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期社工小信箱收到了这样一封纠结的学生来信,让社工头痛不已。 来信的同学署名“一个信任你们的人”,为六年级学生,在信中她表达了自己对“早恋”问题的困惑和痛苦,并希望社工能够给予她帮助和引导。她在信中写道:  相似文献   

2.
在湖南永州市冷水滩区潇湘西路,住着一位年过半百的妇女,名叫熊峦英。她是个不幸的女人,几年前因病造成二级智残后,被丈夫抛弃,孤身一人,靠在马路边摆体重秤维持生活。然而,她智残了,为人之本却不残,心地十分善良。当意外地遇到台湾老兵雷国福时,她奉献出了自己全部的爱。那是1995年春节的前一天,刚刚离婚的熊峦英正在街头摆摊,好心的邻居匆匆将一封信交给她,神秘地说:“峦英,台湾有人给你来信了。”熊峦英十分疑惑,台湾没有亲友呀,她还是拆开了信,一看顿时满脸通红。她压根儿没有想到这是一封求爱信。信中写道:我叫…  相似文献   

3.
1.你无意中和她的目光相遇,她: A.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B.迎着你的目光和你对视。 C.向你微笑一下后看向别处。 2.你们很久没见面了,她突然来看你,借口是: A.路过这里,顺便来看看。 B.特意来看你。 C.正巧到这里办事。 3你写给她的都是表达你的好感和思念之情的信,而她的回信: A.草草几行,没有感情色彩。 B.轻描淡写,尽量避开你的话题。 C.与你的信具有同等分量。 4.很久未见面的你们再次相聚时,她的话题是: A.与你有关的一切。 B.与你们完全无关的事。 C.关于她自己的事。 5.和她上街时偶然碰…  相似文献   

4.
吴玲 《老年世界》2007,(5):22-23
俗话说:“小孩信哄.大人信捧。”其实,老人也信“哄”。最近上海市的一位“十佳好媳妇”在服侍老人的实践中得出了“要像哄孩子一样哄老人”的经验。她说。老人吃饭要“哄”,穿衣要“哄”,平时要“哄”,遇到不顺心的事时更要“哄”。  相似文献   

5.
一个十九岁的少女因心理异常,为筹集变性手术款而杀人勒索─—也许她不该死,生命于她似乎刚刚开始。然而她又的确该付出生命的代价,因为她的罪恶让一个无辜的男孩的生命过早凋零。1997年1月19日,一声枪响震惊了大地,一个年轻秀美的女孩因渴望变性而犯罪杀人,为自己的生命划上了永远的句号。她叫秦传翠,她死的这一天距离她20岁生日只有48天。这个女孩子到底怎么了?看着秀气文静,怎么干出这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呢?从秦传翠的。供和日记中,可以看出,她的犯罪过程是一个痛苦地撕扯自己生命的矛盾历程。小小乡村接连出怪事:勒索信、小…  相似文献   

6.
张淑香是打工妹之家比较早的会员。2005年5月底,记者将询问访谈意愿的信寄给了她,她于6月初即和我们联系,并留下她在京的电话。7月初,当我们约访她时,却发生了一件耐人寻味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橡皮擦痕     
我有一位笔友,女孩子,写一手娟秀的钢笔字。几年来,无论各自的生活发生怎样的变迁,我们一直饶有兴味地通着信。令我惊异的是,她的每一封信,都誊抄得干干净净,字写得工工整整。每次收到她的信,一颗被生活压得很沉重的心,便会轻轻地飞起来。我会用剪刀小心翼翼地剪开信封,等待着一片明丽的阳光从里面掉下来。有一次,那是在久未收到她的信之后了.我好着一种宁静的心情重温她的一封封来信.突然,我发现一个本不是秘密的秘密:X的每一封信的字里行间,都有一处或两处略及温湿的橡皮接痕.我一下子呆住了.橡皮,是孩子们上学必备文…  相似文献   

8.
一轮明月共潮声□李佳那天回家,妈妈正在读表姨从香港寄来的信。妈妈不停地擦泪,她拉过我的手,慈爱地望着我说:“小佳,你看,表姨年近古稀的人了,还在香港天天念叨着故乡的亲人们。那把从故乡捧回的黄土,夜夜相伴在她的枕下。”我接过表姨的信,读着读着,眼前似有...  相似文献   

9.
苦难的童年,读书是她的奢望1937年,7岁的孔英和大人们一起挣扎在饥饿与贫困之中。她每天拾柴、捡粪、打猪草,起早贪黑地干着活。这时候,孔英最羡慕的人,莫过于村头小破庙里读书上学的那些孩子。别人能读书,孔英却不能,每当她躲在枣树底下远远地看着那群孩子读书认字时,她的心里就直想哭,她对着高天飘飞的白云说:“啥时我也能成为一名小学生?”奶奶疼爱孔英这个小孙女,可一提到读书时,奶奶就直摇头:“你大伯、二伯的几个男娃将就着能识几个字就不错了,女娃家,读书识字有啥用?”能给孔英以希望的,只有那位身材瘦高的老师了…  相似文献   

10.
小人大幽默     
小人大幽默湖南省桃源纺织印染厂厂办的傅世球有一位“巧嘴女儿”——A一天,六岁的女)L吃饭时,挟了一筷子韭菜送入口中。其中有两根较老的茎,嚼不动,她从口中扯出问:“爸爸,这是什么?怎么嚼不动?”我说:“是老的。”她马上说:“以后买菜时你买‘年轻’的吧。...  相似文献   

11.
爸爸妈妈在西藏5岁时,她跟邻家小朋友玩,最顽皮的小强问:“彩彩,你是不是像孙悟空一样,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不然你怎么没有爸爸妈妈?”她伸手推了小强一把说:“你还是天篷元帅猪八戒呢!”  相似文献   

12.
1986年12月14日(星期日)上午9时10分,时任新加坡总理的李光耀尚在家中。他的保安员何和辉警长急匆匆地告诉他,国家发展部部长郑章远的保安员柯柏福警曹带了一封由郑章远夫人委托呈交的信件。郑夫人说,就在当天早上8时左右,她发现郑章远躺在床上,身上冰冷。李光耀打开信封,里面的信件没有标明日期。信中写道:  相似文献   

13.
30年代,也有追星族,而且痴心还远甚于今朝。为阮玲玉着迷的人何止千万。阮玲玉有一只小藤箱,里面装满了青年男子对她吹捧甚至求爱的信,她既不加以嘲笑,更不忍心将这些痴心人的信撕毁,就把它们藏在这藤箱里,上面加了把锁,还贴了一张纸,写着“小孩子的信”。  相似文献   

14.
愿得一心人     
丁立梅 《中外书摘》2014,(9):107-108
我小娘娘迫切想要脱离我们那个大家庭,是在她十八九岁时。 那天,我去我奶奶的房里,找剪刀想裁纸装订练习簿。在针线箩里,无意中翻到我小娘娘的一本记事本,上面写着这样两句诗:  相似文献   

15.
李艺明 《当代老年》2006,(12):27-27
见到阿嬷时,她正坐在针车(缝纫机)前嗒嗒地踩着踏板,—件漂亮的小连衣裙已快成型。见有人来,只是抬头看了一眼,招呼一声,便笑嘻嘻继续忙着她的事,还不忘打招呼说:“等一下啊,我快好了。”  相似文献   

16.
一枚铂金戒     
市中心那家商厦的首饰柜台里有枚镶着蓝宝石的铂金戒指,与我和妻子的一段故事有关。凡是女孩,对结婚都有这样的遐想:在大喜之日,伸出手来,让心爱的人在手指上戴上一枚戒指,就此把自己的一生一世交付给他,与他相濡以沫,生死与共。妻当初也不例外。酝酿婚事时,我问她结婚那天希望我送她什么,她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戒指,精致的小戒指。”我楼紧她,右手插进她的长发之中摩挲,柔情万种地说:“行!”但我未能实践自己的诺言。就在我们即将走入婚姻殿堂时,父亲得了肺癌。我不仅用光了积蓄,还借了大笔的债。父亲死后的第十个星期…  相似文献   

17.
太太收到她少女时代一位女友的回信。“这下糟了!”太太说,“我去信时,只不过随口说说让她来玩,没想到她还真要来。”  相似文献   

18.
拿破仑·希尔曾聘用了一位年轻的小姐当助手,替他拆阅、分类及回复他的大部分私人信件。当时,她的工作是听希尔的口述,记录信的内容。她的薪水和其他从事相类似工作的人大约相同。有一天,希尔曾口述了下面这句格言,并要她用打字机把它打下来:“记住:你唯一的限制就是你自己脑海中所设立的那个限制。”  相似文献   

19.
尘缘 《女性天地》2011,(9):18-19
这位中国通洋老太太竟是比尔·盖茨的继母 201学年11月的一天,甘肃省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收到一封来自美国西雅图的信。信中,一位叫咪咪(Mimi)的女士表达了她对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的热爱,尤其是对敦煌艺术情有独钟,希望能够现场观赏敦煌艺术。樊锦诗被她的热情打动了,经过研究院讨论同意,她给眯咪回信,欢迎其随时造访敦煌。  相似文献   

20.
别人的丈夫     
她是我两年前采访时认识的,印象最深的是她头上扎的一对齐肩的粗辫子,这年头很难看到扎辫子的女子了。因这是夏天,我有机会看到她穿的好几条裙子。她皮肤白,有一件露内的黑裙,看上去赋有古典的美。有一句欠,我看了她的影集,黑白、彩色都有,她很会照像,仪态端正,韵味十足。还有演出时的照时一都很好。她突然问我:“你看我结婚了没有?”’我不假思索地答道:“没有”,她一笑,说:“我结了婚,有了小孩,而且”,她停下来想了一会:“而且还离了婚!”这怎么可能?她哪里看得出来经过结婚的洗礼印离婚的磨难呢?但她显然不是跟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