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在人的记忆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莫过于恐惧感。恐惧感,这种能让你在短时间内,神经高度紧张,内心充满恐慌,火脑一片空白,注意力无法集中,甚至失去判断力和自控力的感觉,竟然可以在瞬间消失……科学家认为,人类脑部受到重创,不仅可以让伤者失去记忆,而且还有可能让伤者失去恐惧感。 相似文献
2.
3.
空间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且长期生活、工作的载人航天器。小型空间站可一次发射完成,稍大型的可分批发射组件并在太空中组装成整体。在空间站中,需要具备适宜人类生活和工作的一切设施,它是人类建在太空的“家”。 相似文献
4.
埃里希·弗罗姆是著名的德国心理分析学家、新弗洛伊德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元老之一.在六十年的研究生涯中他所涉猎的范围甚广,他研究过心理学、人本学、社会学和宗教神学,也研究过马克思主义.他一生著述颇多,影响也很大,被誉为"为新社会的建立奠定了精神基础".著名的德国作家O. F. 瓦尔特曾根据他的理论写成了一部要求改变现今生活方式的小说《野蛮化》.中学的教师们也教导他们的学生"要读弗罗姆的书和按时读报".弗罗姆在西方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可见一斑.1900年3月23日,埃里希·弗罗姆出生于一个犹太商人家庭.1922年,他在德国海德堡 相似文献
5.
前段时间,这位“FBI最有价值的线人”接受了美国媒体的采访,将多年的“地下”生活和盘托出。处处留意的生活64岁的义迈德·萨勒姆没有住房抵押贷款,没有退休金,只有一段惊心动魄的逃亡史。隐姓埋名近20年后,被称为“FBI(联邦调查局)最有价值的线人”的萨勒姆,将多年的“地下”生活和盘托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哲学和人类学角度论述了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理论闪耀着“人类一体”的重要思想,在“中国走向世界”和“世界走向中国”的历史必然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8.
一、从“人类困境”谈起 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科技革命的到来,使整个世界的社会、经济、政治和生活等都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这种态势引起了世界学者的广泛关注,未来学应运而生,研究成果屡屡问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罗马俱乐部《增长极限》的研究报告。此报告选定了五个参数:1.人口。世界人口在1650年为5亿,当时人口的年增长率为3‰,将近250年翻一番。到1970年,世界人口为36亿,其增长率为21‰,按照这个速度,世界人口只要33年就要翻一番。2.经济。在世界经济增长中出现的是“富人更富,而穷人则得到更多的孩子”。经济增长的过程,“正在无… 相似文献
9.
10.
前黑格尔哲学通过诉诸不同形式的“无限性”来设定“有限性”,忽视了人之存在的“时间性”和“历史性”.现代哲学通过发现“时间性”和“历史性”回归“有限性”,但仍然没有达到现实社会历史层面.只有马克思哲学揭示了“有限性”和“无限性”的互为规定,从而真正走进了人的现实存在及其历史. 相似文献
11.
1998年3月1日,北京市首例因组织卖淫罪被判死刑的案犯马玉兰被押赴刑场执行枪决。“组织卖淫罪”是新《刑法》中规定的新罪名,马玉兰成为北京市第一个因组织卖淫罪被判死刑的罪犯。1976年高中毕业后,马玉兰被分配到一个印刷厂工作,1995年下岗是马玉兰人生的转折点。在不长的时间里,先后担当过娱乐场所的部门经理、主管、收银员。在娱乐场的浸渍之下,马玉兰开始堕落。那是1996年6月初,她承包北京市石景山玉泉餐厅和石泉蒸汽浴室开始。由于玉泉餐厅主要经营驴肉系列,因此被附近居民称为“驴肉馆”。马玉兰承包后,迅速改“驴肉”生意… 相似文献
12.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破解人类发展时代难题作出的前瞻性考量。“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坚实的理论依据,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承和创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和升华了中国外交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内涵丰富,体现了中国的文明范式,倡导新型国际关系,追求全人类共同价值。尊重平等、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践行原则。“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西方理想共同体蓝图,缔造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当代形态,深化了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性认知,丰富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外交的理论内涵,对凝聚全球正义的伦理共识、实现世界长治久安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康德关于行为之道德价值的理论为精确区分行为的道德价值层次与定位人类道德形象提供了恰当的理论框架;合法性概念为人类出自感性动机的行为开辟了巨大的自由空间,无论是对于道德法则的尊严还是人类的自由而言,均是非常有利的契机;康德严格定义了出于对道德律的敬重而行动的纯粹道德性,以作为反思标准与道德理想,对于扩展与提升人类道德生活的价值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如《流徙文化论》中所述,人类最初的的旅游和探险仅仅局限于功利目的,而随着人类的不断前进,审美意识,将象古希腊神话中的“金苹果”,成为人类探险和旅游中最有诱惑力的因素。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审美意识与人类一切意识现象一样,“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类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也就是说,审美意识将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始终。正因为这样,人类才不断地以各种各样的 相似文献
16.
17.
论国际海底区域“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开始了向“内层空间”进军的伟大事业。早在60年代,深海海底就以其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而颇具经济上的吸引力,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注目。被大多数国家盛誉为“海洋宪章”的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36条规定:“区域及其资源是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并明确指出“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是规范国际海底区域活动的“指导原则”。但是,以美国为首的几个发达国家却执意鉴传要依各自的国内立法单独开发海底,并采取了一系列的实际步骤。这一事实使各国政府和众多的国际法学者意识到:在深海采… 相似文献
18.
19.
《求是学刊》2019,(5):28-34
就近年来本土话语体系构建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态势来看,我们对于优秀传统资源的继承与时代性转换,相比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三十年,无疑判若云泥,有长足的进步;但与此同时,我们对于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所凝练出的、为绝大多数文明形态所共同认可的思想成果,抱持的却并非宽容与开放的接纳态度,而是日益趋于排斥与自我封闭,甚至不免有文化孤立主义之嫌。这与我们所倡导的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的理念主张,形成鲜明的对照。在全球化时代,普遍主义以全球性共同文明为分析问题的逻辑基点,以共性为前提看待个性,以普遍性为前提看待特殊性,以全球性知识为前提看待地方性知识,因此,便在二者之间建立起有机生态联系。而与之对垒的特殊主义方法论,片面强调地方性知识的独特性,以至于忘记了特殊性赖以立身的共性与共通性知识。如果我们不能够秉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宽容开放理念,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宽阔胸怀,去筹划有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建构,而是仍以陈旧思维方式去回应新时代的话语体系建构欲求,无疑会导致名新实旧。 相似文献
20.
人类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信息高速公路”利弊谈石中元一、未来人类的生活前景在未来的家庭里,房间里不再摆放电视机、录放机和电话机,取而代之的是与之网络相联的智能电脑。人们不再在电视机前被动地“接收”电视台中心将定节目到观众家里,各个家庭可以在同一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