。本文通过对模糊语产生原因的分析,初步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些具体方法,同时从非语言行为的总体功能和语义定位功能两方面对模糊语进行了探究,指出了只有借助于体态语这一非语言行为,才可以解决障碍性模糊语这一交际中存在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语义层面上语用含义的话语理解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难点之所在。为加强薄弱环节,须从“会话含义”和“关联”理论出发,揭示话语中交际意图传递的规律和特征,并结合实例分析听力理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信息推理障碍及原因。  相似文献   

14.
格赖斯会话准则作为语篇分析的重要工具,为文学翻译实践过程中跨文化交流障碍的消除提供了新的视角.笔者以为文学艺术创作者也是遵循合作原则发送信息的交际参与者,故借助文化图式理论,从常规与非常规话语隐含意义两个角度探讨会话准则对提升文学翻译品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结合指示、会话含意、语用前提、言语行为等一些语用学原理阐明话语的含蓄性。在交际中,交际者经常会避开明说而采用含蓄方法来表达想法或意图。在英语教学和学习中了解和使用含蓄的话语表达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知其一,不知其二,”常是影响学生正确理解会话含义的问题。在听力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能听得清字面内容,而不理解话语的真正意图。文章通过介绍、分析、总结有关会话含意的理论,强调会话含义在听力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帮助从事听力教学的教师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语言活动可以隐喻地看作是商品交换的活动,交际双方是市场活动的主体,话语是交换的产品。由此分析,话语具有个体性和社会性二重属性。作为个体劳动的产品,话语的使用价值决定于表征信息的认知成本,其价值决定于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效度。因为真实、真诚和适当的话语是交际成功的基础条件,所以交际双方需要以磋商的精神参与交际以实现话语的两种价值。这一认识的语用学意义在于,有可能将基于认知的语用学研究模式和基于社会关系的语用学模式,整合为一个统一的语用学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8.
反语运用中的语境包括言语交际者的主体因素和运用环境的客观因素,它往往能起到暗示和限制的作用。反语运用涉及到的是整体的部分之间相互转换而产生的转喻,话语p之所以能够转指话语-P,是因为话语P的认知突显度高于话语-P,始源域之所以能够激活目标域,并为目标域提供心理通道,是基于这两个概念实体间的邻近性,话语p与话语-p在语义方面呈现出反向相邻性,说话人运用反语转喻而不直言跟说话人的意图有关,概念转喻是反语意义发生转移的心理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9.
以web2.0和3G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中,非专业化的私人传播日益扩大,很多方面已经超越了职业传播者的影响,传统意义上的传播者和受众的概念正在模糊化和彼此消解。这对传播的社会影响肯定会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传统的新闻传播者要充分认识网络传播环境的特点,把传统优势和网络特征结合起来,在网络传播时代重建自己的话语主导权。  相似文献   

20.
话语标记You know的话语功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话语标记(discourse markers)是国外会话分析、语用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从会话互动和认知推理的角度对话语标记you know的话语功能进行了研究,结论认为它是多功能的,包括隐含推理功能、人际功能、话语修正功能和话语管理功能。这几种功能是相互联系的,后三者几乎可以从隐含推理功能中找到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