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运用、发展和创新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逻辑必然。  相似文献   

2.
《求是学刊》2018,(2):9-1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重大飞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全局设计。这一伟大思想立足于当代世界的深刻变革,直面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的重大问题,以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视野,推动世界科学社会主义由"真理引领"迈向"真理与价值统一引领"、由单一和局部优势迈向体现全面优越性和整体先进性、由关注自身命运迈向关注人类整体命运的崭新阶段。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6,(12):97-102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两个必然"思想和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的"两个绝不会"思想,充分体现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逻辑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连续性与阶段性、人类社会发展最高理想与现实目标的辩证统一。新形势下深刻理解这两个思想的辩证意义,是正确处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制关系,全面认识资本主义中的社会主义因素,在实践中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4.
《社科纵横》2019,(12):1-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是应对国内外复杂情况进程中取得的伟大成就。其有逻辑的支撑:历史逻辑体现了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历史的总结;文化逻辑体现了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自信和凝练升华;发展逻辑体现了新的发展理念;实践逻辑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概括出中国经验,向世界贡献中国方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升到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相似文献   

5.
许慎 《创新》2015,(5):24-27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要以史为鉴,摒除历史虚无主义误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党和人民的历史选择,是中华民族精神追求的现实写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模式。祛除历史虚无主义迷雾要处理好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问题,对历史人物特别是领袖人物的评价问题,历史联系性的问题,认清历史趋势把握新的战略机遇期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皮坤乾 《社科纵横》2008,23(2):23-25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其"本色"是科学社会主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显示了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真正坚持社会主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排除来自"左"、右方面的干扰.  相似文献   

7.
社会和谐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社会发展的优势。它有可能做到完全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去调节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使其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从而达到整个社会协调持续地向前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的状态。社会和谐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社会关系方面的特征,它符合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取向,也是共产主义社会最本质的特征。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标志,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恰恰就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最高境界,是社会关系和谐的最高境界。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奋斗。  相似文献   

8.
《探求》2016,(4)
科学社会主义经典作家从基本科学原则出发,立足于欧洲资本主义现实社会以及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初步实践经验,对未来理想社会进行了科学理论构建。中国梦构想与科学社会主义社会理想在理论上具有契合性,它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社会理想实现的理论逻辑。当代中国正处于科学社会主义理想社会思想的实践轨道中,探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描绘和呈现出当代中国发展转型变迁的未来美好图景。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贡献。我们要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意义与依据,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历史性变化需要注意的问题,适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突破了传统的社会主义理论,大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因而需要改变理论研究的落后状况,重新确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出发点。作者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对象是特殊条件下的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其根源在于特殊的中国近代社会三大矛盾。因此,必须以商品经济理论为基础,研究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秩序性、层次性及其现代化目标的实现规律。  相似文献   

11.
《探求》202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国家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很深的"中国烙印",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与世界文明发展的大趋势具有一致性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实践,为人类社会发展积累了经验和提供了参考模式,为破解困扰人类社会的种种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展现了新希望,表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借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现代社会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揭示出的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也是我们观察现代世界历史发展和当代社会主义问题的基本理论武器。一、科学地认识现代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早在1848年,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第一次明确地阐述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个科学结论是从两个方面的科学论证中得出的。一方面是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根据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自然历史过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所有制形式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大机器工业,其本身是社会化的大生产,必然同资本家的私人占有生产资料产生尖锐的矛盾。资本主义几十年的工业和商业的突飞猛进的发展,造成了比过去一切世代总和还要大的生产力,使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占有生产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新内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我国开展了以改革经济体制为中心的全面社会改革。改革的实践,一方面打破了旧的僵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与当今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上的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是资本和市场存在并发挥重要作用的社会主义,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利用资本主义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提出的科学社会主义理想面临诸多挑战,应对这些挑战,破解当代人类发展的历史之谜,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5.
李烨红 《探求》2012,(6):36-41
社会发展动力问题是历史观的一个核心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问题的探索,实质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历史与现实的把握。社会矛盾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这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本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视角,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社会矛盾有不同的特点,解决方式和途径也有独特之处,主体性因素地位和作用的发挥也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之所以是一条必胜之路,归根到底是因为这条发展道路,既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普遍原理,又坚持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科学社会主义是在实际斗争中发展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在实际斗争中发展着。我们当然不会由科学的社会主义退回到空想的社会主义,也不会让马克思主义停留在几十年或一百多年前的个别论断的水平上。所以我们反复说,解放思想,就是要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解决的新问题是很多的,最  相似文献   

17.
崔朝栋 《创新》2014,8(5):32-3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内涵及其地位的阐述,可以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又一重大创新和突破,是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对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我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发挥主动精神、创造历史性业绩的伟大成果。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与强大科学指南。十四年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经过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到十四大,这一理论逐步完善。特别是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指导我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战略论断和政策思想,深刻阐述和正确概括了中国现代化建设最基本的  相似文献   

19.
试论毛泽东科技思想及其发展戚本超一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史表明,马克思和列宁都非常重视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马克思曾对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及将来灭亡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地研究,进而阐明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及其...  相似文献   

20.
即将过去的20世纪,人类社会虽曾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摧残,但所取得的发展仍然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世纪。在这100年中,世界殖民主义体系全面崩溃,广大发展中国家正在崛起;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使人类社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尤其应该大书特书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得到了社会实践的证明:诞生了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