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世遗”门票涨价事件引发了对一系列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公共资源平等享有权等更深层次问题的讨论。据此从景点高价门票背景分析入手,评析了其高价的深刻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能有助于景区更好地协调其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关系,提高为社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2.
李洁 《南方论刊》2012,(1):87-88
景区门票的持续涨价已经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分析景区门票价格持续涨价原因,提出规范景区门票价格的对策,并推断景区门票价格未来的涨落趋势。  相似文献   

3.
风景旅游区门票规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西方规制经济学理论,通过对风景旅游区门票价格规制的研究,论证在景区门票规制中存在的规制失灵及其原因,并探讨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景区门票是否需要政府规制的问题,为景区产权和管理体制的变迁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前收取风景名胜区门票的依据主要是:国家可以放弃风景名胜资源的收益,可以用其他的管理手段来替代门票这种经济手段,因此,风景名胜区的门票是可以免的。我国还没有建立风景名胜资源价值评估机制,门票是反映风景名胜资源价值的一种有效形式。免票会导致几个问题:第一,缺乏反映一般的消费者对风景名胜资源生态价值的认同和支付意愿的方式。第二,风景名胜资源使用费的缴纳没有一个参照标准;第三,国家对风景名胜区保护和管理应投入多少没有一个参照;第四,风景名胜区内财产所有权人、使用权人的利益可能遭到侵犯。因此,只有在相关机制建立起来后才适宜免费开放风景名胜区。  相似文献   

5.
基于多元价值体系的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作为货币化的景区门槛,影响着景区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以及游客旅游权利的实现,其科学定价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明确景区门票价格内涵,认清景区门票价格在景区多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和功能,是景区门票理性定价的基础;而景区门票理性定价则离不开景区门票定价影响因素及其定价机制的确定。  相似文献   

6.
《中文信息》2005,(5):F005-F005
无论是国家自然遗产还是文化遗产都属于人民的公共资源。但是当今一些地方和部门却以各种理由在提高景区门票,用这些社会公共资源来为自己的地方和部门谋福利。继去年底北京六处世界文化遗产涨价后,玑在又有张家界,黄山等更多的世界自然遗产景区爆出了“涨价”的消息,其中有些目前已获通过。  相似文献   

7.
天生爱旅游的我,不知从何时起,开始收集名胜古迹、风景区的旅游门票,如今已集了大大小小的门票2000多张。欣赏这些门票成了我业余生活的一大乐趣。 每当翻开门票夹,看到或大或小、或精美或简洁、或塑料或纸张的门票,犹如到了一个个名胜古迹、风景胜地……  相似文献   

8.
社会科学的"脱价值化"及"价值中立"问题,是一个与社会科学观及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紧密相关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迄今仍然众说纷呈且歧义丛生的话题.以自然科学为典范塑造社会科学,否定价值的客观实在性或事实特性,是支撑"脱价值化"主张的基本前提;这个前提并不具有可普遍化的公理意义,在经验主义-实证主义传统之外,虽说拒绝"脱价值化"的具体思路往往不同,但许多思想家都肯定了价值的客观实在性和价值知识的可能性.实证论意义上的"价值中立"与韦伯意义上的"价值中立"并非同一个概念,前者派生于社会科学的"脱价值化",后者立足于社会科学的"价值关联",韦伯并未主张把价值问题从社会科学领域中排除出去,他所说的"价值中立"可解读为"评价中立",意在强调社会科学家应"不作评价"地进行研究,以便遵从科学本身的要求即在事实和理性的引导之下得出客观的结论.问题不在于社会科学是否应该"价值中立",而在于"价值中立"在何种意义上是合理的以及在何种情况下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价值的集中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这一价值,从价值学的角度来看,源于其价值目标的崇高性、价值标准的人民性和价值尺度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10.
现代性有两种版本,一种是资本主义现代性,一种是社会主义现代性.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最高价值追求是"个体自由",其理论旗帜是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现代性的最高价值追求是"社会和谐",其理论旗帜是马克思主叉.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想,预设了现代性价值由"实体之自由"发展到"关系之和谐"的历史必然性.正是这一必然性,为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实践中重建社会主义现代性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1.
王中江 《中州学刊》2004,(6):140-147
"天地境界"体现了冯友兰价值理性的意义,代表了其价值理性的建构方式,这一中心都体现在了其《新原人》的著作之中.《新原人》的哲学观念展现了冯友兰价值理性的多层面性,其价值理性正是通过天人之际和文化的普遍性思维及哲学理性途径来建构的.  相似文献   

12.
文学理论的"自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理论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必然有其独特的学术品格,即"自性".但是来自社会价值观念与文学活动现象两个方面的"召唤"使得文学理论在"价值中立"与"价值介入"之间徘徊不定.本文即通过剖析这两种"召唤"所形成的紧张关系来探讨文学理论的"自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赵馥洁 《人文杂志》2003,2(3):41-45
"节欲"是中国传统修养论的基础,儒、墨、道、法都主张节欲.节欲修养观的价值论意义在于,它通过对主体需要的调适、对评价标准的矫正、对价值取向的引导、对人格价值的升华和对理想社会价值的建构,确立和提升人的价值主体地位.在物欲横流的现代,"节欲"观仍有其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近年,"和"的概念在中国哲学领域中已经有一些讨论了,"和谐"甚至变成了流行的文化符号和政治符号.大家一般注重的都是"和"的价值,而对其作为原理的基础性探讨相对则不够.我们现在要问的是,在中国古典哲学中,"和"是如何作为原理被思考和领悟的?中国哲学家对于"和"都贡献了什么样的重要见解和智慧呢?  相似文献   

15.
教育规律问题的研究是教育研究中的难题,而潘懋元先生"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的理论是对这一问题的最有力的回应,这一理论具有极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并且至今还影响着我国的教育研究.本文通过对"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理论提出的背景分析和理论本身具体内容的介绍,试图接近和还原这一理论的全貌,在此基础上,着重对"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的理论价值进行探析.其理论价值主要表现在它凸显了深远的学术影响、开启了教育规律理论研究的新思路、影响了一代教育工作者的思维方式以及它构成了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基础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正确评估景区游憩价值是一个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多方案条件价值法(MPCVM)的理论基础是福利计量理论和要素价值理论,能够评估出各资源要素的游憩价值,其科学性和准确性优于仅能评估出整体价值的CVM.文章结合太姥山景区的实地问卷调查,在计量模型的比较研究基础上应用MPCVM评估景区旅游资源各要素的游憩价值,并进一步揭示各要素间的互补/替代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受访游客的年龄、教育程度、月收入、认知度、满意度都与改善方案的选择概率呈显著正相关;旅游资源各要素间的游憩价值差异较大,而且双要素之间存在替代效应,三要素之间存在互补效应.总的看来,MPCVM在评估要素价值、揭示要素间关系、降低研究偏差等方面较之CVM具有更好的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然而,我国旅游业市场化、企业化发展的时间短,产业形态、发展规模、经营质量、行业竞争都处在一个较低层次[1]。其中一个突出问题是,景区对门票收入的依赖,不仅民怨沸腾,而且威胁到旅游业企业和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将以旅游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在对自然景点类上市公司进行整体财务评价的基础上,比较分析自然景点类上市公司的主营构成、产业多  相似文献   

18.
劳动价值论的一个"悖论"及其阐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传统理解的劳动价值理论实际上有两个劳动价值理论A,是指价值量的大小由商品所包含的劳动量决定;劳动价值理论B,是指价值量的大小由商品生产所费时间决定.这两个理论在同质劳动下实际上是一致的,但社会劳动复杂和异质化时就不和谐相容的,存在着内在的逻辑矛盾第一,两种劳动价值理论中包含着一个主观和客观的悖论;第二,按照劳动价值理论A,商品的价值量并不必然与生产率(或生产力)成反比;第三、劳动价值理论B发展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价值的理论难以用来衡量不同时代的劳动复杂程度差异对价值量创造的影响.为了弥补劳动异质时出现的这一悖论,本文作了一涵盖简单同质劳动和复杂异质劳动的整体系统的研究分析,发展了有效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最后,本文引入了"负价值"的概念,发展和充实了有效劳动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开放型文化范式"下,构建了一个新的文化价值系统.这一崭新的文化价值系统又是由"技术系统"、"意识形态系统"、"社会学系统"三个子系统相互衔接、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而缜密地构成的.正因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文化价值层面上形成了完备的文化系统,开创了新的文化传统,从而建立了使全国人民实现价值认同的内在机制.所以,在今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人们在作出某种价值判断时,必定会回到"三个代表"这一价值体系中去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有没有从哲学意义上对"价值"概念作过界定,是国内哲学界在价值论研究中长期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与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的核心概念密不可分,关系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论的理论基础和根本前提.在回顾否证派与肯定派的论争之后,将马克思的具体论述放置到上下文中,在<评阿·瓦格纳"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文本的特有语境中进行重新解读,得出的结论是,马克思关于"价值"普遍概念的那段话,并非是马克思本人的意思,而是马克思转述瓦格纳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