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权论与海陆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汉从海洋历史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海权的重要性,认为海权具有毋庸置疑的国际政治权力价值,而陆权则很难成为权力政治中的支配势力。他的著名观点是谁能有效控制海洋,特别是控制世界上具有战略意义的海道与海峡,从而取得海权,谁就能成为世界大国。在这方面,英国和美国的实例是马汉海权论的重要依据。但是,马汉在论述海权论的同时,也关注到陆权的存在及其与海权的对应关系;其中所揭示的海陆关系是地缘政治学的重要理论内容。在这方面,亚洲的实例是马汉论述海陆关系的重要根据。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权力的流变:集中与分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目前权力流变呈现出两个层面上两种方向的发展趋势:两个层面是指国际和国内都存在两种权力流变的发展趋势;两种方向是指国际和国内的权力流变同时存在集中和分散的趋势。两个层面的权力流变是互相影响、互相催生的;两种方向的权力流变也互不矛盾。这些权力流变的发展趋势在下一世纪将更为明显,影响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3.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对于权力和真理的关系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因此导出一个简单化的结论:权力等于真理,这显然是错误的。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理解权力与真理及其两者的关系呢?笔者略述自己的粗浅认识,以就教同仁。一从理论上讲,权力和真理是两个不同领域的范畴,虽然不能把二者说成是毫无联系的,但也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权力(不是指一般的权力)是个政治概念,也是一个历史范畴。权力是指某些人有  相似文献   

4.
市场转型理论与社会整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怡 《社会》2005,7(1):43-66
市场转型理论并没有直接言说社会整合议题,它的主题是社会与 分层。其主要的观点是,从计划再分配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型,将同时 出现产权私有化、精英权力转移和利益群体重组。因而环绕它的争论 集中在三个问题上:谁占有产权?谁控制管理?谁获得较多报酬?对 这些问题的回答直接涉及整合机制的变动问题,可以概括地说是产权 关系的整合、权力支配关系的整合和利益群体的整合(以下简称产权整 合、权力整合和利益整合)。我将着重评述关于产权整合和权力整合的  相似文献   

5.
正这只91岁的老鼠已变得无比硕大,塞满了好莱坞,遍布了全世界。它造梦,同时不允许任何人打破这个梦。两个月前,一名迪士尼乐园白雪公主扮演者对着镜头说了一个真相,她说自己作为白雪公主的扮演者,从来也不能自拍,从来也不能在社交媒体上告诉别人自己就是白雪公主。"我只能说我是白雪公主的朋友,因为迪士尼不希望人们知道白雪公主背后到底是谁。"  相似文献   

6.
试论新闻媒介的信息传播及其反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究竟是什么?至今人们的意见还不一致。有人说新闻就是关于事实的报道,也有的人认为新闻是一种手段,还有的人认为新闻就是宣传。目前关于新闻的定义古今中外就有100多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文革中“四人帮”利用他们手中掌握的权力,把新闻媒介当成“阶级斗争的工具”和“舆论阵地”,大肆进行造谣和反革命的宣传活动。群众讽刺他们的“新闻报道”活动是“小报抄大报,大报抄梁效,”是空洞的说教。粉碎“四人帮”后,党进行了一系列的拨乱反正,并进行新闻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还有不  相似文献   

7.
一、税利分流政策出台的理论根据、历史背景和牡丹江市试点方案实施的“小气候”(一)税利分流政策的理论根据1.它鲜明地体现了兼顾国家政治权力与财产权力原则,在根本上区分了国家根据两种权力不同性质和两种性质不同的收入,从而划清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具有两种不同管理职能。有利于国家逐步实现政企分开的改革设想。马克思说:“在我们面前有两种权力,一种是财产权力,也就是所有者的权力;另一种是政治权力,即国家的权力。”①他在说这一段话以前阐明了政治权力与财产权力的关系。他说:“‘权力也统治着财产’。无论如何.财产也是一种权力。例如,经济学家就把资本称为‘支配他人劳动的权力’。”这两段论述充分说明了任何国家都具有这两种管理职能,而税利分流政策的制定就是以此作为理论根据的。它的优点在于明确了  相似文献   

8.
提起新闻,人们总是要说:“新闻是易碎品,今天是新闻,明天就变成了历史。”可是新闻的实践却又在告诉我们另一种事实,一些新闻作品尽管经历了许多时间,但她依然放出熠熠的光彩,她们的价值并没有随着时间的逝去而被淹没,而是像醇香的美酒一样给人以无穷的回味。五十年代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六十年代的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至今还被当作成功的佳作,甚至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这种现象说明一部新闻作品要想经久不衰,魅力永存,其审美价值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拟就新闻的审美价值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东西南北》2009,(7):22-22
思想扣动扳机,然而是直觉装上子弹。 最近,“不差钱”的赵本山交了55万元,在香港门槛很高、费用很高、名气很高的“三高”学府长江商学院,上中国企业CEO课程,学期18天,与知名企业家马云、傅成玉等成为同学。 一时间质疑声、猜测声不断:半百的人了,18天能学个啥?小学都可能没毕业,能听懂全英文授课?这是在本山传媒上市前的一次镀金?读CEO就是玩票,最后,不知道谁把谁“带进沟里”?——总之,“整那洋玩意儿有啥用”!  相似文献   

10.
编者随笔     
《社会》2002,(8)
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 ,中国的城乡社区正逐渐摆脱以往受国家行政权力强力控制的束缚 ,开始向社区自治转轨。随着民众对社区事务参与的深入 ,人们开始关注社区内部的权力结构问题 ,人们想知道究竟谁是社区权力的主宰?在诸如社区管理层的任命、社区公共环境的布局与重建 ,以及公共教育政策等一系重大事项上 ,谁拥有最终的决策权?社区的权力是掌握在少数社会精英的手中 ,还是分散在不同的利益团体中?这是一个颇吸引人的研究课题。早在上个世纪初 ,美国就有一批社会学家把他们的研究目光投向了社区的权力结构上 ,虽然他们的研究成果还不足…  相似文献   

11.
英国是西方议会民主制的发源地,英国的议会制度源远流,历经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两个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有极其丰富的历史内容,对英国的政治发展和政治制度构建产生了深远影响。英国议会由上院(贵族院)和下院(平民院)组成,在英国的政治发展进程中,两院的权力关系也经历了一个重大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水浒》上电视,主题歌马上流行,“该……就……”。的句式得以风靡,在下也凑上一句:该考试时就考试。题目是读新闻的产物。《羊城晚报》4月8日一则新闻说“广东省人大常委会首次对政府组成人员进行任命前的法律考试”,“个别‘准厅局长’成绩不很理想。政府常务会议由哪些人组成,有人答不上来;有的不知道政府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须经政府常务会议或全体会议讨论决定;有人不懂地方人大有权罢免本级政府组成人员;对地方人大常委会有权决定撤销由它任命的本级政府组成人员的职务,有人答错了。”“对于违法行为如何决定行政处罚,什么情…  相似文献   

13.
因为公共权力本身容易导致腐败的特性,对公共权力给予必要的限制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要想对公共权力的限制能够有的放矢和真实有效,就必须对公共权力概念本身给予解析,显现其构成要素。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在法律上,公共权力首先表现为强制力;其次是一种特殊的权利,是一种不能被抛弃的权利;最后公共权力的内核是一种易异化的法律义务。而造成公共权力腐败的原因正是因为它的核心要素是一种易异化的法律义务。  相似文献   

14.
在无政府状态下,联盟是国际关系中经久不衰的现象,对于联盟的关注亦是国际关系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处于权力转移进程中的主导国,总是试图维持其在国际权力结构中的地位,联盟是其可能采取的战略之一。然而,在权力转移进程中,衰落的主导国面临的结构压力不断增大,对于盟友的战略依赖越来越深,对于盟友行动自主性日益缺乏约束力。同时,主导国的联盟战略加速了国际社会既有联盟网络的复杂化,极大提升了主导国卷入国际冲突的可能性。处于衰落中的主导国,在大战中无论胜负,都要付出巨大代价,从而加速衰落进程。二十世纪初,英国放弃了"光荣孤立"政策,转向联盟战略。七月危机是奥匈与塞尔维亚之间的地区冲突。但是,英国的联盟战略既无法制约盟友,也不能威慑对手。在俄国、法国、德国先后卷入冲突的情况下,原本并不关注七月危机的英国也被迫卷入冲突,并在战争中严重削弱了自身实力。在战后重建中,英国不得不接受与法国、美国共享主导地位的现实。因此,英国以联盟维持主导地位的战略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学术权力在各项学术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真正拥有和行使这一权力的主体是谁呢?本文以科研单位(特别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为例,在对概念进行重新界定的基础上,归纳科研单位的重大学术事项,即学术权力的作用范围,从中梳理出学术权力主体的代表类型,并对学术权力主体建设和规范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两名妇女升职明尼苏达最高法院时,凯瑟琳·麦金农(C. MacKinnon)问道:“她们会作为妇女、并为所有妇女使用法律工具吗?”她接着说: 我认为真正的女权问题不在于生理上的男性还是女性把握着权力,尽管女性掌权是至关重要的。……我的问题是,我们的身份是什么,我们忠于谁,我们的共同体是什么,我们对谁负责。如果这些显得不够具体,我认为是由于我们不知道女性作为女性会说什么。我呼唤一个有待我们去创造的女性角色,代表一个不再沉默、能说出闻所未闻事情的声音。  相似文献   

17.
听很多人说:冬天了,不能只要风度不要温度。还有人说:冬天,索性放弃时尚。自然同意在这个季节保暖的重要性,但,要整整一冬与时尚绝缘,那似乎也是件让人沮丧的事情。本期,编辑为您挑选21件保暖又时髦的入时好货,谁说鱼与熊掌不能兼得,有时,不也可以做到两全其美!  相似文献   

18.
工厂企业的领导体制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权力关系的合理调整。厂长负责制的建立,使厂长的权力比过去大了,这就在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厂长权力增大后,是不是意味着什么事都由厂长一个人说了算,对厂长的权力有没有一个社会控制的问题;厂  相似文献   

19.
姚文放 《求是学刊》2013,(3):107-108
●主持人话语:关于"什么是文学经典"的问题,自从19世纪英国两位著名诗人、批评家马修.阿诺德和T.S.艾略特作出定义以后,似乎已成定论,前者认为文学经典就是"最好的东西",而后者则用"成熟性"、"广涵性"、"普遍性"等特性来界定文学经典。他们都是依据文学本身的特质来确认文学经典,而未曾考虑过还能有别的衡量标准。这一格局到20世纪70年代却被彻底打破了,随着文化研究的兴起,人们开始发现,在谁能入典、谁不能入典的问题上体现着  相似文献   

20.
唐土红 《太平洋学报》2010,18(12):10-18
权力的善恶问题很早便为思想家们所关注。但长期以来,学界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仅侧重在儒家政德"善"的演绎上,而在以"法治主义"为文化基因的西方,人们往往错误地认为,权力仅有"恶",并"以恶制恶"。事实上,西方思想家有关权力善恶问题形成四个流派,即以权力理想主义为代表的权力之"善"说,权力契约主义为代表的"必要恶"说,无政府主义为代表的"绝对恶"说和行为主义"纯科学"为代表的"价值中立"说。他们从各自的立场与需要出发,系统阐释了权力的善恶问题,从而构建了一道独具风格的权力德性思想的镜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