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葛红兵 《社会科学》2008,(3):171-180
研究苏童、贾平凹、张贤亮、张弦、莫言、李佩甫等作家笔下的身体话语,应该对他们从个人快感的实现、男女性别意志的体现、国家意志的政治场域三个角度,以"暴力"、"奴役"、"占有"等为关键词,研究身体政治中的征服、征用和授受等关系,来描绘中国当代文学中身体话语内部的权力关系图谱,并对中国当代文学中的身体话语进行宏观阐释,这样才能归化于更大的民族体、国家体、阶级体而获得意义.  相似文献   

2.
旧评价的褒贬纷纷及其得失任何一个作家,一个流派,几乎完全被誉,或者几乎完全遭毁,这一种情况在文学史上和批评史上是存在的。但也有一些流派和作家,评论者对其誉毁不一,褒贬纷陈。甚至这种情况在较长的一段历史过程中持续。某一个时期表现为誉多于毁,而另一个时期则又毁多于誉。这种纷歧的形成一方面固然反映了不同时代社会思潮和文艺风尚的不同,另一方面也说明作为评论对象的文艺主张或创作倾向的复杂性,从而导致评论者见仁见智,掌握评论对象的整体性与本质之不易。  相似文献   

3.
在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文学评论丛书”的系列中,《李元洛文学评论选》是很有特色的一部。李元洛二十多年来一直在诗歌评论的领域里辛勤耕耘,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这本“评论选”就是从他近年来未曾结集的评论中精选出来的。新时期的文坛,由于小说创作特别繁荣、小说评论较受重视,因而“这套文学评论丛书”大多是小说评论选或一般文艺理论文选,李著作为一部专门的诗歌评论选,首先就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小说创作领域里,那种足以让人刮目相视、聚讼纷纭、有幸被众多的评论家集中议论的作家和作品日渐减少了。然而,莫言似乎是个例外。他从高密东北乡带来的“红萝卜”、“红高粱”,竟引起了颇为广泛的瞩目,成为评论界为数不多的研究热点之一。评论者在初涉莫言的小说时,几乎或多或少地都会感到一点困惑:小说给人的那种奇异陌生的审美体验、那种流贯其中却又沉潜不显的内在意蕴,不免让人感到有些眼花缭乱、把捉不定;以至最初的评论未能如庖丁解牛般地剖析其作品,作出透彻的令人信服的阐释。但  相似文献   

5.
我国当代文学创作中出现了众多的小说流派。通过对我国当代小说流派的宏观考察,梳理出各个流派产生和发展的脉络,也对各个流派的思想特征、艺术风格、审美趣味等进行理论阐释,力图展示当代小说流派的整体风貌及其审美趋向。  相似文献   

6.
<转型时期的当代文学思潮>以新锐的视角,对转型时期的中国当代文学思湖做出个性化的观照,具有举足轻重的理论价值意义.其新锐性主要体现在:厘定出"三元一体"的转型时期当代文学思潮的新格局,体现"多元共生"的现代性思维模式,具有宏观整合与微观阐释相结合的理性透视能力;从"热点"切入,以敏锐的"问题意识"建立与当代文学思潮研究的"对话"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 一在文艺创作领域,由于作者们的立场、观点、方法的不同和艺术表现能力的不一致,写出来的作品就有正确、谬误之分,艺术高下之别,和风格上的差异。在文艺批评领域,情况也大致相仿:对于同一部作品,评论者之间的看法不一定完全相同,评论者同作者之间也往往在见解上存在分歧。这些分歧可能有正确与谬误的分野,或彼此之间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或评论者之间的方法、态度不对头,或评论者对作品所反映的生活不够熟悉,等等,所以在文艺评论中出现一些不同意见是毫不奇怪的。至于文艺见解上的不同看法,则必须展开充分  相似文献   

8.
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说以来,有关它的评论文章,可谓层出不穷。但它们大多数属于评论者以自己认同的哲学视角作出的肯定或否定的评说。这种性质的评说,即便见地很深刻,也超出了哲学史的范畴,因为这深刻与其说是王阳明的深刻,不如说是评论者自己的深刻。这样说,当然不是要否定这类评论文章的学术价值,因为它若真的见解深刻的话,那么对于中国哲学的发展来说,或许是必要的;而是觉得,就纯学术的哲学史研究而言,这类文章已经相当多了。所以本文对“知行合一”说的阐释,就准备改变这一做法,从具体诠释王阳明种种相异的论断人手,…  相似文献   

9.
结构主义精神与中国先锋小说降红燕结构主义文论与中国新时期先锋小说创作有明显的暗合关系,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八十年代后期,我国许多评论者都对先锋小说创作作出过评说。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总是发展得很快。在西方,八十年代欧美文学理论就出现了一次普遍的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0.
“宁夏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始于社会主义新时期。20世纪80年代,张贤亮以其饱经沧桑和忧患之后的慷慨悲歌征服了大江南北。张贤亮的小说创作,不仅提升了宁夏文学总体的创作水平,也为宁夏文学在中国文坛赢得了美好声誉。进入20世纪90年代,宁夏文学在略事犹豫和徘徊之后,终于在新世纪前后,再次向中国文坛奉献了“宁夏青年作家群”。这一创作群体的崛起,不仅给新世纪前后的中国文学界吹来一股清新怡人的创作之风,而且,这一与广阔深厚的中国古老土地和“中国经验”血脉相连,并因此取得了不凡文学业绩的青年创作群体的成功,也充分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居于偏远地区的文学创作事业,只要领导得法,调动有方,是可以走在全国前列的。  相似文献   

11.
黑色幽默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受到世界性的普遍关注并广为流传。张贤亮的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渗透着浓郁的黑色幽默色彩。作者运用了黑色幽默中包括的悲喜并置、自我解嘲和变形等写作手法,以喜剧的形式来表现悲剧内容,使人感到笑语背后隐藏的伤痕和苦笑。独特的幽默风格使作品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艺术世界。用黑色幽默解读这一伤痕文学文本,能够为理解作品滑稽戏谑表层底下的深刻的悲剧意蕴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文学多元化不是一个政治概念,过去将文学多元与政治多元视而为一,扼杀了文学的生命力,消解了文学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当代文学多元景观的再现,形成一种互补的格局,对于文学从多方面展示自己,创造丰富多样的当代文学,有重大意义.当代文学的多元化是时现代文学的承续,并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从而使文学范式的转换成为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明末清初社会思潮的演变与才子佳人小说的“情”雷勇明末清初,在中国小说史上出现了一大批才子佳人小说,这批小说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对情的弘扬和礼赞,当时的评论者就曾指出:“才子佳人事奇而情亦奇”(烟水散人《赛花铃题辞》)、“风花雪月,其情最真”(《鼓掌绝...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以来当代文学理论发展进入一个活跃的概念反思和体系重建时期.文学理论文本在建国后经历了前苏联文论、本土传统文论与西方现代文论的碰撞、融会,理论文本的转型在不同历史阶段存在不同的范型构建,文学理论的核心概念阐释在不同时期、不同著者那里呈现选择上的差异."文学是什么?""政治的意义何在?"对于这些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必须直面的理论话题,解答的过程和结语本身构成理论文本的思想文化背景;文论核心概念的意涵迁移,显示着当代文学理论自身的历史性演变进程.  相似文献   

15.
对张贤亮 2 0年的小说创作作一整体关照 ,并将张贤亮的创作划分为三个时期 :个人话语与主流话语的契合时期 ;个人话语与主流话语的悖离时期 ;纯粹的个人话语时期。通过小说文本的分析证明这种分期的存在 ,并结合对当代文学语境和张贤亮个人身世、气质的探究 ,指出这种分期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正如数学中同一方程式可有多种解一样,文学里同一篇小说也能够有若干种阅读模式。我想,这对于倡导“齐放”和“争鸣”的当代文学来说,应是十分自然的事。青年作家张承志的获奖作品《北方的河》,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和不少的评论。有意思的是,大概出于对以往庸俗社会学方法的厌弃,批评界一下子偏向另一边,将目光只凝聚在此作  相似文献   

17.
苏童是当代独具风格的小说家。他的小说以叙述的优美、精致、诡谲,想象的奇特和舒卷的美学气韵而引人注目,他的小说开拓了当代文学的视野。本文从苏童小说女性形象塑造的角度,思考其创作中人文关怀的注入与女性意识的凸出,以此洞悉苏童小说的女性世界,探讨其独特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8.
林霆 《齐鲁学刊》2014,(2):143-146
在农业合作化题材小说中,土地革命以后的乡村变革主要体现为旧式乡村势力与新兴政治代表之间的权力斗争。农业合作化题材小说将农村新旧权力之争转换为两条道路之争,这一叙事方式是为增强政治话语的真实性、有效性而对特定的生活素材做出的意识形态化阐释。这种叙事方式为我们提供了意识形态控制下的乡村权力书写范式,同时也为我们了解当代文学与政治的关系确立了一个特定的历史维度。  相似文献   

19.
李彦东 《中国学术》2003,4(3):282-288
在小说史研究中,产生于明清时期的白话小说一直是众多研究者关注的重心所在。这不仅是因为其中包含有《水浒传》、《红楼梦》等众多丰富的阐释资源;更重要的是,对这些白话小说的理解和评价直接关系到解释者的意图以及小说研究的基本范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文学批评的指向在于彰显批评话语的魅力与意义,借此显现作家作品的价值、审关内蕴及不足之处。当代评论家对郭文斌小说的评论,在批评模式的融合与批评话语的真诚中展开,多元阐释了郭文斌小说的深层意蕴,既体现了文学批评的力量,也体现了郭文斌小说的存在意义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