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3 毫秒
1.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新生的社会主义社会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历程。人们也正在对这几十年进行着认真的总结和研究,力图更好地认识和掌握它的客观规律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研究和了解事物的矛盾及其发展状况,是认识事物的规律性的基础,因而,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研究,是认识和掌握社会主义社会的规律性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本文试图着重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的实际状况,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中的对抗与非对抗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一、值得商榷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比较方法     
比较方法,在有关著作中亦称类比法,它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根据一定的规则,把彼此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两个或两类以上的事物加以类比,确定其相似与相异之点,成为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及其规律性的一种思维过程和科学方法。 比较方法的客观基础,在于事物本身存在着相似性和差异性。根据相似性,可以从已知事物间推  相似文献   

3.
传统分析综合法将事物和过程相互孤立,以分析为主,忽略了事物的有机性,消解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联系.系统分析综合法强调综合,亦注重分析,从一种崭新的角度引导人们从事物的原貌出发去认识世界,防止了传统方法的片面性和主观性,给我们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性以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4.
阎耀军 《理论与现代化》2006,12(1):37-42,83
物质世界运动中充斥着大量的重复有效或循环再现的事物或现象,对此我们称之为周期性。周期性是一种十分重要并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性现象。我们对发生在社会领域中的周期性现象,称之为社会周期。由于社会周期是社会运行和变迁中一种带有规律性的现象,因而研究社会预测的周期性原理,无疑将会为我们增添一把开启社会预测大门的钥匙。  相似文献   

5.
物质世界运动中充斥着大量的重复有效或循环再现的事物或现象,对此我们称之为周期性。周期性是一种十分重要并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性现象。我们对发生在社会领域中的周期性现象,称之为社会周期。由于社会周期是社会运行和变迁中一种带有规律性的现象,因而研究社会预测的周期性原理,无疑将会为我们增添一把开启社会预测大门的钥匙。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语言的各个成分是互相联系而又互相影响的,这在语音方面表现得特别明显。世界上任何语言,它的语音都是有系统性的。语音发展的结果,破坏了旧的系统,同时就形成了新的系统。我们研究汉语语音的系统性,就是研究各个语音成分的相互关系和互相影响;我们研究汉语语音发展的规律性,也就是研究它的系统性的发展。毛主席教导说:“和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相反,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做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  相似文献   

7.
任何事物都有它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必然性即规律性;人們通过实践认識了事物的规律性,并在实践中学会运用规律,使主观符合客观,变主观的东西为客观的东西,即在实践中得到預想的结果,才是真正的自由,违反必然就没有自由。正确认識必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长期以来,哲学界对于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之一的质量互变规律的研究,比较集中于质变过程及其规律方面。许多同志提出并阐发了量变过程中部分质变的问题,为研究质的本身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而,事物在根本质变之前,为什么会产生部分质变?事物的质变,为什么会从非根本性质的变化开始?事物从非根本质变到根本质变的过程,是否有其固有的顺序?要进一步回答诸如此类的问题,只停留在部分质变的理论上,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还有待于人们深入到事物的质本身,研究事物的质的层次结构及其运动状况,从而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9.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规律,它揭明事物发展的实在内容和动力;质变与量变互相转化规律揭明事物发展的形式;事物发展的内容决定事物发展的形式。质变和量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对立的形式,它们互相渗透: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在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质变和量变又有区别,又互相渗透,是事物内部矛盾引起的质变与量变对立统一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对什么是部分质变及其产生根源和形式的研究,对什么是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及其规律性的研究,都必须从事物内部矛盾的发展及其所引起的质变与量变的对立统一关系出发。也就是说,必须以“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规律”这一思想为指导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也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科学的思维方法。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把握规律性”,既是我们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的、开放的思想体系的关键,也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理论创新并由理论创新推动实践创新的必然之举。规律是客观事物及其过程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决定着事物变化发展的方向和趋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正在于它是在实践基础上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而能动地预见事物发展的…  相似文献   

11.
和谐是事物存在的一种状态,是指组成事物的各子系统之间、构成子系统的诸要素之间以及诸要素本身的协调和匀称.和谐是由对立和斗争造成的,是对立和斗争的结果.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和谐是事物本质中差异面的统一,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一种状态.它是反映矛盾统一体在其发展过程中对立面之间所表现出来的协调性、一致性、平衡性、完整性和合乎规律性的辩证范畴.它是矛盾同一性的表现形式之一.研究和谐的本质对我们进一步认识和谐社会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决定论是关于各种事物相互之间具有规律性联系的理论,在历史上,它是一种发展着的科学规律观。非决定论否认这种规律性的联系,是与决定论相对立的规律观。在近代,决定论带有机械论的性质,人们都称它为机械决定论。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不断地改变着决定论的形式,使规律观经历了一元决定论、统计决定论和或然决定论的根本变革。或然决定论是决定论的现代形式,即是当代的科学规律观。  相似文献   

13.
我们肯定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类认识的两种基本形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构成基于实践的具体认识过程中前后相续的两个阶段。然而,关于这两种认识的本质区别,至今哲学界尚未确定一个统一的合乎实际的界限。下面两种观点是有代表性的:一种认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別不在于用不用概念、判断、推理,而在于感性认识没有抓住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规律性,而理性认识则进入了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规律性的认识。”另一种认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原则区别,或者根本标志,就是概念、判断的运用。认识是否抓住了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规律,不能作为区别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标志,而是区别抽象概念和具体(理性的)概念的标志。”这两种对立的观点为我们提出两个问题:一、感性认识是否也运用概念、判断等思维形式?二、理性认识是否都反映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规律?弄清这两个问题是我们正确地揭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本质区別的前提。下面我们就循着这条线索展开对于这个“本质区别”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是辩证的统一的命题,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命题吗?笔者的回答是否定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问题,在绝大多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中,出自其本体论部分,即在论述意识的作用时,提出并加以阐述的。其实,在本体论的范围的联内,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不是对立统一,因为它们之间没有内在的、有机的、不可分割系,它们既不相互依存,也不相互贯通。首先,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在本体论的范围内,不是相互存在前提的。一方面,客观规律性不依赖于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内在本质的必然联系。它存在于事物及其关系之中。它随着事物的产生而出现,随着事物的发展而不断地显露,随着  相似文献   

15.
一对于客观规律性,人们不是可以随心所欲的.无论人们对于客观规律是处于盲目状态或是自觉状态,客观规律总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栘的.不肯定这一点,就是离开了唯物论.当然,如肯仅仅肯定客观规律性,而把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缩小到无能为力的地步,就会陷入机械论,犯右倾的错误.马克思主义者从来把学会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当作一个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尊重唯物论,首先就应该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在这方面,  相似文献   

16.
人类的创造力是物质世界的运动形式演化到出现社会的运动形式以后的必然产物和结果,是人类能动地作用于大自然的一种生动而深刻的表现形态,它必然有其自身的规律性。本文试图就人类创造力发展的基本规律作初步探讨,以期引起更深入的研究。一、人类创造力是在其自身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人类的创造力就是在其自身的矛盾运动中得到发展的。  相似文献   

17.
《辞海》对科学的定义是不确切的,关于科学的证实原则和证伪原则理论也是片面的,科学是关于实际存在的事物规律性和普遍性的理性知识体系。对照科学的三个根本特征,从行政伦理学的三个实体性研究对象及其相互关系来看,行政伦理学是一门繁难艰深的科学。  相似文献   

18.
谈“人的本性”,不能不涉及“人的本质”,因为作为哲学的研究对象,人的本性亦即人的本质。 “本质”这一概念在唯物辩证法的范畴论中有三重含义:第一,本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所固有的质,是一事物作为该事物而存在的根据;第二,本质必须通过关系而得到揭示,因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着的,这种普遍联系包括他物联系和自身联系,只有揭示出这两个方面的联系,才能认识某一事物的本质;第三,本质是与必然性、规律性同等程度的范畴。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就可以发现该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依照对本质概念的如上理解,我们就可以把“人的本质”解释为人区别于动物、人之为人的根据。要发现这个根据,必须考察人的关系——首先是人在其生存过程中同外部世界发生的关系,即人的“他物联系”,其次是人在同外部世界发生关系时所获得的各种属性之间的关系,即人的“自身联系”。发现了人的本质,也便找到了人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9.
客观规律与比较方法俞宪忠世界上任何事物的产生、存在和发展都具有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而任何规律又都是纵向度的事物发展诸过程和横向度的事物表现诸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或必然的联系。同时,任何规律又都是在一定条件的基础上借以产生,并依赖于一定...  相似文献   

20.
哲学界在对实践和真理问题的深入讨论中,引出了“价值认识”问题。即把认识分成两类,一类是事实认识,也就是传统认识论所讲的对事物属性和规律性认识,这是通过反映性认识进行的;另一类是价值认识,这是对事物属性、规律同人的需要之间的价值关系的认识,因而靠反映论不行了,必须依靠评价论。这是一个新问题。如何看待认识论研究中提出的这一新问题呢?本文试谈一些管窥之见,请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