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钢琴诗人”肖邦一生的创作都与波兰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玛祖卡舞曲’’是肖邦创作中最富有民族性格的作品。这种体裁源自民间的舞曲,充满着浓厚的波兰民族乡土气息。笔者以“民族性”为角度,从旋律、节奏、和声、调式、曲式结构等方面对肖邦的玛祖卡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此呈现肖邦玛祖卡作品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
肖邦音乐创作的独特的音乐语言和风格,得益于波兰民间音乐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突出地表现在他的50多首玛祖卡舞曲中,许多大型的作品也同样存在,体现了音乐创作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3.
肖邦的骊祖卡舞曲最能体现其浪漫主义音乐的艺术特色,玛祖卡是把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原始舞曲加以提炼,把这些农民舞曲彻底融化在艺术音乐的样式中,用独特的创意发展成新颖的形态及内容,按照自己自由奔放的意向而作,充分展现出这位波兰艺术家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极强的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4.
肖邦的骊祖卡舞曲最能体现其浪漫主义音乐的艺术特色 ,玛祖卡是把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原始舞曲加以提炼 ,把这些农民舞曲彻底融化在艺术音乐的样式中 ,用独特的创意发展成新颖的形态及内容 ,按照自己自由奔放的意向而作 ,充分展现出这位波兰艺术家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极强的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5.
中古调式和声曾经在1600之前统治欧洲达1100年,后逐渐被调性和声所取代。两百多年后,肖邦在创作中重拾调式和声,使它再显异彩。而肖邦作品中调式和声使用最广的当属《玛祖卡舞曲》。《玛祖卡舞曲》的创作在肖邦音乐创作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是肖邦作品中创作数量最大、跨越时间最长、最富于波兰民族性的体裁。玛祖卡舞曲中显现的波兰民间音乐舞蹈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变化多姿的玛祖卡节奏;二是大量的中古调式的使用。本文主要通过对肖邦在玛祖卡舞曲中中古调式的运用情况的分析,揭示其在作品中的巨大意义。同时,这些探析,对具有丰富调式音乐资源的中国的音乐创作也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密兹凯维支(1798—1855)是波兰人民解放斗争的英勇战士,也是波兰民族的天才歌手。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的解放事业赢得了后人千秋万代的敬仰。波兰原是一个独立国家。但是,野心勃勃的沙皇俄国,为了实现其扩张领土的罪恶企图,于1772年、1793年和1795年,同普鲁士、奥地利一起,三次瓜分波兰,彻底把波兰从各民族的名单上勾销掉。就在祖国被第三次瓜分后的第三年,即1798年,密兹凯维支降生到这块多难土地上的一个小贵族家庭。正如他自己所说,“一出世就遇到奴役,在襁褓中就被钉上了锁镣”。在整个民族和家庭的复国救亡的氛围的感染下,诗人从小就养成了深厚的爱国主义的信念。亡国之痛把他推上了祖国解放斗争的舞台,复国的理想把他驱上了为民族自由而斗争的疆场。1815年,他进了维尔诺大学读书;“为了祖国、学问和正义”,曾先后组织和参加秘密社团“爱学社”、“爱德社”的爱国活动。1823年,“爱德社”遭破坏,同年十月,密兹凯维支被逮捕,1824年被流放俄国达五年之久。但是,逮捕、流放和沙皇的种种暴行,都没能扼杀诗人献身祖国的崇高理想,他继续关注着波兰国内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和波兰民族解放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贯重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爭,把它看作国际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不渝地支持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爭。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十九世纪四十到六十年代对波兰民族解放运动的一贯立场,为国际无产阶级支援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爭,树立了一个光辉的历史范例。今天,在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的时候,重温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波兰问题的论述,对于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各国人民互相支援,共同反对超级大国霸权主义的斗爭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一) 自中世纪以来,亚平宁半岛上的意大利不断遭到强邻(奥地利、法国、西班牙)入侵,国家四分五裂,民族灾难深重。意大利人民为反对异族统治、争取国家独立统一进行了长期英勇的斗争。恩格斯指出:在欧洲“除波兰人外,任何一个民族都不曾遭受自己强邻这样的凌辱和压迫,任何一个民族都不曾作过这么多果敢的努力来摆脱他们身上的枷锁”。  相似文献   

9.
华沙骑警队     
波兰是一个马术比较发达的国家。象世界上许多民族一样,很久以来,马就是波兰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朋友和助手。直到今天,在波兰的乡村,你仍经常可以看到农夫们赶着马匹在田野里耕作的景象。人们喜爱马,把马看作是自己的朋友,对它们寄予特殊的感情。这一点在文学作品和其它艺术形式中都有大量的反映。波兰民族是一个英勇善战的民族,波兰的历史也是一部充满着硝烟烈火的战争史。在古代,波兰曾拥有一种非常独特的骑兵形式——骠骑兵。波兰骠骑兵的独特之处在于,骑兵在战斗时背负着两只长长的用木材和羽毛做成的翅膀,在翅膀的内侧各置…  相似文献   

10.
在肖邦短暂的一生中,创作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崇高的风格、澎湃的激情、鲜明的个性及诗意的语汇,而且,体现得更明显、更引人注目、更扣人心弦的是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民族解放精神。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和斯拉夫民族、和波兰人民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1.
《春舞》是著名旅美钢琴演奏家孙以强创作的一首具有新疆少数民族特色的钢琴独奏曲,作品民族气息浓郁,旋律优美,形象地表现了新疆人民的生活。通过从创作背景、音乐风格、演奏分析上对钢琴曲《春舞》进行分析,使人们领略民族音乐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古老传统文化的泱泱大国,民族音乐传统悠久丰富。然而,在当今的乐坛和音乐教育中,许多人已形成了“西方一元化”的理念,民族音乐受到冷漠。因而,我们一定要重视民族音乐教育,调整音乐教育课程结构和教育内容,加强学校民族音乐教材的建设,营造良好的民族音乐教育的氛围,充分发挥其特有的育人功能,培养民族音乐的“知音”,使中华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后继有人。  相似文献   

13.
舞剧《红色娘子军》是一部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舞蹈艺术精品。它以中国化的表达方式,反映中国人的历史与民族感情,形成中国芭蕾的民族风格。它的音乐优美而动听,舞蹈形象鲜明饱满,舞蹈风格独特多样,其艺术魅力激励着一代代人为革命和建设事业奋斗不止。  相似文献   

14.
"南音"指的是南方民族的风土音乐.先秦时期,"南音"在北方民族文化中有强烈表现,而且与"北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南音"的北传渊源有自,其与先秦时期的民族迁徙以及南北民族间政治、文化交流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邀舞》是欧洲音乐史上第一首采用标题性思维的钢琴曲。作曲家将音乐与"邀舞"的标题构思巧妙结合,把"邀"的情景和"舞"的姿态用抽象的音乐语言形象地展现出来,将标题音乐的特征成功展现在钢琴音乐中,开创了用圆舞曲体裁创作钢琴音乐的先河,对推动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音乐的表达要素与社会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是人类伟大的发明之一。而中国古代音乐更有其自身的特色,中国人对音乐有自己的认识。中华民族从音乐中获得了无穷的智慧,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并感受到了音乐重要的教育作用和启示。世界各地了解中国的人们都认为“中国是礼义之邦”,其实中国也是礼乐之邦。因为中国古人非常注重以礼约束人们的外部行为的同时。也很注重以乐陶冶人们的性情,引导人们去恶从善,所以中国古代音乐在教育方面也具有一定的政治功能和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17.
唐代的乐舞之娱,遍及宫廷和民间。唐代帝王之中,不少艺术修养极高,他们不只是乐舞的欣赏者,也是乐舞的实践者和创新者,在这种氛围中,宫廷内外,一批优异的乐舞脱颖而出。除宫廷乐舞艺人外,唐代的官府、军队亦有乐籍歌舞艺人,王公贵族、豪门官宦,蓄养能歌善舞、年轻貌美的私伎成风。在唐人的生活中,凡是官宦富室、文人士子等欢会酒酣之际,必有乐舞,寻常乡闾也濡染歌舞风习。在开放的政治文化政策下,唐代乐舞亦积极吸收外来元素,缀染上浓重的域外文化的色彩。歌舞的美好和欢娱,带给唐人相当大的精神享受和生活满足,也使他们的生命浸润着艺术的芬芳。  相似文献   

18.
民族舞蹈文化与“社会舞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舞蹈促进了民族间交往、融合以及培养人的身心健康,其资源可以被不同的公众以迥然不同的健身方式使用,这就涉及如何理性地认识民族舞蹈文化。从民族民间舞蹈概念的界定及社会价值、"社会舞蹈"的由来、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传承等方面讨论民间舞蹈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王蕊 《南都学坛》2004,24(3):16-18
南阳汉画像石中的乐舞题材画像,是汉画像石刻与汉乐舞两种艺术在形式与内在意义上的叠合,由此形成了两种各不相同的艺术形式的双向审美效应。在画像石刻有限的空间中展示乐舞最美的造型,使南阳汉画像石刻达到了美的极致;时间性与空间性、动态美与静态形的融合,共同的造型特征的完美体现,使乐舞的瞬间经典动作借助画像石刻得到了夸张的宣扬与永久的留存,从一种消失性的艺术变为留传性的艺术,并为现代舞蹈艺术的创作提供了创造灵感与源泉。它以自身特殊的方式,传达着民族文化精神,透露着民族审美心态。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和调查访问的方法,详细分析了南狮的风格、习俗、礼仪和鼓乐。并由此指出:南狮的流派体现了鲜明的技术表演特征,对南狮文化的理解和表达,表现在习俗、礼仪和鼓乐的运用上。南狮文化这些主要性状的独特性,凝聚成独具特色的南狮文化形态,南狮因此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